接觸未來 影評

接觸未來

這是一部關於外星人的電影⋯⋯

主角在爸爸的教導下,從小就對天文有許多的疑問和熱忱,在爸爸過世後,他開始更認真觀察天文,大學以優異的成績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並且取得了博士學位,之後他就在新墨西哥州索科羅縣的天線陣繼續自己的發現外地文明計畫,正當他一無所獲的準備要結束計畫時,突然傳來了一個不尋常的電波,經過初步確認,發現電波是從織女星上發出的,並且不斷重複2-101之間從小到大的所有質數。讓大家都非常驚訝,所以大家就決定要派人上去調查,一開始是一位名叫大衛的人要去探險,不料被恐怖自殺炸彈客引爆炸彈,讓他們全死,後來由主角去探查,一開始主角到了蟲洞,發現了外星人假扮他的爸爸,後來他的記憶就回到太空船上,他覺得自己有看到外星人,但事實上機器故障墜落到安全網上,時間只有一秒,在聽證會上大家都一面倒覺得是主角的錯覺,但卻發現艾麗頭戴的錄影設備雖然只是錄下了靜電,但卻長達18小時。之後他就獲得預算繼續做研究。

這個電影裡面有談到外星人的議題,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有外星人這件事,我個人是不太相信,因為目前我們根本就還沒有任何的證據可以證實外星人的存在,而且我也不希望外星人來我們地球,因為假如他都已經有能力來地球,把我們摧毀也一定不是問題,所以我希望外星人先不要出現,等我們武力夠強,再去探索浩瀚無邊的宇宙!

我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看,他講述了我們人類以後會有的情況,假如我們真的接收到了外星人的電波和資料,我們應該要怎麼處理,這些都是我們以後要面臨的問題,這部片的劇情走多變路線,讓人感覺猜不出結局,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電影裡的音量轉變太大了。總結來說,這部片還是非常好看的!


如果這個宇宙只有我們,那未免太浪費空間了。~艾莉

當大家還在爭論宇宙中有沒有其他的智慧生命時,不知道有沒有想過,如果突然有這麼一天,他們發了簡訊過來,邀請人類去他們家作客,還貼心的附上地圖與交通工具的製作方法,那人類怎麼辦?

劇情簡介

伊莉(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飾)從小就非常喜歡觀察天空,在父親刻意栽培下,伊莉學會了無線電聯絡以及熟知各星系的位置圖。但是在一個觀測流星雨的夜晚,父親卻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傷心的伊莉一直想用無線電尋找天際的父親,但始終沒任何回音。
長大後拿到博士學位的伊莉婉拒了哈佛的教職,毅然投入追索外太空生物的工作,但因掌管國科會生殺大權的杜大衛將預算砍掉,遂使得伊莉以及一群同好頓時陷入了失業窘境。但不屈不撓的伊莉四處尋求金援,終於獲得赫頓工業集團的支援,並租用新墨西哥州境內的電波望遠鏡。
在一個夜晚,伊莉從織女星座的位置聽到了一種規律的音波,細究之下才發現,這些聲音是以特定的質數來回傳遞,伊莉與同夥從中解出了許多程式。這項消息立刻引得白宮注目,而擔任白宮科技顧問的大衛也立刻加入,巧的是之前與伊莉有過一段情的帕默(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飾)此時也進入白宮擔任宗教與人文的顧問。
然而費盡心思眾人依然無法解開程式迷團時,伊莉突接到赫頓的電話,兩人在飛機上見面,赫頓以立體六次方的拼圖解開了答案,原來那是外星人指示的太空飛行器設計圖。在經過一番激辯後,白宮方面終於批准了建造太空飛行器的計劃。同時從世界上挑選了十名預備的太空人人選,伊莉和大衛都在名單之中。
聽證會上,帕默出乎意料之外地質問伊莉的無神論,但伊莉並不為了想上太空而說出違背心意的話;相反的大衛說盡了歌誦宗教的場面話,於是大衛被選為上太空的人選。這使得伊莉傷心不已,不管帕默如何解釋,伊莉都不想再與他見面,然而在發射的測試中卻遭一名宗教狂熱者以炸藥破壞而取消了任務,大衛也在爆炸中身亡。
但赫頓以龐大資金買下位於日本北海道的第二座太空發射基地台,並由伊莉擔任太空船。伊莉在激烈震盪中進入了時光隧道來到一座星球上,見到化身為父親的外太空人,但醒來時伊莉卻已在地球上。事實上從地球上的觀點,伊莉並未離開,但問題是監錄的錄影帶在短短幾秒鐘卻錄下了十八個鐘頭的空白……。

《接觸未來》(contact)這部電影是我相當喜歡的一部科幻電影,裏面沒有會吃人的外星怪物,或是窮兵黷武,把地球看成禁臠的外星軍團,這部電影回到地球上,回到人類本身的信仰問題。故事架構來自卡爾‧沙根(Carl Sagan)的同名小說,雖然他本身是一位太空科學家,但是作品當中的哲學辯證與深厚思想卻讓人折服。在一部小說內含納這麼多爭論的議題:演化論與創造論、宗教與科學(或說人文與科學)、政治與科學、性別政治等等。很有意思的是,他把主角科學家設定為女性,主角的神學家設定為男性,顛覆以往男性—理性,女性—感性的認知。
女主角因為堅信宇宙中尚有其他生命的存在,可是沒有人相信她,她因而四處奔波,找尋經費,最後靠著私人企業的贊助才得以讓計畫實現。但是當外星人向人類發出回應時,人類卻慌了。當伊莉很興奮的說:「他們可能傳送給我們一本宇宙百科學全書。」但政治界擔憂:「是宇宙殖民綱領?」宗教界疑惑:「是摩西之外的宗教新誡令?」這段葉公好龍式的爭辯不禁讓我想起當摩西看到上帝在他面前降臨時,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害怕想逃跑,若不是上帝的震怒,他大概會沒命的飛奔出洞吧!而當全球各國終於同意建造飛行器時,廣大的群眾卻雜音不斷,也導致後來將之視為敵對信仰該獲審判的信仰激進派,竟然混進測試隊伍,以自殺炸彈毀掉機器,也炸死了因取巧而獲選的大衛博士。伊莉很傷心,儘管不是她親自上去,但她還是想知道答案,那種透過科學探索真理的渴望,是永遠澆不息的。在我看來,導演有意透這一段去說明人類之所以還有救的原因是那無止盡的好奇心及進取精神。雖然大家擔心這可能是織女星人的木馬,但是渴望探尋未知的驅力依舊促使人類砸下巨資。事實上,在人類歷史中,地理大發現、登月計畫不都是因為人類的好奇心所驅使的嗎?
而當艾莉宿願得償的坐著飛行器見到外星人時,外星人以伊莉父親的形象出現的橋段不僅兼顧了首尾兼顧與呼應的戲劇技巧,也傳達許多宗教觀念的訊息。而外星人不只有對地球發出訊號,但卻只有伊莉第一個到來。這番說詞相當動人,因為任何的救贖絕對不是經由神蹟顯現,而且必須透過每個人自性的發掘。這段情節像極了古代禪宗公案,也透露了生命的真義。其實基督教的耶和華、回教的阿拉及佛教的佛陀(最早的部派佛教時期),他們都是沒有具像的。而是透過人類想望才投射出形象,而外星人以艾莉亡父的形象出現時,不正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而當艾莉完成這趟偉大的旅程時,迎接她的卻是一連串質疑,甚至有人懷疑她是一個騙子。但是她勇敢而誠實的面對自己艱難的處境,並且說:「我承認這一切可能都沒發生過,是一種幻覺,它完全沒有根據,也無從證明,它讓人難以相信。但我無法否認這親身經歷,也無法解釋這難以明言的一切,它改變了我的一生,帶給我豐富的收穫,我的宇宙觀全然改變了,我知道身為宇宙中的一份子,我並不孤獨,我渴望分享,也希望 世人都能瞭解,面對這浩瀚的宇宙,我們只能存有敬畏、謙卑、與盼望,我會將這分享的渴望,變成我心中永遠的願望。」當伊莉出席完聽證會出來,看到帕默,立刻撲上去擁抱他。現在他們處境是如此的類似,都有篤信的事物,卻永遠無法將它實證說明清楚。當記者問帕默意見,帕默說:「儘管我倆信仰立場不同,但站在同樣都是追求真理的角度上,我相信伊莉說的是真的。」這次艾莉緊緊握住怕默的手,不說一句話。「只要信,不要怕!」這段耶穌的話語或許就是怕默從手掌回傳給艾莉的訊息吧!
導演勞勃辛密克斯透過一切環繞在帕默身邊的「信徒」,環繞伊莉身邊的「科學家」,以及包圍這一切的政治情境,讓我們看到,唯有真正體認到偉大浩瀚、自覺渺小、因而謙卑,真理與信仰才會相遇;這是許多科學家心中有上帝的原因;它也會檢驗出很多「上帝信徒」,其實只是在「信仰自己」。電影有很濃的世紀末情懷,天啟的概念反覆在片中演繹、討論,也深刻的反省了人類的科技與人文體系。與其說它是一部科幻片,倒不如說它是一部人類的信仰與反思之旅。

作者: starey (我想看水星) 看板: starey
標題: Contact
時間: Sun May 12 01:05:52 2002

◎我們並不孤獨

電影後半在沙灘上有一句話,每個人都是寂寞的,我們不停地發出訊息想要和
別人接觸,我覺得這就是本片最想要表達的東西,也就是片名----CONTACT.

卡爾沙根是一位十分具有人文素養的科學家,追求真理也不遺餘力,艾莉有些像是
他自己的寫照。電影前半段提到,科學在追求真理,但科技的進步曾讓我們感到更
快樂嗎?人類的社會愈來愈冷漠疏離,艾莉最想問的問題其實也是人類最迫切需要
得到的答案,如何在文明進步的過程中避免自我滅亡。外星人說並不是他們選上了
艾莉,而是艾莉主動的傾聽;我們必須先付出努力,才能有和別人接觸的機會。
和外星人接觸,也許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好處,可能還必須承受一些風險;畢竟不
能不考慮壞的一面。但在尋找的過程中、等到有成果的那一天,我覺得人類的受益
會遠遠大過付出的成本與風險。我們在這地球上生活了如此之久,直到近代科技進
步才略為拓展了狹小的視野,並且仍然在這地球上打轉。有時我們出國散散心,都
能得到很多靈感、使胸襟變大許多,如果能夠看看整個宇宙,那會是多大的突破!

◎無線電天文學

首先,片頭一開始的星際畫面,我真後悔沒到電影院去看....鏡頭從地球上空
與太陽一步步倒退,經過火星、小行星帶、木星、土星、太陽系、老鷹座柱狀星雲
、銀河系、本地星系群;配音從一開始地球上吵雜多樣的聲音到太陽系外圍漸趨安
靜,直到外太空的完全寂靜(其實還是有訊號的),稍微描述了一絲絲宇宙的廣大。

艾莉最先進行研究的地方─波多黎各的Arecibo radio telescope(阿瑞西波無線
電望遠鏡)今日世界上最大的單碟片無線電望遠鏡,口徑305公尺,由於無法撐住
那麼大的盤面所以安放在山谷之中;電影中的畫面是真的存在喔。
Arecibo曾對太空發射有名的一組訊號,以1679個位元組成(23與73的乘積,兩者
均為質數),裡面包含了許多訊息(我是覺得編排方式十分有趣),而且外星人一
定不會講英文,所以科學家就得像艾莉所收到的訊息一樣以數學作為共通的語言來
表示想要表達的訊息喔,很厲害吧。片中第二個提到的望遠鏡,新墨西哥州的巨大
陣列(Very Large Array)也是赫赫有名的無線電望遠鏡。它看起來沒有Arecibo
那麼壯觀,但效能卻比Arecibo強許多,這是因為許多較小口徑排成的陣列取代了
單一碟片所需的大口徑,組合起來的有效口徑比單一碟片大得多,27個單一直徑25
公尺的天線組合成的陣列直徑有35公里那麼長。
SETI賽提計劃,目的是尋找外星文明,可能已經有人聽過了;就像不良牛的UD一樣
利用個人電腦分析數量龐大的資料,希望有一天能找到有規律的外星訊息。這個我
有玩啦,畫面蠻有趣的,主要的計算是利用傅立葉轉換還有一堆複雜的東東,有詳
細的中文網站解說計算原理。

◎不一樣的世界

艾莉從小就是香腸族,這也許奠定了她日後往無線電發展的契機;用聽的天文
學家也許顛覆一般人的想像,沒有漂亮的照片跟壯觀的圓頂。其實我最羨慕的是她
對夢想的堅持,將世俗在乎的科學生命拋在一旁只為了他人都輕視的夢,需要很大
的勇氣....對於學科學的自然組學生來說,本片應該會有更大的共鳴,一些科學名
詞,還有深深體會數學的重要..@@

我看這部片理論上來說比一般人更是心有戚戚焉,完全說出了我想講的話;還有那
些熟悉的場景、夢想中的畫面。艾莉熱中尋找外星人,我喜歡天文,大概都是相同
的原因;因為人類很渺小。宇宙中存在著很多跟地球完全不同的環境,即使是最近
的太陽系差距也是天壤之別,更別說遠到無法想像的那些地方了;有很多地球上無
法達到的實驗環境都可以在宇宙中解決,比如中子星就是最好的核物理研究場所,
行星狀星雲則是研究原子物理的好對象。

在同一個地方呆久了,想法和胸襟都會被侷限住,不曉得哪一天我們才能拋棄片中
那些顧問只知有人類的愚蠢想法,看到像科幻小說中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我很喜歡
讀科幻小說,雖然有些難以通過嚴格的科學檢驗,不過它教會我兩件很重要的事,
一是想像力的重要,二即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不能就名之為不科學;因為人類所知的
還太少,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科學頭上來解釋(所以我雖也不知上帝是否存在
,但我至少不敢斷言(某種形式的)上帝不存在)。

人類是很渺小,但我們由大見小,自然也能由小見大。宇宙很廣闊,也許真的有外
星人存在但我們窮其一生都找不到;也或許找到了卻失望,總之有太多種可能。不
管是哪種情形會發生,我們不能否定自己的價值,渺小也有渺小的意義;比如對的
事情、或是真理,就應該去做並相信,如此則可說我們即使孤獨,但卻不寂寞了。

無線電天線轉動的聲音,比音樂還美妙....

--
Origin:<不良牛牧場> zoo.ee.ntu.edu.tw (140.112.18.36)
Welcome to SimFarm BBS -- From : [61-221-29-118.HINET-IP.hinet.net]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