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健保报销比例

台湾全民健保以低保费、公平和适宜的医疗品质著称,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医疗保障制度中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

台湾全民健保口碑好到什么程度呢?早在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就极力主张美国移植台湾经验。每年都有大量的美国病人去台湾就医。

台湾全民健保有以下特点:

有钱的人多交保险费

没钱的人少交甚或不交

虽然交的保险费各不相同

看病的待遇却完全一样

无需去小诊所分诊

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国外治病也报销)

全民健保被誉为台湾奇迹

台湾医保的正式名称是:全民健康保险。

台湾全民健保以低保费、公平和适宜的医疗品质著称,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医疗保障制度中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该体系激励医疗系统保持了较高的医疗品质。大肠癌、肺癌、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经基本接近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平均水平。

台湾全民健保口碑好到什么程度呢?早在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就曾经为之打call,极力主张美国移植台湾经验。

大名鼎鼎的《纽约时报》也曾专门推介,呼吁政客重视。

每年都有大量的美国病人去台湾就医,特别是大病——因为诸如器官移植这样的需要巨额费用的大病,在台湾的开销仅仅是美国开销的五分之一。而且医疗水平和服务并不逊于美国。

台湾健保的发展史

台湾人也曾看不起病 ,台湾底层民众曾经也是看不起病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经济迅速腾飞,但是社会福利制度却远远落后。

虽然有劳工保险、军人保险、公务人员保险等多种社保,但是覆盖面仍然有限,不能惠及各个阶层。

台湾当局远见卓识,没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长远着想,为根本计,邀请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当时任美国卫生福利部医疗保险精算局局长的萧庆伦(出生于北京)赴台,为台湾设计一种能够为全民提供有力保障的医疗制度。

越穷的人保险费用越少

经过长达七年的规划,萧庆伦根据台湾实际情况制定的规划出台。从1995年开始实施。

制度的核心是根据居民经济能力,区分为六类保险对象,对应不同的健保保险费负担比例。

简而言之,

有钱的人自己多负担健保保险费,

没钱的人少负担甚或不负担保险费。

根本目的在照顾中低收入的民众。

举个例子来说,

第一类的公务人员,他们的保险费用30%是被保险人本人要付,其他的70%的费用,则工作机构付给。

而第五类的“低收入户”保险对象,健保费用百分之百是由政府付给。

不管保险费用交多少,看病待遇一样不论哪一类别,交的保险费虽然不同,去看病时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一样的。

正因为实惠和平等,早在2012年,台湾民众入保比例就已经高达99.89%,

是真正的全民保险。

而一个四口的家庭每月约支付3000台币(660元人民币)的保费,约为平均家庭收入的2%。

民众上医院看病,只需携带自己的健保IC卡,就可以到任何医院看病,台湾各地的医院凭着IC卡,即可为病人办理看诊或住院手续。

台湾民众看病不需要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那样需要先去诊所,再强制由诊所“转诊”。

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在任何层次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亦或是家门口的小诊所就诊。如果对最初的诊断或治疗手段不满意,还可以换一家医院,找别的医生继续看。

台灣醫院所密度高,醫療資源非常豐富且均衡分布。2015年底,台湾地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2177家,每千人口医师人数达11.9人,每千人口病床数为 6.9张。其中医院494家,诊所21683家,民眾可以自由選擇。

不过,与大陆社区卫生院医生水平远低于三级医院不同,台湾诊所的医师水平很高。

台湾规定,医学毕业生必须在 3 ~ 5年的住院医师培训中成为优秀者,才能进入诊所做“家庭医生”(全科),台湾诊所执业医师的收入,是在医院执业的2 ~3倍。

有人因此总结说:分级诊疗的核心不是将患者“赶回基层”,而是将高质量的医疗资源“往下送”,从而吸引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台湾的全民健保体系大包大揽,目前涵盖了牙科、妇产、西医、中医、预防,甚至老龄人群的康复也可使用健保。年齡位於40-65歲之間的参保人,每3年还可以做一次免費的成人健康檢查。

檢查內容包含:一般的身體檢查、尿液檢查、血液檢查、健康諮詢等基本的檢查服務。健保还針對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等4種癌症,提供特定族群免費篩檢服務。

台湾政府一年,为健保支出800多亿人民币

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的数据,这项制度的支出,约占台湾全年GDP的5.5%-6.9%。

这个比例在实施医疗保险的国家和地区中算是偏低的——远低于美国的15.3%。2017年的总支出换算成人民币约为1430亿元。其中政府负担为59.5%约为858亿元。

相当于公共财政为每位台湾人负担3700元。更为神奇的是,在2010年的最近一次保险费上涨之后(这只是第二次),这个体系居然出现盈余。

台湾的全民健保也许不是完美的,但是却已经足够成功。

它在一个GDP仅仅和四川省等同的地方,一个财政收入比深圳还少的地方,为2300万台湾人民证明了,“病有所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这里,不论是谁,都不用担心吃不起格列宁。

健保对象门诊最多自付145元

下面是台灣全民健保的一些細節,来自台灣全民健保網。

从上表可以看出,台湾健保对象门诊看病,自费最多是450+200=650元新台币,合人民币约145元。

住院方面,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的公告,2014年因同一疾病每次住院部分负担上限为3.2万元(新台币),每年住院部分负担上限为5.3万元(新台币)。

35000元的费用,自付只要100元。这才是优越性!

另外,“全民健康保险保险对象免自行负担费用办法”规定,包括恶性肿瘤、慢性肾衰竭、急性脑血管疾病等在内的三十种重大伤病项目,免除患者的自行负担医疗费用。保险对象因分娩或分娩引起的合并症,以及生产后于当次住院中并行其他疾病之治疗者就医的,也免自行负担费用。

目前在台湾,罕见病药也能用医保百分之百报销(上亿元的费用都可报),如果医保无法支付,国民健康署会用另外的预算报销80%,除了报销医疗费,到境外诊断的费用国民健康署也可以报销其中的80%。

治疗罕见病费用高昂,比如常见的粘多糖,台湾前两年只有9个病人,但报销最高的病人一年能报销100万美金。

台湾健保对象在海外就医,可由健保据实支付,比如在大陆就医的规定是这样的:

全民健康保险之保险对象,因不可预期之紧急伤病在大陆地区就医,得于急诊或门诊治疗或出院当天起6个月内,向投保单位所在地所属之台湾健康保险局分区业务组申请自垫医疗费用核退,逾期不予受理。台湾健康保险局依据全民健康保险给付范围,采核实支付;惟订有以支付台湾医学中心的费用为上限,并每季公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台湾健保卡和国内医保卡谁更好?

昨日,台湾女星欧阳娜娜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声明表示自己是中国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甚至还把微博个人简介都改了,此举引发热议。湾湾网友纷纷在欧阳娜娜的声明下面留言,叫她放弃台湾福利,不要用健保卡,还强调健保卡的好。看到欧阳娜娜被健保卡警告,不禁让人很好奇这个神奇的健保卡到底是什么?让湾湾网友如今看重。小编查询一番才得知,原来这个健保卡就是我们所说的医保卡!那么这个台网友引以为傲的健保卡跟我们的医保卡又有啥不同呢?

其实湾湾的健保卡和我们的医保卡性质是一样的,都是看病的时候提供保障的,不过两者的制度有些不同。

一、缴纳费用不同

我们的医保有三种模式,分布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保是给有工作的人用的,一般是每个月扣缴个人工资的2%,另外单位扣缴工资的8%;而居民医保每个地方的收费不一样,目前大多数城市居民医保的缴费价格为180元;新农合是农民专用的医保,新农合的缴费标准最近几年都在上涨,现在是一年要缴220元。此外,低保户和五保户是可以不用交钱就享受医保待遇的。

而健保卡的扣缴比例是工资的10%,其中个人3%,单位6%,政府1%。健保卡按照身份与薪资级距决定保费金额。也就是说越有钱的人负担越多,越没钱的负担得越少。如果说上班族,雇主负担最多。如果是企业主,自己负担最多。若是自由工作者,自己负担六成,政府负担四成。若是农渔民,自己负担三成,政府七成。若是军人、低收入户、退伍军人则全额由政府负担。举个例子,一个自由工作者,如果以最低收入所得22000台币(约合4781人民币)申报,则只需缴675台币(146人民币)/月。若所得为45800台币(9955人民币)以上,则需缴1289台币(280人民币)/月。

二、医疗待遇不同

因为我们的医保有三种模式,每个模式的医疗待遇,报销范围也不同。

第一种职工医保分为两个账户,即医疗保险卡和统筹帐户,我们每个月交的2%是进医疗保险卡,可用于门诊、在药店的买药等,而单位缴纳的部分,则是进统筹帐户,是给所有人住院报销时所用的公共资金池。看门诊的报销和住院的报销是很不一样的,总体而言,门诊报销的“力度”更小,如下图,首先是起付线更高,其次是报销的比例更低。如果,职工医保交够25年时,退休后就不用交了,可以继续享受医保待遇。以北京为例

第二种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就没有职工医保高了,居民医保是是分了档的,不同的档次,报的金额不一样。医院等级越低,报销比例越高。住院费用越高,报销比例越高。而且只有缴纳期间有效,即使到了80岁,哪天不缴了,就不能享受了。

第三种是新农合,报销比例也不高,越高级的医院,报销比例越低。当然,第二种、第三种都可以参加大病互助,在看大病时,互助会额外给予报销和补助。而且新农合除了报销部分,个人自付部分是可以找民政部门补助一部分的,一般都能达到自费部分的30%。

再看湾湾的健保卡,和大陆的医保卡一样是按照医院级别来制定自付部分的标准,如果到诊所,个人只需付50元挂号费和少量检查费,如果是到区域医院,就要自付80元到240元,如果到医学中心就要付360元。总的来说,自付部分确实是比大陆低很多的。而药费方面,台湾是个人自付200元封顶。此外,跟大陆不同的是,门诊到住院包括包括牙医、中医、检验检查、药品、居家护理等都在健保卡的报销范围。有的人可能会说那健保卡的门诊报销福利比大陆医保卡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在大陆看门诊用医保卡付费的钱也是从保费里来的。不过健保卡也确实有大陆医保卡好的地方。比如你如果去做全身检查,个人只需支付20%,健保卡支付另外的80%。

总的来说,中国大陆人口众多,医保的三个模式让医保的覆盖更广,基本上是全民医保,这一点和台湾一样。不过大陆医保根据不同阶层的报销比例不同,其实这也是更加人性化的地方。有的人会说大陆医保不公平,职工医保报销比例高,但其实如果会综合运用医保报销、大病互助、民政补助、商业补充保险、单位工会补助等方式,基本上个人也是不用出什么钱的。所以建办卡并不是比大陆医保优越多少,对于湾湾鼓吹健保卡的行为,只能说是思想太多闭塞。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