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絞痛怎麼辦?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疑似因感染諾羅病毒而取消原本打算參加藝文活動。醫師指出,諾羅病毒感染力很強,只要一點點就可以傳播,可能出現嚴重腹瀉、脫水而有生命危險,預防病毒上身最好的方法就是勤洗手!

延伸閱讀:拉不停,該不該喝水?營養師給出最好的建議

▲台北市長柯文哲疑似因諾羅病毒感染而取消行程。

諾羅病毒感染力強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朱光恩指出,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是一年四季都會出現的腸胃道感染病毒,兩者出現的症狀乎一樣,出現上吐下瀉、發燒、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倦怠、頭痛及肌肉酸痛。只是輪狀病毒以5歲以下小孩居多,而諾羅病毒則是所有人年齡層都會。

延伸閱讀:諾羅來襲肚子拉不停 單周13萬人次腹瀉創高峰

諾羅病毒感染力很強,只要吃到被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或是接觸到被諾羅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例如門把或水龍頭,再碰觸自己的嘴巴、鼻子或眼睛黏膜傳染都可能被傳染。

延伸閱讀:病毒百百種!最容易得到的病毒感染症是「它」

朱光恩強調,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因此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也可能受感染。

目前無特效藥 多休息是王道

諾羅病毒感染後約12到48小時就會發病,朱光恩提到,有的病人可能腹瀉嚴重,超過10次以上,因而無法外出,只能在家休養,並小心脫水。

朱光恩指出,目前並沒有特效藥治療諾羅病毒,只能給予症狀治療,病人只要多休息,飲食清淡,適量補水分(飲水中加一點點鹽)留意發燒狀況,大都能在72小時後緩解,民眾不必太過緊張。

家中若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肝功能不好(肝炎患者、肝硬化)或腎功能不佳、洗腎者,因他們免疫力較差,萬一感染時要多加小心,曾有洗腎患者因而住進加護病房。

示意圖/TVBS

飲食清淡 勤洗手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建議,感染諾羅病毒後,飲食清淡為主,例如稀飯、白吐司、不要吃油炸物、減少對腸胃道的刺激。由於病毒類型多,因此無法終身免疫,但下次被感染時,症狀會比較輕一點。

預防諾羅病毒,朱光恩提醒,一定要注意手部衛生,飯前或進食前記得勤洗手且要徹底洗淨,尤其是常被忽略的指甲溝縫,仔細刷洗,就能減少病毒進入身體的機率。

◎ 圖片來源/柯文哲粉專‧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諾羅病毒肆虐!不只腹瀉,出現4大症狀快就醫

秋冬流感病毒活躍1個小動作恐引發群聚感染|

腸病毒疫情拉警報醫師說用酒精消毒無效!要改用這個才行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往往「一人得病,全家中標」,病毒感染力很強。(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春季氣溫回暖,但病毒的威力還是不容小覷!近期有許多腸胃炎患者,因為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送醫,雖然疫情期間民眾會記得配戴口罩、用酒精消毒,但病毒性腸胃炎卻防不勝防。小兒科醫師提醒,感染諾羅病毒,往往「一人得病,全家中獎」,小孩跟家人共處一室時,務必要注意以下幾點。

兒科醫師陳映庄日前在《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提醒,諾羅病毒是一種非常容易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腸胃炎的病毒,流行期大約在冬季,一旦感染後,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肚子痛、發燒、脫水等症狀,通常嘔吐發燒持續1~2天,腹瀉可以持續1~2週,潛伏期可達1~2天。

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如果吃到被病毒汙染的生食跟飲水,或是民眾接觸到感染物品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都可能因此受到傳染。甚至爸媽照顧小孩時,被小孩的嘔吐或排泄物噴濺的飛沫沾到也會感染,因此往往「一人得病,全家中標」,病毒感染力很強!

陳映庄指出,諾羅病毒發生的初期,會先出現嘔吐,並在1天左右逐漸緩解,但接下來就開始烙賽持續長達1週的時間,可以簡單可以分為嘔吐期和烙賽期,每個時期的照顧重點都不太一樣。

▲感染諾羅病毒會出現嘔吐及腹瀉,激烈嘔吐中請不要強迫喝水或吃東西。(圖/記者李佳蓉攝)

【嘔吐期】

激烈嘔吐中請不要強迫喝水或吃東西,這個時期「喝水也會吐」是正常的,病人需要的是讓胃部好好休息,通常休息數小時後,可服用止吐藥,嘔吐緩解後再開始少量嘗試喝水,若沒有繼續嘔吐就可以開始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例如稀飯、土司等等,之後就開始進入落賽期了。

【落賽期】

有許多人誤以為有拉肚子的話,就不能吃東西,其實這是錯的!除非是一吃就狂拉的人,或是肚子會絞痛到翻過去的人,不然即使是拉肚子,仍然需要進食補充能量,例如可以添加好消化的蔬菜、瘦肉等等,攝取均衡營養素,才有體力對抗病毒。

陳映庄提醒,像是牛奶和很甜的飲料或點心,就不適合食用,避免會刺激腸胃,拉得更凶!但如果是還在吃奶的嬰兒,其中母奶寶寶可以請繼續哺餵,因母奶中有許多免疫因子和抗體,可以幫助腸胃感染盡快恢復。若是配方奶寶寶 ,不建議故意泡稀或泡更濃,避免刺激腸道、拉得厲害,可以考慮暫時換成無乳糖奶粉。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國小在週六、週日時,傳出上百人上吐下瀉的消息,目前共有 370 人左右,校方緊急公告在 3 月 22 日停課一天。雲林縣衛生局一早也協助學校清潔消毒,並針對食物、師生糞便進行採檢。目前推測是因為「諾羅病毒」而引發這起群聚感染事件。

諾羅病毒號稱會造成腸胃炎的「最強傳染力」病毒

諾羅病毒是造成腸胃炎的病毒中,傳染力數一數二強的,如果班上有一人感染,很容易就傳染給其他人。而諾羅會透過糞口傳染、接觸傳染,所以一旦共食的餐點有污染,就可能造成大規模的群聚。除了學校之外,飯店、餐廳等,也容易引發上百人的諾羅病毒感染。

傳染途徑

  • 糞口傳染:透過糞便、嘔吐物傳播,吃入遭受污染的食物。
  • 接觸:身體接觸到病毒污染的物體,比如感染者尿液噴濺到的廁所,或是摸過的桌椅等;人與人接觸也是諾羅病毒的傳播管道。
  • 飛沫:呼吸的時候,吸入帶有漢他病毒的老鼠分泌物,像是老鼠的尿液、唾液、糞便等;所以只要在有很多老鼠的地方,就可能吸入這些病菌。

症狀: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酸痛。

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也是諾羅病毒的傳播管道,但是症狀通常持續 1~2 天就會結束,所以一旦確認感染諾羅病毒,建議在家休息到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至少也應該戴上口罩、並持續洗手,避免再度傳播。

如果無法請假,也應請其配戴口罩,避免接觸傳染,並注意經常且正確洗手、避免以手碰觸口鼻等衛生習慣,是預防諾羅病毒最重要的措施。

一般來說,病毒性腸胃炎的基本治療方式,屬於「症狀治療」,也就是先止吐、止瀉,不過嬰幼兒、長輩等比較容易因為上吐下瀉而脫水,或是電解質不平衡,嚴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產生暈眩、昏厥等症狀;如果症狀嚴重,需要就醫住院打點滴,補充水分跟電解質。

但到底什麼時候需要就醫呢?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在《食品藥物安全週報》中分享,一旦出現 4 種症狀,就要注意帶孩子就醫,甚至考慮住院:

  • 活動力不佳:像是一直睡覺,無法起來玩耍,昏昏沈沈,沒有力氣,精神不佳。
  • 密集發燒:退燒之後很快就又燒起來,反反覆覆,給退燒藥的時間愈來愈短。
  • 脫水跡象:哭沒有眼淚,整天沒有小便,嘴唇乾燥、臉色發白。
  • 劇烈疼痛:肚子痛到無法進食,或是一直哭鬧。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腹瀉患者飆高/嘔吐物清理也有學問!孩子得諾羅病毒家長清理小心被傳染

連假是急性腸胃炎好發期!一表看懂細菌性、病毒性腸胃症發作時該怎麼做

對抗諾羅病毒,口罩、酒精都沒效!徐嘉賢醫師:只有一招能阻擋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