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 爾 開 希

吾爾開希·多萊特
ئۆركەش دۆلەت
个人资料性别别名出生籍贯民族国籍公民权政党其他政党配偶居住地职业知名于宗教信仰
吳爾凱西
1968年2月17日54歲)
 
中国北京市
新疆伊寧
維吾爾族
 
中華民國(2010年[1]-)
 
中华人民共和国(1968年-[a])
 
中華民國
無黨籍(2020年-)
大愛憲改(2015年-2020年)
陳慧玲(1994年結婚)[3]
 
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
政治評論家、中國民運人士
六四天安門事件学生领袖
伊斯蘭教

学历

      •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一年級本科生肄業
      • 美國哈佛大學進修
      • 美國加州多明尼克大學進修

经历

      • 八九學生民主運動的學生領袖
      • 中國北京市公安局通緝(1989年6月12日-至今)
      • 電台主持人
      • 政治評論家
      • IT和金融界
      • 中華民國立法院人權促進委員會副秘書長

著作

      • 《為自由而自首:吾爾開希的流亡筆記》

维吾尔语姓名 汉语姓名
老维文UEY: ئۆركەش دۆلەت
新维文UPNY: Ɵrkəx Dɵlət
西里尔维文USY: Өркәш Дөләт
拉丁维文ULY: Örkesh Dölet
简体中文: 吾尔开希·多莱特
繁体中文: 吾爾開希·多萊特
汉语拼音: Wú’ěrkāixī Duōláitè

吾尔开希·多萊特[b](維吾爾文:ئۆركەش دۆلەت‎,拉丁维文:Örkesh Dölet,1968年2月17日),维吾尔族,籍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宁市,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曾在新疆接受三年教育,與王丹、柴玲等同為八九學運的學生領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通緝。1996年,与台湾籍妻子陳慧玲[3]到臺灣臺中市定居[5]。2010年9月,在臺中市取得中華民國身份證[1]。現任立法院人權委員會秘書長。定居新北市[5],從事金融業[6]。

目录

  • 1 家庭背景
  • 2 六四事件
    • 2.1 發動絕食佔領天安門廣場
    • 2.2 通緝与流亡
    • 2.3 初次訪台
  • 3 定居臺灣
    • 3.1 初到臺灣
    • 3.2 請求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探親
    • 3.3 評論臺灣太陽花學運
    • 3.4 聲援香港雨傘革命
    • 3.5 參選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 4 電影引用
  • 5 爭議
    • 5.1 酒醉駕駛
  • 6 出版書籍
  • 7 备注
  • 8 參考文獻
  • 9 外部链接

家庭背景[编辑]

父母曾在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任职。現已退休。司徒华称,吾尔开希的父亲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吾尔开希当年是在甘肃兰州乘坐军用专机逃亡至珠海,其后经“黄雀行动”抵达法国。[7]

六四事件[编辑]

主条目:六四事件

吾尔开希原是北京师范大学1987级预科生(后在该校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就读)。他就学期间的形象存在爭議,其大学老师及同学对他的学业、品行等多持负面看法。[8][9]

1989年4月21日,吾尔开希宣佈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及“北京市临学联”並自任主席。當晚,在北大籌委會及清華學生的推動下,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誓师大会”,有超过六万人参与[10]。當夜,上述数万学生前往天安门广场,在人民大会堂会场外参与次日的胡耀邦追悼会。25日,与刘刚、王丹、王超华、熊焱等人将北京临时学联改名为“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简称“北高聯”。北高聯随即成为繼北大籌委會之後的八九学生运动的主要组织。吾尔开希担任该组织第二任主席。自此,吾尔开希成为天安门学生运动主要学生领袖。4月29日,中国政府当局组织的与学生代表的对话中,吾尔开希要求以北高聯主席身份参与,在进入会场之前被当局阻止,當晚與王丹在香格里拉飯店召開記者招待會,自稱被中共便衣跟踪,不再參與北高聯會議,二人便被學運組織邊緣化。5月13日,吾尔开希便与王丹等6人发起绝食。

發動絕食佔領天安門廣場[编辑]

吾尔开希在当时的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5月18日,他身穿醫院的病號服与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會面时說:「時間很緊,我們在這裏坐得舒服,但外邊的同學在捱餓,所以我很抱歉打斷您的話……」打断其开场发言(影片显示当时李鹏发言约2-3分钟,共200字左右)。受到在北京采访的各国的媒体瞩目[來源請求]。但吾爾開希這時也犯了大錯,他一再強調學生領袖與學運組織的無能為力,甚至說廣場學生背離民主程序。另一位学生王丹當時對總理李鵬說「現在的問題,不在於要說服我們這些人。我們很想讓同學們離開廣場,廣場上現在並不是少數服從多數,而是99.9%服從0.1%;如果有一個絕食同學不離開廣場,廣場上的其他幾千個絕食同學也不會離開。」會談結束前,吾爾開希又強調一遍。另一位民运领袖封从德认为這中了李鵬的圈套,李鵬等中共官員会以學生領袖管理無能為力为由結束這種“無政府狀態”。而事实上,当时中国状况的确失控,经济大动脉京广线在武汉曾经停摆3小时。[11]

在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来到北京访问之时,吾尔开希主张從天安门广场東移,供政府举行仪式以维持学生爱国立场。這個行動導致廣場學生的佈局開始混亂,於是激进派的柴玲、李祿等人組成新的學運組織中心“絕食指揮部”。隨後,本來已經被北高聯除名的吾尔开希与王丹二人,因此進一步與柴玲等人产生争执,而被學運組織進一步邊緣化,但在媒體中卻一直保持學生領袖的形象。

六四事件發生後,吾尔开希在錄像中提到:

“廣場死亡至少數以千計,北京,我想數以萬計,絲毫不過分,我這是比較保守的估計。”[12][13]

“我的很多同學被坦克車壓死了,被坦克車完全扁平地壓死在天安門廣場。很多他們的屍體到最後用鐵锹鏟起來。我的一個朋友是師大的糾察隊員,負責糾察的。他就親眼看見了把我們同學的屍體用塑料袋裝起來,然後堆在一起放火燒了。”

而实际上后来流出的西班牙摄影队拍摄的视频显示,广场上的学生是唱着歌离开天安门广场。而四君子之一,最后离开广场的侯德健也表示没有看到学生在广场上被枪击和死亡。

另外,吾爾開希在被通緝期間,官方曾經發表了一段吾爾開希在绝食期间與其他人吃飯的錄像。錄像的旁白指出,吾爾開希是用別人的捐款來大吃大喝。在另一段的錄像中,吾爾開希說,當時他是和香港的同學們吃飯:

很多朋友可能看了那篇他们通緝我的时候放的錄像,說我大吃大喝。事实是,那是在北京飯店和香港的同學一起吃的一頓飯。如果這算大吃大喝的話,那么我想問問他们這一群法西斯們,他們每天的那些用公款堆積起來,國宴、歡迎宴等等各種各種的宴席,他們每天用人民的血汗來養肥自己的肚子,他們算什麼呢?我算大吃大喝的話,他們算什麼吃、什麼喝?這個政府虚弱到了連一個學生吃飯都要放到電視上來告訴人民,這個人是反革命。

事後香港媒體询問當時北上跟吾爾開希會面的香港學生代表,他們也直言是他們付款,而不是吾爾開希或其他人動用捐款來吃喝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副會長林耀強說:“吾爾開希在五月二十二日就辭去了北高聯主席的職務。而絕食行動在五月十九日就已經停止了,因此,影片說北高聯領袖一面呼籲同學絕食,一面卻大吃大喝,純粹是中共為了汙蔑學生領袖而炮製的低劣謊言。”[14]

另一學生領袖馬少方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可不知出于何故,那画面上的日期——5月24日,却没有被删走。问题是,广场上的绝食抗议是5月13日开始,19日结束,5月24日的广场上没有一个人绝食,喉舌的声音就是公然造假。”[15]

通緝与流亡[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北京市公安局搜捕“高自联”在逃分子通缉令

1989年6月4日六四事件发生后的6月8日,北京市政府解散高自联。6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将他列为21名高自联头头和骨干之一,位列第二位,受到通缉。他在父亲的帮助下从兰州乘坐军机经香港逃离中国大陆[16][17]开始其漫长的流亡生涯。他与严家其等人共同创立“民主中国阵线”,并担任副主席。离开中国后,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圣拉斐尔市加州多明尼克大学进修。[18]

初次訪台[编辑]

1991年10月15日吾爾開希帶著挑戰書前往立法院當面向時任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的謝長廷,要求進行一場公開的統獨辯論。謝長廷以吾爾開希的代表性不足,拒絕與其辯論,吾爾開希認為推動中國的民主化,海峽兩岸的統一是至關重要的。

定居臺灣[编辑]

初到臺灣[编辑]

流亡美國期間,他認識了赴美留學來自台灣的陳慧玲。两人在1994年结婚[3]。吾尔开希決定离开美国前往台湾。1996年,吾尔开希移居台湾,在台中市定居[5]。在台湾,他曾擔任过电台主持人與政治评论家,後投身IT和金融界。他亦曾批评總統陳水扁「宛如共产党」,也曾批評總統馬英九幫共產黨說話。

2004年1月吾尔开希曾到香港出席梅艷芳的葬礼。他是继柴玲之后第二个到香港的天安门事件的学生领袖。他在机场发表了一个公开声明,表示希望中国新领导层能够让当年的学运领袖返乡探望在中国大陆的家人。

請求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探親[编辑]

2008年3月,《北京之春》4月号上[2],吾尔开希与王丹、杨建利、胡平、郭罗基、陈一咨、张伟国、刘刚、陈小平、吴仁华、刘念春、傅申奇、易改、蔡桂华、魏泉宝、王军涛十六人联名,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出公开信。要求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以及对国际社会的义务,恢复或者延期他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可以自由进出国境、行使公民权利[19]。

2009年6月3日晚上,吾爾開希帶領一票記者試圖通過澳門闖關內地,澳門治安警察局根據《內部保安綱要法》拒絕吾爾開希入境[20];他表示回來目的是向中共自首,並要求澳門中聯辦協助他返鄉探親[21]。

2009年乌鲁木齐七·五暴力事件发生后,吾尔开希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发表声明,认为是政府镇压维族人和平示威,呼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施行民主。[22]

2010年6月4日,吾爾開希再次帶領一票記者透過自首的方式,要求與中國駐日本大使對話,因不得其門而入,而想硬闖入位於東京元麻布的中国驻日大使馆,隨即被日本警方逮捕[23]。當月6日下午由於沒有逃亡之虞獲釋,他的刑事處分尚未決定,將在日本停留並接受日本警方的調查。

2010年9月13日,时任臺中市市長張溫鷹亲自向吾尔开希颁发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身份证记载正式姓名是「吾尔开希.多莱特」[1]。

2011年1月初,支聯會元老司徒華病逝,吾爾開希及王丹等民運人士希望出席司徒華的喪禮,遂帶領一票記者試圖入境香港,但港府在沒有解釋的情況下,拒絕兩人的入境申請[24][25]。王丹及吾爾開希認為是北京施壓所致,二人對特區政府做法感到憤怒,認為事件顯示「一國兩制」已死,對香港未來感到非常擔憂。

2013年11月25日,吾爾開希帶領一票記者乘坐往曼谷在香港轉機期間向香港入境處表明是中國的通緝犯並要求自首,希望香港方面能拘捕他予中央政府,以換取與家人見面的機會,但最終入境處把他遣返台灣。[26]

評論臺灣太陽花學運[编辑]

2014年3月20日,318太陽花學運期間,吾爾開希到場勉勵學生們說,「在關鍵的歷史時刻站出來是光榮的!」他說,六四事件至今廿五年,學生關心國家的心沒有死,在台灣繼續發揮,議場學生的表現合乎民主規範,令全世界敬佩。而馬總統也號稱是學運出身的人,如今卻破壞民主,應到場向學生道歉。

針對監察院院長王建煊質疑學生占領立院,國家還有希望嗎?吾爾開希批評,像這樣腐朽的頭腦才是讓台灣沒希望的原因,而學生與公民挺身而出承擔責任,是台灣有希望的重要體現,並當場向王建煊喊話「請你辭職!」他也呼籲民眾,應讓中國國民黨內政召委張慶忠再也選不上立委。 [27]

聲援香港雨傘革命[编辑]

2014年9月28日晚間臺灣臺北市的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行晚會聲援香港的佔領行動,吾爾開希到場聲援。他強調,1989年時,他們在北京,台灣、香港都在聲援我們,「今天是天安門的學生,我們要跟香港人說,我們始終肩併肩,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就是支持自由民主,希望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28]

參選中華民國立法委員[编辑]

2014年11月30日,宣布投入台灣台中市的立法委員補選[29]。隨後在2014年12月26日宣佈退出此選舉,同時宣佈投入2016年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30]

2015年11月27日,成為獨派政黨大愛憲改聯盟的不分區立委第二名[31][4]。主張修憲承認外蒙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國際法高於國內法」。

電影引用[编辑]

在電影《賭神2》的1時零4分,賭神與台南東湖幫少主偷渡到台灣,偷渡船上稱吾爾開希曾搭乘同一艘船到美國。

爭議[编辑]

酒醉駕駛[编辑]

2019年3月31日,吾爾開希酒駕遭逮,酒測值0.4,曾被台北地檢署以公共危險罪送辦。[32]

出版書籍[编辑]

年份書名作者出版社ISBN
2013年5月30日 《為自由而自首:吾爾開希的流亡筆記》 吾爾開希 八旗文化 ISBN 9789865842048

备注[编辑]

  1. ^ 中華民國國民在法理上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称为台湾同胞。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未明確聲明剝奪或不承認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008年时,他仍主张自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2]。
  2. ^ 中华民国官方文件上正式登记的名字为吾尔开希·多萊特[4][1]。维吾尔人名中,吾尔开希是本名,多莱特是父名。

參考文獻[编辑]

  1. ^ 1.0 1.1 1.2 1.3 记者:李潼. 吾尔开希谈中国民主化与民族自决. 编辑:吴晶. 自由亚洲电台网站. 2014-06-05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简体中文). 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三日,当时的台中市长张温鹰亲手将一纸「中华民国身分证」颁给一位六四民运领袖,身份证上记载的正式姓名是「吾尔开希.多莱特」。在六四学运领袖中,选择入籍台湾而获得中华民国公民身分的,吾尔开希目前仍然是唯一一位。[……]
  2. ^ 2.0 2.1 王丹等. 王丹 等:致中国外交部暨使领馆公开信. 大纪元网站. 2018-03-29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简体中文). *中国公民:王丹 杨建利 胡平 郭罗基 陈一咨 吾尔开希 张伟国 刘刚 陈小平 吴仁华 刘念春 傅申奇 易改 蔡桂华 魏泉宝 王军涛 2008年3月5日──转自《北京之春》4月号
  3. ^ 3.0 3.1 3.2 楊冬青.吾爾開希明天結婚 最想對妻說 謝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報.1994-08-29
  4. ^ 4.0 4.1 第9屆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選舉政黨申請候選人名單登記名冊.中央選舉委員會.2015-11-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 5.1 5.2 六四學運領袖吾爾開希宣佈退出台灣立委補選. BBC中文網. 2014-12-26 [2015-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
  6. ^ 吾尔开希准备澳门投案自首遭拒绝. 美国之音. 2009-06-03 [200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7).
  7. ^ 司徒华:吾尔开希六四后乘军机逃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美国之音.2011-01-10[2018-01-30]
  8. ^ 吾尔开希其人(《瞭望》周刊第48期).
  9. ^ 20年前的学生运动:从柴玲到吾尔开希. 2010-06-16 (中文). 吾尔开希你知道我们北师大学生当时叫他什么吗?‘我儿拉稀’。上学时卖羊皮、卖藏刀、偷东西,什么都干过。考试5门不及格,师大要他补考,成绩再不过就要开除他,他这才参加了学生运动。世无英雄才使竖子成名。
  10. ^ 馮長樂.闖關「投案」 吾爾開希被拒入境澳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紀元.2009-06-03
  11. ^ 封从德:吾尔开希犯了大错. [201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3).
  12. ^ 1989年6月28日,吾爾開希接受香港電視專訪——六四檔案綜合整理,「六四傷亡的十七種說法」. [2014年4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3日).
  13. ^ 日本電視台報導六四天安門事件(吾爾開希與柴玲專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dontforget641989.2009-04-22
  14. ^ 吾爾開希 大吃大喝? 付帳的香港學生指中共歪曲事實.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15. ^ 马少方. 六四一别二十年,相聚何有期. 民主中国.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16. ^ 司徒華親手營救吾爾開希柴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東方日報.2011-01-07[2011-01-10]
  17. ^ 司徒华生前曝内幕:吾尔开希乘军机逃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民报.2011-01-08[2018-01-30]
  18. ^ 杰安迪. 六四后21名被通缉学生领袖今何在?.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06-04 [2014-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19. ^ 容易. 王丹要求发还护照 争取回国权. 美国之音网站. 2018-05-01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1) (简体中文). *16人施压 要求自由进出*王丹表示跟他有同类情况的16名人士,包括王军涛、吾尔开希[……]要求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以及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义务,给他们恢复或者延期中国护照 ,让他们自由进出中国行使公民权利。
  20. ^ 吾爾開希滯留澳門機場擬長期抗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09-06-03[2009-06-04]
  21. ^ 六四學運領袖吾爾開希澳門闖關被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BC中文網.2009-06-03[2009-06-04]
  22. ^ 关于『七五』乌鲁木齐流血事件的声明. [200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23. ^ 吾爾開希六四欲「自首」 硬闖東京中國使館被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Wnews.2010-06-04[2010-06-04][失效連結]
  24. ^ 港府拒入境申請 一國兩制鳴喪鐘 華叔葬禮擬留空凳給王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蘋果日報.2011-01-27
  25. ^ 王丹:一國兩制已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蘋果日報.2011-01-28
  26. ^ 吾爾開希將被遣送離開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w.com 新聞.2013-11-25
  27. ^ 王丹 吾爾開希 進議場力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蘋果日報.2014-03-21
  28. ^ 聲援香港佔中 王丹:保護香港就是保護自由. 台灣蘋果日報. 2014-09-30 [2014-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29. ^ 蘇禾芳. 民運人士吾爾開希宣布參選台中市立委補選. 自由時報. 2014-12-01 [2014-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6).
  30. ^ 嚴思祺. 六四學運領袖吾爾開希宣佈退出台灣立委補選. BBC中文網. 2014-12-26 [2015-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9).
  31. ^ 中央選舉委員會新聞稿.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15-11-27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32. ^ 陳志賢、謝明俊、楊馨.影》又有名人酒駕!民運人士吾爾開希酒駕被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時.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吾爾開希·多萊特
  • 吾尔开希的Twitter帳戶
  • 吾爾開希的Facebook專頁

六四事件

背景經過中国共产党運動成員武裝部隊相關作品組織與網站紀念活動

思想前導

經濟變革

政治環境

  • 80年代文化热
    • 《河殇》央视纪录片
    • 1986年長江漂流遇難
    • 1987年黃河漂流遇難
  • 四五运动
  • 北京之春
  • 中國學生運動史
    • 1979年人大学运
    • 1980年大学生竞选风潮
    • 1981年內蒙古學運
    • 1986年學潮
    • 柴庆丰事件

  • 文化大革命
  • 改革开放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官倒
  • 腐敗案
  • 价格闯关
  • 1980年代末通貨膨脹

  • 华国锋下台
  •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 第五個現代化
  • 清除精神污染
  • 資產階級自由化
  • 政治体制改革
  • 第三波民主化
    • 东欧剧变
  • 胡耀邦下台
  •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 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批评

發展

相關條目

  • 胡耀邦之死
    • 紀念活動
  •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 四二七游行
  • 天安門絕食
  • 戈巴契夫訪華
  • 六四戒严
  • 天安门毛泽东像污损案
  • 民主女神
  • 《民主歌聲獻中華》
  • 全球華人大遊行
  • 六四清场
    • 部隊抵制
  • 鄧小平講話
  • 《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
  •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 黃雀行動
  • 六四绿卡
    • 行政命令
    • 保護法案

  • 人物
    • 持不同政見者
    • 女性角色
    • 共和国卫士
  • 學生與政府對話
  • 學生組織資金
  • 海報與傳單英语Student posters and leaflets during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 學生宣傳英语Student propaganda during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 新聞報導英语People's Daily during the 1989 Student Movement
  • 外國媒體
  • 民主運動
    • 成都市
    • 其他地區
  • 反應
    • 諾貝爾和平獎
    • 平反六四議案
  • 政治清洗
  •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 言論審查
    • 出版物
    • 電視
    • 網路

八大元老

政治局
常務委員

地方領導

其他人士

  • 邓小平
  • 陈云
  • 彭真
  • 杨尚昆
  • 薄一波
  • 李先念
  • 邓颖超
  • 王震
  • 万里
  • 宋任穷
  • 习仲勋

  • 赵紫阳
  • 李鹏
  • 乔石
  • 胡启立
  • 姚依林

  • 李锡铭
  • 陈希同
  • 江泽民
  • 朱镕基
  • 胡锦涛

  • 鲍彤
  • 羅幹
  • 阎明复
  • 袁木
  • 温家宝
  • 吴学谦

學生成員

其他人士

運動組織

  • 王丹
  • 柴玲
  • 方政
  • 封从德
  • 劉剛
  • 李錄
  • 刘贤斌
  • 沈彤
  • 唐柏桥
  • 王有才
  • 吾爾開希·多萊特
  • 熊焱
  • 张伯笠
  • 赵常青
  • 周勇軍
  • 陳衛
  • 周锋锁
  • 李進進
  • 吴建民

  • “王維林”
  • 北島
  • 崔健
  • 戴晴
  • 方励之
  • 韩东方
  • 侯德健
  • 刘晓波
  • 钦本立
  • 王炳章
  • 严家其
  • 喻东岳
  • 王军涛
  • 陈子明
  • 苗德顺
  • 任畹町
  • 楊天水
  • 张贤亮
  • 周舵
  • 陳明遠
  • 吴仁华
  • 万润南

  • 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
  • 北京工人自治联合会
  • 保衛天安門廣場總指揮部
  • 天安门民主大学

軍事將領

戒嚴部隊

  • 刘华清
  • 迟浩田
  • 杨白冰
  • 趙南起
  • 秦基伟
  • 洪学智
  • 梁光烈
  • 徐勤先

  • 陸軍第12集團軍
  • 空降兵第15軍
  • 陸軍第20集團軍
  • 陸軍第24集團軍
  • 陸軍第26集團軍
  • 陸軍第27集團軍
  • 陸軍第28集團軍
  • 陸軍第38集團軍
  • 陸軍第39集團軍
  • 陸軍第40集團軍
  • 陸軍第54集團軍
  • 陸軍第63集團軍
  • 陸軍第64集團軍
  • 陸軍第65集團軍
  • 陸軍第67集團軍

书刊

歌曲

影剧

他类

  • 幾乎是革命英语Almost a Revolution
  • 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英语A Tiananmen Journal
  • 《六四诗集》
  • 《李鵬六四日記》
  • 《李鹏下台嵌字诗》
  • 《六四內部日記》
  • 《人民不會忘記》
  • 《逃離中國》
  • 《向往自由的心》
  • 《改革历程》
  • 鎮壓人民英语Quelling the Peopl
  • 天安門流亡英语Tiananmen Exiles
  • 《天安門文件》
  • 《八九民运史》

  • 《历史的伤口》
  • 《没有烟抽的日子》
  • 《自由花》
  • 《一無所有》
  • 《中国》
  • 《1989》
  • 《人間道》
  • 《民主會戰勝歸來》
  • 《家明》
  • 《回憶有罪》

  • 《移山》
  • 《天安門》
  • 《天安門上太陽升》
  • 《長城外》
  • 《倩女幽魂II:人間道》
  • 《省港旗兵4:地下通道》
  • 《咕咕鸡饭》
  • 《颐和园》
  • 《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
  • 《徠卡:獵手》
  • 《中美国》
  • 《飘扬,共和国的旗帜》

  • 《處決》
  • 香港民主女神
  • 國殤之柱
  • 天安门大屠杀浮雕
  • 64大屠杀纪念碑

  • 中國支持網絡英语China Support Network
  • 中国民主党
  • 民主中国阵线
  •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 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
  • 中國人權
  • 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
  • 天安门母亲运动
    • 丁子霖
    • 徐珏法语Xu Jue
  • 六四紀念館
  • 六四文化传播协会
  • 六四天网

  • 週年紀念活動
    • 1週年
    • 5週年
    • 10週年英语10th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 18週年
    • 20週年
    • 21週年英语21st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 22週年
    • 24週年英语24th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 25週年
    • 30週年
    • 31週年英语31st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 32週年
    • 33週年
  • 維園六四燭光晚會
  • 五區六四集會
  • 六四襟章
  • 六四酒案

  • 专题
  •  教科书
  •  语录
  •  文库
  •  共享资源
  •  新闻

1989年東歐劇變與共產主義政權的垮台

內部背景國際背景變革嘗試各地进程個別事件政權領導人反對方式反對派領袖反對派運動後續

  • 停滯時代
  • 共产主义
  • 反共主義
  • 對共產主義的批評
  • 東方集團
  • 東方集團的政治英语Eastern Bloc politics
  • 东方阵营的媒体与政治宣传
  • 東方集團移民與倒戈英语Eastern Bloc emigration and defection
  • 克格勃
  • 幹部職務名稱表
  • 經濟短缺
  • 極權主義
  • 東歐反共叛亂或抵抗運動英语Eastern European Anti-Communist Insurgencies

  • 積極措施英语Active measures
  • 冷战
  • 社会主义国家列表
  • 蘇聯解體的預言
  • 里根主义
  • 蘇維埃帝國
  • 恐怖主義與蘇聯
  • 教廷和蘇聯關係英语Holy See–Soviet Union relations
  • 1956年匈牙利革命
  • 華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 古拉什共产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苏联經濟改革
  • 经济核算俄语Хозрасчёт
  • 500天计划
  • 苏联開放政策
  • 蘇聯的民主化英语Demokratizatsiya (Soviet Union)
  • 辛納屈主義
  • 革新開放

中歐和東歐

蘇聯(東歐和中亞)

其它

  • 阿尔巴尼亚
  • 保加利亚
  • 捷克斯洛伐克
  • 东德
  • 匈牙利
  • 波蘭
  • 罗马尼亚
  • 南斯拉夫解體

  • 苏联解体
  • 亚美尼亚
  • 阿塞拜疆
  • 白俄羅斯
  • 車臣
  • 歌唱革命(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 格鲁吉亚
  • 哈萨克斯坦
  • 吉爾吉斯
  • 摩尔多瓦英语Independence of Moldova
  • 俄罗斯
  • 塔吉克斯坦
  • 土库曼斯坦
  • 乌克兰
  • 乌兹别克斯坦

  • 缅甸
  • 南也门
  • 索马里英语Somali Rebellion
  • 蒙古
  • 阿富汗英语Civil war in Afghanistan (1989–1992)
  • 柬埔寨
  • 安哥拉
  • 贝宁
  • 刚果(布)
  • 埃塞俄比亚
  • 莫桑比克

  • 1988年波蘭罷工
  • 4月9日悲劇
  • 黑色一月大屠殺
  • 波羅的海之路
  • 匈牙利—奧地利邊境柵欄的拆除
  • 波兰圆桌会议
  • 匈牙利圓桌會議
  • 六四天安門事件
  • 泛欧野餐
  • 週一示威
  • 亞歷山大廣場示威
  • 马耳他峰会
  • 齐奥塞斯库夫妇审判及处决
  • 兩德統一
  • 立陶宛一月事件
  • 拉脱维亚一月事件
  • 1991年貝爾格萊德抗議
  • 八月政變
  • 柏林墙倒塌

  •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苏联)
  • 拉米兹·阿利雅(阿爾巴尼亞)
  •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羅馬尼亞)
  • 托多尔·日夫科夫(保加利亞)
  • 格罗斯·卡罗伊(匈牙利)
  • 埃里希·昂纳克(東德)
  • 卡達爾·亞諾什(匈牙利)
  • 埃貢·克倫茨(東德)
  • 米洛什·雅克什(捷克)
  • 沃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波蘭)
  •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南斯拉夫)
  • 邓小平(中华人民共和国)
  • 奈温(缅甸)
  • 阿里·纳赛尔(南也门)
  • 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索马里)
  • 姜巴·巴特蒙赫(蒙古)
  •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阿富汗)
  • 韩桑林(柬埔寨)
  • 馬蒂厄·克雷庫(贝宁)
  • 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衣索比亞)
  • 德尼·萨苏-恩格索(剛果)

  • 公民抵抗
  • 示威
  • 人链
  • 蘇聯錄音帶傳播英语Magnitizdat
  • 波蘭地下出版物英语Polish underground press
  • 抗議
  • 秘密出版物
  • 罷工

  • 莱赫·瓦文萨(波蘭)
  • 瓦茨拉夫·哈维尔(捷克)
  • 亞歷山大·杜布切克(斯洛伐克)
  • 扬·伊利埃斯库(羅馬尼亞)
  • 劉剛
  • 吾爾開希
  • 柴玲
  • 王丹
  • 封从德
  • 约阿希姆·高克(東德)
  • 萨利·贝里沙(阿爾巴尼亞)
  • 桑加苏伦·卓力格(蒙古)
  • 弗拉基米尔·康斯坦丁诺维奇·布科夫斯基(俄羅斯)
  • 鲍里斯·叶利钦(俄羅斯)
  • 維亞切斯拉夫·車諾維爾(波蘭)
  • 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立陶宛)
  • 濟亞諾·帕茲尼亞克英语Zianon Pazniak(白俄羅斯)
  • 哲柳·哲列夫(保加利亞)
  • 梅莱斯·泽纳维(衣索比亞)
  • 伊薩亞斯·阿費沃爾基(厄利垂亞)

  • 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
  • 七七憲章
  • 新論壇
  • 捷克公民論壇
  • 阿爾巴尼亞民主黨
  • 生态公开化运动英语Ecoglasnost
  • 民主俄羅斯英语Democratic Russia
  • 和平與人權行動英语Initiative for Peace and Human Rights
  • 立陶宛改革运动
  • 东德和平革命
  • 烏克蘭人民運動
  • 團結工聯
  • 拉脫維亞人民陣線英语Popular Front of Latvia
  • 愛沙尼亞人民陣線英语Popular Front of Estonia
  • 公众反对暴力
  • 白俄羅斯人民陣線英语BPF Party
  • 拉斯托赫兹英语Rastokhez
  • 全国民主联盟
  • 统一教
  • 救国阵线
  • 民主力量联盟

  • 顏色革命
  • 去共化
  • 淨化政策
  • 民主化
  • 经济自由化
  • 後蘇聯國家衝突
  • 對蘇聯時代的懷念
  • 新蘇維埃主義英语Neo-Sovietism
  • 新史達林主義
  • 後共產主義
  • 南斯拉夫內戰
  • 拉美世界左转英语Pink tide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