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黃 晶

紫黄晶,水晶中的一种,英文名称Ametrine,因为其同时呈现至少紫、黄两种颜色而得名,宝石级的天然紫黄晶珍贵而稀有,完全不同于人造、仿冒等种类的紫黄晶。 紫黄晶的紫色代表智慧,黄色代表财富,同时拥有紫黄双色的水晶被认为能带来过人的智慧与财富。由于紫黄晶的生长环境十分特殊,产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在西方传说中,佩戴紫黄晶的人是被紫黄晶选中的人,是能成为驾驭自己命运的人,又因其特有的传说被西方誉为“爱情守护石”。 [1] 

中文名 紫黄晶 外文名 Ametrine 类    别 水晶 得名原因 同时呈现至少紫、黄两种颜色

目录

  1. 1 水晶简介
  2. 2 形成
  3. 3 产地
  4. 4 产量
  1. 5 生产流程
  2. 6 传说
  3. 7 作用
  4. 影响
  1. 风水
  2. 8 鉴定与分级
  3. 鉴定
  4. 分级

紫黄晶,水晶中的一种,英文名称Ametrine,因为其同时呈现至少紫、黄两种颜色而得名,宝石级的天然紫黄晶珍贵而稀有,完全不同于人造、仿冒等种类的紫黄晶。紫黄晶的紫色代表智慧,黄色代表财富,同时拥有紫黄双色的水晶被认为能带来过人的智慧与财富。由于紫黄晶的生长环境十分特殊,产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在西方传说中,佩戴紫黄晶的人是被紫黄晶选中的人,是能成为驾驭自己命运的人,又因其特有的传说被西方誉为“爱情守护石”。 [2] 

紫 黃 晶

天然紫黄晶是一种极其稀有的水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属于三方晶系(也有称六方晶系)。一块发育良好的石英晶体中,至少具有紫色黄色(还可能有无色透明石英)两种色彩的晶簇才能被称为紫黄晶。天然紫黄晶的生成依赖于极其特殊的地质条件。根据1925年美国矿物学家爱德华·霍顿发表的论文《彩色烟熏石英和紫水晶的致色原因》。紫黄晶中的黄色部分的致色原因是石英的二氧化硅分子所形成的硅氧四面体中,有少量Si原子被三价铁离子(Fe)替代。这种三价铁离子在自然电离辐射的作用下(主要的辐射源是天然K-40同位素。K-40同位素的半衰期很长,约为12.8亿年,裂变很慢,且自然界含量很低,约为钾元素0.01%。故天然存在的K-40同位素对人体无害。),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形成了常温下相对稳定的四价铁离子(Fe)——铁离子的一对成对电子远离原子核,形成了罕见的四价铁离子。被四价铁离子替代形成的硅氧四面体被称为“空心色穴”,由于空心色穴的存在,使晶体呈现出紫色(并不是所有的紫水晶都是由于Fe所致色,有少数紫水晶是由于含有四价钛离子(Ti)而致色。由四价钛离子致色的紫水晶常规方法无法变色。 [3] 

天然紫黄晶根据形成原因不同,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侵入岩变色型和原生型。

(1)侵入岩变色型。

四价铁离子(Fe)在常温下很稳定,这种稳定性在温度升高至100摄氏度左右时就开始逐渐消失。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来呈现紫色的“空心色穴”纷纷崩溃,紫色逐渐变浅,在大约250摄氏度时,这个过程被推向极致,紫色晶体会因失去所有“空心色穴”变为无色水晶。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大约在温度达到450摄氏度时,三价铁离子(Fe)恢复正常,呈现黄色。由此衍生的办法也被用制造人造紫黄晶。

在自然电离辐射的作用下,四价铁离子(Fe)形成“空心色穴”,含有“空心色穴”的二氧化硅分子随着地下水系流动,当水温逐渐降低,二氧化硅溶解度也随之降低,凝结为微小的晶胞,晶胞逐渐聚集,经过亿万年的累计,便形成紫色晶簇。侵入岩以高温岩浆形式侵入地层,使得部分晶簇因高温变成黄色。紫黄晶由此诞生。在此之后,如果还有持续的K-40同位素辐射,或者再次侵入岩加热晶簇,就会破坏已有的半紫半黄的晶簇。使得紫黄晶再度成为紫晶或者黄晶。

即便形成条件如此苛刻,这种侵入岩变色型紫黄晶依旧占到紫黄晶95%以上。

(2)原生型

原生型紫黄晶也称德拉必切(Trapiche)紫黄晶,这种紫黄晶的形成比较少见,仅占所有紫黄晶的3%左右。

德拉必切现象并不只局限于紫黄晶,同时广泛存在于三方晶系及六方晶系的矿物中。最先被发现具有德拉必切现象的宝石是祖母绿。19世纪50年代,意大利地理学家阿古斯丁·科达齐负责绘制哥伦比亚地图期间他考察了Nevado del Cocuy地区,并研究了木佐(Muzo)的祖母绿矿山。并发现了德拉必切祖母绿的存在。法国地质学家埃米尔·贝特朗则在1879年分析并阐述了产于木佐(Muzo)的德拉必切祖母绿——由晶核向外辐射出六条晶枝,组成如同雪花般六边形和放射状旋臂色带。由于这种结构和当时南美洲用于压榨甘蔗汁的磨轮(Trapiche de asugar)很像,便用德拉必切(Trapiche)命名这种三方晶系的奇特现象。哥伦比亚人深信德拉必切是神的特别恩赐,每一道线条都代表祝福:健康,财富,爱情,幸运,智慧,快乐。 [4] 

德拉必切紫黄晶其形成原因是由于晶核在晶簇形成初期,矿脉里化学成分、温度和压力这些因素幸运地组合在一起,这时地磁作用介入校准晶核吸附紫黄晶分子的排列过程。地磁作用使得三方晶系出现六边形分级。理想状态下六边形的每个边所优先吸附的离子类型有所不同。这就使得优先吸附三价铁离子的端面保持纯净的黄色,而优先吸附空心色穴的端面保持纯净的紫色。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在随后上亿年的漫长过程中,晶簇不断变大,由中心一点向六边辐射出带状色臂的德拉必切紫黄晶也就逐渐形成了。不过如果这时候,有岩浆侵入晶簇所在的地层,就很有可能破坏了德拉必切紫黄晶原有的色彩。所以,我们称其为原生型紫黄晶。

天然紫黄晶的物理特性如下表:

类别

硅酸盐—架状硅酸盐

晶系

六方或三方晶系

化学成分

SiO2

颜色

紫色、无色、黄色

状态/习性

通常为锥状端面,有时也呈柱状

硬度

7

解理

断口

贝克状

光泽

玻璃光泽

条痕

白色

比重

2.7

透明度

半透明—透明

折射率

1.54—1.55

天然紫黄晶是一种极其稀有的宝石,它真正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知的时间并不长。据史料记载,玻利维亚东部的印第安部落Ayoreo在500年前就发现了这种双色石英结晶体。相传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玻利维亚Anahí矿脉发现这种宝石后,选取了几块样本作为送给西班牙女王的礼物。但随着南美洲的独立运动,西班牙人失去了紫黄晶资源的所有权,紫黄晶从此在宝石界销声匿迹。

对于紫黄晶的正式记载见于1925年一位美国矿物学家爱德华·霍顿发表的论文《彩色烟熏石英和紫水晶的致色原因》。直至19世纪60年代末,在玻利维亚靠近巴西边境的Anahí矿脉开发出这种奇特的宝石。 [5] 

开发之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这是天然宝石,因为成色上乘的天然紫黄晶分界十分明显。人们以经验主义的错误的判定天然紫黄晶是由天然紫晶加工而成或是完全人工制造的。1989年,玻利维亚政府将Anahí矿脉收为国有,Minerales y Metales delOriente SRL 获得了矿区的永久开采权,地质学家及宝石学家深入矿井实地考察,为天然紫黄晶正名。紫黄晶天然宝石的身份终于得到世界的承认。在世界范围内,另有几处地方发现少量天然紫黄晶存在,但是由于品质及产量问题无法进行规模开采。 [6] 

加工(8张)

矿井中,从入口的隧道到矿井本身都被石英晶体覆盖,矿井周围的小山都由白云灰质岩构成,这也是矿井有大量石英晶体产生的原因之一。若天气情况良好(Anahí矿地市低洼,开采受雨季影响很大)Anahí矿每年可以开采石英矿石60-80吨。其中宝石级别的的石英矿石仅有3000-3500公斤。其中天然紫晶占44%,天然黄晶占23%,天然紫黄晶占33%。根据玻利维亚官方机构《能源快递》杂志的数据——按照现在每年开采80吨的速度计算,从2012年算起,Anahí矿脉仅能维持8-10年的开采。

根据玻利维亚矿石出口相关法律,未经加工的矿石不允许出口。经过加工过的天然紫黄晶裸石,一部分被加工成成品首饰,其他出口海外,统称“Bolivianita”——玻利维亚国石。天然紫黄晶的主要出口国是巴西和美国。巴西是美洲的彩宝消费大国,Anahí矿脉的天然紫黄晶大量出口巴西,再加上Anahí矿脉地处玻利维亚和巴西边境以及玻利维亚贫穷闭塞,故产生了天然紫黄晶产自巴西的讹传。巴西盛产天然紫水晶,紫晶中夹杂少量紫黄晶,但由于量少品质差,无法形成商业开采。出口天然紫黄晶的南美国家都是从玻利维亚进口之后再出口的。中国云南和印度也曾发现紫黄晶,但是品质较差,无法制作高端珠宝。最近,在Anahí矿脉以北约50公里的地方,矿业专家发现了一处新矿脉——Yuruty矿脉,也出产天然紫黄晶。但从产量而言,Yuruty的产量仅有Anahí矿脉的一半左右,且质量较Anahí矿脉出产的天然紫黄晶有较大差距。

五世纪末期西班牙军官唐费利佩来到南美洲,和当地部族Ayoreo的公主Anahí(发音:阿娜逸)坠入爱河,而盛产紫黄水晶的矿山被作为嫁妆送给了唐费利佩,并以公主Anahí为此矿区命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费利佩思乡心切,他想带着公主回西班牙生活。这个想法遭到了酋长部族的坚决反对。随着矛盾的加深,酋长决定暗杀唐费利佩。公主得知这个消息,不顾家人反对帮助唐费利佩逃离南美洲。临行前,公主把自己的项链作为护身符挂在唐费利佩胸前。唐费利佩九死一生的逃离了南美洲,而公主却被弓箭射中。脱险之后,唐费利佩才注意到胸前的护身符——一块巨大的天然紫黄晶,这块宝石是公主和唐费利佩的爱情的永恒见证。自此紫黄晶被誉为“爱情守护石”。 [7] 

紫黄晶影响

双色宝石由于其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微粒而导致颜色不同。不同的粒子出现在同种物质的晶体内,而电子无法像电解质在溶液中一样自由移动,就会在晶体内产生一个类似电容的构造。由此所产生的晶体内部磁场被新世纪派科学家称为“人体磁场扩容器”。双色宝石可以增加人体磁场的容量,减少外界负面磁场对人体自身磁场的影响。在自然界中,其实双色宝石(色彩随时间变化但同一时间仅有一种颜色的宝石不在其列,如亚历山大石等)并不多见,如双色碧玺、双色绿柱石、紫黄晶等都属于双色宝石。

紫黄晶风水

天然紫黄晶兼具紫晶、黄晶的特点,并将智能与财富完美融合,是爱情、事业、家庭中平衡强势弱势的功能性宝石。

爱情方面:西方传说中,紫色是神秘高贵且富有诡异色彩的象征。其诡异的作用在天然紫黄晶中的体现尤其明显,其中的紫晶能赋予情侣、夫妻间深厚之爱、贞节、诚实及勇气,此功效是其他任何晶体都无法达到的。而紫晶中又融合了黄晶的强势,将坚定、财富带入爱情,使得感情生活专一,规避他人破坏,主和睦、和谐、富足的爱情。

事业方面:佩戴天然紫黄晶可以增强运气,改善人际关系,增加包容性,使人处于复杂不友善的人际关系及环境中时,可以从容自在的协调排解周围的纠葛,对克服偏见、化解矛盾冲突特别有益。

家庭方面:大多数优秀人的共性是强势,有主见,而强势优秀的人才却很难拥有平淡和谐的家庭生活,或因性格、或因他人破坏影响到幸福的家庭。紫黄晶中黄晶部分所象征的强势风格主财运、智能,要让强势的人向家庭生活展示其弱势的一面则需要紫晶的协助。紫黄晶具有协调两种极端能量的能力,是最适合协助亲子沟通、婆媳关系、夫妻间沟通的珍稀宝石。

紫黄晶鉴定

天然紫黄晶的鉴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因为其价格不菲,所以市面上充满了各种仿冒产品。主要的仿冒品有:1.天然紫晶、黄晶混合。2.彩色玻璃。3.合成紫黄晶(人造紫黄晶)。4.熔炼紫黄晶。

天然的紫晶、黄晶混合仿冒品比较容易鉴别,常见于手串。紫黄晶是在一块晶体上具有至少紫黄两种颜色。而不少商家将紫晶黄晶穿在一起冒充紫黄晶出售。

玻利维亚政府不允许未经加工的紫黄晶矿石出口,每年Anahí矿出产的宝石级矿石仅有10%左右出口中国,据不完全统计,紫黄晶在中国的消费量却是Anahí矿脉出产量的10倍以上,所以大多数消费者通过市面廉价购买的紫黄晶实际上是仿冒品。由于玻利维亚地处内陆(无出海口),出口的裸石需要经过智力港口(一般是Arica港)出境,走海运路线到达海关再出口。每一块天然紫黄晶都要承载智力港口关税、高昂海陆运费、海关税费等等,所以市面上的天然紫黄晶的价格极高。

“LabCreated”(实验室造,即合成紫黄晶)。2.75克拉价值23美元,即人造紫黄晶的单价为8.36美元/克拉(大约51.5人民币/克拉)。市面上小饰品店里买到了几十元甚至一百多元人民币每克拉的紫黄晶,为紫黄晶仿冒品。

鉴定天然紫黄晶的方法部分基于鉴定是天然水晶的方法,略有不同。具体鉴别方法如下:

1.触摸法:由于天然水晶是晶体,其导热快于非晶体的玻璃。所以水晶接触皮肤有明显凉感,佩戴几分钟之后与体温同步,而玻璃和熔炼紫黄晶(晶体结构已经被破坏)则有温感。合成紫黄晶有轻微凉感,但不明显。

2.内含物观察:此法需要一定的经验。用30倍放大镜观察晶体。成色极佳的天然紫黄晶也是含有气液包裹体、絮状物、共生矿物、冰裂、层析等现象。包裹体是晶体生长时混入晶簇内部的杂质。当这些杂质因为自然生长组成特异图形,还会形成稀有的幻影紫黄晶(异象紫黄晶)。玻璃表面和内部常有漩涡状的细纹,很像将蜂蜜倒入清水里之后由于搅拌不均而产生的现象。且玻璃中常含有圆形气泡,且分布不规律,感觉突兀,缺少天然的一体感。

图6-4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合成紫黄晶和天然紫黄晶也有不小的区别:首先合成紫黄晶有明显的晶胚作为晶体生长的基础,多为规则无色透明部分。且由于合成紫黄晶在实验室环境内生长十分迅速,紫黄交界处能观察到细长的气泡。如图6-4。

3.断口鉴别:彩色玻璃和熔炼紫黄晶的断口平行,脊面不明显。合成紫黄晶贝壳状断口不完全。天然紫黄晶贝壳状断口,断口平行,脊面明显。

4.光学鉴别:天然紫黄晶为结晶的非均质体,在偏光镜下旋转360度有四明四暗的变化。玻璃和熔炼紫黄晶无此特点。

5.硬度鉴别。天然紫黄晶摩尔硬度为7,合成紫黄晶硬度与紫黄晶相近,约为6.8。玻璃的硬度为5.5-6。以紫黄晶划刻玻璃,紫黄晶无痕迹而玻璃有痕迹。值得注意的是:硬度测试是破坏性测试,不推荐用于加工精美的紫黄晶首饰,矿石和精选矿石可以采取这种办法。

6.密度区别:天然紫黄晶的密度为2.7g/cm,合成紫黄晶的密度为2.6g/cm,彩色玻璃及熔炼紫黄晶的密度大约为2-2.2g/cm。通过密度检测可以区分真伪。

7.工艺:一般而言,珍贵的宝石做工十分精细。天然紫黄晶的雕刻已经形成一门艺术。玻璃工艺品由于价格低廉,所以工艺粗糙,表面多不平滑,刻面之间交棱不平直。另外,对于打孔的饰品,由于玻璃质地脆,孔眼处容易碎裂,可以借此观察区分。

图6-5

8.双折射鉴定:此方法用于鉴定球形或者有弧面的晶体。将检测晶体放在一根发丝上,慢慢旋转晶体。当转至某方向时,透过晶体可以看见两根平行的发丝。双影效果越明显,晶体质地越好。杂质过多的天然紫黄晶及合成紫黄晶双折射现象不明显。玻璃制品没有双折射现象,如图6-5。

图6-5合成紫黄晶中紫黄交界处的细长气泡

9.热导检测:将热导仪器调制绿色4格测试宝石,天然紫黄晶能上升至黄色2格,当面积大时上升至黄色一格。玻璃及熔炼紫黄晶不上升。

10.晶簇形状鉴别:天然紫黄晶晶簇多为六方柱、三方双锥(巴西双晶或者道芬双晶)、柱侧面有横纹。水滴接触紫黄晶可以保持圆珠状。合成紫黄晶:棒状,晶面有特殊鱼鳞状生长纹、无双晶或非扭曲、晶体中心有晶胚。玻璃:无规则形状、水滴其表面立即扩散。

11.色彩鉴别:天然紫黄晶的紫色从浅紫色、薰衣草色至深紫色分布(极少数天然紫黄晶有蓝紫色),黄色部分从浅黄色、金黄色、褐色(茶晶)分布。而合成紫黄晶的色彩过于艳丽,紫部多见蓝紫色,蓝绿色,黄部多见桔红色,红色。

紫黄晶分级

仅针对天然紫黄晶存在分级,紫黄晶仿冒品无分级、无功效。

由于天然紫黄晶与纯色天然水晶有很大不同,所以无法按照中国水晶市场上约定俗成的“3A”或者“4A”分级系统进行质量优劣的评定。但是在珠宝界,由于紫黄晶产量太少,导致直至现在,世界范围内依旧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质量等级来衡量紫黄晶的品质。

玻利维亚Minerales y Metales delOriente SRL拥有世界上唯一的紫黄晶商业开采矿脉——Anahí矿脉,也拥有自己独特的质量分级系统。他们对于紫黄晶的的质量评价基于4个关键要素,称之为“4C”要素——分别是色彩(color)、切工(cut)、净度(Clarity)、克拉重(CaratWeight)。

色彩(color):色彩包含两个因素,色强和色离。所谓色强就是颜色的深度。颜色深的品质高于颜色浅的。而色离指的是紫黄分界面是否明显,颜色分界越明显的品质越高。由于紫黄晶的特点在于其颜色艳丽,所以“色彩”在4C评价系统中占有较高权重。

切工(cut):优异的切工能提升宝石的品质,而如果切割上有瑕疵也必定影响宝石的质量。但由于技术原因的限制,玻利维亚的切工较之世界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净度(Clarity):玻利维亚市面上绝大多数高档紫黄晶珠宝是要求目测无瑕疵。目测有瑕疵的矿石一般被加工成摆件等工艺品。

克拉数(Carat Weight):由于紫黄晶属于晶体宝石,所以一般克拉数不会很大。克拉数低于5克拉将会影响紫黄晶评级。越大的无暇晶体(净体)越珍贵。天然紫黄晶净体的记录世界保持者也出自Anahí矿脉,自净重为374.877克拉。

基于“4C”要素,东方金属矿业公司分级技师依据经验对紫黄晶进行质量分级——Extra级、A级、B级、C级、D级共计五个档次。经过有丰富经验的分级技师的详细讲解,现将大致分级方法归纳如下:

Extra级:又称主教级。要求颜色浓郁、紫黄分界清楚、晶体重量超过5克拉、目视无瑕疵、切工精细。

A级:颜色浓郁及紫黄分界清楚仅满足其中之一,晶体超过5克拉、目测无瑕疵,切工精细。

B级:

(1)颜色强度一般、紫黄分界不明显、晶体超过5克拉,目视无明显瑕疵,切工精细。

(2)色彩同A级,晶体不足5克拉,目视无明显瑕疵,切工精细。

(3)色彩同A级,晶体超过5克拉,目测有微小瑕疵,切工精细。

C级:

色彩强度、分离度不明显,晶体超过5克拉,目测无瑕疵,切工一般。

D级:

色彩强度、分离极不明显、有明显不可修复的瑕疵、切工有明显问题。

参考资料
  • 1    珠光宝气下严防李鬼   .腾讯[引用日期2014-11-11]
  • 2    《翡翠收藏入门百科》之多色翡翠   .新浪[引用日期2014-11-11]
  • 3    Edward Holden.The Cause of Color in SmokyQuartz and Amethyst:American Mineralogist,1925:Volume 9, pages 203-252
  • 4    Hans-Rudolf Wenk, and George R. Rossman .The AnahiAmetrine Mine:Gems & Gemology,1994:pages 4-23
  • 5    [英]罗纳德·路易斯·勃尼威兹,张红波,张晓光译 ..《宝石圣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版:118-222
  • 6    张秋臻 .人体磁场的妙用 :生物磁学:生物磁学,2001
  • 7    施华洛世奇水晶系玻璃 未标明仿水晶涉虚假宣传   .腾讯[引用日期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