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數位轉型

台灣銀行推動數位轉型及規劃全行數位化發展,將原「電子金融部」轉型為「數位金融部」。

台灣金控暨台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指出,台銀規劃數位化發展藍圖,透過電子金融部轉型為「數位金融部」,並整合創新實驗室(InnoLab)共享資源,同時擬定數位轉型旗艦計畫之學習方法論及典範案例,以重新定義各單位於數位轉型中的角色定位,並重構跨部處協作模式。

呂桔誠指出,數位金融部為台銀數位轉型的推動與執行單位,以實踐數位化、推動數位轉型為使命,在「業務與管理單位」與「資訊、資安與法遵單位」之間,扮演促進溝通、協調與協作的整合介面。

數位金融部的關鍵角色與功能含括持續性地規劃並推動數位轉型之有效執行,統整數位營運與跨部門協作,培育數位文化與跨領域之數位人才,導入相關創新科技及資料科學於業務及商業模式中,並回饋營運模式的改善機制。

呂桔誠指出,除了數位金融部的組織再造,成立創新實驗室後,以資料科學、使用者流程改善及金融科技促進等主軸,對內整合跨部處創新動能,對外進行產官學合作,並導入創新科技應用在金融商品、服務方式及商業模式。

台銀自從2016年底取得第一個專利迄今,共已經累計通過32專利,其中包括46件發明專利。台銀通過的專利不僅是資訊、資安及業務單位所提出,甚至連稽核及風管等單位都有所斬獲,未來希望藉由數位金融部、創新實驗室等,持續提升台銀因應各種數位衝擊的能力。

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中)、臺灣金控總經理魏江霖(右4)、臺銀保經董事長康蘩(左4)與高階主管們一同出席臺銀數位轉型再進化創新基地2.0啟用典禮。

▲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中)、臺灣金控總經理魏江霖(右4)、臺銀保經董事長康蘩(左4)與高階主管們一同出席臺銀數位轉型再進化創新基地2.0啟用典禮。

臺灣銀行在2019年11月率先成立了公股行庫第一家創新實驗室(InnoLab),從內到外大玩創意,新辦公室正式啟用,也象徵該行創新2.0新里程的起跑。從門口的LOGO的設計就大玩色彩與創意,以愛迪生發明的鎢絲黃電燈泡為中心,代表無限創意發想。「n、b」(newbank)同色又同時以臺灣銀行CIS顏色為基礎,象徵創新、創意是立基於該行的經營理念發展,配合多彩的顏色,進行更繽紛更加值的服務。而「I、L」顏色相互呼應表示創新Innovation與實踐Laboratory同時具備,正是隱含師法以色列(縮寫為「IL」)的創新精神。

臺灣銀行呂董事長前赴以色列主持銀行公會舉辦的「2018以色列金融科技及資安產業考察團」,深感以色列在資訊安全及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上,具有領先世界各國之卓越地位,值得我國借鏡與學習。一方面率先成立了公股行庫第一家創新實驗室(Inno Lab),並指派相關同仁前往以色列參訪學習,另邀請以色列知名FinTech專家希伯來大學教授大衛‧格爾紹(David Gershon)來臺進行經驗分享,臺以兩國金融科技交流密切。

近年來呂董事長大力推動該行的數位轉型與創新研發,成立創新實驗室後,以資料科學、使用者流程改善及金融科技促進等主軸,對內整合跨部處創新動能,對外進行產官學合作,並導入創新科技應用在金融商品、服務方式及商業模式。該行從105年底取得第一個專利迄今共已累計通過324件專利,其中包括46件發明專利。而該行通過的專利不僅是資訊、資安及業務單位所提出,甚至連稽核及風管等單位都有所斬獲,充分代表該行各部門的創新動能,將資訊、技術與思維的數位化整合於營運流程、客戶體驗及商業模式中,重新認識並創造新的價值主張,增加競爭力。

呂董事長進一步表示,創新實驗室新辦公空間的啟用,將不只是辦公室的搬遷與整修,更希望經過工作環境的潛移默化與薰陶之後,可以更深入的作為該行創新文化與數位轉型的一個改變的起點。就像創新實驗室大會議室前門上貼著「Make it happen」,走過一整面玻璃牆所呈現的「Innovation」之後,可以在另外一扇門上看到「Make a difference」。而新辦公室室內空間由該室年輕同仁集體發揮創意,完全超脫傳統思維,朝向開放、多元與協作的空間運用規劃,摒除傳統OA的辦公座位規劃,採開放式辦公區沒有隔間設計風格,辦公桌擺設呈「人」字型,讓同仁們在座位上隨時轉身或轉頭就可以進行討論。辦公室內放眼可見該行藝術祭得獎作品,就像新創業者的夢幻辦公空間一樣,散發出輕鬆自由討論的環境氛圍,期能激發同仁源源不絕的創意靈感,成為該行金融科技服務的協同合作與創新實驗的場域。未來可發展為對外提供外賓及學術單位交流參訪;對內作為舉辦工作坊、腦力激盪(Brain Storming)、設計流程思考(Design Thinking)及小型發表會、論壇的場地,作為數位轉型與創新文化的基地。臺灣銀行數位轉型再進化值得各界期待。

臺灣銀行經營韌性 數位創新、永續發展

台灣銀行數位轉型
臺灣銀行2022年全行行務會議,董事長呂桔誠(前排中)、財政部次長阮清華(右五;該行常董)、獨董蔡明芳(左四)、常董張俊仁(右四)及主會場高階主管合影留念。圖/臺灣銀行提供

臺灣銀行2022年全行行務會議於4月8日登場,面對全球疫情衝擊,該行去(2021)年交出史上最佳的績效表現,根據統計,臺銀去年稅前淨利達170.1億,若加計政策性負擔95.1億,稅前淨利可達265.2億,為公股最佳。資產報酬率(ROA)為0.31%,調整後資產報酬率(ROA)為0.53%,加權風險性資產報酬率(RORwA)為1.22%,資產品質反映在逾放比為0.11%,風險承擔能力方面,覆蓋率逾1,325%,聯貸統籌主辦與管理行雙冠王,金融專利申請394件,通過346件,其中發明專利有39件,也都是為公股最優,整體績效表現亮眼。

此次行務會議雖仍在疫情期間,為達成高效遠距溝通效果,以凝聚團隊共識,以分區視訊方式舉辦,由該行董事長呂桔誠主持,全行經理級以上人員等250人,共分6區8個會議室,32個視訊點連線與會。該行以「Digital數位創新 Sustainable永續發展 Resilient經營韌性」為中心議題,分別就推動數位轉型,創新服務體驗、因應氣候變遷,強化風管機制、優化企金授信質量,提升營運效能、打造均衡發展的三駕馬車策略,擴增獲利第二引擎、掌握資安威脅情資,建構安全數位環境,強化內部控制、落實法令遵循等六大經營主軸,將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價值理念緊密結合,共同擘劃未來經營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

臺灣銀行在此次行務會議,也完成一場跨國金融交流,該行特別邀請到全球排名第16大的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國部毅(Mr. Kunibe Takeshi)會長(董事長),以視訊方式,親自向臺銀的高階主管分享其經驗與理念。國部毅會長以「實現永續社會,金融機構的重要角色」為題,探討金融機構面臨當前數位轉型及社會產業結構改變等前所未有的變化與挑戰,如何運用客戶群、社會公信力、龐大的交易訊息及健全的系統等傳統優勢,發揮關鍵力量,為實現永續社會做出貢獻。呼應了臺銀董事長呂桔誠在該次行務會議開幕演說「The New Horizon of Banking銀行的新未來」所提到的理念。國部毅會長精闢獨到的演講內容,獲得熱烈迴響,並於會場上接受臺銀同仁提問,雙方互動熱絡。

呂桔誠指出,銀行永續發展一直為經營管理者所重視,也是所有銀行從業人員的責任,當前銀行經營環境面臨ESG、數位轉型、支付模式改變、貨幣的重新定義等新課題之挑戰與機會,為此,臺銀也配合調整經營管理策略,經過全體同仁同心協力,近年來已逐漸展現成效。

臺銀於2020年9月成立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由呂桔誠擔任主任委員,其他高階經營層擔任委員,並成立專責幕僚單位,處理ESG相關事宜,且預計於今年5月簽署赤道原則,另該行已將授信審查及投資評估條件與ESG相關面向連結,以引導授信戶與投資對象共同推動ESG相關作為。此外,隨著科技不斷演進,該行也積極應用科技提升服務效率及經營效能,以提供客戶更便利的創新服務。

呂桔誠強調,臺銀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積極回應社會的要求及期待,並在經營策略中納入ESG戰略思維,落實「責任金融」,期許與客戶攜手共創金融、實體產業及永續環境之三贏局面。

臺銀總經理許志文在致詞時也指出,去年該行整體經營績效表現非常亮麗,在獲利、資產品質與風險承擔能力,同為歷年最佳。惟今年面對烏俄戰爭、央行升息、通膨等外在經營環境變數,經營上將較去年更具挑戰性,故要求各營業單位須持續強化營運動能。此外,也特別強調應加強作業風險控管,在推動業務時,需同步掌握各項業務之風險所在,並落實執行有效之內部控制制度,讓風險止於第一道防線。

臺銀的數位創新願景,是藉由強化總行與分行間數位人才培育與業務交流,加速建立全行數位化思維與文化,並重新聚焦於使用者體驗,成為具備數位韌性的卓越金融企業。

臺銀數位創新願景
Resilience:強化經營韌性 Reorientation:重新調整目標定位 Renewal:更新體質 Repositioning:重新聚焦

數位轉型

秉持數位創新的願景和思維,臺銀於2021年開展「數位轉型旗艦計畫」、「優化分行作業流程創意競賽」、「數位轉型種子人員培訓計畫」及「數位金融業務優化與推展」等四大數位轉型重點項目,以期將科技應用思維與能力內化至企業文化中,優化臺銀的營運模式,滿足並超越數位化環境下多元的客戶需求。

項目說明2021年績效
數位轉型旗艦計畫 以滿足外部使用者、內部行員對數位金融的使用體驗需求,並凝聚全行業管部門對數位化政策共識為目標,推動優化行內業務流程的數位轉型專案。 「線上貸款之整合系統」及「存款作業優化」兩大數位轉型旗艦計畫,已於2021年9月啟動。
優化分行作業流程創意競賽 辦理存款、外匯、授信及理財等四大業務類別之總分行協力創意競賽,提升同仁對於數位治理的認知,並鼓勵運用既有數位科技於簡化固有耗時、重工、繁瑣之作業模式,達到降低人工作業量之效果。
  • 共計39支隊伍參賽(包含存款類20隊、外匯類4隊、授信類11隊及理財類4隊)。
  • 將各隊提案彙整擬定為18項工作項目,並將其中12項納入數位轉型旗艦計畫,與資訊單位研商短、中、長期之系統上線計畫。
  • 數位轉型種子人員培訓計畫 由總行業務及營運管理單位、資訊單位及營業單位,從優遴薦數位轉型種子人員,委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進行「創新人才工坊」、「解決方案雛形設計實證工坊」等系列課程培育,培育跨業務職能數位人才。
  • 第1期培育數位轉型種子人員共計46名,參訓總時數達240.5小時。
  • 種子人員任務小組所提案之數位房貸優化計畫,已於2022年開展中。
  • 數位金融業務優化與推展小組之運作及教育訓練 由營業單位組成「數金業務推展小組」,設置組長一人(由業務督導副理擔任)、副組長一人及數位專員二人(須分由存匯、外匯、授信或其他部門之同仁分別擔任),鼓勵跨部門之數位金融業務的推動及協作。 對營業單位之數位專員及主管辦理2次訓練計畫,課程內容含數位轉型理念推展、臺銀數金系統之操作說明、業務分享與討論。

    鼓勵創新文化

    在內部數位能力與文化建置方面,全員參與是提升服務品質的關鍵策略,員工創意思維是我們維持競爭優勢的力量,為鼓勵員工踴躍研發新種業務,臺銀訂有「研發新種業務獎勵要點」,以提升業務研發能力。

    另外,我們也訂定「提案制度處理要點」,鼓勵第一線同仁將工作經驗轉化為業務、流程改善的提案,激勵員工發揮潛能及創意,提供銀行業務經營之作業改進或管理上之興革意見,以提升經營競爭能力。

    創新數位金融商品與服務

    為接軌數位科技變革,優化客戶服務與體驗,臺銀積極導入新興科技應用,致力於提供客戶多元的創新數位金融商品與服務。

    類別商品/服務2021年績效
    行動支付
  • 行動信用卡:推出HCE行動信用卡,並提供感應、掃碼(一維、QR Code)等支付服務。
  • 信用卡掃碼(一維、QR Code)收單服務。
  • 「台灣Pay雲支付」:結合QR Code 簡單、快捷、低成本的特性,提供客戶跨行轉帳、繳費、繳款、消費購物等金融卡雲端支付及共通QR Code支付服務。
  • 截至2021年底,HCE行動信用卡介接卡數34,166張,較前一年底增加7,187張。
  • 2021年掃碼交易筆數達100,937筆,較前一年度成長38%。
  • 截至2021年底信用卡QR Code特約店家累計達2,022家,較2020年底(977家)成長207%。
  • 截至2021年底,「台灣Pay雲支付」介接卡數363,825張,較前一年底增加102,608張。
  • 2021年掃碼交易筆數達4,933,420筆,較前一年度成長151.92%。
  • 雲端銀行 建置虛實整合(Online to Offline)的雲端銀行服務,提供客戶多項線上申請及臨櫃快速服務的便利申辦管道,有效藉由整合各類書表、聲明書及約定事項相關內容,兼顧業務推展及法規遵循,持續優化新臺幣數位存款作業流程。
  • 2020年4月配合政府紓困政策,開辦「勞工紓困貸款線上申請」,並於7月提供「線上申辦信用卡新增運用國家發展委員會之MyData平臺提供客戶申辦資料」及「線上辦理信用卡單筆消費分期」等服務。
  • 2021年6月配合「勞工紓困貸款」,線上申請新增OTP簡訊驗證功能及線上對保功能。
  • 2021年12月新增「公教人員築巢優利貸購屋優惠貸款」等線上服務申請,並提供更多元的線上業務申請之身份驗證方式。
  • 導入數位服務個人化(My Data) 臺銀響應國家發展委員會智慧政府政策,於2020年首次於「線上申辦信用卡」導入MyData服務,並於2021年1月起於就學貸款線上申請流程中導入MyData服務,透過客戶授權取得個人化資料,簡化業務申辦流程及縮短作業時間,同時減輕客戶準備各類文件的負擔。 臺銀MyData服務在300多項的MyData線上服務中之申請次數皆位於前十名,顯見民眾已逐漸接受此創新資料提供模式應用於金融服務。
    網路銀行
  • 「手機門號轉帳」服務:提供更便利的轉帳服務,只要記得對方手機號碼,即可達成「門號在手,轉帳隨我」的優質金融服務體驗。
  • 網路銀行「快速登入」機制:提供客戶以瀏覽器登入臺銀網路銀行時,亦可利用臺銀「網路銀行隨身版APP」之「快速登入」機制,免再登打資料即可登入。
  • 營業日「非營業時間」開放外匯結匯:於網路銀行(含隨身版APP)營業日非營業時間16:30至23:00 開放外匯結匯服務,提供客戶更有彈性的換匯服務。
  • 2021年底臺銀網銀戶數已高達近411萬戶、網路銀行隨身版APP用戶達207萬戶、企業網銀(e企合成網)用戶達10萬戶。
  • 2021年度網路銀行轉帳筆數約1,940萬筆,交易金額新臺幣9,238億元,網路服務已成為推展業務的重要交易平臺。
  • 開放銀行服務 臺銀響應金管會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政策,於2019年9月攜手其他企業合作第一階段「產品資料查詢」,透過「麻布記帳MoneyBook」APP提供臺銀之匯率、臺幣活(定)期存款類及外幣活(定)期存款類產品資訊予客戶查詢。 為籌辦第二階段「消費者資料查詢」相關作業,於2021年依主管機關相關規定,進行相關規範之制定與系統之建置,並衡酌臺銀業務特性與風險能力及TSP業者之法令遵循、風險控管、個資保護及資通安全管理等能力,已與具公股背景之集保公司完成合作洽談,並已完成內部遴選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