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心理治療yalom

內容簡介

亞羅姆的《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已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發行70多萬本。本書豐富的實務經驗與完整的實證研究發展出的理論臻於成熟,完整而系統性的討論奠定其經典地位,在團體心理治療中,已成為無可抹滅的里程碑。儘管心理治療的思潮洶湧,爭議備出,但是,亞羅姆此書仍是大家極力想跨越的學術指標。作為團體心理治療的教科書,本書譯文清晰而流暢,適合各種程度閱讀。如果你是心理治療工作者,此書更是你穿梭於心理治療這門藝術科學的必備工具。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303486
  • 叢書系列:心理學術系列叢書
  • 規格:平裝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社會與心理類> 心理> 臨床心理學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團體心理治療yalom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內容簡介

《團體心理治療》所談的,都是有關組織一個團體與進行團體心理治療時,一些很要緊的原則和技巧。第一章首先界定團體心理治療,對其運用範圍、臨床相關事務、治療效能以及其獨具的特性做一個綜述。第二章則注重於那些會影響團體心理治療成效的治療因子,並強調會影響這些因子的一些力量。

其他幾章則分別描述如何成立一個團體、如何解決團體治療中一些常見的問題,並討論到一些能夠增進團體工作的重要心理治療技巧。最後,作者討論到兩種在臨床上常用到的特定化(有特定對象的)團體,也就是住院病患團體與門診病患團體。

譯者簡介

鄧惠泉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
經歷:台北市立療養院成人精神科副主任
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淡水長青醫院主治醫師

湯華盛

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
經歷:台北市立療養院成人精神科副主任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科觀察員
台北市立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任
中華民國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

目錄

第一章 什麼是團體心理治療
第二章 哪些因素讓團體心理治療發揮療效?
第三章 為心理治療團體奠定基礎
第四章 創建一個心理治療團體
第五章 解決團體心理治療中常見的問題
第六章 團體心理治療者的技巧
第七章 住院病患團體
第八章 門診病患團體
第九章 結 論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46041
  • 叢書系列:心理.諮商.輔導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社會與心理類> 心理> 一般心理學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團體心理治療yalom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歐文亞隆《短期團體心理治療》:「此時此地」的理論基礎與兩大階段

團體心理治療yalom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促成此時此地與闡明過程這兩者是彼此共生的:要使此時此地團體具有治療作用,這兩者必須共存。在這兩個階段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依照團體需要,治療師可強調任何一方。

文: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帶領團體的策略與技巧:此時此地

在第二章中我已討論過「此時此地」應用於傳統門診病人團體治療的某些基本原則。本章將對住院病人團體治療的帶領者如何有效運用「此時此地」治療原則加以討論。

首先,回想到心理治療中的「此時此地」,其意指將焦點放在當下治療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件上—亦即放在治療室中的此時(at the present time)、此地(here)所發生的事件上。焦點放在「此時此地」意指不強調(de-emphasize)對個案過去生活史或目前的生活處境加以考慮。請注意!我使用的字是「不強調」。以「此時此地」為焦點並不表示個案過去的生活史或目前的生活情境不相關或不重要。事實上,每個個體都相當程度受其個人生涯或歷練的種種事件所塑造;每個人都必須生活於外在世界中;顯然,有效的治療應該協助個案更順利地適應其真實生活情境。重要的是,團體治療如果只是把重點放在過去,或是著眼於外在生活問題,那麼團體將無法有效協助個案。如將注意力集中於「此時此地」則可以將團體治療的效益發揮得淋漓盡致;「此時此地」可說是小型團體治療的能量源頭。

「此時此地」的理論基礎

  • 催化人際學習

為何如此強調「此時此地」呢?以此為焦點對治療能如何貢獻呢?要回覆上述疑問,首先我必須提出兩個基本假設,而這些假設很少有臨床家會不同意。第一個假設是精神病理(psychopathology)在某種程度上或甚至是相當程度上是以人際問題為基礎的。雖然個案來尋求治療時所呈現的症狀有各種不同型態,治療師可做此假設—所有症狀學中都含有人際互動的成分。這也是精神病理學中人際理論的核心假設,它同時導出一個推論—即治療師所要治療的並非外顯症狀,而是隱含其中的人際病理現象。

第二個假設是個案的人際病理現象可以概括地在小型團體治療中重現。不論個案的人際困境為何—是傲慢、攻擊、依賴、貪婪、自戀或任何個體與他人間在彼此建立關聯時所出現的種種不良適應方式—都會在團體治療中的行為上顯現出來。如是,團體為個案人際行為的「生體切片」(biopsy),是團體中每位個案的一個社會縮影。(social microcosm)。

果真有如是的兩個假設,那麼強調此時此地的理論基礎就顯而易見了。要獲悉個案精神病理的本質,治療者毋須由個案的詳細病史來衡量個案的病理狀態,一切治療師真正需要獲得並藉此評估個案人際困境的資訊,都可以在團體的過程中獲得。在團體治療過程中,個案重新展現其不良人際適應型態。尤有甚者,團體中個案的行為會讓許多觀察者提供略不相同的觀點。因此,有相當豐富的資訊蘊藏其中等待治療師去發掘,並使其對個案能有所裨益。經由協助個案明瞭其在別人眼中的模樣,並使個案了解其和團體中他人關聯時所出現的不適應行為,治療師可藉此大致讓個案明瞭他在他們的社會世界中到底出了什麼差錯。

以此時此地為焦點不僅可提供每位個案非常寶貴的資訊來源,它同時也是個案實驗其新行為型態的安全場所。造成個案行為僵硬固著的諸般緣由之一是其執拗的、帶有災難性的幻想:亦即,他們以為如果出現不同行為舉止就會有某些極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例如:一個阿諛奉承、被動性強的人可能隱藏著一種幻想,認為如果他的行動更果斷(譬如:與人意見相左、打斷別人話語、要求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或表達憤怒),他將會嚐到極不愉快的後果(如被拒絕、大肆攻擊報復、愚弄)。如果真要產生改變,必須破除掉這些災難性的幻想。但是破除這些必得基於經驗;那些災難性的幻想並非基於理性,因此不是任何理智上的洞識即可加以消除。

有效的治療機制包括讓個案嘗試這些可怕的行為模式,繼而發現他們災難性的幻想並不會真的實現。如果個案在第一次表現出有主見的行為時,發現被他人接納、受到更多的尊敬和喜愛,而不是憤怒與排斥時,將是相當具有治療威力的一刻。

但是在尋常的社交處境中要嘗試新的行為是極困難的,要冒很大的風險:寶貴的人際關係可能破裂;所依賴的人也許就此離去;無法確信能自他人得到誠實的、「不玩遊戲」的回應。團體治療的此時此地則是實驗新行為絕對安全的場所。團體中的關係是真實的,但同時並不是「為真實而真實」;其他團體成員在此刻對個案非常重要,但是在個案的未來生活中他們不會扮演任何重要角色。更甚者,團體治療的一項基本法則—不論如何,團體成員會不斷地保持聯繫。而治療師的存在更進一步降低所冒的風險;可保證個案會有一支持力量存在,他會監測其行為改變後所帶來的種種回應。

團體治療中的成功很快地可類化到「團體外」的行為上。團體治療師一般假定此類學習的遞轉是自動產生的:個案在團體中嘗試其新行為成功後,便可逐漸在別的地方產生類化的行為轉變。有些個案無法完成這類轉移改變,此時,治療師要投注更多心力在讓個案將團體中所學事物轉移到團體外生活的過程上。

  • 催化其他的療效因子

焦點放在「此時此地」不僅可催化人際學習,同時也是可提供團體治療中其他療效因子充分達成效果的一條康莊大道。

凝聚力(Cohesiveness)

如果要在小型團體治療中發展出凝聚力,要先符合兩項準則:

  1. 成員必須體驗到團體活動對其內在有所裨益。
  2. 成員必須體驗到團體責任與個人息息相關,並視團體為朝向完成該職責的有效動能。

Tags:

2022 TCCF 未來內容展多國專家深度對談,對接國際最新文化科技產業趨勢

團體心理治療yalom

Photo Credit:文策院 未來內容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化內容策進院主辦「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匯聚臺灣具潛力 IP 成品及提案,致力為全球內容業者媒合最佳國際合製資源。而 9 日登場的「主題沙龍 - 國際焦點」則邀請榮獲國際藝術獎項、影展肯定的內容製作公司及導演,分享幕後製程及商機開發經驗,期待藉由豐富的產業經驗分享,促進臺灣文化內容產業對接國際。

文化內容策進院主辦「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匯聚臺灣具潛力 IP 成品及提案,致力為全球內容業者媒合最佳國際合製資源,促進臺灣文化內容產業對接國際。其中,大會重要活動之一、展示跨域應用價值的平台的「未來內容展」,今年有眾多國際嘉賓共襄盛舉,包括法國國家電影與動畫中心 (CNC) 數位內容總監 Olivier Fontenay、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總監 Martin Honzik、巴西遊戲開發公司 AVORE Immersive營運總監 Doede Holtkamp 親自來臺交流,法國新影像藝術節總監 Michele Ziegler 亦與文策院及法國在台協會合作,率 6 位不同專業背景的法國XR業界人士來臺進行產業參訪。

「未來內容展」以「擴增宇宙 運算中 Future Processing」為題,集結國內外話題性沉浸式內容,激盪文化與科技跨域應用新可能,本屆邀請的 19 組參展作品中有 5 組為國際或跨國共創作品,合作橫跨日本、法國、奧地利等國,另在近 40 場「主題沙龍」中有來自巴西、法國、奧地利、加拿大、愛爾蘭、香港等不同國家地區的機構代表、創作者、企業家齊聚一堂參與盛會,分享最新國際產業發展趨勢,助臺灣未來內容產業接軌國際,持續探索產業的發展潛能。

持續深耕臺灣未來內容產業為 TCCF 創意內容大會的重要目標之一,導入多國與多角度資源更可為產業帶來更多合作可能。文策院持續透過各項策進機制與支持方案,協助臺灣在國際市場搶佔先機。譬如:本屆未來內容展參展作品《百岳計畫》為文策院與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中心合製計畫,由 FAB DAO 邀請五位知名的生成式藝術家王連晟、王新仁、林逸文、林經堯和吳哲宇,以臺灣跌宕起伏的山稜線為素材、程式碼為畫筆,勾勒出百座臺灣山巒,再由藝術家黃新編碼,將五件風格相異的作品共同展示,呈現多元共融的臺灣山景,並以 NFT 形式販售,讓收藏者共同治理營收,將收益作為臺灣生態保護的公益款項。加密貨幣捐款在聯合國及烏俄戰爭亦有先例,而臺灣尚未有成熟的相關案例,《百岳計畫》可謂開先河與國際最新 NPO-NFT 趨勢對接,其具有社會實踐價值的前瞻性創作思維,在未來內容展以前已受邀至全球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子藝術節「林茲電子藝術節」展出,展現臺灣未來內容創作新銳實力。

團體心理治療yalom

Photo Credit:文策院 未來內容展巴西 VR 製作公司 ARVORE Immersive 營運總監 Doede Holtkamp。

團體心理治療yalom

法國鬼才導演 Mathias Chelebourg。法國鬼才導演 Mathias Chelebourg。

在 11月 9 日 登場的「主題沙龍 - 國際焦點」中,由曾榮獲艾美獎、威尼斯影展多項肯定的巴西 VR 製作公司 ARVORE Immersive 營運總監 Doede Holtkamp 以務實的業界經驗分析敘事及遊戲 VR 內容的市場地景與商機開發;CNC 數位內容總監 Olivier Fontenay 與文策院文化科技處處長李懷瑾,共同探討公資金如何作為新媒體內容與產業發展的利基;而曾執導話題性 VR 作品《芭芭雅嘎:森林女巫》等作的法國鬼才導演 Mathias Chelebourg 亦分享與香奈兒合作的最新 VR 沉浸式體驗《Rencontre(s)》精彩幕後製程。本單元將延續至 11 月 12 日,將有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總監 Martin Honzik 與 FAB DAO 創辦人黃彥霖(黃豆泥) 就 NFT 議題的精采對談;有香港 Amonica Brands 集團代表分享 Web 3.0 對娛樂創意產業帶來的變化,更有法國指標性 VR 製作公 司 Emissive、電信龍頭 Orange 與 HTC VIVE Arts 代表暢聊新作《永恆聖母院》多人 VR 娛樂體驗所開創的全新商業模式。由國際業界的專業翹楚帶來跨領域、多元議題討論,精彩可期。

團體心理治療yalom

Photo Credit:文策院 未來內容展文策院文化科技處處長李懷瑾與法國國家電影與動畫中心 (CNC) 數位內容總監 Olivier Fontenay。

具有豐富 VR 及 IP 內容推廣經驗的 CNC 數位內容總監 Olivier Fontenay 來臺參與「主題沙龍」,他特別表示:「VR 有很多迷人的特點,沉浸式內容可以往很多不同方向發展,像是紀錄片、科幻、電玩遊戲等,在 2022 TCCF 未來內容展看到臺灣做出了很多創意新內容,臺灣在文化科技領域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技術 ; 最有趣的是,法國和臺灣有著共同的願景,都認為創意內容需要強勁的科技技術,所以投注許多心力於該領域。創意內容最讓人興奮的是,人們永遠無法預期什麼即將發生,技術的投入更能提供創作者有更多元呈現作品的方式,讓大眾從未想像過的事情成真,像是讓娛樂體驗能在元宇宙虛擬世界中發生,或者將文化內容與 NFT 鏈接開創新的價值。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來臺參與 2022 TCCF 未來內容展,希望能與跨國的專業人士共同發掘更多未來內容的可能。」

「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自 11月 3 日至 13 日,在松山文創園區 2 號及 3 號倉庫展出,歡迎對新型態文化內容有興趣的產業人士及民眾前來做生意、交朋友、看創意、找靈感。詳細節目清單、主題沙龍、免費報名資訊及「未來內容展」開放時間請上官方網站:https://www.tccf.tw/innovation/exhibition-2。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