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

1.魚中之最--鯛魚家族
嘉鱲與真鯛
赤鯮?赤鯼?赤鬃?
烏格?烏鯮?烏頰?
赤翅仔為什麼不是紅色?
馬頭魚在日本叫甘鯛
長得像嘉鱲的龍尖

  2.庶民美食--鰺科
四破魚是什麼魚?
以一夜干聞名的竹筴魚
紅甘、青甘,滋味甘甜?
 
3.青色的游泳健將--鯖科

馬鮫還是土魠?
鰹魚為什麼叫煙仔?
鮪魚為什麼叫串仔?
鯖魚為什麼叫花飛?

  4.難以分辨的軟體動物——頭足綱
海洋黑道「烏賊」
花枝是烏賊的「藝名」
鎖管與鎖的關係?
章魚?章舉?石拒?

  5.外剛內柔、殼大味美--貝類
牡蠣、蠔、蚵
九孔等於鮑魚?
干貝與江瑤柱

  6.盔甲不離身--節肢動物
蟹、蟳、蠘有何不同?
花蟹背上的十字架
掠鱟就是抓猴?

  7.淡水魚的身世
本草綱目中鯉魚、鯽魚、草魚、鰱魚
香魚真的香噴噴?
鱸鰻可不是流氓
拍鑼鼓的鮕鮘兄
 
8.水中放養區--養殖魚

吳郭魚和台灣鯛
虱目魚的過去與未來

  9.海中巨獸
鯊魚如何變身梅花鹿?
翻車魚跳曼波
海翁的形象:鯨的歷史與台灣海洋文化

  10.海洋田徑隊
飛魚會飛?
鬼頭刀為什麼叫飛烏虎?
旗魚為什麼叫丁挽?

  11.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好魚比一比
午魚適合中午食用?
紅沙為何不紅?
此鯧非彼娼
有錢食鮸

  12.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誰是危險分子
台灣毒魚排行榜
魟魚等於魴魚?
象魚與大象的耳朵
金錢魚為何又叫變身苦?

  13.漏網之魚
烏魚與烏魚子
烏尾冬的尾巴是黑還是紅?
石斑為何叫過魚?
狗母魚和母狗有關?
新品種秘雕魚?

  14.海味之夜,魚話連篇
真的有國姓魚嗎?
日文漢字中的魚名
「鮭」字的跨文化注解

  15. 醃漬風乾的海味
膎汁與魚露
魚乾的各種分身
魚漿家族

《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

2019-03-16 11:01

去年12月出版的《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為資深文史作家曹銘宗繼《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後最新力作。臉書上看他分享生動躍然的買菜煮...

2019-03-09 17:41

在台灣,「花枝」是烏賊(墨魚)的俗名,甚至是代名詞,而且是「國台語雙聲帶」(台語音hue-ki,華語音花枝)。有人說花枝是烏賊的「藝名」,觸發我尋找花枝小姐的身世。 花枝。繪圖:林哲緯 目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2019-03-03 02:26

台灣毒魚排行榜 台灣俚諺有「好魚排行榜」,相對也有「毒魚排行榜」,一般常聽到的是:「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 所謂「毒魚」,並不是說吃了會中毒,例如有些河魨含有致命的神經性「河魨毒素」,或是鯖科魚類不新鮮時會產生...

2019-02-17 08:49

南明國姓爺鄭成功攻打台灣、驅逐荷蘭人,而台灣的大清、日本文獻都記載了「國姓魚」傳說,其真實性如何?在此一探究竟。 說到國姓魚,一般人都想到虱目魚,只有少數人還會想到香魚。其實,台灣清代方志中的國姓魚,指的是香魚,寫成甲魚、傑魚、魚。香...

2019-02-02 19:38

「鱸鰻」是台灣溪流的鰻魚,被影射華語為非作歹的「流氓」,所以「大尾鱸鰻」指大流氓,也成為電影片名。其實鱸鰻的本名是「蘆鰻」,在台語發音「鱸鰻」與「流氓」也不相同。 鱸鰻被比喻惡人,大概與夜行性、大又生猛的掠食習性有關。有趣的是,台語「...

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

吃過魚,但沒看過魚走路,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從「命名」開始看起

  ◎特邀新生代生態畫家林哲緯以水彩插畫精細繪製台灣海產的細節與風貌

  *花枝和烏賊,有什麼不同?
*除了源自日文的TAKO,章魚的台語還能怎麼說?
*鯛魚名稱不下十數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童謠〈西北雨〉中的「鮕呆(鮘)」又是哪位?
*常吃的「四破魚」到底在破什麼?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從海魚吃到淡水魚,由軟體動物花枝家族吃到甲殼動物螃蟹親屬。除了吃不完的海味,更常發生的是弄不清的名稱。九孔等同鮑魚嗎?為何許多魚都被歸在鯛科?香魚的氣味真的很香?鯖魚為何叫花飛?這些名稱的背後,蘊藏的正是台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這是一本兼具歷史與科普的海洋文化讀物。作者曹銘宗先生,查證無數史料文獻,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更上網徵求各界高手的見解,宛如帶領讀者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嘗遍」台灣海味的前世今生。他還以台灣魚類資料庫交叉比對各項資料,透過這本用語言文化切入,兼具論文水準和散文筆調的著作,讀者將可以輕鬆卻深入地展開一場海洋文化巡禮:

    ●一場百年的海洋文化考察之旅,從名稱推敲身分

  命名,有時來自於人的誤解,但有時卻比起學術用語更容易分辨物種的差異。例如在中文裡,許多螃蟹都叫蟹,例如大閘蟹、花蟹、三點蟹,但如果對應台語便可以分辨其間差異。毛蟹是陸生的螃蟹,蟳和蠘則指海生螃蟹,所以最後一對腳是游泳足。而蠘的螯比蟳來得尖細,帶有鋸齒狀,這點從「虫+截」這個字便可推測得出。而經常被視為同一物種的花枝與烏賊,為何有不同名稱,從史料中可以看見古人早早就知道他們不同,應當區別。

  ●長相決定人生,產地決定名稱

  台灣人常吃的午魚,如果回歸史料,可以看見名稱是來自中國產季在端午節的緣故。而以往過年會吃的鯛魚,又名嘉鱲,也是與產期在臘月相關。至於鯖魚之所以被叫花飛,則來自魚身的斑紋以及用閩南語形容這個斑紋的諧音。從此可知,命名沒有對錯,而是來自物種外觀或反映地方特性。

  ●海洋文化中的古人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

  海鮮的保存反映古人的智慧,魚乾、魚露、魚漿應此而生。和魚有關的傳說,鄭成功的國姓魚、鯊魚變身梅花鹿,透過考證你會知道「謠言原來是這麼來的」。當然不能錯過傳統的好魚、壞魚排行榜,「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帶你認識在捕魚、潛水時應該避開的危險魚類。

    語言文化的考證,看見海洋文化的多樣性,各路語源也豐富了我們對海鮮的認識。下次要吃花枝前,你應當能分辨牠是花枝還是烏賊!

  ▍作者簡介

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繪者簡介

林哲緯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擅長科學插圖及各式平面媒材繪畫;近年專注於秋海棠及其他熱帶植物分類;對自然界懷抱強烈興趣及理想,一路走來。
作品有:《蚵仔煎的身世》、《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臺灣野生蘭精細插畫明信片》、《菇的呼風喚雨史》等。

讀冊【二手徵求好處多】|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二手書交易資訊)

  • 書市熱度
  • 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

讀冊【二手徵求好處多】| 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二手書交易資訊)

  • 書市熱度
  • 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

作者:曹銘宗

繪者:林哲緯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ISBN:9789862623695

定價:450元

二手價:69310元,共1位賣家

其他版本:

徵求價 數量
2折 2
3折 2
4折 5
5折 16
7折 10
7折以上 1

登入提醒 ×

我的徵求價 ×

我要賣二手書

TAAZE不僅可以『買書』,還可以讓您『賣書』,讓您免出門、免聯絡、免查帳,快速把家裡的二手書變現金。 了解更多

圖書館借閱查詢 ×

二手書上架申請 ×

書況影片 ×

加入冊格子收藏 ×

勾選欄位將書籍加入到該分類中

收藏成功!您可以新增分類將收藏放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