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

— 解讀 —

孔子說:「年輕弟子,在家孝順父母,出門敬重兄長,言語謹慎守信博愛眾人,親近仁人。做到這些後還有餘力,就用來學習文化典籍。」這裡孔子講了三個層次。首先他強調了孝悌是為人的基礎;其次,面對他人要謹慎、講誠信;最後,在做好這些後,就需要去讀書學習聖賢之道,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了。

更多內容請關注拙誠學堂微信公眾號(zhuochengWH)。

相關文章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每日一課 | 弟子入則孝

2016-10-30

— 解讀 —孔子說:「年輕弟子,在家孝順父母,出門敬重兄長,言語謹慎守信博愛眾人,親近仁人。做到這些後還有餘力,就用來學習文化典籍。」更多內容請關注拙誠學堂微信公眾號(zhuochengWH)。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行者讀論語(四)

2017-07-21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說:年輕人回到家裡要孝敬長輩,出門在外要愛護兄弟,做事嚴謹,講信用,博愛眾人,親切仁愛,身體力行這些行為準則,有多餘的精力就用於學習文化以加強修養。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弟子規》讀書筆記1

2017-11-14

《弟子規》原名叫《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李毓秀所作,訓者,教訓也;蒙者,啟蒙也。《訓蒙文》後來被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 《弟子規》是從《論語 · 學而》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始的。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成書。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國學經典再現

2018-06-29

弟子規(一)國學經典再現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論語》解讀二百則之第六則

2016-05-03

出處 學而篇 第六則 原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翻譯 孔子說:「弟子們在家裡,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尊敬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幾條能夠做好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化知識。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論語》經典解讀

2017-11-01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說:「弟子們無論在家還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愛兄長,言行謹慎而誠信,廣泛地關愛民眾,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那麼就可以用來讀書學習文獻知識了。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每天學一點國學:《弟子規 總敘》

2017-09-28

總敘弟子規 聖人訓首孝悌 次謹信泛愛眾 而親仁有餘力 則學文總敘總敘就像一本書的開頭、提要、總綱領,由總敘中可知道內容說什麼,而這段總敘是摘自《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教導學生弟子的本分。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浮躁社會,請守住最後一片淨土

2017-01-18

總敘弟子規 聖人訓首孝悌 次謹信泛愛眾 而親仁有餘力 則學文譯文:《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

連載孔子曰之教化

2016-10-23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卷九 論語)【白話】孔子說:「身為弟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恭敬長輩和上司,做事要謹慎小心,說話要言而有信,要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實行這六事以外,再學習古聖先賢的典籍。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論語》註譯

2017-06-13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樣我先說字詞解釋,在說翻譯。1、有子:姓有,名若,魯國人,孔子的學生。2、孝悌:通「悌」,指的是敬愛哥兄長。3、犯上:犯:冒犯,上:指的是位置在高處的人。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七戒茶談:品讀《論語》第四課

2016-12-15

《論語》原文:子曰:「弟子入則孝【1】,出則弟【2】,謹而信【3】,泛愛眾【4】。而親仁【5】。行有餘力【6】,則以學文。」解讀:孔子曰:「後生晚輩求學者,當先孝父母,敬兄長,行有常、言有信、愛眾人、近仁人;此為德也,德為本也,本固之後,乃可致力於詩書。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彭富春論孔子《論語》(6)

2016-04-06

彭富春論孔子《論語》(6)彭富春,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譯文:孔子說:「青少年在家裡要孝順父母,在外要敬重兄長,要謹慎,要誠信,要泛愛大眾,要親近仁德之人。

我講《弟子規》二

2016-11-26

【弟子規】先從三個字上講。弟子,就是學生,這是基本層面上的弟子,廣義地說,弟子是指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代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需要終身學習,既然學習,我們就是永遠的弟子。規,就是規範規範。

【每日读书】孔子为何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原来,古人没做好四件事,是没资格入学的!

2019-11-27 11:39 来源: 老黄的抽屉

【每日读书】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古代没做好四件事之前,是没资格上学的,却被现代人忽视了!古代没做好四件事之前,是没资格上学的,现代有好多人不合格!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注解]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弟子:有二义,一是指年幼之人,弟系对兄而言,子系对父而言,故曰弟子:二是指学生。此处取前义,指的是受教的对象。

入:古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孝:《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朱熹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离开父母的居室,来到与兄弟相处的外室。其后,“也”也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兄长、师长以及年长于自己的其他人。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弟:通“悌”,本义是敬爱兄长,对兄长恭敬有礼。也可指老师或年长于自己的人。关于孝与弟,古人有很多论述。“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商君书·去强》)。”《荀子·王制》说:“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

谨:意思是慎重;小心;恭敬地。出自《诗·大雅·民劳》:“以谨无良。”寡言少语,也称之为谨,是所谓“谨言慎行”。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仁:指具有仁德的人,即温和、善良的人。此形容词用作名词。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或剩余的精力。

文: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兄弟相处要敬爱兄长,说话要谨慎,行事要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辨析]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孔子的这些话,可以看作是对希望能进入学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孩子们的人生启蒙。孔子的这个人生第一课,给培养利利民的有用之才给出了浅近明了的回答,那就是——做人应当先修德,再学知识。

孔子认为,对于弟子的教育,应当从伦理道德教育入手,而伦理道德教育的主体,则是孩子的家长,孩子懂事后,家长就要教育孩子:在家要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外出要严谨守信,善待众人。当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后,才可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而不是为害家国的痞儿混混。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孝顺父母是爱,敬爱兄长也是爱,因为爱,所以会去维护,因为爱所以会敬重,因为爱所以会顺从。这种道,在家里叫做“孝”,在社会上叫做“悌”。

现代教育就是陷入了一个误区,一切唯才是举,而忽略了德之根本。我们现在的社会里面,爱已经被竞争所取代了,被敌对所取代,所以“敬”不见了,“顺”不见了,内心的“纯良”也不见了,宽恕也不见了,所以我们的本性扭曲得一塌糊涂。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芸芸众生,无外几种人:德才兼备者,有德无才者,有才无德者,无才无德者。对于这几类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周纪》中早就有论述:“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的意思很明白,“有才有德者”是圣人,“无才无德者”是愚人,“无才有德者”是君子,“有才无德者”是小人。

纵观古今中外的贪官污吏,多是有才之辈,因为,他们缺的是德,所以,才为祸一方。如果才能胜过品德的话,这样的人作起恶来会无所不至,因为他的智力水平足以使他的奸谋得逞。所以他说,如果用人的话宁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行 有 餘力 則 以 學 文

前些有则新闻,说的是某校为了未成年人着想,费老鼻子劲将一帮辍学少年请回校园,结果,不仅是学生们,就连老师也受到威胁,校方这才不得不请求警方帮助。有些人,缺乏的并不学习文化知识的平等机会,而是要教他们如何做人。一个连“人”都没做好的人,再多的公平与保护,于他而言都是浪费,甚至是祸害了他们。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老黄给讲故事,请长按上面二维码,识别加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