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團體 個資 外 洩

警方破獲,有中國的犯罪集團涉嫌勾結國內不肖人士,透過駭客盜取捐款人資料,冒名公益團體進行詐騙,包含唐氏症基金會,以及大甲媽社福基金會,共45家公益團體都成為被假冒的對象。近一年來共有188名捐款人,被騙走3400萬元。

直搗犯罪據點,查扣大量機台,主嫌當場被捕。走在最前面,是羅姓嫌犯。他涉嫌冒名公益團體,謊稱扣款錯誤,請捐款人再次付款。同時利用駭客,盜走捐款人名單,幕後還有中國的犯罪集團。

刑事局偵查第一大隊副大隊長楊適瑜表示,「專案小組追查發現,陸續也查緝了詐騙集團,包括車手、車手頭、幹部等50名嫌犯到案。」

光是以唐氏症基金會名義,就成功騙走善款超過800萬元,另外也包括育成社福基金會、大甲媽社福基金會等,共45家公益團體,客戶個資全外洩,成為被假冒對象。將近一年,詐得188名捐款人,高達3400萬元。

刑事局偵查第一大隊副隊長陳漢仁說:「他是用解除分期付款的方式,然後詐騙被害人,去ATM操作匯款,匯款到人頭帳戶。」

除了指示被害人前往ATM操作外,洗錢方式也花樣百出。先在蝦皮創賣場,自導自演假交易,產生了虛擬銀行帳號,讓捐款人匯款,錢進了蝦皮錢包後,再購買加密貨幣,製造斷點。而全案會曝光,其實一年前,許多公益團體紛紛公開呼籲民眾,小心受騙。

社會各界方從疫情降級中慢慢復甦,公益界在疫情期間為了緊急應變社會服務,已經歷過一波陣痛與改變,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現在公益界正經歷另一場動盪的危機,而且是要與公益最堅強的後盾──捐款人,一起面對的資安危機。

詐騙連環爆

七月底,全台公益團體陸續接到捐款人反應,有心人假扮公益機構人員,利用捐款人資料進行詐騙。「捐款設定有誤,依照指示進行更改」、「捐款事務需要相關詳細個資」,是捐款人最常遭遇的情況,這些詐騙話術與一般詐騙手法相似,普遍都欲將捐款人引至ATM,進一步竊取金融帳戶資訊。

然而,不同於一般商業行為的詐騙,詐騙集團利用公益的正面形象,以及捐款人的善心、信任,讓受害者更容易信以為真。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是第一家去報案的公益組織,接連育成基金會、第一基金會、至善基金會等等有規模的公益團體,無一倖免。一家又一家公益團體接連遭遇相似情況,也讓大家開始有了警覺。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陸續接獲聯盟內組織的反應,八月上旬詐騙事件持續延燒,公益團體都相當著急,不確定該如何應對捐款人。衛服部社家署也在8月2日通知留意公益詐騙,切勿上當。

公益團體 個資 外 洩
Eduardo Soares @ unsplash

與此同時,經刑事局與調查局的介入調查,發現遭到詐騙影響的公益團體,其所使用的捐款系統,皆屬於網軟公司所提供的服務。調查推估網軟資料庫的捐款人資料,早在六月就遭駭客入侵竊取,資料最後落入詐騙集團之手,才在七月開始大規模的詐騙。

駭客看準公益團體捐款人的可利用價值,而網軟公司過去是由喜瑪拉雅基金會成立,在二十年前隨網路捐款發展之時而起,至今承接了220家公益團體的服務。上百家的規模顯見此次詐騙影響範圍相當大,連環爆的星火勢必會持續在公益界燃燒。

火燒兩頭,系統公司反應慢半拍

網軟公司的資料庫推估在六月間遭駭,但網軟卻遲於7月27日經公益團體反應之後,才意識到捐款資料外洩,緊急徹查系統,察覺確實有境外可疑IP。8月2日網軟蒐集到完整資料,向刑事局與調查局通報,8月5日正式向桃園調查局立案。

時間來到8月13日,刑事局確認駭客攻擊手法,此次攻擊事件並非單點進行,而是多方攻擊主機。由於網軟公司無法確定遭攻擊的範圍,根據刑事局的看法,只能假定所有捐款人資料,都已被駭客竊取。

面對資料遭全面竊取的局面,網軟循基本的途徑,進行掃毒、鎖定IP、變更密碼。但網軟對整起攻擊事件的回應,顯見其資安維護能力不足,需要尋求外界一同協力,此時資策會科研所、國際資安大廠紛紛提供協助,確認現行系統安全無虞,並持續進行資安相關的認證。

公益團體 個資 外 洩
Mika Baumeister @ unsplash

然而,除了縫補資安的漏洞,最重要的還是與客戶端公益團體的溝通,公益團體也才能掌握狀況,告知捐款人。在得知資料遭大規模竊取之後,網軟表示發送了四十萬封簡訊給捐款人,提醒不要受騙。雖然網軟想從捐款人端介入,阻止影響擴大,但有些公益團體卻反應簡訊發送並不完整,仍有部分捐款人未收到通知。

在整起捐款人資料外洩的事件中,網軟與公益團體之間的互動也遭質疑太過消極。事件爆發之初,幾乎是處於被動狀態在與公益團體溝通,發布消息與應對措施也是慢半拍。事態的進展,卻也真實反映了網軟作為系統公司的兩難之處。捐款人個資外洩如同連鎖效應,勢必影響捐款人與公益團體之間的信任關係,這也牽連到網軟與公益團體之間的決策,究竟要不要全面告知捐款人?是否會引起更大恐慌?又該如何對捐款人交代?

在煙硝中嘗試止血,公益團體的下一步?

「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違反本法規定,致個人資料被竊取、洩漏、竄改或其他侵害者,應查明後以適當方式通知當事人。」台灣個資法第12條明確說明,相關單位有義務告知當事人個資外流,否則將承擔相關法律責任。這也意味著不論是公益團體還是系統商,都應與可能受影響的捐款人公開透明地溝通。

事件延燒到了八月中下旬,網軟始終無法確認受影響的範圍,甚至多爆出了信用卡相關個資也可能外流的疑慮。由於現今公益團體的定期定額捐款,多是綁定捐款人的信用卡進行定期支付,若信用卡資訊外流,為了防範盜刷,持卡人必須換卡。但這也令公益機構擔憂,捐款人換卡之後,未必會繼續捐款。

公益團體 個資 外 洩
Pickawood @ unsplash

在事件爆發的一個月期間,從一開始公益團體前瞻顧後,擔憂打壞與捐款人之間的關係,到後來隨著影響漸漸擴大,公益團體之間也漸漸有了共識,並開展出行動的網絡。

網軟公司所服務的220家團體中,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的盟友就有65家受到影響。對此聯盟也緊急應變,不斷對公益團體和捐款人宣導,如何應對可能找上門的詐騙。為了維護公益團體的權益,也將集體採取法律的途徑進行報案,盡力將駭客繩之以法。

在所有緊急應變的作為之中,最艱困的仍舊是如何確保往後的資訊安全。這也是為何公益團體要求網軟應取得第三方的資安認證,同時也要求應由獨立第三方進行事件調查,藉由調查報告才能對捐款人有所交代。

然而,若是要徹底檢視資訊安全的議題,還是得回歸到公益團體與系統公司之間的協作、互動模式,雙方能如何共同提升資訊安全。

看見公益之傷

至善基金會是在此次個資外洩中受到影響的公益團體,8月11日就緊急發布反詐騙聲明,採取積極作為來面對捐款人。並且也呼籲其他公益團體,要主動掌握與捐款人之間的溝通,由機構直接、全面地溝通,才是保護捐款人、避免事態擴大的最好作法。

挽救並穩住捐款人的信心,是許多公益團體的當務之急。同時,也讓公益團體意識到在近幾年發展數位轉型的歷程中,資訊安全是長期被忽略的一環。

公益團體 個資 外 洩
Marvin Meyer @ unsplash

公益服務與流程數位化,可以更有效率的幫助公益工作者,在資源有限的情形下,公益團體自然會將資訊整合服務外包給第三方進行協作。但工作者本身若沒有提升資訊素養,只是將服務外包節省時間成本,危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累積。此次個資外洩事件,就是一個引爆的時機點。

培養自身的資安意識確實刻不容緩,在資訊協作的時代中,建構一個良性、暢通的互動網絡,也才是能確保穩定的根本之道。但眾人同時也身在「雲端世代」,資訊以多元方式存放和流動,已是現今運作的常態。這更帶來了多重的挑戰,包含從使用者端的安全、到混合雲端的安全,乃至於整個網絡的安全。

在此次網軟系統商的資安漏洞中,能望見的不僅只是單方面系統運作問題,以及基礎資訊建設缺乏革新,更深刻的是必須看見,在數位轉型的時代中,資訊協作的各方從意識培養、運作規則、溝通到培力,各個階段必須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看見公益之傷,對症下藥,支持的力量不會遠去,社會才得以持續前行。接下來,NPOst將針對公益團體的數位轉型,以及資訊安全議題進行系列報導。

Tags: 個資公益團體捐款人數位轉型詐騙資訊安全

作者介紹

公益團體 個資 外 洩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每月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NPOst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年末一向是捐款的旺季,而台灣人究竟有多愛捐款?根據公益團體責信聯盟的調查指出,2020年台灣人定期定額捐款高達 1062 億,相當於可以捐出一間上市公司仁寶電腦了。 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之下,公益團體不僅善用多元募款管道與捐款人維繫關係,也透過數位化的資料庫系統管理所有捐款人的資料,不過伴隨而來的資安風險卻始終未被看見。

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

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公益團體 個資 外 洩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9954瀏覽數

    分享

    其他

  • 林麗珊

  •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2-01-05

9954瀏覽數

2021年暑假,刑事局每週公布的詐騙高風險賣場中,反常地出現13間公益團體的名字。

其中,26年歷史的老字號社福團體至善基金會也赫然在列,與蝦皮、PChome等電商並列。

至善基金會副執行長武庭芳,在8月初才剛聽說使用同資訊系統商的公益團體,有捐款人遭詐騙,沒想到8月11日那天,至善辦公室裡電話鈴聲大作,全是接到詐騙電話的捐款人打來確認資訊。

「電話鈴沒停過,電話也全滿線,我們從早接到晚上十點才離開公司,」從事助人服務工作超過20年的武庭芳,從來沒有遇過這種狀況,她當機立斷,要求系統商迅速通發簡訊提醒所有至善基金會的捐款人,也在所有社群網站、電話答錄換上警語,希望捐款人不要再上當受騙。

可是,她不禁感到疑惑,其實至善的刷卡是委託另一家資訊商,為什麼捐款人還被詐騙?

幾個月後,答案終於水落石出。「這可能是對持卡人信心衝擊最大的一次,」Visa台灣區風險負責人沈玫芳略帶沈重地說,這起案件的影響性。

沈玫芳分析,之前的盜刷主要都來自交通、零售廠商的卡號洩漏,盜取捐款資料,即使在亞洲都是少見的新模式。

公益團體 個資 外 洩
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左),萬華分局偵查隊賴重睿巡官(右),至善捐款資料遭到駭客入侵,積極協助受到影響的捐款人。(圖片來源:至善提供) 

含金量高的捐款人個資,竟成駭客新藍海

這起台灣地區最大規模的公益團體捐款資料被盜案,問題出在資料庫系統。

廣告

提供至善與其他200多間NPO系統服務的是一間叫網軟(Intersoft)的資訊公司。

網軟是由公益團體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在1990年代所成立的資訊系統公司,當時台灣公益團體正邁入資訊化的階段,網軟為公益團體提供所有需要的資訊系統服務,包括捐款管理、志工管理、個案管理、行政管理等系統,也提供線上金流整合的服務。

網軟的資安檢討報告中指出,此次資料外洩事件的肇因,是捐款管理系統遭到駭客的暴力攻擊破解。

雖然,網軟聲稱捐款系統資料庫獨立於其他的管理系統,但經天下記者四次詢問,網軟仍不願意透露受影響的資料庫規模有多大、資料量有多少。

然而,單單是捐款管理系統的資料庫裡的未加密資料欄位之豐富,就讓三名資安專家為之色變。

廣告

協助至善基金會調查資料外洩情事的資安警察賴重睿指出,外洩的資料包括:捐款人姓名、住址、電子郵件、聯繫電話、捐款方案、財務狀況。「捐款要徵信、抵稅,所以捐款人的資料都填得正確又詳細。」

換言之,這對駭客來說是非常有經濟價值的資料。

公益團體 個資 外 洩
Visa台灣區總經理趙麗芳(左),Visa台灣區風險管理負責人沈玫芳(右)。(圖片來源:Visa提供)

盜刷引Visa關切,發卡、收單銀行斷金流

最讓人感到訝異的是,照理說,有儲存信用卡卡號的資料庫,都必須加密。

但正在協助公益團體打官司的尚澄律所主持律師蔡昆洲指出,案發後,公益團體才發現,資料庫裡大量信用卡卡號沒有加密。

廣告

這些卡號來自紙本信用卡扣款授權書,這種紙本授權書常見在旅行社、公益團體使用,而許多公益團體拿到紙本授權書後,又會登打進捐款資料庫中,是這次外洩資料的最大災區。網軟曾在刑事局的調查會議中坦言,外洩數量約為六萬筆。

更諷刺的是,多數人之所以用紙本授權書,是因為認為自己使用紙本授權書比線上刷卡還安全。

由於資料庫沒有加密,反而在毫無警覺的情況下,卡片持續被盜刷,直到異常的刷卡行為驚動銀行敏銳的神經,主動幫持卡人停卡、換卡。

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總監沈怡如說,捐款人開始會打來問,自己被換卡跟公益團體資料外洩有沒有關係,這對整體捐款生態當然傷害很大。

至善基金會原先有三千多筆使用信用卡委託授權的扣款,「從10月開始就有這種定期定額扣款刷不過,11月單月就有188筆,」武庭芳憂心地說。

廣告

至善是案發後,最積極跟捐款人溝通,更換系統,也採取法律系統的公益團體。

天下採訪Visa組織,詢問標準流程。

針對卡號資料安全,國際信用卡組織其實有共通的支付卡產業資料安全標準(PCI DSS)。

例如,在Visa資安藍圖中,資訊流裡任何儲存、傳輸或處理帳戶的機構都需要遵守PCI DSS的認證,並針對不同交易量的商戶有不同等級規範。

按規定,公益團體應該要跟銀行登記將系統外包給網軟,銀行替網軟向Visa登記註冊,納管網軟的資安標準。

準備一次PCI DSS的認證費需約40到60萬,增設設備的一次性支出可能高達上百萬。

而案發後,公益團體才發現,網軟並沒有PC IDSS認證。

目前,網軟已決定不再儲存卡號,並準備刪除所有資料庫當中的資料,也不再處理公益團體的紙本刷卡授權書。

薄弱的防護,資安問題需要全身健檢

網軟不碰卡號了,可是仍然還有其他捐款人、志工、義賣等數個系統的資料安全仍存在風險,也因此目前網軟正在接受顧問輔導申請ISO 27001資安標準認證。

廣告

一位資安專家表示,「網軟針對整個程式開發邏輯可能存在的漏洞,還沒有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他打了比方,這種處置像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網軟需要的其實是定期的全身性健康檢查,檢查出未知的問題,而不是等真的出事了才去補漏。

在資安專家的眼中,網軟原先的防護薄如蛋殼,不足以確保系統能抵禦目前主流的駭客攻擊手法。

不過在公益團體普遍缺乏專職資訊人員、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目前仍然有上百家公益團體持續使用網軟的系統服務。

另外,外洩的個資不會再回頭。

迄今,網軟與公益團體仍不知道被駭的範圍,讓未知的資安漏洞猶如未爆彈,很難知道駭客把這份名單做了哪些應用、也不知道下一次可能還會使用哪些攻擊手法,可捐款人的信任禁不起一再消耗。

所以,如果捐款人有使用紙本委託授權公益團體扣款,都應該特別注意,仔細查看每月對帳單是否有異常小額交易,開啟刷卡交易提醒,或者在不刷卡時關閉線上交易,也可以主動向銀行要求換卡。

公益團體需要建立資安意識

至善基金會在外洩事件後,在組織內配置了一位專門的資訊系統人員,也將系統從網軟轉移到微軟 Azure上雲端,雖然系統維護年費價差多了14倍,「對民間團體來說是辛苦的,但保護好捐款人的資料,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