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 狂 的 異 想 世界 綠 絲 巾

聽說這是知名原著小說改編?

都說是改編了,大部分看過原著的觀眾照例罵聲不斷……罵成這樣,讓人也很想把小說找來看到底差多少。

昨天進電影院看的觀眾大半都是女生,女孩子一定對「限量」、「最後一件」、「特價」這些必殺句毫無抵抗力的畫面非常熟悉、並且感同身受啊,不分種族、不分國際,哈哈哈!

其實我對名牌這類的東西興趣始終不大,除了貴得沒道理外,我覺得它們……都長得很像(攤手),滿街滿坑滿谷都是一樣的長相,還有,我永遠記不住也不會念這些拉拉扣扣的品牌名稱呀!

但是身邊的人卻一個比一個精通此道,瞭若指掌……(抓頭)這大概也是種天賦我想。

麗貝卡實在是個很稱職的購物狂,片頭那句「媽媽的價錢」以及「真實的價錢」,讓我忍不住分心想起小時候,也難怪她長大後會變成擁有12張信用卡的敗家女王。

也許親情、友情、愛情都不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東西,但那的確比很多事情重要。

為了躲卡債,無數荒謬詭異的理由麗貝卡都編得出來,活在快要被帳單淹沒的生活裡,依然不改她購物的狂熱,彷彿買到了想要的東西,搶到別人想要的東西,她的人生又會重新大放光明,變得跟新買的鞋子一樣亮晶晶。

是啊,發亮的眼神跟臉龐,跟任何一個大肆滿足購物欲後的人都一樣,但坐在整堆不知哪時買、為何買的東西裡頭時,那種茫然跟空洞的感覺,同樣熟悉到爆炸吧。

不過只要稍微一煽動,那股花錢的渴望馬上就會像骨牌效應似的影響所有人,就像麗貝卡在購物狂治療團幹的好事一樣。

因為自身慘痛的經歷、偶爾會因後悔短暫出現的理智、還有一點陰錯陽差,麗貝卡成了〈成功理財〉這本財經雜誌最受矚目的專欄作家!天曉得她……唉唉……

「成本跟價值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兩人第一次在熱狗攤前亂七八糟的相遇,盧克在丟了七佰元給一定要買到綠絲巾去面試的麗貝卡時,也丟了這句話給她。

不過很顯然,麗貝卡根本沒在聽,拔腿衝去買了據說會讓她眼睛看起來更大、更有自信……不不不,是要送給她「病危的舅媽」的綠絲巾!

但很可惜,還沒機會見到時尚雜誌「阿列特」的總監,麗貝卡從小到大的心願已經由一位長腿蜘蛛女完成了,這位長腿妞一出場真是氣勢驚人,如果沒有她,劇情好像也沒什麼影響,但少了這麼鮮明的角色,好像就有點無聊?

為了進入「阿列特」,她不惜拿「成功理財」當暫時的跳板,卻誤打誤撞地跟那位七佰元熱狗先生再度碰面,慌張又焦頭爛額地忙著把綠絲巾藏起來,結果又被好心人拿進辦公室,尷尬搞笑的那幕笑壞院裡的大家。

綠絲巾女孩教大家如何理財,自己卻是個負債累累的卡債族,其實我覺得這還不算最大的諷刺,只能說……很能體會箇中血淚?

有個拾荒婆婆一直當串場妖,而且還是個很時髦很開朗的婆婆……麗貝卡跟蘇西去寄信時,她剛好推著堆破爛的車子從旁邊經過;麗貝卡大叫著10元能買什麼時,她也推著車子越過她;穿著麗貝卡被迫賣掉的伴娘服、又穿上麗貝卡的名牌服裝等等等時,拾荒婆婆都恰巧出現在鏡頭裡。

這代表什麼呢?

失去盧克對她的信任、也失去好友蘇西的諒解,麗貝卡忽然覺得自己房裡是滿屋子的,垃圾,那些所謂的快感、滿足、人生的美好全部都是垃圾,她背負的不只有卡債,那些基本的尊嚴、信任、誠實、感情,全部都成了她衝動下買回來的,戰利品。

很可能,在一味崇尚名牌的同時,被那些廣告迷惑下消費的種種物品,一回頭,居然只能是高級餐廳服務員的制服,妳以為與眾不同了,但小丑也與眾不同。

伴娘服跟通告裝同時陰錯陽差地被送進二手拍賣店,我能夠理解,當蘇西看見伴娘服穿在拾荒婆婆身上時那種震驚、憤怒、還有更大的失望,麗貝卡可以解釋,但,她要如何告訴蘇西,當店員問她哪件衣服比較重要時,她選擇的是她上節目的那一件呢?

最後,當麗貝卡再也不覺得需要這些時,另一群購物狂──或者裡頭也會有下一個麗貝卡?衝來買掉曾屬於她的一切,包括那條改變一切事情的綠絲巾。

我私心覺得,這才是最諷刺的地方吧。

一個購物狂的洗心革面(?),是另一群瘋狂的群眾來造就?怎麼想都覺得這個安排很微妙。

裡面那位收帳先生(對不起我對外國人的名字記憶有障礙)我覺得才是整部戲裡最可憐的角色……太盡忠職守也是一種錯誤嗎?辛苦他了,阿門。

成本跟價值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不用錢的東西,最貴。

人們可以很輕易地獲得,或者一輩子都買不起。

我喜歡最後蘇西跟麗貝卡合好的畫面,有偷哭,比最後盧克把綠絲巾兜了一圈,又還到麗貝卡手上時更感動(唉唉,這是一定要的啊)。

他問:「妳真的把所有東西都賣了?」

她說:「我不會這麼說。」

他說:「我也不會這麼說。」

不曉得為什麼,當盧克說出拍賣的競標者「兩個都是我派去的」時,我也感動到一個爆炸,啊啊,最近太缺乏正常的愛情滋潤,造成雷達過度敏感嗎?

一件是那條綠絲巾,另一件,是盧克第一次送給她的扇子。

原來,麗貝卡小心地收好了(不管前後的橋段,那個跳舞真的超爆笑的,艾拉真的超放得開不計形象)。

以下是題外話。

其實原本是想看七生有幸(快下片了)、沒問題先生(靠,也是)、馬利與我(錯過最近時段)、或禮儀師(時間太晚了)的,算來算去就是沒考慮看這一部,不過看完後……比想像中的好看,還好猜拳猜輸了,哈哈哈!

不過話說電影散場後,到附近的店面逛街時,卻出現以下的對話──

「哇!這個包包好便宜,才990欸!」

「這件衣服800多,不貴嘛!」

定格。

「我們是怎麼了──!」抱頭慘叫。

風,呼呼的吹啊……

台灣經濟研究院官方消息顯示,2012年的國民生產毛額,也就是傳說中的GDP,今年仍樂觀預估成長可達四成,但看到媒體們每天其來有自的強力放送通貨膨脹的消息,就連隔壁菜市場的婆婆媽媽,對股市起伏不定的憂心,都能頭頭是道的說出專業的用語如「外匯存底降低的風險」時,筆者真難想像今年這四成GDP會從哪裡成長,也相信正在閱讀這段文字的讀者必定懷疑自己是否走錯放映週報入口,連進某個財經專欄;但看完一部由一名購物愛好者對自身的「消費上癮行為」所做的「自白」電影後,相信全球的經濟成長率仍可一定程度的樂觀看待,而這部電影也是本週的專欄電影:《購物狂的異想世界》(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為2009年美國情人節檔期上映的話題強片,描述一名夢想進入時尚雜誌擔任記者的女孩,從小嚮往商品櫥窗裡明亮光潔的世界,因為憧憬停留在模特兒身上的完美氛圍,因而常刷信用卡將這些美夢帶回家。這名叫麗貝卡的女孩買到了所有她想要的東西,衣服、鞋包、香氛、以及更多心靈上的滿足。但就在她任職的園藝雜誌惡性倒閉後,她發現自己的債臺已經高築到看不見雲端,除了盡力找出第一百零一種藉口逃避卡債收帳員的追緝外,她已無力償還任何一分錢。

Your store card is like a 50 percent-off cashmere coat. The first time you meet, it promises to be your best friend. Until you look closely and realize it's not real cashmere.信用卡就像是打了對折的羊毛外套,當妳們初次見面時,它承諾做妳最好的朋友,直到更靠近一看,卻發現它不是百分之百的純羊毛。

一個意外的巧合,麗貝卡進入金融雜誌擔任記者,並以匿名作家專欄寫下自己對購物的觀點;如同銀行服務櫃檯的一盞氣氛特殊的擺飾燈,麗貝卡以「綠絲巾女孩」(The Girl in the Green Scarfs)身分發出的消費觀點,對財經雜誌像是一股清新的空氣,立刻獲得廣到讀者的回響與支持。

用特賣會上買到的羊毛外套來形容自己與信用卡的關係,「綠絲巾女孩」深刻打動了許多曾經與信用卡甜蜜熱戀,但閃電被告知進入債務關係的消費者;但諷刺的是,這名啟發讀者理財的明燈,自己卻有處理不完的債務問題。節錄對話中第一段,出現在麗貝卡準備到時尚雜誌「阿列特」面試夢幻工作的路上,被展示模特兒身上的綠絲巾給吸引,這段對話設計為一問一答的對話,但實際上卻是麗貝卡對「消費」所做最好的解釋:若以剛收到一張近三萬台幣帳單的節骨眼,似乎不太適合再讓帳戶承受其他負擔,但在這般女孩的心中,生命中渴望增加的財富並非「金錢」,而是能為定義自己「價值」,因此每項消費不啻為對自己最好的投資,一條絲巾,或許就能證明自己的自信與美麗。

Security can mean different things to different peopIe. For some, it's going to a party wearing the right shoes. This might leave you feeling secure for an evening, but have a crippling effect on you in later life.不同的人對保障有不同定義,有人愛穿時髦的鞋子去晚會,這可能會讓人覺得整晚安心,但會嚴重影響你往後的生活。

但從另一面解釋,這份美麗,確是由許多附加的「價值」堆積而成的,對話第二段中即可瞧見,麗貝卡對金融雜誌上司盧克的看法,從他身上幾乎找不到「附加價值」的痕跡,第一印象就足以為他下出最糟的結論,但卻又在最後真摯又誠實的表示:那依然不影響你是一個好編輯的事實;有趣的是,對白中出現的「工作狂」與「購物狂」在英文中使用了相同的詞彙字根:-holic,通常可接在形容詞或名詞後面,形容對某件事狂熱、執著,甚至帶著些許中毒現象,如workaholic(工作狂)、alcoholic(對蒸餾品上癮者,俗稱酒鬼),若字根前面加上shop,即成為shopaholic(購物狂),工作過度及飲酒過度或許會對生理上造成直接傷害,但消費過度除了信用破產外,醫學上似乎無法用明顯外部傷害來證明購物對生理的影響,因此對購物的愛好,是否應該受到限制呢?電影版改編自暢銷同名小說,除了保留原著作者蘇菲‧金索拉(Sophie Kinsella)對購物狂的細膩刻畫外,更呈現出時尚迷人繽紛的一面,彷彿置身於《穿著Parda的惡魔》中的RUMWAY衣櫃,令人難以抗拒;筆者感到有趣,若是一部最終導向「不再購物,人生人有更多選擇」結論的電影,那它帶給觀眾的視覺誘惑,如同一大球五彩繽紛的冰淇淋一般,即使如此不健康,確也沒有比它更誘人的了!

上禮拜假日連續看了兩部被貼上「女人專屬」標籤的電影,分別是「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與「購物狂的異想世界」。
因為「購物狂的異想世界」現在還算是各大電影院強檔上印中的片,就先來談談它好了。

似乎只要扯到時尚、流行的愛情喜劇,像是「慾望城市」、「穿著Prada的惡魔」這種形式的電影,總會拉扯著女孩們與一票姊妹買票進電影院觀賞的慾望,為的就是在虛擬誇張的劇情中尋找一份行為模式上的歸屬感與一個(數個)行為模範者。
不管是不是真正會穿戴的極為時尚,手上拎著一個價格是一般上班族兩個月薪水以上的昂貴名牌包,只要有在默默的追蹤流行時尚訊息的女孩們都難以倖免此類電影的吸引力。

確實,進到電影我發現百分之八十都是女性,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是被這百分之八十女性威脅利誘進電影院的無奈男性們。

老實說我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是有帶著那麼點期待的。
不過不是挖掘一部好片的期待,因為這部片至始至終都被我定位在消遣性質的電影,就是那種就算一輩子都不看,也不會在死前變成一件懊悔沒辦法實踐的恨事;我期待的理由除了消遣以外,另外就是希望在這種非常女性化的電影中,激勵自己異常微薄的女性荷爾蒙能夠正常運作,或是像當時看「穿著Prada的惡魔」在一樣,在片中找到一些激發工作熱情的元素。

但是失敗了!

電影才上演到一半,我就開始座立難安,不斷在心裡反覆禱告:「快讓這部電影結束吧!」
對我來說它根本是金髮尤物的翻版,女主角同樣是擁有天真浪漫個性的傻妞,儘管編劇努力想傳達傻妞們是靠著自己的實力爬到一定的地位,但不管怎麼看、怎麼解讀劇情安排,一切都像誤打誤撞,只能說女主角的運氣都非常好,好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啊!

「電影嘛!」朋友是這樣勸我的,「至少它讓我們警惕自己不要也變成一個購物狂。」
是嗎?
我個人覺得真正有購物狂基因的人種,才不會因為一部電影的關係就減少購物慾望,更不要說從這部電影裡探討全球經濟蕭條,或是現今社會不完整的消費機制型態等嚴肅問題;說不定在看完這部片後,因為Patricia Field服裝美術設計太過絢麗,太蠱惑人心,硬是又衝到名牌專櫃刷了五六款高跟鞋和包包。

男主角Hugh Dancy很帥,女主角Isla Fisher也把購物狂演的入木三分,問題是他們之間的情愫根本產生的莫名其妙!
只因為Isla Fisher飾演的購物狂麗貝卡勇於出糗嗎?(例如在男主角面前跳著令人匪夷所思的詭異醜陋舞步;在嚴肅的會議中,拿出粉紅色的削鉛筆機削鉛筆,製造出龐大的噪音仍不以為意……)
若沒記錯,Hugh Dancy似乎在片中說過麗貝卡是他認是最獨特的女孩,我嚴重懷疑是因為Hugh Dancy飾演的財經雜誌總編輯總是與智商很高的人們為伍,沒看過此類智能耗弱的美女。

這是我一直搞不懂的地方,為什麼許多愛情喜劇片總愛把擁有天真浪漫個性的女孩塑造成做作的弱智?好像不斷的幹蠢事是這些女孩的唯一專長一樣。
弔詭的是,最後這些不斷幹著蠢事的女孩們都會與英俊挺拔,處於高社經地位的男子墜入愛河後,再來個百年好合
這樣的片子還會把積極追求自己利益與地位的女人徹底妖魔化
這類的角色安排同樣常見於國內偶像劇與韓劇,偏偏飾演天真浪漫女主角的演員們總是有意無意間流露出一股令人生厭的做作感,著實讓人看了很無力啊!

同樣是都會時尚喜劇,「穿著Prada的惡魔」實在好看太多也有意義多了,片中小安的努力與智慧相信觀眾們都看在眼裡,小安同樣也是個性格純真的人,卻不像購物狂裡的麗貝卡那樣張牙舞爪
如果要談論劇情裡的愛情,「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雖然又是個走俗濫快樂結局的愛情片,但它至少教會女孩看清許多男人的手段與愛情裡的盲點,怎麼說它都含有許多勵志與教學的成份。

反觀「購物狂的異想世界」,就算有時尚天后Patricia Field的加持,也掩蓋不了那些讓人看了不順眼的點
儘管這些論調會惹火支持、熱愛這部片的女性觀眾們
但我的結語還是:
我看不出購物狂的異想世界到底想傳達什麼樣的精神,是我太愚蠢也好,它太膚淺也罷,總之我真心認為不看這部電影是最好的選擇,若真的想看可以等HBO播出,連花100元租DVD我都不建議你這麼做。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