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 濕 地 差別

沼澤:地表過溼或有薄層積水,土壤水分幾達飽和,並有泥炭堆積,生長著喜溼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

由於水多,致使沼澤地土壤缺氧,在厭氧條件下,有機物分解緩慢,只呈半分解狀態,最終形成泥炭。

又由於泥炭吸水性強,致使土壤更加缺氧,物質分解過程更緩慢,養分也更少。

因此,許多沼澤植物的地下部分都不發達,其根系常露出地表,以適應缺氧環境。

沼生植物有發達的通氣組織,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

沼澤有三類:木本沼澤,主要分佈於溫帶,有喬木沼澤和灌木沼澤之分,優勢植物有杜香屬、樺木屬和柳屬;草本沼澤,型別多,分佈廣,優勢植物有苔草,其次有蘆葦、香蒲;苔蘚沼澤,又名高位沼澤,優勢植物是泥炭蘚屬。

溼地: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溼地的特徵植物。

溼地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

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溼地,因此溼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

溼地強大的的生態淨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

可見主要區別是在它們那裡生長的物種不同,沼澤主要是低等的動植物,而溼地是高等的動植物。

對整個生態系統影響也不同,溼地更加積極一些。

可以這樣理解,沼澤就是泥巴坑,溼地是小池塘

���󣺵ر����ر��²�������������ʪ�󣬵ر�������ʪ��ֲ�������ֲ�����̿�ۻ���������̿�ۻ�����DZ������ڵ����ء����γ���Ҫȡ���ڵ�ò������ˮ��״�������ݷ�չ�׶οɷ�Ϊ��λ����λ�͸�λ���󣬼���Ӫ������Ӫ����ƶӪ�����󡣰���ò�����ɷ�Ϊɽ�����󡢸�ԭ�����ƽԭ���󡣸���������̿�ɷ�Ϊ��̿�����DZ������

ʪ�أ�ָ��Ȼ���˹��γɵ�����صȴ��о�ֹ������ˮ��ij�Ƭdzˮ�����������ڵͳ�ʱˮ�����6�׵�ˮ��ʪ����ɭ�֡����󲢳�ȫ��������̬ϵͳ����������طֲ��㷺��ʪ����̬ϵͳ�������Ŵ�����ֲ��ܶ�ʪ�ر���Ϊ��Ȼ��������

湿地的概念包含沼泽地,沼泽地属于湿地的一种。沼泽地是指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生长着湿生植物或沼泽植物、土壤严重潜育化或有泥炭形成与积累的土地。湿地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湖泊、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海岸滩涂等的总称。

沼澤 濕 地 差別

沼泽一般是指因为地表过湿,而生长着沼泽植物,并伴有泥炭形成以及堆积的山区。沼泽的形成大致分为水体沼泽以及陆地沼泽。许多沼泽植物的地下部分都不发达,其根系常露出地表,以适应缺氧环境。沼生植物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

沼泽按所生长的植物类别又可分为三类:木本沼泽,主要分布于温带,有乔木沼泽和灌木沼泽之分,优势植物有杜香属、桦木属和柳属;草本沼泽,类型多,分布广,优势植物有苔草,其次有芦苇、香蒲;苔藓沼泽,又名高位沼泽,优势植物是泥炭藓属。

沼泽一般是指因为地表过湿,而生长着沼泽植物,并伴有泥炭形成以及堆积的山区。沼泽的形成大致分为水体沼泽以及陆地沼泽。许多沼泽植物的地下部分都不发达,其根系常露出地表,以适应缺氧环境。沼生植物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

沼泽按所生长的植物类别又可分为三类:木本沼泽,主要分布于温带,有乔木沼泽和灌木沼泽之分,优势植物有杜香属、桦木属和柳属;草本沼泽,类型多,分布广,优势植物有苔草,其次有芦苇、香蒲;苔藓沼泽,又名高位沼泽,优势植物是泥炭藓属。

簡介

沼澤 濕 地 差別
沼澤濕地

地表過濕或有薄層積水,土壤水分幾達飽和,並有泥炭堆積,生長著喜濕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由於水多,致使沼澤地土壤缺氧,在厭氧條件下,有機物分解緩慢,只呈半分解狀態,最終形成泥炭。又由於泥炭吸水性強,致使土壤更加缺氧,物質分解過程更緩慢,養分也更少。因此,許多沼澤植物的地下部分都不發達,其根系常露出地表,以適應缺氧環境。沼生植物有發達的通氣組織,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沼澤有三類:木本沼澤,主要分布於溫帶,有喬木沼澤和灌木沼澤之分,優勢植物有杜香屬、樺木屬和柳屬;草本沼澤,類型多,分布廣,優勢植物有苔草,其次有蘆葦、香蒲;苔蘚沼澤,又名高位沼澤,優勢植物是泥炭蘚屬。
濕地(wetland)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的特徵植物。濕地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濕地強大的的生態淨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
可見主要區別是在它們那裡生長的物種不同,沼澤主要是低等的動植物,而濕地是高等的動植物。對整個生態系統影響也不同,濕地更加積極一些。

濕地定義

沼澤 濕 地 差別
沼澤濕地

1956年美國魚類與野生生物保護機構對濕地的定義為:“濕地表面暫時或永久有淺層積水,以挺水植物為其特徵,包括各種類型的沼澤、濕草地、淺水湖泊,但是不包括河流、水庫和深水湖。”

1971年由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36國在伊朗簽署的國際重要濕地條約拉姆薩(Ramsa)條約,把濕地定義為:“濕地、沼澤、泥沼或水體的面積,不論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暫時的,靜止的或流動的水,淡的、稍鹹的或鹹的水面積,包括退潮時海水不超過6米深的海水面積。一般不包括珊瑚礁在內。
1979年加拿大濕地保護機構(Zoltal)把濕地定義為:“水位在大部分時間接近或超過土壤表面,並長有水生植物的地區”,主要是把濕地的土壤條件和植被。
1977年5月,美國政府公布第11990號總統令《保護濕地》,並提供600萬美元基金,進行濕地調查。
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保護機構在經過對本國濕地的多年調查之後,於1979年在“美國的濕地深水棲息地的分類”一文中,重新給濕地作定義為:“陸地和水域的交匯處,水位接近或處於地表面,或有淺層積水,至少有一至幾個以下特徵:(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為植物優勢種;(2)底層土主要是濕土;(3)在每年的生長季節,底層有時被水淹沒。”定義還指湖泊與濕地以低水位時水深2米處為界,按照這個濕地定義,世界濕地可以分成二十多個類型,這個定義目前被許多國家的濕地研究者接受。
1987年8月,在加拿大、埃德蒙頓的國際濕地與泥炭生產計論會上,加拿大專家提出了一個濕地的定義:“濕地是一種土地類型,其主要標誌是土壤過濕,地表積水(水深小於2米,有時含鹽量高),土壤為泥炭(泥炭層大於40厘米)或潛育化沼澤土,生長水生植物,濕地生物或植物貧乏。”

類型

沼澤濕地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蘚類沼澤以蘚類植物為主,蓋度100%,有的形成蘚丘,伴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一般有薄層泥炭發育。
◆草本沼澤以草本植物為主,包括莎草沼澤、禾草沼澤和雜類草沼澤,植物蓋度≥30%。有泥炭或潛育層發育。
◆灌叢沼澤以灌木為主,常見有樺、柳、繡線菊、箭竹、崗松、杜香、杜鵑等,植物蓋度≥30%。一般無泥炭堆積。
◆森林沼澤以木本植物為主,常見有落葉松、冷杉、水松、水杉、赤柏等,鬱閉度≥0.2。一般有泥炭或潛育層發育。
◆沼澤化草甸包括河湖灘地,因季節性和臨時性積水而引起的沼澤化濕地。無泥炭堆積。
◆內陸鹽沼以一年生或多年生鹽生植物為主,如鹽角草、檉柳、鹼蓬、鹼茅、賴草、獐茅等,植物蓋度≥30%,水含鹽量達0.6%以上。一般無泥炭形成。

世界濕地日

沼澤 濕 地 差別
沼澤濕地

每年的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World Wetland Day),這是國際濕地組織於1996年3月確定的,從1997年開始,在這一天,世界各國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宣傳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
1971年2月2日,歷時8年之久,一個旨在保護和合理利用全球濕地的公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簡稱《濕地公約》)在伊朗拉姆薩爾簽署。為了紀念這一創舉,並提高公眾的濕地意識,1996年《濕地公約》常委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
《濕地公約》中對濕地是這樣定義的:濕地系指不問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是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濕地是全球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據聯合國環境署2002年的權威研究數據表明,一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創造的價值高達1.4萬美元,是熱帶雨林的7倍,是農田生態系統的160倍。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維護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 人們把濕地稱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濕地作為一種資源,在保護環境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濕地可以調節降水量不均帶來的洪澇與乾旱,將過多的降雨和來水存儲、緩衝,然後逐步放出,發揮蓄洪抗旱的功能;湖泊、江河、水庫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調節氣候,水體的熱量調節和蒸發作用可以使設定地區的酷熱降溫,空氣濕度增加;濕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減輕對海岸線、河口灣和江河、湖岸的侵蝕,使植物根系及堆積的植物體穩固基地、海浪和水流的衝力削弱、沉積物沉降,促淤造陸速度是裸地的3-5倍;在地熱較低的沿海地區,下層基底是可以滲透的,淡水一般位於較深的鹹水層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濕地所保持,因此,濕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證生態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應,防止土地鹽鹼化;濕地流入到蓄水層的水,可以成為淺層地下水系統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即時補充;濕地生態系統大量介於水陸之間,具有豐富的動植物物種,所以濕地保持生物多樣性的功能,是其他任何生態系統無法代替的;另外,濕地中還有許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們能夠在其組織中富集金屬及一些有害物質,很多植物還能參與解毒過程,對污染物質進行吸收、代謝、分解、積累及水體淨化,起到降解環境污染的作用。
濕地還是許多珍稀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對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特殊的意義。
全球濕地面積達5.73億公頃。全國首次濕地資源調查顯示,我國現有濕地面積3848萬公頃,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
歷年世界濕地日主題:
1997年:濕地的價值與人類對濕地的利用
1999年:人與濕地,息息相關
2000年:珍惜我們共有的國際重要濕地
2001年:濕地世界——一個等待發現的世界
2002年:濕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沒有濕地就沒有水
2004年:從高山到大海,濕地在為我們服務

中國重要濕地

沼澤 濕 地 差別
沼澤濕地

首批被列入的7塊國際重要濕地

1、扎龍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面積約210000公頃。區內濕地主要有湖泊、沼澤、濕草甸3種類型,蘆葦沼澤面積最大。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67科468種、魚類9科46種、鳥類48科260多種,而鶴類是本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由以丹頂鶴、白枕鶴為主。
2、向海自然保護區 位於吉林省西部的通榆縣境內,面積約105,467公頃,區內有有3條河流、22個湖泊以及數以百計的泡沼和大面積的沼澤。保護區內現已發現鳥類253種;獸類30多種;兩棲爬行動物8種;魚類30多種;野生植物600餘種。本區內有6種鶴,其中3種在此繁殖;東方白鸛在區內營巢繁殖。該保護區以鶴類、白鸛和蒙古黃榆等為主要保護對象。
3、東寨港自然保護區 位於海南省瓊山縣,面積3337.6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以紅樹林為主的北熱帶邊緣河口港灣和海岸灘涂生態系統及越冬鳥類棲息地。東寨港有紅樹林植物26種,半紅樹林和紅樹林伴生植物40種,占中國紅樹林植物種類的90%;該地棲息的鳥類有159種,其中列為中澳保護候鳥協定的鳥類有35種(名錄共有81種),列入中日保護候鳥協定的有75種。東寨港是許多國際性遷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連線不同生物區界鳥類的重要環節。
4、青海鳥島自然保護區 位於青海省的青海湖,海拔3200米,面積695200公頃。青海湖及環湖地區的鳥類有162種,其中以水禽為主,主要的4種大型水鳥魚鷗約9000多隻,鸕鶿近5000隻,斑頭雁12100餘只、棕頭鷗21300多隻。此外,遷徙途徑此區停歇的水禽有近20種,數量達7萬多隻。該區是黑頸鶴的棲息、繁殖區,春季約有20多只在此棲居,少數參加繁殖。冬季有大天鵝在此越冬,數量最多時達1540多隻。此外,該區還有大量鷸類和一些猛禽的繁殖種群。
5、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湖南省東北部,總面積19萬公頃。本區有維管束植物159科1186種、魚類23科114種、鳥類41科158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32種。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是候鳥重要的越冬地,每年約有100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
6、鄱陽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江西省北部,面積22,400公頃。該湖區受修河水系和贛江水系影響,枯水期保護區水落灘出,形成草洲河灘與9個獨立的湖泊;豐水期9個湖泊融為一體,形成鄱陽湖水一片汪洋。該地是遷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保護區共有鳥類近250種,其中水禽108種,主要水禽有白鶴、白鸛、天鵝和多種雁鴨類。湖泊中有122種魚類,其中不乏商用魚類。據1998年冬觀測,有越冬候鳥近10萬隻,其中白鶴1500多隻、白枕鶴1000多隻、小天鵝2000多隻、白琵鷺2000多隻、雁鴨類各3萬多隻。
7、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位於香港西北部,總面積1,500公頃。濕地區內主要有魚/蝦池塘、潮間帶灘涂(包括鹹水灘涂)、紅樹林潮間帶灘涂等3種濕地類型。濕地區內高等植物約190種、魚類約40種、鳥類約280種。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棲息地。

沼澤 濕 地 差別
沼澤濕地

第二批被列入的14個國際重要濕地

1.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 位於低位沖積島嶼――崇明島東端的崇明東灘,在長江泥沙的淤積作用下,形成了大片淡水到微鹹水的沼澤地、潮溝和潮間帶灘涂。區內有眾多的農田、魚塘、蟹塘和蘆葦塘,沼生植被繁茂,底棲動物豐富,是亞太地區春秋季節候鳥遷徙極好的停歇地和驛站,也是候鳥的重要越冬地。
2.大連國家級斑海豹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沿岸海底地勢陡峭坡度較大均為基岩水深多在5-40米,主要保護物種為斑海豹,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水生動物。
3.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典型黃海灘涂濕地,物種豐富多樣,具有顯著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4.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該濕地由達賚湖水系(部分)形成的集湖泊、河流、沼澤、灌叢、葦塘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濕地生態系統。具有乾旱草原區濕地的典型特徵:具有很好原始性、自然性。其作用是為牧業、漁業、城市供水和旅遊提供物質基礎;為眾多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
5.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本濕地是中國大陸最南端而且是最大面積的海岸紅樹林濕地。據初步調查有紅樹植物24種、鳥類82種及豐富的淺海生物資源。退潮後露出大面積裸灘為水禽覓食和棲息的提供優良場所。
6.黑龍江洪河自然保護區洪河自然保護區 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其主要保護對象為水生、濕生和陸棲生物及其生境共同組成的濕地生態系統及東方白鸛、丹頂鶴、白枕鶴等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7.廣東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該濕地位於南中國海的大亞灣與紅海灣交界處,海水、沙灘環境質量良好,一直以來是幼龜和雌龜棲息地,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的綠海龜按期成批的洄游產卵的場所,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
8.鄂爾多斯遺鷗自然保護區保護區 屬於歐亞草原區和亞洲荒漠區,屬生態脆弱區,主要以沙柳、烏柳為主要建群種,以芨芨草、鹼蓬、紅柳為建群種的鹽化漢灘地。保護區堅持以保護自然環境拯救瀕危物種遺鷗,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普及科學知識為主。
9.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保護區 低洼平緩,河流縱橫,漫灘廣闊,沼澤植被發育良好,屬低沖積平原,典型內陸高寒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保留了三江平原原始永久性和季節性淡水沼澤濕地和野生生物特有遺傳基因,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10.廣西山口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該區內有百年樹齡紅海欖、木欖群落,生長高大連片,在中國極為罕見;還有儒艮、白海豚、文昌魚、中國鱟、馬氏珍珠貝、黑臉琵鷺、黑嘴鷗等頻危野生動物。
11.湖南南洞庭湖濕地和水禽自然保護區 該濕地位於長江中游平原最大的過水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南部,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是白鸛、白鶴等等許多水禽的重要棲息地,經濟動、植物產量高,價值大,該濕地對長江的洪水調蓄作用極其重要。
12.湖南漢壽西洞庭湖(目平湖)自然保護區 本濕地是整個洞庭湖濕地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亞熱帶內陸濕地的典型代表,濕地內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具有重要的保護和科研價值。
13.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該保護區是許多瀕危物種的主要棲息地,是候鳥南北遷徙的重要停歇地,是中國三江平原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的濕地生態系統。
14.江蘇鹽城保護區(鹽城沿海灘涂濕地)保護區 地處江淮平原,位於太平洋西海岸。582公里的海岸線,廣闊的淤泥質潮灘形成了中國沿海最大的一塊灘涂濕地,孕育著大量的生物,保證了數百萬計水禽的遷徙,滿足了丹頂鶴等瀕危物種的越冬安全。

《中國保護濕地名錄》

沼澤 濕 地 差別
沼澤濕地

中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在1992保護濕地名錄年發布了《中國保護濕地名錄》,把中國境內所屬的33個區域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它們分別為:
北大港地區,白洋淀地區,呼倫湖自然保護區,綽爾河流域居延海地區,遼河三角洲地區,鴨綠江河口地區,向海自然保護區,莫莫格自然保護區小興凱湖地區,扎龍地區,洪河自然保護區,黃河三角洲,微山湖自然保護區,鹽城海灘地區,崇明島東部灘涂區,鄱陽湖地區,深滬灣濕地,九龍江河口地區,洪湖地區,洞庭湖地區,欽州灣紅樹林濕地,東寨港自然保護區,西沙群島東島濕地,若爾蓋高原沼澤區,威寧草海地區,騰衝北海濕地,瑪芳雍錯和拉昂錯地區,隆寶灘自然保護區,長江源頭濕地,黃河河源濕地(鄂陵湖地區,扎陵湖地區),巴音布魯克自然保護區,博湖地區。

中國濕地分類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
根據中國的濕地現狀以及《濕地公約》分類系統,初步確定了全國濕地分類框架,共分為5大類28個類型。各濕地類型及其劃分標準如下:

沼澤濕地1蘚類沼澤:以蘚類植物為主,蓋度100%的泥炭沼澤。
2草本沼澤:植被蓋度≥30%、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沼澤。
3沼澤化草甸: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區的沼澤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區具有高寒性質的沼澤化草甸、凍原池塘、融雪形成的臨時水域。
4灌叢沼澤:以灌木為主的沼澤,植被蓋度≥30%。
5森林沼澤:有明顯主幹、高於6m、鬱閉度≥0.2的木本植物群落沼澤。
6內陸鹽沼:分布於我國北方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鹽沼。由一年生和多年生鹽生植物群落組成,水含鹽量達0.6%以上,植被蓋度≥30%。
7地熱濕地:由溫泉水補給的沼澤濕地。
8淡水泉或綠洲濕地湖泊濕地1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積水的海岸帶範圍以外的淡水湖泊。
2季節性淡水湖:季節性或臨時性的泛洪平原湖。
3永久性鹹水湖:常年積水的鹹水湖。
4季節性鹹水湖:季節性或臨時性積水的鹹水湖。河流濕地1永久性河流:僅包括河床,同時也包括河流中面積小於100hm2的水庫(塘)。
2季節性或間歇性河流
3泛洪平原濕地:河水泛濫淹沒(以多年平均洪水位為準)的河流兩岸地勢平坦地區,包括河灘、泛濫的河谷、季節性泛濫的草地。濱海濕地1淺海水域: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永久水域,植被蓋度<30%,包括海灣、海峽。
2潮下水生層:海洋低潮線以下,植被蓋度≥30%,包括海草層、海洋草地。
3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長而成的濕地。包括珊瑚島及其有珊瑚生長的海域。
4岩石性海岸:底部基質75%以上是岩石,蓋度<30%的植被覆蓋的硬質海岸,包括岩石性沿海島嶼、海岩峭壁。本次調查指低潮水線至高潮浪花所及地帶。
5潮間沙石海灘:潮間植被蓋度<30%,底質以砂、礫石為主。
6潮間淤泥海灘:植被蓋度<30%,底質以淤泥為主。
7潮間鹽水沼澤:植被蓋度≥30%的鹽沼。
8紅樹林沼澤:以紅樹植物群落為主的潮間沼澤。
9海岸性鹹水湖:海岸帶範圍內的鹹水湖泊。
10海岸性淡水湖:海岸帶範圍內的淡水湖泊。
11河口水域:從近口段的潮區界(潮差為零)至口外海濱段的淡水舌鋒緣之間的永久性水域。
12三角洲濕地:河口區由沙島、沙洲、沙嘴等發育而成的低沖積平原。人工濕地1水產池塘:例如魚、蝦養殖池塘。
2水塘:包括農用池塘、儲水池塘,一般面積小於8公頃。
3灌溉地:包括灌溉渠系和稻田。
4農用泛洪濕地:季節性泛濫的農用地,包括集約管理或放牧的草地。
5鹽田:曬鹽池、採鹽場等。
6蓄水區:水庫、攔河壩、堤壩形成的一般大於8公頃的儲水區。
7採掘區:積水取土坑、採礦地。
8廢水處理場所:污水場、處理池、氧化池等。
9運河、排水渠:輸水渠系。
10地下輸水系統:人工管護的岩溶洞穴水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