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諸 神 對話 ii 光 的 旅程

Enter the characters you see below

Sorry, we just need to make sure you're not a robot. For best results, please make sure your browser is accepting cookies.

Type the characters you see in this image:

與 諸 神 對話 ii 光 的 旅程

Try different image

Conditions of Use Privacy Policy

© 1996-2014, Amazon.com, Inc. or its affiliates

神來之筆:人類當下困境的解決方案(蕭宏慈)
人生盛宴的中場休息(凡夫之妻)
自序

第一部 源之道

源之道‧導讀

剝離
以無盡蒼穹為舞臺上演的大戲(太乙)
我的生命藍圖(太乙)
地球的生命─創造的藍圖(約書亞)
一的本質(太乙)
即心是佛(地藏王菩薩)
耶和華的談話(耶和華)
努力吧!各位(太乙)

歷練
你們在這個世界的經歷是珍貴的(太乙)
芸芸眾生誰為重?(太乙)
超越障礙創造各種可能性(太乙)
在聖光的照耀之下陰影不能存在(大日如來)
結清業力進行揚升(宗喀巴大師)
心念的顯現(太乙)
關於DNA(約書亞)
生與滅(太乙)

迷失
自由的意志,自己的選擇(太乙)
自性的言語(自性)
外星人帝亞的談話(帝亞)

喚醒
你們的想法要清晰(太乙)
拉推(太乙)
真與偽(聖母瑪利亞)
回答如何分辨真偽的問題(觀世音菩薩)
這是一個希望的年代(觀世音菩薩)
巫師(約書亞)
神通不能通神(太乙)
要如何看待神通(無名)
點燈人(耶和華)

協助
請求高靈協助的方法(太乙)
太乙在哪裡?(太乙)
有哪些外星生命?(約書亞)
大天使瑟拉芬的談話(大天使瑟拉芬)

轉變
在那遙遠的彼端有人祝福你們(太乙)
間隙(大日如來)
微妙的轉變(觀世音菩薩)
一切演變不能一蹴而就(太乙)
結果是什麼?(地藏王菩薩)
即將到來的世界(太乙)
地球的將來(地藏王菩薩)
一切的改變就從自己開始(太乙)

揚升
要把那黑暗去掉(太乙)
揭開天地的奧秘(昴宿星拉)
天地的奧秘,談靈魂(約書亞)
地球是難得的福地(帝釋天)
揭開帷幕的時候到了(太乙)

歸鄉
合一之門開啟(太乙)
哪裡是歸鄉?(太乙)
這個世界的將來要靠自己(葉天士)
一切的開始也是一切的結束(太乙)
不只是合一,祂本來就是一(太乙)

第二部 心之道

心之道‧導讀

二元對立
森羅萬象皆一法所印(觀世音菩薩)
掌握住自己的起心動念(觀世音菩薩)
顛倒(約書亞)
人性的弱點(葉天士)
微言大義(無名)
良知良能(阿彌陀佛)
淫欲(聖母瑪利亞)
自由與上癮(無名)
爭辯(聖母瑪利亞)

得失之間
得失之間(大日如來)
得意失意(地藏王菩薩)
得意的時候不要大意(太乙)
得意(太乙)
第一(太乙)

走過情緒
你要如何面對驕陽?(聖母瑪利亞)
是什麼情境使你疑惑?(聖母瑪利亞)
貪婪(聖母瑪利亞)
當你心生恐懼時(觀世音菩薩)
要如何把內心的恐懼驅散?(地藏王菩薩)
挫折(聖母瑪利亞)
野性的呼喚要如何降伏?(阿彌陀佛)
單純就是快樂(無名)
地球將以什麼樣的形式迎接燦爛的未來?(地藏王菩薩)
帶著喜樂之心生活(約書亞)
誠實(大日如來)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地藏王菩薩)
希望(太乙)
接受(太乙)
心理的希望(彌勒菩薩)
將來的幸福(聖母瑪利亞)
請多愛自己一點(神聖之光)

定心
將你的心安住在當下(阿彌陀佛)
自由(阿彌陀佛)
瞭解自己(自性)
心的自由是由自己決定(地藏王菩薩)
安穩不動如大地(地藏王菩薩)
漂流之舟(地藏王菩薩)
將你的心定下(約書亞)
什麼叫做證悟?(晉美林巴尊者)
立場堅定,做好該做的事(力量使者)
佳節人團圓,人圓心圓否?(無名)
自在(葉天士)
心療(葉天士)
以輕鬆的心情面對不可知的情境(約書亞)
談生而為人的感受(約書亞)
仲裁(約書亞)

見道
當你見道時(觀世音菩薩)
什麼是寬恕?(約書亞)
臣服(耶和華)
清淨無為(李耳)
為什麼是你?(關公)
拿起放下一般樣(地藏王菩薩)
將我的心當成他的心(太乙)
燕雀與鴻鵠(阿彌陀佛)
珍視自己內在的直覺(阿彌陀佛)
情境(晉美林巴尊者)
解除你心中的束縛,讓心自由(太乙)
將相(地藏王菩薩)
舍利(釋迦牟尼佛)
抉擇(約書亞)
阿賴耶識的種子要如何清理?(約書亞)

第三部 身之道

身之道‧導讀

基礎保養
全息(葉天士)
保護(關公)
什麼是「天」?(帝釋天)
金剛(無名)
疾病的意義(葉天士)
素食(約書亞)
斷食(葉天士)
醫療的問題(約書亞)

鍛鍊法門
如何鍛鍊經絡?(葉天士)
鍛鍊身體的要領(葉天士)
鍛鍊過程中可能的現象(葉天士)
知易行難,知難行易,知行合一(無名)
拜懺(地藏王菩薩)
心主導身(葉天士)
信心是一切成就的基石:心之篇(葉天士)
醫聖張仲景第一次談話(張仲景)

疾病成因
噹噹噹,敲鐘三聲(觀世音菩薩)
信心是一切成就的基石:身之篇(葉天士)
講病(葉天士)
珍貴的地方,寶貴的經驗(太乙)
等待(太乙)
誰使你健康?(地藏王菩薩)

對治痼疾
當經絡不通時(約書亞)
心,痛(藥師佛)
蔣揚欽哲的談話(確吉羅卓)
結石與珍珠(無名)

第四部 人間道

人間道‧導讀

觀點態度
共振的秘密(觀世音菩薩)
掉了再撿起來(地藏王菩薩)
福德自造(地藏王菩薩)
點燈的功德(地藏王菩薩)
新年展望(太乙)
料想是一種習慣(地藏王菩薩)
傳訊這件事(約書亞)
訊息對自己的意義(大日如來)

社會關係
制度(地藏王菩薩)
頭銜(太乙)
言語的影響(約書亞)
得理要饒人(約書亞)
穩定(媽祖)
亞特蘭提斯的興衰(無名)

人我之間
你該如何說不?(約書亞)
在心裡為他人留一個空位(約書亞)
愛人如己(太乙)
無我(聖母瑪利亞)
地上的一朵花(葉天士)
得利要讓大家分享(關公)
分享帶來光明(地藏王菩薩)
面對受難者的態度(地藏王菩薩)
救贖(太乙)
圓滿的人生(聖母瑪利亞)
責任(聖母瑪利亞)

男與女
男性意識與女性意識(聖母瑪利亞)
愛情(聖母瑪利亞)
身為一位女性所要面對的問題(聖母瑪利亞)
家庭(聖母瑪利亞)
家庭中的婚姻關係(聖母瑪利亞)
婚姻關係的三種類型(聖母瑪利亞)

老與幼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聖母瑪利亞)
愛護(聖母瑪利亞)
界限(聖母瑪利亞)
教養(聖母瑪利亞)
年老了該如何自處?(聖母瑪利亞)
老人要如何面對自己的將來?(聖母瑪利亞)
生與死(無名)

業力─人際糾結
了業(太乙)
天上明月照九州(地藏王菩薩)
業力該怎麼消除?(晉美林巴尊者)
地獄要空(地藏王菩薩)
一切戰爭皆非必要(約書亞)
約書亞的談話─結語(約書亞)

這本書集結了20118月以來一年中高靈傳訊的內容,和已出書的《與諸神對話》相比同樣「充滿了大愛、耐心與溫暖,積極表示樂意協助之心態,很少負面的用語,從不批評、從不揭人瘡疤、從不厲聲斥責、從不威嚇、從不利誘,不提世俗的名利功過,只用溫和的態度諄諄善誘,而且這些高靈完全不談個人治病、功名、罪惡、轉運這類的事,更別提報明牌了,除非是與我們此生任務相關的事,祂們也不太肯透露其他人的隱私。」(《與諸神對話》第24頁),這些新的靈訊,並沒有改變祂們以愛與尊重為主的發言基調。

與 諸 神 對話 ii 光 的 旅程
與 諸 神 對話 ii 光 的 旅程

  • 作者:凡夫
  • 出版社:漢世紀數位
  • 出版日:2012/12/1
  • ISBN:9781625030108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成人適讀
  • 與諸神對話II:光的旅程
    • 與諸神對話:一個大學老師的通靈紀錄
    • 作者:凡夫
    • 繪者:朱士軒
    • 出版社:聯經
    • 出版日:2012/4/25
    • ISBN:9789570839876
    • 語言:中文繁體

與諸神對話II檔案下載 

檔案名稱:2定稿_與諸神對話Ⅱ_光的旅程1122_2010.pdf

下載網址:http://vdisk.weibo.com/s/lnogz

or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zZ3cCrfxBukckU4NjdfRmNZaEE

《與諸神對話》和這本書的異同

只是《與諸神對話》側重自我啟蒙,較少對親密關係深入剖析,這本書彌補了這個缺口,還多了些提及負面情緒的篇章,多半由聖母瑪利亞發言,而太乙主講的本源之道更是篇篇精彩。此外又有幾位新加入傳訊的高靈,諸如彌勒佛、媽祖、李耳、大天使瑟拉芬、帝釋天、外星人帝亞、昴宿星的拉、結金剛印的無名、自性等等,雖然名號只是一個指稱,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篇中祂們都已自報了名號,基於尊重,此處仍附加一筆。

第一點比較不同的地方是,這本書深入剖析婚姻、父母子女這類親密關係的相處之道,像是聖母瑪利亞談「家庭」、「家庭中的婚姻關係」、「婚姻關係的三種類型」、「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愛護」、「教養」、「年老了該如何自處」、「老人要如何面對自己的將來」;約書亞談「在心裡為他人留一個空位」、「你該如何說不」、「得理要饒人」、「言語的影響」;觀世音菩薩談「共振的秘密」;地藏王菩薩講「制度」、「你面對受難者的態度」等篇章,由親密關係逐步談到朋友同事的相處之道。俗話說相愛容易相處難,許多人在婚姻及父母子女的親密關係上都是「心有千千結」,怨懟、遺憾、放不下充斥其間,愛與血緣的組合又讓人無所遁逃於天地之間,一再形成「再續前緣」的業力,花了無數個輪迴也學不會,真該跳出來聽一聽祂們怎麼說。

其次,這本書提及較多負面情緒的篇章,諸如聖母瑪麗亞談「你要如何面對驕陽」「貪婪」、「挫折」、「那是什麼情境使你疑惑」;太乙談「得意的時候不要大意」;觀世音菩薩講「當你心生恐懼時」;地藏王菩薩講「要如何把內心的恐懼驅散」;阿彌陀佛談「野性的呼喚要如何降伏」等,這些涉及驕傲、貪婪、疑惑、挫折、恐懼、野性等負面情緒的內容,不是要矮化二元性物質世界,呼應《與諸神對話》地藏王菩薩的談話,祂說:所謂的無明及原罪是「使我們能夠暫時的脫離一種不費力的快樂,就是你想什麼有什麼,但是你卻不覺得快樂的那種狀態」(第197頁),其目的是從負面彰顯正面,也就是心理學家提摩西威爾森所說的「請你想像生活少了某些美好事物的景象,你就能再次學會珍惜這些習以為常的人事物」。不自覺的快樂幸福會讓生命的內涵停滯不前,而生命的意義就在不斷的進步提升,當我們突破困頓,就學會了感恩;當我們歷盡滄桑,就學會了寬恕;當我們物資匱乏,就學會了珍惜,誰能說負面的情境不是造物者的恩賜呢?

最後,這本書深入描述本源之道,例如太乙在「以無盡蒼穹為舞臺上演的大戲」那篇,以先鋒探險者和基地之間的通訊完全斷絕,來比喻人間與靈界的關係,非常有趣;約書亞在「地球的生命」也說明,如果沒有天使們創造的藍圖,生命會向什麼方向演化是不可知的,而且這些天使們最後還投生到地球,親身體驗祂們自己創造的世界。這些靈界的訊息都指出,我們為了能夠徹底的體驗、經歷在物質世界的種種,所以暫時封閉了內在的神性,誤以為自己是一個完全獨立、渺小而無助的個體,要孤獨地面對生命中的黑暗面,既忘記了自己本具的光明,也不知道該如何返回溫暖的故鄉,我們在這個物質世界中迷失了,充滿了疑惑與恐懼,過度自我保護又造成人際的疏離,就這樣往而不返,走上不歸路。

或許危機就是轉機,在這本書「本源之道」分類中選入四十多篇來自靈界的相關訊息,其中有常來發言的高靈,也有諸如大天使瑟拉芬、帝釋天、外星人帝亞、昴宿星的拉等芳蹤一現的存在,祂們用各自的理解指引我們走出物質世界的迷霧森林,希望我們這些投生到地球的天使們早日歸鄉,或者用另外一個比喻,先鋒探險隊早日返回基地,彼岸溫暖的呼喚,是否能喚醒遊子?答案在各位的心中。

本書的命名與編排邏輯

約書亞在《與諸神對話》首次提出「光之旅程」(第327頁)的概念時,我深受感動,頓悟般的電麻感流竄全身,年近五十才知道人世走一遭就是一趟光之旅程,大家都是剝離自太初的小小光體,來到這大千世界歷練,幻化為物質性存在時被罩上無明(原罪),以便徹底體驗在靈體狀態時無法感知的一切,這是學習之旅,我們卻宛如身處遊樂場的孩童,沒有玩遍玩膩所有的遊樂設施之前,根本不想回家。

迷途的孩子要被喚醒,需要瞭解路況者的協助,才能轉變樂不思蜀的執念,再度踏上歸鄉的旅途。這趟光之旅程就是我們累生累世的縮影,是本源之道由內向外追尋的過程,既出於好奇、也為了學習,走上由所有個體身、心之道所組成的人間道,徹底歷練了這些源之道、心之道、身之道、人間道之後,我們也可以了知一切,既圓滿自身也成就眾生,讓自己成為宇宙神光貫注物質實相的通道,協助自我及地球進行揚升。

當然,一切的開始也是一切的結束,我們滿載著物質界學習來的成果返鄉,重新融入太初,因為這些小小光體的歷練,太初也不再渾沌,煥發出自覺性幸福快樂的光芒。原來生生世世身心的陷溺掙扎、人際的糾結不是為了讓我們顯得愚蠢,而生老病死的安排也不是因為上天視萬物為芻狗,這一切只為了學習,目的是讓渾沌的光體脫離不自覺、不費力的幸福,達到永恆的快樂。

由此源之道、心之道、身之道、人間道的歷練顯出它的意義,其中瞭解返鄉路況、提出協助的就是諸神,祂們是比較早期由太初剝離的光體,罩上不同文化宗教的外衣,提出看似有別的意見,只要穿越時間空間的迷霧森林,就能找出背後相同的意義。引述阿彌陀佛的比喻:「不同的宗教信仰就像是不同的上山路途,在你還在爬山的過程中,不同的路線它代表的意義完全不一樣,四周的景色也完全不一樣,但是到了山巔、到了光明頂,到了那個光明普現的所在,你將發現其實大家都一樣」(《與諸神對話》第166頁),您能接受嗎?

這是本書《與諸神對話Ⅱ:光的旅程》書名的由來,也是源之道、心之道、身之道、人間道四大部分的分類緣起,其中「源之道」從剝離、歷練、迷失、喚醒、協助、轉變、揚升到歸鄉,一系列的發言深入說明這段光之旅程的意義,補足第一本《與諸神對話》尚未闡釋的訊息;而「心之道」的分類中「走過情緒」一節,有十四篇與諸神的對話,祂們也恰當地扮演起「生命服務局」(《與諸神對話》第375頁)諮商輔導員的角色,協助我們走出情緒;第四部「人間道」則由人際相處的態度、社會關係、人我之間、男與女、老與幼、業力糾結等主題切入,協助我們解決彼此之間「相愛容易相處難」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如果能夠把這些新的通靈記錄與第一本《與諸神對話》對照閱讀,或許能有更多的體悟。

再者《與諸神對話Ⅱ:光的旅程》每一篇靈界訊息的正文前方,都加上一小段精華摘要,便於讀者迅速掌握該篇的內容,也是筆者分類這一百多則靈界訊息的依據,此處的編排體例也和上一本書不太相同。當然,從第一部「源之道」至第四部「人間道」章首都還是附有導讀,這只是凡夫家庭與讀者分享心得的一個管道,如有理解內文或分類篇章不甚恰當之處,望請海涵。

無論如何,生命是一趟永恆的學習旅程,唯一不變的是要朝向正面改變,停滯不前的生命等同於死亡,時間的長短只是暫時性的幻象,正在經歷旅程的小小光體,我們每一刻都是待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