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戈 一个 馒头 引发 的 血案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09年5月3日)
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中国大陆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一部网络短片,其内容重新剪辑了电影《无极》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栏目《中国法治报道》[1],以恶搞的方式重新演绎,讽刺了原电影《无极》的故事情节和主旨。该片在2005年底制作完成,并广泛流传于中国大陆互联网。

目录

  • 1 简介
  • 2 评价
  • 3 结局
  • 4 影响
  • 5 参考资料
  • 6 外部链接

简介编辑

在一个著名的娱乐场,工作人员倾城和王经理因为长期被拖欠工资而上演跳楼秀,后来两人因为感情问题发生争论,最后大打出手,这时,一个神秘身穿盔甲的人物从天而降,杀死了王经理,离开了。

警察奉命调查,发现神秘人身穿的盔甲竟然是城管队著名的真田小队长,他们派出谈判专家满神与真田小队长彻夜长谈以询问原委,可小队长说那天不是他。后来警察又锁定了小队长的部下昆仑,可是没有证据,警察束手无策。

这时,贵公子无欢站了出来,说是小队长干的,于是,真田小队长和倾城被拘捕了。在法庭上,昆仑突然承认是他干的,于是法官决定给他们分别定罪(其中昆仑被判死刑,真田小队长因为没有管好部下被判玩忽职守罪,倾城因为在公共场合多次脱衣,有伤风化,被判劳教一年),刑法由无欢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无欢拿起了一个馒头:告诉了他们一个秘密,这个阴谋是他策划的,而他是为了报复倾城......

评价编辑

  • 2006年2月11日晚,《无极》导演陈凯歌在柏林向媒体透露,已经起诉胡戈,要解决到底,并称“一个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2]。
  • 中国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编辑部相关负责人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很有创意,未侵犯频道利益,不会起诉胡戈。
  • 2006年2月14日,网易、搜狐、人民网等网络媒体纷纷制作了倾向于胡戈的专题页面,肯定胡戈的作品给网民带来快乐的价值,并且支持胡戈作为一个公民运用网络视频对文艺作品发表评论的权利。在这些专题的评论页面上,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支持胡戈,同时对电影《无极》的艺术水平做出了负面的评价。

结局编辑

胡戈在此间对短片引发的意想不到的诉讼做出声明:向有关方面道歉,但是不承认侵权。

陈凯歌起诉胡戈的计划最终因舆论压力不了了之。

影响编辑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及其相关诉讼激起社会反响后,中国大陆商业大片的艺术水准、以及面对受众的姿态问题,成为网民广泛谈论的话题;此外,“恶搞”这一概念也开始登堂入室,被网民和网络内容提供商广泛谈论和效仿。

参考资料编辑

  1. ^ 非常欣赏《馒头》的创意,央视称不会起诉胡戈. 搜狐娱乐. 2006-02-19 [202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2. ^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引來陳凱歌怒火.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8).

外部链接编辑

  • 胡戈广告作品胡戈广告
  • Youtube上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影片观看:片长20分钟)
  •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 人民网报道专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一个馒头收藏馆:收藏相关片段和新闻、评论
  • 香港独立媒体:人民开咪 - 一个馒头引起的版权案

「声道」第41篇人物特稿

文丨熊志

80、90后一代,也许无法忘记胡戈,那个爆款视频的创作者,以及他与陈凯歌的那场时代纠纷。

十三年前,陈凯歌转型商业片的试水之作《无极》,被不知名的网友胡戈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狠狠羞辱了一番。职业生涯的最大败笔,多了道脓疮,气得跺脚的陈凯歌,甚至喊出了那句“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扬言要起诉到底。

两人的争斗,随着胡戈的道歉而终止,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却意外成为网络恶搞文化的开端,拉开了网络无厘头的序幕。

胡 戈 一个 馒头 引发 的 血案

随后几年,基于二次剪辑加工的恶搞片,如《中国队勇夺世界杯》、《鸟笼山剿匪记》、《网瘾战争》等接连问世,成为论坛时代的爆款。

爆得大名的胡戈,因此收获“恶搞第一人”称呼。十三年后,胡戈依旧活跃在互联网上,只是没了知名度的加持,活成了一个低调的凡人。

那场恶搞风波,到底改变了什么?

01

今天的互联网上,还能找到当年陈凯歌恼羞成怒的证据。

2006年2月,陈凯歌携《无极》抵达柏林参展,记者一提到《馒头血案》时,心情大好的陈凯歌,抑制不住激动,“已经起诉他了。我们一定要就这个问题解决到底!”

胡戈道歉,并没有平抑陈凯歌、陈红夫妇的怒气。陈红的经纪人,正色厉声地讲道,“仅仅就是一句简单的道歉,恐怕太轻松了”。

胡 戈 一个 馒头 引发 的 血案

陈凯歌有理由愤怒。《无极》拍了3年,投资3.5亿,“瞄准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结果连香港金像奖都颗粒无收,其网络下载量,也敌不过从构思到制作不到10天的恶搞短片。

那可是拍出了神作《霸王别姬》的大师,心理落差让陈凯歌将转型失败的怒火,全部转移到胡戈身上。倒是网友和媒体站了出来,让这场论争呈现出一边倒的架势。

还是自由撰稿人的和菜头,在《新京报》上以模仿陈凯歌的口吻写道,“人不能无趣到这样的地步”;《南方都市报》则刊出张晓舟的文章,直言“《无极》才是没谱的搞笑片,而《馒头》反而是真实的”。

就连同行曾志伟,也忍不住质疑,“怎么会用这件小事炒作呢?”

陈凯歌最大的对手张艺谋,被问到“如果你的电影被人在网上恶搞,会有什么反应”时,洒脱地答道,“我不介意,我会与民同乐”,让陈凯歌显得颇为难堪。

胡 戈 一个 馒头 引发 的 血案

这场论争,版权问题至始至终都像是边缘话题在外围打转。胡戈代表的草根力量,被纳入到反精英的叙事框架中后,获得到了道德上的优势。

人们喜闻乐见这种吐槽,或者用时髦的话讲,叫“解构”。

倒是被推向前台的胡戈,没有因道义加持而负隅顽抗。他像有顾虑的凡人,而非斗士,在陈凯歌面前低头认怂,反复强调自己没有恶意,甚至用祈求的语气对媒体喊话:

“我没钱打官司,他们能不能不要起诉我”。

02

对小人物胡戈而言,这场风波如果非要说有所改变,也只是让他信心大增,改行做了视频导演。

在被陈凯歌威胁起诉前,他的兴趣覆盖音乐、歌舞、美术、影视;小学学钢琴、中国画,中学学架子鼓、霹雳舞,大学时又学了电吉他、电贝司、现代舞;毕业后当主持人,当音乐制作人,当录音师,还卖音乐器材。

胡 戈 一个 馒头 引发 的 血案

看得出他是个“好奇心很重”,职业规划又颇为混乱的青年,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人生正轨,直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出现。

在这部20分钟的短片里,他以电影《无极》、《中国法治报道》以及上海马戏城表演的视频为素材,重新剪辑加工,赋予了《无极》新的故事性,得以病毒般传播。

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战成名的胡戈,随后花20万推出了《鸟笼山剿匪记》,短片以影射的方式,让网友记住了“傻大木”的经典角色。不久又推出《春运帝国》,也取得了不错的影响。

从媒体淡出的胡戈,并没有告别视频导演身份。在他的个人官网上,能找到2005年以来的所有作品,广告类36个,其他类7个,谈得上高产。

短片风格一脉相承,只是题材在隐约有些变化。

他再也没有拿他不该碰的东西当恶搞对象。比如《现代医学技术很发达》、《我从不摘眼镜》,都是在安全区,用生活化的素材来进行无厘头的转折。

胡 戈 一个 馒头 引发 的 血案

这倒是印证了当初《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时,他所立下的誓言:

“以后恶搞再不会涉及国内的事情,要把眼光放到国外,以免后顾之忧。”

03

然而在本质上,胡戈不是个安分守己之人。

正如他在各行业之间游走切换,用滑稽、无厘头,去挑逗陈凯歌的正统、端庄、严肃,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以说他身上长了反骨。

胡 戈 一个 馒头 引发 的 血案

在带娃看病这件事上,西医粉胡戈,还会因为反对中医跟丈母娘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在博客里谈起以药养医,甚至呼吁“有理想有抱负的医生,考虑一下跳出体制”。

不止于此。在知乎上,“恶搞第一人”胡戈,还在电影的本行之外,扮演着半个知识人的角色。

比如,他质疑,为什么是协会来发布“法规”?

比如,他还会就美国大选发表长篇大论……

这就是胡戈,他把生意和生活区分开来。

生意上,依旧恶搞为生,但在安全区游走,像面对陈凯歌认怂时一样,避开那些他挑战不了的事物;生活上,维持自己的愤懑底色,去对抗那些让他感到不公、不快的东西。

04

胡戈说,自己骨子里是有娱乐精神的。正是这种娱乐精神,将它推上“馒头教主”的位置。

胡 戈 一个 馒头 引发 的 血案

然而如果胡戈现在再创作一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未必能火起来。环境变了,审美变了,大众的兴奋点也变了。那时候,胡戈只需要面对陈凯歌一个对手,但今天不一样。

想必胡戈自己也明白,网络草根对精英的嘲讽,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被当做一种正确。反主流和反正统,有设定好的限度。在今天,它显得更不可逾越。

多数时候,想要持久地生存,就得有分寸感地活着,向现实认怂,向环境认怂,而不能像个横冲直撞的愣头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