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8号决议台湾

联合国大会
第2758号决议
2758号决议台湾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繁体中文版文书

日期1971年10月25日
会议第1976次全体会议
编号A/RES/2758(XXVI)(文件)
主题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投票

76票赞成
35票反对
17票弃权
3票缺席
结果通过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是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会议上表决并通过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此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拥有的中国代表权席位[1]。当时中华民国政府将此决议案称做“排我纳匪[注 1]案”[3],现今的中华民国政府则以“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代称[4][5][6]。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将此事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7]。

背景[编辑]

2758号决议台湾

1949年10月1日,在国共内战中获胜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互相抗争,“两个中国”的政权并立格局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后便以各种方式试图取得中华民国政府所拥有的联合国“中国”席位。

1950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马立克及秘书长特吕格韦·赖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就“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问题”向联合国提出控诉案,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立即采取措施“制裁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的罪行。周恩来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蒋介石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基础,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蒋介石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8]。

1950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再度否决苏联提出的中国代表权案[9]:65。1950年8月1日,苏联代表马利克重返联合国安理会并担任轮值主席,并作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为中国代表”的裁决,该裁决以八比三被推翻[10]。

1950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伍修权应安理会邀请出席朝鲜问题辩论,并就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指责“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是“非法的犯罪的行为”[11][12]。在第二天的安理会会议,中华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蒋廷黻反驳了伍修权对美国的指控,并指责沙皇俄国是近代占据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列举了种种美国对中国的友好行为,称美国没有在中国占据一寸土地,且美国在抗日战争中对中国帮助巨大而没有索要报酬,这与在中国东北掠夺的苏联形成对比,最后蒋指称联合国的“中国”席位只能属于“自由独立的中国政府”,而非莫斯科的傀儡政权。伍修权其后表示,“美国军事顾问在实际上是该岛的主人,就是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的领袖与指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要求美国政府立即从台湾及其他中国领土撤出军队,从而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伍修权并指责蒋廷黻“辜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愿,他没有任何权利代表中国。我怀疑这个发言的人是不是中国人,因为伟大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的语言,他都不会讲”(当时中华民国代表在联合国主要使用英语发言)[13][14]。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首次在联合国会议发言[8]。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了联合国安理会邀请其再次出席会议的请求,表明“台北不去,北京不来”的宗旨。由此,自1950年代中期起,几乎每年的联合国大会都要辩论中华民国的会籍相关问题。1956年,联合国否决印度提议,并通过综合委员会建议“本届大会不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9]:87。以往在美国的影响下,支持中华民国的力量都占有优势。中苏交恶后,1969年发生中苏边界冲突,苏联曾经派代表赴台北商讨,由苏联方面支持中华民国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美国也知悉此事[15]。另一方面,美国经过1960年代在越战上耗费大量军费,国内反战风潮四起,陷入泥淖之中,因而积极寻求力量抗衡苏联。

1970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与苏联对抗,决定与当时与苏联交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往。1971年,当时身为最高领导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知悉美国意向后,开始与美国政府进行“乒乓外交”,双方关系迅速升温;于是美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让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代表权,此时支持中华民国的阵线立即崩溃[16][17]。

决议全文[编辑]

大会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一九七六次全体会议。[18]

决议提案最初于1971年7月15日由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为首的18个共同提案国(后增至23国,其中11个是非洲国家)发起,故又称为两阿提案阿尔巴尼亚提案。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会议上表决通过。根据《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大会议事规则,这项提案通过以后立即成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决议。除了英文之外,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的中文也有相同文本[19][20]。

表决过程[编辑]

表决之前[编辑]

1970年11月召开的第25届联合国大会上,先期表决了驱逐中华民国的提案和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提案,均未通过。前者未获得半数以上赞成;后者因属重要问题案,需三分之二多数赞成,结果以51票赞成、49票反对、25票弃权,未达重要问题案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而未通过,但为此提案首次获多数支持。次年1971年4月23日,美国密使罗伯特·丹尼尔·墨菲赴阳明山中山楼与蒋中正讨论“双重代表权”,蒋秘密表示在保留中华民国安理会席位的条件下,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存在于联合国当中。[21][22]

1971年7月1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向联合国提出决议草案“两阿提案”,即后来表决通过的2758号决议案;17个成员国提出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加入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议事日程,并声称“能代表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其依法所应占有的席位自从1949年以来就被系统操纵排除在联合国以外”[23]。

1971年7月19日,美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让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代表权,中华民国政府已经清楚地认知到美国政策趋势改变,遂同美方马康卫大使进行谈判,表示接受于双重代表权安排,但不公开承认的意愿。并以英文说帖,说明如果第26届联合国大会有国家提出双重代表权,也可以“了解”[24][25]。因此对任何形式的双重代表案发言反对,但不会投票反对[26][27][28]。

1971年8月17日,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老布什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一封信和备忘录,正式提出“双重代表权”提案。美国总统尼克松设想“双重代表权”可以“两全其美”地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送顺水人情,又同时通过“重要问题”提案和“双重代表权”提案的双保险,让中华民国仍能保住在联合国的席位;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8月20日就“双重代表权案”发表声明,坚决反对联合国同时接纳海峡两岸双方为会员国,反对美国通过“双重代表权”提案在联合国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必须完全恢复,必须把蒋介石集团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驱逐出去”,并向基辛格抗议[29]。

1971年9月16日,中华民国代表团的周书楷(外交部部长)、刘锴(驻联合国常任代表)和沈剑虹(驻美国大使)在美国国务院与国务卿罗吉斯会谈,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复杂双重代表权案”。中华民国代表表示“如美国不愿见中华民国被联合国排除,美国政府一定遵守自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以来保证中华民国席位的承诺”[30][31][32]然而美国代表表示,此为不能保证事项,美国拒绝承诺。

9月16日下午,美国总统尼克松公开宣布,美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并取得安理会席位[33]。

提案与投票[编辑]

1971年9月25日,23个成员国向联合国提交了“两阿提案”的决议草案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号[34]。这23个国家中包括了7月15日提议将该问题列入议事日程的17个国家。

1971年9月29日,澳大利亚、日本等22个成员国向联合国提交了“重要问题”的决议草案A/L.632以及附加文件1、2号。该决议草案提议:任何试图剥夺中华民国代表权的提案都是涉及联合国宪章第18条的重大问题,因此应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35]。因其较两阿提案晚提出,序号靠后,一般情况下应按序号顺序表决,所以澳、日等国又提出此草案需于两阿提案之前表决的动议,后于25日先对此提前表决动议表决并获通过。

同日,美、日等19国又提交了“复杂双重代表权提案”的决议草案A/L.633。该决议草案提议:联合国接纳并将安理会席位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让中华民国以普通会员国继续存在,两个中国都有联大席位。[36]:128,136[37]

1971年10月18日,与中华民国关系友好的沙特阿拉伯大使白汝迪(Jamil M Baroody)奉其国王指示帮助中华民国,又提出一个全新的“对阿尔巴尼亚草案所提出之修正提案”的决议草案A/L.637,并不断地发言坚称自己的提案比阿尔巴尼亚提案或双重代表权案都好[38],白汝迪认为美国版的双重代表权草案内容欠周详。但他原已提出修正案,临时却又另提一个全新的决议草案,要求优先列入议程。由于所提主张多数国家并不支持,且白汝迪的屡次冗长发言引起众多成员国反感,导致后来其延迟24小时讨论的提议被否决[28]。

1971年10月19日至10月24日,联合国大会进行“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总辩论。期间有70多个会员国的代表参与了关于中国代表权辩论的发言,在此期间美国派基辛格前往北京与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协商。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全体会议在大会主席马利克主持下对以上诸决议草案进行唱名表决。联合国大会先以56票反对、53票赞成、19票弃权否决了白汝迪代表的沙特阿拉伯要求把涉及中国代表权问题的项目93下的全部四项决议草案延迟到次日进行讨论的提议。随后投票通过将A/L.632“重要问题”草案及附加文件1、2号先于A/L.630“两阿提案”表决的动议。[23]

对提高“驱逐中华民国”案门槛的A/L.632“重要问题”决议草案表决结果,59票反对(其中欧洲国家18票、亚洲国家16票、非洲国家19票、北美洲国家2票、南美洲国家5票)、55票赞成、15票弃权未获通过。当时中华民国代表团一度评估有同票可能,但在中华民国的友邦中,除卢森堡、葡萄牙和希腊外,其他北约盟友都投了反对票或者弃权票,阿拉伯与非洲国家也大批倒戈,最终以些微差距事与愿违。[23]

在“重要问题”被否决后,时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老布什连同日本等17国(后增至19国)紧急提出临时动议,主张将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号决议草案分段表决,将其中“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作为分开的议案;若能分段表决并反对此部分的提案,就能使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都拥有席位。但此动议在表决中以61票反对、51票赞成、16票弃权的结果未获通过[23][39][40][34],因而无法间接促成没能先行表决的“复杂双重代表权提案”。

随后中华民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大会对“两阿提案”决议草案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号表决之前,向联大主席争取到程序问题发言,中华民国代表团在用尽阻止“两阿提案”决议的议事方法均未果后,周书楷声明“因为当前联合国正笼罩在不理性的情绪与程序之下,中华民国代表团从现在开始,不再参与任何联合国的会议。联合国成立时的信念已遭背叛”,率领代表团全体团员走出会场[4][41][23][42][43]。随后“两阿提案”表决通过,正式成为第2758号决议[44]。“复杂双重代表权提案”没有表决[36]:132[23][45][46]。

表决结果[编辑]

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罗马尼亚等23个国家联合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A/L.630决议草案及1、2号附加文件。根据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大会议事规则,这项提案通过以后立即成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决议。[23]

2758号决议台湾

绿色为赞成,红色为反对,蓝色为弃权,黄色为缺席,灰色为非联合国成员

赞成(粗体为提案国)反对弃权缺席(未投票)
亚洲19票:阿富汗、不丹、缅甸锡兰、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科威特、寮国、马来西亚、蒙古人民共和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南也门、新加坡、叙利亚、土耳其、北也门

欧洲23票:阿尔巴尼亚、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丹麦、芬兰、法国、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南斯拉夫、乌克兰、苏联、英国

非洲26票:阿尔及利亚、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刚果人民共和国、埃及、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加纳、几内亚、肯尼亚、利比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苏丹、多哥、突尼斯、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

美洲8票:加拿大、智利、古巴、厄瓜多尔、圭亚那、墨西哥、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亚洲4票:日本、高棉共和国、沙特阿拉伯、菲律宾

欧洲1票:马耳他

非洲15票:中非共和国、南非、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达荷美、加蓬、冈比亚、象牙海岸、莱索托、利比里亚、马尔加什、马拉维、尼日尔、斯威士兰、上沃尔特

美洲13票:美国、玻利维亚、巴西、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拉圭、乌拉圭、委内瑞拉

大洋洲2票: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6票:巴林、印尼、约旦、黎巴嫩、卡塔尔、泰国

欧洲4票:塞浦路斯、希腊、卢森堡、西班牙

非洲1票:毛里求斯

美洲5票:阿根廷、巴巴多斯、哥伦比亚、牙买加、巴拿马

大洋洲1票:斐济

亚洲:中国[注 2]、马尔代夫、阿曼

对决议文的解读[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编辑]

新华社刊登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一文中说道:“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以来,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47]。”

 中华民国方面[编辑]

中华民国政府认为:“联合国提出并通过以毛共匪帮代替中华民国的席位的议案,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的非法行为,标志着联合国自身的堕落与变质。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1971年10月26日下午总统蒋中正发表《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告全国同胞书》,称:“以台澎金马为基地的中华民国政府,乃是大陆七亿中国人民真正代表。恢复大陆七亿同胞的人权自由,乃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意愿,乃是我们决不改变的国家目标和必须完成的神圣责任。中华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对于主权的行使,决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扰,无论国际形势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将不惜任何牺牲,从事不屈不挠的奋斗,绝对不动摇不妥协。”

据美国国务院“台北5869”号解密电文,当时的驻华大使马康卫曾应中华民国外交部次长杨西昆的要求,召开秘密会议。杨西昆向总统蒋中正提议,中华民国改名为中华台湾共和国(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以行政命令通令全岛进行公投决定台湾前途,并由台湾人民选出制宪会议。杨西昆表示此方案需要美国表态支持并说服蒋中正。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其高级顾问基辛格因为正在筹划北京之行,未理会这个方案[48]。

在此之后,随着时间以及政权转移,中华民国政府对该决议文开始有不同的解读。决议文要求“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并未提及中华民国政府及其所辖之台湾地区政治地位,而数年后蒋中正或当时代表均已过世,但中华民国政府依然实际存在,其空白因而为日后中华民国“返联”或“入联”留下相关争议[49][50]。亦有主张参考朝鲜半岛或两德模式。

后续[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表示,美国国务院东亚局官员的有关言论罔顾事实、混淆视听,本质就是要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是对中方严重的政治挑衅[51]。

2021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表示该决议“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52]

202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针对美国务卿布林肯发表的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的声明表示,美方声明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表明严正立场并提出严正交涉[53]。当天,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马晓光表示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参加联合国[54]。

2021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已经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以及国际机构中的代表权问题。美国等个别国家企图在台湾问题上搞突破,这一做法违背了其同中国建交时所做的政治承诺,无视广大会员国在2758号决议中表达的共同意志,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损害,也是对台海和平稳定的破坏。[55]

 中华民国[编辑]

2021年9月15日,针对中国国民党指称民主进步党蔡英文政府透过大内宣,遮掩台湾面临严峻外交困境的指责,中华民国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表示,“自2009年起,政府决定不再提案(加入联合国),仅洽请友邦在联大总辩论为台湾执言,敦促联合国正视台湾2,350万人被不当排除在联合国体系外的不公事实”。[56]

2021年10月22日,中华民国外交部响应美方表态,呼吁国际社会正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刻意滥用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施压联合国排除台湾人民参与联合国体系[57]。

 美国[编辑]

2021年8月31日,美国驻联合国前大使凯莉·克拉夫特说道,“2021年10月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通过50周年,但此决议无歧视性阻挡任何及所有台湾人参与联合国体系的法律地位”[58]。

2021年10月21日,美国国务院亚太助卿帮办华自强(Rick Waters)表示,中国错误使用2758号决议,导致台湾频频被排除在联合国活动外,各会员国应加入美国行列,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59]25日,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罗伯特·梅南德兹和参议员吉姆·殷荷菲表示,联大2758号决议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会员国资格,但中国共产党却一直在歪曲决议,试图破坏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参与[60]。10月26日,即联大2758号决议通过满50年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61]

 马绍尔群岛[编辑]

2021年9月,第76届联合国大会总辩论第2天,马绍尔群岛总统戴维·卡布阿表示,“联大第2758号决议,绝未禁止上述包容性作法,也没有隐含相关意涵,因为决议并没有阐述对台湾的立场,可耻的沉默必须终止。”[62]

注释[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引用[编辑]

  1. ^ UN Yearbook. United Nations Multimedia, Radio, Photo and Television: 132.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英语).
  2. ^ “共产共妻”:一段舶来谣言变形记. 新浪历史. 2013年9月11日 [2021-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3. ^ 《2758決議》聯國「排我納匪」. 苹果新闻网.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中文(台湾)).
  4. ^ 4.0 4.1 汪浩. 中華民國為什麼被迫退出聯合國?—季辛吉再訪北京後聯合國風雲突變. 2017-07-12 [2017-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2) –通过《故事》网站 (中文(台湾)). 抢在阿案表决前,周书楷脸色铁青,走向讲台,当场宣布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随后率领代表团全体团员鱼贯走出会场。
  5. ^ 陆以正. 不再是機密的外交秘辛. 国政评论《国安(评)091-332号》.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 2002-07-24 [2017-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台湾)).
  6. ^ 王正华. 蔣介石與1971年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 (PDF). 《国史馆馆刊》第26期. 国史馆. 2010-12-01 [2017-09-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9-03) (中文(台湾)).
  7. ^ 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2-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8. ^ 8.0 8.1 解放军出版社. 新中国代表首次登上国际讲坛. 人民网. 北京. 2010-10-29 [2017-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中文(中国大陆)).
  9. ^ 9.0 9.1 陈布雷等编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
  10.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正式记录 第五年 第二十二号 第四八〇次会议 一九五〇年八月一日 纽约成功湖. 联合国文件中心.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中文(繁体)).
  11.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正式记录 第五年 第六十九号 第五二七次会议 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纽约成功湖. 联合国文件中心.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中文(繁体)).
  12. ^ UN Audiovisual Library. 494th, 518th, 525th, 526th, 527th Meetings of Security Council.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2) (英语).
  13.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正式记录 第五年 第七十号 第五二八次会议 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纽约成功湖. 联合国文件中心.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中文(繁体)).
  14. ^ UN Audiovisual Library. 528th, 530th Meetings of Security Council.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2) (英语).
  15. ^ 台媒称蒋介石曾想拉苏联“反攻大陆”. 凤凰网.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16. ^ 沈敏. 吳淑珍缺乏歷史常識 戴鴻超暢談當年故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17. ^ 學者從蔣介石日記發現歷史秘辛. VOA. 2010-04-20 [201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18. ^ 联合国新闻部联合国网站事务科制作. 联合国大会第2758(XXVI)号决议. www.un.org. [2020-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中文(中国大陆)).
  19. ^ 決議文英文版. [201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8).
  20. ^ 決議文中文版. [201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21. ^ 王正华. 蔣介石與1971年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 《国史馆馆刊》: 146-148.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简明摘要.引用“总统蒋中正接见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墨菲大使谈话纪录”(1971年4月23日),〈党政军文卷/05国际情势与外交/128外交-蒋中正接见美方外交大使谈话纪录〉,《蒋经国总统档案》,国史馆藏。以及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档集(1949-1972)》,第三卷,下册(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2月),1080-1081。
  22. ^ Szulc, Tad. Nixon Is Said to Have Told Chiang In April of Shift in China Policy. New York Times. 1971年8月24日 [2021年7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7月11日).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联合国文件中心. 大会 - 笫二十六屈会议 - 全体会议 第一九七六次会议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星期一下午三时纽约 (PDF). [2022-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中文(简体)).
  24. ^ “行政院长严家淦上总统蒋中正呈”(1971年7月23日),附件“外交部长周书楷致驻美大使沈剑虹第797号电”(1971年7月23日),〈党政军文卷/05国际情势与外交/10联合国案(1)〉,《蒋经国总统档案》,国史馆藏。见王正华编,《中华民国与联合国史料汇编-中国代表权》,页539-541。
  25. ^ “行政院副院长蒋经国与马康卫大使谈话纪录”(1971年7月23日),〈忠勤档案/67中美关系)
  26. ^ 《蒋经国总统档案》,国史馆藏。见王正华编,《中华民国与联合国史料汇编-中国代表权》页535-539。
  27. ^ “外交部长周书楷致驻美大使沈剑虹第798号电〉(1971年7月27日),〈党政军文卷/05国际情势与外交/10联合国案(1)〉,《蒋经国总统档案》。见王正华编,《中华民国与联合国史料汇编-中国代表权》,页542-543。钱复承办电稿,据其回忆,此电7月25日由蒋总统亲自核定,文字和发电有出入,“供沈大使个人密参”三点,原电是要告诉沈大使告诉美方的;又蒋在第三点“我方对任何形式的双重代表案,必须发言并投票反对。”核定时将原文有“并投票”三字删除。钱复,《钱复回忆录、卷一-外交风云动》,页150-151。
  28. ^ 28.0 28.1 陆以正,《回忆一九七一年联合国席位的最后一战》,《中国时报》2000-10-25,后收录至《如果这是美国—一位退休外交官看台湾》,三民书局,2001-03-01
  2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 (1971年8月20日). [2020年8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21日).
  30. ^ 〈蒋介石日记〉,书于1971年8月2-3日条,9月16日补记,box 76,folder 14。 115 Message from the Chief of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Station in Taipei (Cline)to the President’s Special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Bundy), October 14,1961, FRUS, 1961-1963, Vol.22: Northeast Asia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6), pp.156-157. 中方讨论译稿,见“蒋介石和肯尼迪相互信任协议草案”(1961年10月14日),〈特交档案分类资料–外交:对联合国外交〉,第20卷,《蒋中正总统档案》,国史馆藏。
  31. ^ Message from the Chief of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Station in Taipei (Cline) to the President’s Special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Bundy), October 14,1961, FRUS, 1961-1963, Vol.22, p.157.
  32. ^ Message from the Chief of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Station in Taipei (Cline) to the President’s Special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Bundy), October 16,1961, FRUS, 1961-1963, Vol.22, p.158, footnote 2
  33. ^ 中华民国档案“外交部长周书楷致外交部常务次长陈雄飞政务次长蔡维屏电”(纽约,1971年9月16日19时发,9月17日15时收),联合国代表权,《外交部秘书处档案》,档号:818.4/0003。
  34. ^ 34.0 34.1 UN Yearbook. United Nations Multimedia, Radio, Photo and Television: 127.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英语).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ebate, the General Assembly had before it three draft resolutions. The first draft resolution submitted on 25 September 1971 was sponsored by 23 States, including...... By the operative paragraph of the text, the General Assembly would decide to restore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a all its right, ......
  35. ^ UN Yearbook. United Nations Multimedia, Radio, Photo and Television: 127-128.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英语). The second draft resolution, submitted on 29 September 1971, was sponsored by the following 22-states:......
  36. ^ 36.0 36.1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1971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37. ^ 各国所提有关中国代表权问题决议草案及修正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联合目录,出自《中华民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常会代表团报告书》(台北:外交部国际司,民国六十一年四月)页五三~五六。,国史馆,
  38. ^ 沙國曾提案… 一台一中 台灣人民自決 -->. 自由时报. [2017-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2) (中文(台湾)).
  39. ^ 《中华民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第26届常会代表团报告书》,页105-110。
  40. ^ 王国璋,〈中共如何取代我国在联合国之席位〉,《问题与研究》,第32卷第5期(1993年5月),页23。
  41. ^ UN Yearbook. United Nations Multimedia, Radio, Photo and Television: 132.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英语). Thereupon,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a......
  42. ^ History Mania: China Admitted To UN - 1971; Recording of proceedings at UN General Assembly, accessible on YouTube
  43. ^ 凤凰卫视. 一席风云:1971联合国密档【皇牌大放送20180602】【官方1080P】.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中文(繁体)).
  44. ^ UN Yearbook. United Nations Multimedia, Radio, Photo and Television: 132.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英语). The Assembly then adopted the 23-power text, by a roll-call vote of 76 to 35, with 17 abstentions, as resolution 2758 (XXVI).
  45. ^ 台灣前外長錢復回憶台灣敗退聯合國秘辛. [2015-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46. ^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_b 民視台灣演義. [2014-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7).
  47. ^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news.xinhuanet.com. 2006年10月25日 [2017-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5月10日).
  48. ^ 林楠森. 特稿:美前官員稱台灣弱化將成中國特區. BBC中文网. 2014-03-15 [201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8).
  49. ^ 金恒炜. 從“入聯”“返聯”看台灣明年大選. BBC中文网. 2007-11-12 [200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8) (中文).
  50. ^ 李胤茜; 李烨. 台当局钻2758号决议漏洞忌惮“一中决议”. 国际先驱导报. 2007-08-16 [200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2) (中文(中国大陆)).
  51. ^ 中国驻美大使馆正告美国勿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2021-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52. ^ 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解读. [202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7).
  53. ^ 外交部就美国务卿涉台言论强调四点基本事实. 新华网. [202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7).
  54. ^ 全球连线|国台办: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参加联合国. 新华网. [202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55. ^ 王毅就当前台海局势答记者问: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挑战. 中新网. [2022-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56. ^ 駁國民黨批評 外交部:國際友台動能超越以往. 中央社. 2021-09-15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1).
  57. ^ 中國濫用聯大2758決議阻我參與 外交部重轟「陽謀」. [2021-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58. ^ 2021亚太安全对话》联合国2758决议不能挡台湾参与UN!前大使克拉夫特:美国挺台承诺坚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1.8.31 风传媒
  59. ^ 美副助卿批中國誤用2758決議 籲挺台參與聯合國. [2021-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4).
  60. ^ 为台湾铺路? 美批北京歪曲联大2758号决议. [202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61.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 [202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7).
  62. ^ 马绍尔总统联大致词挺台 吁UN终结“可耻沉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1.9.23 民视

来源[编辑]

书籍
  • 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最后日子:一九七一年台北接受双重代表权之始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BN 978-986-221-057-4

参见[编辑]

  • 联合国大会第505号决议
  •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
  • 一个中国、两个中国、汉贼不两立
  • 两岸关系、台湾问题、一边一国
  • 台湾对外关系史
  • 台湾地位未定论
  • 台湾和世界卫生组织
  • 中华民国外交

外部链接[编辑]

  • 大会第二十六届通过的决议 2751-285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2758(XXVI)号决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66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67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68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69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70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71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72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73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74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75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大会第1977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官方纪录片:中国席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758号决议台湾
联合国

  •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 秘书长
  • 阿米纳·简·穆罕默德
    • 常务副秘书长
  • 阿卜杜拉·沙希德
    • 大会主席

联合国系统

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宪章序言

办公室

  • 联合国总部
  • 日内瓦办事处
    • 万国宫
  • 内罗毕办事处
  • 维也纳办事处
  • 各地联合国组织列表

主要机构

  • 秘书处
    • 秘书长
    • 常务副秘书长
    • 副秘书长
  • 大会
    • 主席
  • 国际法院
    • 条约
    • 法官
    • 案件
  • 安全理事会
    • 成员
    • 常任理事国
    • 否决权
  •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 主席
  • 托管理事会
    • 托管领土

方案与基金

  • 国际贸易中心
  •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国际原子能机构
  • 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
  • 艾滋病规划署
  • 贸易和发展会议
  • 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 资本发展基金
  • 新闻部
  • 开发计划署
  • 维持和平行动部
    • 维持和平部队
  • 环境署
    • 臭氧行动
    • 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阿伦达尔分部
    • 世界保护监测中心
  • 人口基金
  • 人居署
  • 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
  • 难民署
  • 人权理事会
  • 儿童基金会
  • 区域间犯罪和司法研究所
  • 裁军研究所
  • 训练与研究机构
  • 海洋网络
  • 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
  • 联合国项目事务署
  • 卫星中心
  • 社会发展研究所
  • 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集团
  • 系统职员学院
  • 大学
    • 驻教科文组织办公室
    • 比较区域一体化研究所
  • 志愿人员组织
  • 妇女署
  • 世界粮食计划署

专门机构

  • 粮食及农业组织
  •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 国际劳工组织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国际海事组织
  • 国际移民组织
  • 国际电信联盟
  • 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 工业发展组织
  • 世界旅游组织
  • 万国邮政联盟
  •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
  • 世界卫生组织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世界气象组织
  • 世界银行集团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 国际开发协会
    • 国际金融公司

秘书处
附属机构

  • 秘书长发言人办公室
  • 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
  • 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 政治和建设和平事务部
    • 达格·哈马舍尔德图书馆
  • 安全和安保部
  • 巴勒斯坦人民权利司
  • 内部监督事务厅
  • 法律事务厅
  • 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高级代表办公室
  • 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办公室
  • 裁军事务厅
  • 外层空间事务厅
  • 伙伴关系办公室
  • 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
  • 负责冲突中性暴力问题秘书长特别代表办公室

特别法庭

  • 柬埔寨法院特别法庭
  •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
  • 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
  • 塞拉利昂特别法庭
  • 东帝汶重罪特别法庭
  • 黎巴嫩问题特别法庭

其他组织

  • 全球契约组织
  • 口译处
  • 军事参谋团
  • 地方当局咨询委员会
  • 联邦信贷联盟
  • 国际学校
    • 河内
  • 和平大学
  • 电台

会员与观察员

  • 会员国
    • 区域集团
  • 创始会员国
  • 常驻代表
    • 常驻代表列表
  • 观察员
    • 欧盟

历史

建立前

  • 国际电讯联盟
  • 万国邮政联盟
  • 海牙和平会议
  • 常设仲裁法院
  • 国际卫生局
  • 国际联盟
    • 会员国
    • 盟约
    • 架构

准备工作

  • 圣詹姆斯宫宣言(1941)
  • 大西洋宪章(1941)
  • 联合国家宣言(1942)
  • 莫斯科会议(1943)
  • 德黑兰会议(1943)
  •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4)
  • 雅尔塔会议(1945)
  • 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1945)

行动

  • 维持和平行动
    • 历史
    • 时间轴
  • 世界人权宣言
    • 起草
    • 国际人权日
  • 扩张
  • 儿童权利公约
    • 儿童权利委员会
  • 原住民族权利宣言

决议

  • 大会
  • 安全理事会
    • 塞浦路斯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
    • 黎巴嫩
    • 纳哥诺卡拉巴克
    • 朝鲜
    • 巴勒斯坦
    • 叙利亚
    • 西撒哈拉

选举

  • 秘书长选举
  • 安全理事会选举
  • 大会主席选举

相关主题

条约

  •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 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 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核武禁扩条约
  • 禁止核武器条约
  • 千禧年宣言
  • 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
  • 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 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组织

  • 国际刑事法院
  • 国际麻醉品管制局
  •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 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

其他

  • 徽章与旗帜
  • 正式语文
  • 联合国日
  • 对联合国的批评
  • 退出联合国
  • 联合国改革
    • 安理会改革
  • 可持续发展目标
  • 四国倡议
  • 一体行动
  • 国际和平日
  • 人权奖
  • 勋章
  • 国际年
    • 世界儿童和平非暴力文化国际十年
  • 通行证
  • 艺术收藏
    • 安理会壁画
  • 拉尔夫·本奇公园
  • 纪念墓园
  • 电视剧系列
  • 联合国与大众文化
  • Block by Block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模拟联合国

  • 2758号决议台湾
    联合国主题
  • 2758号决议台湾
    联合国专题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

  • 2758号决议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国大陆
    • 中国内地
    • 香港
    • 澳门
  • 2758号决议台湾
     
    中华民国
  • 台湾地区
    • 台湾
    • 澎湖
    • 金门
    • 马祖

概述

  • 台湾问题
  • 台湾海峡现状
  • 台湾与福建关系
  • 台湾与香港关系
  • 台湾与澳门关系
  • 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

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民主党派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其他政党

中华民国

  • 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
  • 国家统一委员会
  • 大陆委员会
  • 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政策委员会大陆事务部
  • 民主进步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事务部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民主进步党
  • 台湾民众党
  • 时代力量
  • 其他政党
    • 列表

术语

一个中国
中国统一

  • 一中两国
  • 一中两宪
  • 一中三宪
  • 一中共表
  • 一中各表
  • 一中同表
  • 一五新观点
  • 一国两制
  • 一国两区
  • 一国两府
  •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 一国良制
  • 一纲四目
  • 两岸一中
  • 两岸共同议会
  • 两岸和平协议
  • 三个可以谈
  •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 九二共识
  • 中国台湾
  • 中国台北
  • 中华台北
  • 中华北京
  • 各表一中
  • 宪法一中
  • 大一中架构
  • 去台湾化
  • 反攻大陆
  • 杀朱拔毛
  • 汉贼不两立
  • 终极统一
  • 统派
    • 台湾亲中共派
  • 统战团
  • 叶九条
  • 邓六条
  • 江八点
  • 胡四点
  • 胡六点
  • 习五条
  • 解放台湾

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
台湾独立

  • 一个原则、三个坚持、五个反对
  • 一边一国
  • 两国一制
  • 四不一没有
  • 四个坚持
  • 四要一没有
  • 四阶段论
  • 九六共识
  • 中国分裂论
  • 中华民国第二共和
  • 中华民国在台湾
  • 中华民国是台湾
  • 中华民国(台湾)
  • 中华民国台湾
  • 中华民国军事占领台湾论
  • 去中国化
  • 台湾主体性
  • 台湾价值
  • 台湾共和国
  • 台湾共识
  • 台湾地位未定论
  • 台湾本土化
  • 台湾民族主义
  • 台湾正名
  • 天然独
  • 法理台独
  • 独派
  • 独台
  • 华独
  • 宪法各表
  • 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其他

  • 协防台湾
    • 美国
    • 日本
  • 弃台论
  • 美属台湾群岛方案
  • 俄罗斯不友好国家名单

历史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史

海峡两岸关系 · 台湾问题 · 台海现状

1949年前

  • 澎湖寨巡检司
  • 澎湖之战
  • 崇祯明荷海战
  • 郑荷之战
  • 丁未漂人事件
  • 康熙平定台湾
    • 澎湖海战
    • 渡台禁令
  •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 福建台湾省
  • 马关条约
  • 厦门事件
  • 开罗宣言
  • 台湾光复

1949-1979

  •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
  • 韩战战俘遣返问题
  • 台湾海峡危机
  • 金门战役
  • 舟山战役
    • 登步岛战役
    • 舟山撤退
  • 台海空战
    • 上海空战
    • 1958年空战
  • 第一次东山岛战役
  • 大担岛战役
  • 南日岛战役
  • 湄州岛战斗
  • 第二次东山岛战役
  • 陶普斯号事件
  •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 台湾海峡危机
  •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九三炮战)
  • 一江山岛战役
  • 1·20福州大轰炸
  • 大陈岛撤退
    • 金刚计划
  • 台山列岛海战
  •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 洪进山事件
  • 7·21马祖空战
  • 闽江口海战
  •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金门炮战)
  • 九二海战
  • 1958年台海空战
    • 九二四空战
    • 双十马祖空战
  • 台海心战
  • 六一九炮战
  • 湄公河战役
  • 周鸿庆事件
  • 马晴山事件
  • 国光计划
    • 东引海战
    • 东山海战
    • 崇武以东海战
  • 吴文献事件
  • 台湾海峡中线
  • 关闭政策
    • 打通南北航线
    • 海军舰队首航台湾海峡
    • 台湾海峡复航
  •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1979-1996

  • 告台湾同胞书
  • 三不政策
  • 六二七事件
  • 中华航空334号班机劫机事件
  • 三七事件
  • 开放两岸探亲
  • 闽平渔事件
  • 金门协议
  • 闽狮渔事件
  • 九二香港会谈
  • 汪辜会谈
  • 千岛湖事件

1996-2008

  • 戒急用忍
  • 小三通
  • 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海峡导弹危机)
  • 中国国民党和平之旅
  • 两岸定期航线

2008-2016

  • 活路外交
  • 两岸两会高层会谈
    • 野草莓运动
  • 两岸互赠保育类动物
  • 陆客赴台
  • 陆生赴台
  •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
  • 小三通
  • 大三通
  • 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
  • 服贸协议
    • 太阳花学运
  • 习连会
  • 陈云林访台争议与冲突
  • 张王会谈
  • 张志军访台争议与冲突
  • 货贸协议
  • M503航路事件
  • 习朱会
  • 习马会
  • 周子瑜国旗事件
  • 罗志祥国族事件

2016至今

  • 台湾诈骗犯遣返案
  • 雄三误射
  • 桃园火烧车案
  • 退将赴陆
  • 周泓旭案
  • 李明哲事件
  • 2019年东亚青年运动会
  • 习洪会
  • 解放军对台导弹
  • 解放军机舰绕台
  • 反红媒游行
  • 中国大陆抵制金马奖
  • 陆客赴台自由行停签
  • 武汉返台包机事件
  • 李孟居事件
  • 2019年解放军军机越线
  • 2020年解放军台海演练
  • 黄郁婷队服事件
  • 2021年所罗门群岛骚乱
  • 2022年美国教堂台裔枪击案
  • 佩洛西访台
    • 反应与影响
    • 解放军环台军演

台湾海峡 · 台湾地区

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
  •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 《反分裂国家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 《“台独”顽固分子清单》
  • 《“台独”顽固分子关联机构》
  •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中华民国

  • 《中华民国宪法》
  • 《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 《国家统一纲领》
  •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 《香港澳门关系条例》
  • 《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
  • 《反渗透法》
  • 《境外势力影响透明法》(草案)
  • 《反并吞中华民国法》(草案)

海峡两岸

  • 《金门协议》
  •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
  •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
  •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
  • 《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
  • “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

美国

2758号决议台湾
美国国会所认可通过之台湾相关重要文件
2758号决议台湾

基于《美国宪法》之三权分立政府权限

  • 旧金山和约
  •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 台湾关系法
  • 六项保证
  • 台湾安全加强法案
  • 台湾旅行法
  • 亚洲再保证倡议法
  • 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
  • 台湾保证法

2758号决议台湾

其他

  • 《马关条约》
  • 《开罗宣言》
  • 《波茨坦公告》
  • 《降伏文书》
  • 《联合国安理会第87号决议》
  • 《联合国大会第505号决议》
  •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 《中日和约》
  •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台湾海峡通道
  • 金厦跨海大桥
  • 国道
    • 228
    • 319
  • 高速公路
    • 北京-台北
  • 高速铁路
    • 北京-台北
    • 昆明-台北
    • 北京-香港(合肥-台北)

  • 2758号决议台湾
    分类
  • 2758号决议台湾
    共享资源
  • 2758号决议台湾
    文库

冷战

  • 2758号决议台湾
     
    美国
  • 2758号决议台湾
     
    苏联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华沙条约组织
  • 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
  • 东南亚条约组织
  • 中部公约组织
  • 不结盟运动
  • 第二次冷战

1940年代

  • 摩根索计划
  • 虎克军反叛
  • 牙买加政治冲突
  • 希腊十二月冲突
  • 英苏百分比协定
  • 雅尔塔会议
  • 波罗的海三国游击战
    • 森林兄弟
    • 冲浪行动
    • 丛林行动
    • 苏联占领波罗的海三国
  • 被诅咒的士兵
  • 不可思议行动
  • 没落行动
  • 波茨坦会议
  • 古琴科事件
  • 朝鲜半岛南北分治
  • 支配行动
  • 围困行动
  • 四十黑名单行动
  • 伊朗危机
  • 希腊内战
  • 巴鲁克计划
  • 科孚海峡事件
  • 土耳其海峡危机
  • 对德政策的重述
  •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 杜鲁门主义
  • 亚洲关系会议
  • 1947年5月危机
  • 马歇尔计划
  • 莫洛托夫计划
  • 经济互助委员会
  • 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二月事件
  • 阿尔瓦思巴起义
  • 第一次中东战争
    • 1947-1948年巴勒斯坦托管地内战
    • 1948年以色列-阿拉伯战争
    • 1948年巴勒斯坦人大流亡
  • 苏南冲突
  • 柏林封锁
  • 西方盟国的背叛
  • 铁幕
  • 南非种族隔离
  • 东方集团
  • 西方集团
  • 国共内战
    • 台湾戒严
    • 台湾海峡两岸分裂
  • 马来亚紧急状态
  • 缅甸共产党叛乱
  • 1949年3月叙利亚政变
  • 阿尔巴尼亚政变

1950年代

  • 竹幕
  • 韩战
  • 麦卡锡主义
  • 茅茅起义
  • 阿尔及利亚战争
  • 埃及七月革命
  • 1953年伊朗政变
  • 东德六一七事件
  • 罗森堡夫妇案
  • 马德里条约
  • 布里克尔修正案
  • 1954年危地马拉政变
  • 1954年日内瓦会议
  • 绿山战争
  • 越南战争
  •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
  • 塞浦路斯紧急状态
  • 黄金行动
  • 1955年日内瓦高峰会
  • 万隆会议
  • 波兹南事件
  • 1956年匈牙利革命
  • 第二次中东战争
  • “我们要埋葬你们”
  • 伊夫尼战争
  • 格拉迪奥行动
  • 阿拉伯冷战
    • 1957年叙利亚危机
    • 1958年黎巴嫩危机
    • 1958年伊拉克革命
  • 史普尼克危机
  •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
  • 1959年藏区骚乱
  • 1959年摩苏尔起义
  • 古巴革命
    • 古巴革命的影响
  • 赫鲁晓夫解冻
  • 厨房辩论
  • 中苏交恶

1960年代

  • 刚果危机
  • 辛巴叛乱
  • 1960年U-2击坠事件
  • 猪湾事件
  • 1960年土耳其政变
  • 苏阿决裂
  • 伊拉克–库尔德冲突
    • 第一次伊拉克–库尔德战争
  • 1961年柏林危机
  • 柏林墙
  • 巴布亚冲突
  • 沙漠战争
  • 葡萄牙殖民地战争
    • 安哥拉独立战争
    • 几内亚比绍独立战争
    • 莫桑比克独立战争
  • 古巴导弹危机
  • 埃尔·波特纳佐
  • 中印边境战争
  • 砂拉越共产党叛乱
  • 斋月革命
  • 厄立特里亚独立战争
  • 北也门内战
  • 1963年叙利亚政变
  • 约翰·F·肯尼迪遇刺案
  • 亚丁紧急状态
  • 1963年塞浦路斯危机
  • 越南战争
  • 叛乱战争
  • 墨西哥肮脏战争
    • 特拉特洛尔科事件
  • 危地马拉内战
  • 哥伦比亚内战
  • 1964年巴西政变
  • 多米尼加内战
  • 罗得西亚丛林战争
  • 南非边境战争
  • 印度尼西亚过渡期
  • 多米诺骨牌理论
  • 亚细安宣言
  • 寮国内战
  • 1966年叙利亚政变
  • 阿根廷革命
  • 朝韩非军事区冲突
  • 希腊军政府时期
  • 铅弹岁月
  • 普韦布洛号危机
  • 第三次中东战争
  • 埃以消耗战争
  • 佐法尔叛乱
  • 南也门战争
  • 尼日利亚内战
  • 六八运动
    • 五月风暴
  • 文化大革命
  • 布拉格之春
  • 1968年波兰政治危机
  • 马来亚共产党叛乱
  • 华约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 正常化
  • 7月17日革命
  • 中苏边界冲突
    • 珍宝岛事件
    • 铁列克提事件
  • 利比亚绿色革命
  • 足球战争
  • 古拉什共产主义
  • 菲律宾共产主义叛乱
  • 校正运动

1970年代

  • 缓和政策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1970年约旦内战
  • 阿尔科拉演习
  • 叙利亚校正运动
  • 西撒哈拉冲突
  • 1970年波兰抗议事件
  • 柬埔寨内战
  • 越南战争
  • 胡差暴动
  • 现实政治
  • 乒乓外交
  • 埃及校正运动
  • 1971年土耳其备忘录政变
  • 1971年苏丹政变
  • 柏林四强协定
  • 孟加拉解放战争
  • 1972年尼克松访华
  • 南北也门1972年边境冲突
  • 第一次也门战争
  • 慕尼黑惨案
  • 孟加拉共产主义骚乱
  • 第一次厄立特里亚内战
  • 1973年乌拉圭政变
  • 1973年阿富汗政变
  • 1973年智利政变
  • 赎罪日战争
  • 1973年石油危机
  • 康乃馨革命
  • 苏联绕飞日本常规化
  • 西班牙民主转型
  • 印度尼西亚占领东帝汶
  • 希腊民主转型
  • 战略武器限制谈判
  • 第二次伊拉克–库尔德战争
  • 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
  • 安哥拉内战
  • 赫尔辛基协议
  • 莫桑比克内战
  • 奥罗默冲突
  • 欧加登战争
  • 1978年索马里政变
  • 西撒哈拉战争
  • 埃塞俄比亚内战
  • 黎巴嫩内战
  • 中阿决裂
  • 柬越战争
  • 兀鹰行动
  • 阿根廷肮脏战争
  • 1976年阿根廷政变
  • 利比亚–埃及战争
  • 德意志之秋
  • 南黎巴嫩冲突
  • 大韩航空902号班机空难
  • 尼加拉瓜革命
  • 乌坦战争
  • 改革开放
  • NDF叛乱
  • 乍得-利比亚冲突
  • 1979年也门战争
  • 麦加禁寺围困事件
  • 伊朗伊斯兰革命
  • 沙尔革命
  • 中越战争
    • 中越边境冲突
  • 新宝石运动
  • 1979年赫拉特起义
  • 七日抵达莱茵河演习
  • 反对苏联政治精神迫害斗争

1980年代

  • 萨尔瓦多内战
  • 阿富汗战争
  • 联合抵制1980年夏季奥运会
  • 秘鲁内部冲突
  • 第二次厄立特里亚内战
  • 1980年土耳其政变
  • 两伊战争
  • 乌干达丛林战争
  • 锡德拉湾事件
  • 西方-81演习
  • 卡萨芒斯冲突
  • 马岛战争
  • 第五次中东战争
  • 1982年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边界战争
  • 1983年苏联核警报误报事件
  • 入侵格林纳达
  • 仰光爆炸事件
  • 1983年优秀射手演习
  • 星球大战计划
  • 联合抵制1984年夏季奥运会
  • 东芝事件
  • 1986年黑海事件
  • 南也门内战
  • 丰田战争
  • 圣灵抵抗军叛乱
  • 台湾戒严令解除
  • 1988年黑海撞船事件
  • 布干维尔内战
  • 伊朗航空655号班机空难
  • 8888民主运动
  • 团结工会
    • 苏联对团结工会的应对
  • 康特拉
  • 中美洲危机
  • 大韩航空007号班机空难
  • 人民力量革命
  •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
  • 阿富汗内战
  • 1988年波兰罢工
  • 六四天安门事件
  • 新思维
    • 经济改革
    • 开放政策
  • 东欧剧变
    • 波罗的海之路
    • 柏林墙倒塌
    • 德国国内边界的撤除
    • 天鹅绒革命
    • 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
    • 东德转型与和平革命
  • 美国入侵巴拿马

1990年代

  • 1990年蒙古革命
  • 海湾战争
  • 两德统一
  • 也门统一
  • 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政权的垮台
  • 南斯拉夫解体
  • 天鹅绒分离
  • 苏联解体
    • 八一九事件

冷冲突

  • 阿布哈兹
  • 台湾
  • 朝鲜半岛
  • 波多黎各
  • 科索沃
  • 南奥塞梯
  • 德涅斯特河沿岸
  • 中印边界
  • 北婆罗洲

情报组织

  • 中央情报局
  • 联邦调查局
  • 美国国家安全局
  • 秘密情报局
  • 克格勃
  • 史塔西
  • 摩萨德
  • 对外安全总局

技术竞赛

  • 军备竞赛
  • 核军备竞赛
  • 太空竞赛

外交政策

  • 杜鲁门主义
  • 围堵
  • 艾森豪威尔主义
  • 多米诺骨牌理论
  • 三个世界
  • 哈尔斯坦学说
  • 肯尼迪主义
  • 三和路线
  • 东方政策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约翰逊主义
  • 布列茲涅夫学说
  • 尼克松主义
  • 乌布利希学说
  • 卡特主义
  • 里根主义
  • 推回

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

  • 反共主义
  • 麦卡锡主义
  • 凯恩斯主义
  • 货币主义
  • 第一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 芝加哥经济学派
  • 里根经济学
  • 供应面经济学
  • 撒切尔主义
  • 基督教民主主义
  • 新保守主义

社会主义

  • 共产主义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斯大林主义
  • 托洛茨基主义
  • 左翼共产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胡志明思想
  • 赫鲁晓夫主义
  • 铁托主义
  • 霍查主义
  • 卡斯特罗主义
  • 格瓦拉主义
  • 古拉什共产主义
  • 胡萨克主义
  • 纳萨尔主义
  • 欧洲共产主义

其他

  • 不结盟主义
  • 民族主义
  • 极端民族主义
  • 白人民族主义
  • 沙文主义
  • 帝国主义
  • 族裔民族主义
  • 白人优越主义
  • 锡安主义
  • 种族主义
  • 法西斯主义
  • 新纳粹主义
  • 极权主义
  • 威权主义
  • 独裁
  • 泛伊斯兰主义
  • 伊斯兰社会主义
  • 解放神学
  • 新左翼
  • 主体思想
  • 自由民主制
  • 不自由的民主
  • 指导式民主
  • 社会民主主义
  • 三民主义
  • 第三世界主义

组织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东南亚条约组织
  • 中部公约组织
  • 欧洲经济共同体
  • 华沙条约组织
  • 经济互助委员会
  • 不结盟运动
  • 亚细安组织
  •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 狩猎俱乐部

宣传

  • 积极策略
  • 《消息报》
  • 《真理报》
  • 美利坚报
  • 俄罗斯生活报
  • 自由十字军
  • 自由欧洲电台
  • 自由亚洲电台
  • 红色恐慌
  • 塔斯社
  • 美国之音
  • 莫斯科广播电台

参见

  • 冰幕
  • 仙人掌幕
  • 朝韩关系
  • 末日之钟
  • 富尔达缺口
  • 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
  • 中东战争
  • 边缘政策
  • 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
  • 苏联与俄罗斯于美国的间谍活动史
  • 美苏关系
  • 美苏首脑会议
  • 第二次冷战
  • 1917年俄国革命

蒋中正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外交

对外关系史 · 外交史 · 建交史 · 外交关系年表

人物

  • 外交部部长
  • 外交官
  • 驻外官员
    • 使节

事件和条约

  • 景明大楼事件
  • 《联合国安理会第60号决议》
  • 《中美关系白皮书》
  • 《联合国安理会第87号决议》
  • 《联合国安理会第88号决议》
  • 《旧金山和约》
  • 《中日和约》
  • 韩战战俘遣返问题
  • 《联合国大会第505号决议》
  • 陶普斯号事件
  •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 《1955年台湾决议案》
  • 洪进山事件
  • 五二四事件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66号决议》
  • 保钓运动
  •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 远朋班

国民政府时期 → 蒋中正政府时期 → 严家淦政府和蒋经国政府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概念

  • 世界革命
  •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 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 美帝国主义
  •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
  • 三个世界
  • 人民外交
  • 援外医疗队
  • 援外建筑

事件

  • 中苏交恶(九评苏共)
  • 中苏边界冲突
  • 华约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 越南战争(抗美援越)
  • 莫斯科红场事件
  • 中国驻缅甸使馆遇袭事件
  • 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
  • 焚毁蒙古驻华大使专车事件
  • 美越和谈
  • 非洲独立运动
  • 西哈诺在华流亡
  • 坦赞铁路
  • 基辛格秘密访华
  •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 1971年印巴战争
  • 孟加拉解放战争
  • 牛蛙外交
  • 乒乓外交
  • 尼克松访华
  • 中日邦交正常化
  • 王府井“围攻外宾事件”
  • 石油危机
  • 中东战争
  • 雅典事件
  • 西沙之战
  • 印度吞并锡金
  • 中阿决裂

人物
社会主义阵营

  • 布列茲涅夫苏
  • 杜布切克捷
  • 铁托南
  • 哥穆尔卡波
  • 齐奥塞斯库罗
  • 卡达尔匈
  • 泽登巴尔蒙
  • 卡斯特罗古
  • 切·格瓦拉拉美
  • 霍查阿
  • 金日成朝

印度支那三国

  • 胡志明越
  • 黎笋越
  • 阮友寿越
  • 富马亲王寮
  • 苏发努冯寮
  • 凯山·丰威汉寮
  • 西哈诺柬
  • 波尔布特柬

东南亚

  • 吴奈温缅
  • 苏卡诺印尼
  • 苏哈多 印尼
  • 东姑阿都拉曼马
  • 拉扎克马
  • 李光耀新

南亚

  • 英迪拉·甘地印
  • 阿尤布·汗巴
  • 阿里·布托巴
  • 拉赫曼孟
  • 班达拉奈克夫人斯
  • 马亨德拉尼
  • 比兰德拉尼
  • 查希尔阿
  • 达乌德阿

2758号决议台湾
 
美国

  • 约翰逊
  • 尼克松
  • 基辛格
  • 福特

西欧

  • 戴高乐法
  • 蓬皮杜法
  • 德斯坦法
  • 威尔逊英
  • 希思英
  • 勃兰特西德
  • 施密特西德
  • 哈特林丹

2758号决议台湾
 
共和联邦

  • 惠特拉姆澳
  • 特鲁多加

2758号决议台湾
 
日本

佐藤荣作

  • 田中角荣
  • 三木武夫
  • 大平正芳
  • 黑田寿男

中东北非

  • 纳赛尔埃
  • 萨达特埃
  • 巴列维伊
  • 阿拉法特巴勒
  • 梅厄夫人以
  • 苏奈土
  • 尼迈里苏丹
  • 布迈丁阿尔
  • 达达赫毛
  • 马卡里奥斯塞
  • 戈翁尼日尔
  • 鲁巴伊也
  • 2758号决议台湾
     
    非洲

    • 恩克鲁玛加纳
    • 塞拉西一世埃塞
    • 尼雷尔坦
    • 卡翁达赞
    • 邦戈加蓬
    • 蒙博托扎
    • 马谢尔莫
    • 特拉奥雷马
    • 史蒂文斯塞拉
    • 埃亚德马多
    • 桑戈尔塞内
    • 曼德拉南非

    拉美

    • 阿连德智
    • 皮诺切特智
    • 埃切维里亚墨

    2758号决议台湾
     
    联合国

    • 吴丹
    • 瓦尔德海姆

    |国际友人

    • 宫本显治
    • 安娜·路易丝·斯特朗
    • 埃德加·斯诺
    • 伯纳德·蒙哥马利
    • 西泽隆二
    • 松山芭蕾舞团
    • 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

    外交人员

    • 陈毅
    • 姬鹏飞
    • 乔冠华
    • 王海容
    • 唐闻生

    模板:大模板 · 编年史 · 地方史 · 政治案 · 人物派别英模中央小组五人小组) · 外交 · 艺术 · 作品 · 成果 · 古迹 · 天灾 · 后续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