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神经 失调 漂浮感

自律神經遍及全身上下各器官組織

因此當它產生系統性的失調時     

身體各個器官、部位都有可能出現異常

自律 神经 失调 漂浮感
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分布在全身上下各器官與組織 影響著絕大多數的生理機制運行 

自律神經失調症明明確確是一種生理性的疾病,是因為大腦缺乏部分神經傳導物質所導致,並非患者心因性作祟,不是單純的想太多、抗壓力差所造成,也不是光靠放輕鬆或者運動、復健就能痊癒,當出現顯著症狀時(下方表格中的情況多項、多次且反覆發生),請務必尋求專科醫師的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症雖然難纏,不容易確診,但慶好是可以被治癒的,請各位病友與家屬不要輕易放棄。

自律神經失調相關症狀

器官部位 症狀
頭部 頭痛、頭重、偏頭痛
眼睛 眼睛疲勞、張不開、流淚、視線模糊
耳朵 耳鳴、耳塞
口腔 口乾、口腔痛、味覺異常
喉嚨 喉嚨發癢、吞嚥困難、喉嚨有異物感、壓迫感
呼吸器官 呼吸困難、有缺氧感
心臟 心悸、喘氣、胸悶
消化器官 噁心、胃灼熱、胃痙攣、胃潰瘍、腹脹、便秘、腹瀉、消化不良
泌尿器官 頻尿、殘尿感、排尿困難
生殖器 外陰部搔癢、陽萎、生理不順
肌肉、關節 肩膀酸痛、肩膀僵硬、關節乏力
四肢 四肢麻痺、發抖、發冷、指間有電流感、感覺遲鈍
皮膚、汗腺 手心、腳底多汗
全身性

症狀

食慾 沒有食慾、暴飲暴食
精神 焦慮、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降低
其他 全身倦怠、容易疲勞、暈眩、漂浮感、失眠、淺眠、發熱

自律 神经 失调 漂浮感

在「自律神經系統是什麼?遍佈全身的自律神經功能詳解」中,我們了解到自律神經掌管我們身體裡哪些功能,而在「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失調會怎麼樣?」中,我們認識了自律神經失調時,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是怎麼樣不合作的,今天,我們要來看看,自律神經失調時,那些不合作的身體功能會引起什麼樣的症狀?每個人症狀都會一樣嗎?

我們應該重視「自律神經失調與猝死」的關聯

在講解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之前,我想要先講講「自律神經失調為何是個不可輕忽的疾病」。在三軍總醫院的網站上,精神醫學部的張傳佳醫師發表了一篇文章,他這麼說的「迄今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已被視為是影響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焦慮症等)發生的一個重要的精神生理指標。由於自律神經失調已被證實能預測心血管疾病如心律不整、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的發生,故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失調亦被認為是上述憂鬱、焦慮症患者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參考資料:憂鬱、焦慮與自律神經失調

而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劉言彬醫師也說到「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心臟驟停,而心室震顫會讓心臟喪失搏血功能,是目前醫學上確知會導致心臟驟停的重要因素。導致心室震顫的高危險因素中,其中一項是自律神經不平衡,尤其是很忙、很累、情緒很激動時,讓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讓動脈血管的斑塊剝離」。

※參考資料:運動員、青壯年易猝死?醫師3招護心防心律不整

猝死是自律神經失調間接導致的,所以猝死並不會被列在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裡,但是,這卻是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導致的結果,所以芳喵決定還是要拿出來提醒大家,不要太輕忽自律神經失調,我們應該認真的了解這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疾病,認真的改善自律神經健康。

每個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都會一樣嗎?

「每個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都一樣嗎」?我會想說明這個問題,是因為經常有讀者會問這樣的問題,「芳喵你有沒有XX症狀」、「有沒有其他病友跟我一樣的症狀」,我明白大家為什麼想問這種問題,知道別人也有相同症狀,感覺比較不孤單,比較安心。但是,實質上,這個問題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每個人的症狀都不太一樣。他有心悸,你有胸悶,我有腹瀉,症狀不同,但是生的病是同一種,都是自律神經失調,既然都是自律神經失調,那結論就是治療自律神經失調。

為什麼每個人的症狀都不太一樣?真正的情況是,甲可能有下面症狀列表中的五種症狀,乙可能有十種,丙可能有二十種,芳喵最嚴重的時候有六十多種。通常最初始的症狀可能會跟你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或你身上最欠缺照顧的身體功能有關,有的人是腸胃,有的人是呼吸器官,各式各樣都有,因為自律神經掌管全身眾多機能,說不準會從哪裡開始。

🔔全方位掌握自律神經失調康復資訊,歡迎參考「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

自律 神经 失调 漂浮感

一開始你可能不太在意出現的小症狀,沒有去理會它,然後自律神經失調開始惡化,症狀慢慢變多、變嚴重,直到干擾到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無法忽略它。因為每個人自律神經失調的惡化程度不一樣,出現的症狀數量與症狀種類也就差異很大。總結:每個人因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等不同的因素,造成不同部位的自律神經失去平衡,因此症狀也相去甚遠,就算是類似的症狀,各症狀的嚴重程度也天差地遠。有點像是把全身各種機能不正常的症狀x嚴重程度的排列組合。

所以,當你問了某人有沒有跟你一樣的症狀,答案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然後呢?自律神經失調要怎麼辦?不管別人有沒有跟你一樣的症狀,你想要恢復健康,還是得去治療自律神經失調呀!有的人可能想說,某人的腹瀉是給某醫生治好的,那就去找某醫生,但是,你可能搞錯了什麼,醫生治療的,不是症狀,而是自律神經失調。懂得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醫生,不管你的症狀是什麼,只要讓自律神經變得不失調,任何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都會消失。所以你真正要問的應該是「哪個醫生真正懂得治療自律神經失調」。

※延伸閱讀: 芳喵良醫名冊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一覽表

以下列出的症狀,芳喵都盡可能查出是怎麼形成的,但有些可能查不到背後原理的資料,卻是醫生確定屬於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的。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症狀可能不會一成不變,可能會出現症狀遊走的現象,比如身體痛的部位會轉移,也可能一段時間心悸、頭痛,過一段時間變成胃痛、呼吸困難。

下列的症狀中,大部分症狀都可以看到形成原因,所以,為什麼有的醫生不需要幫你做自律神經檢測就能根據臨床症狀判斷你自律神經失調的類型?因為從症狀就可以判斷你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出了什麼事,甚至比檢測更厲害,從症狀就能知道你哪個部位的自律神經有問題。

※參考資料:用中醫調好自律神經

精神情緒&認知功能

  • 交感神經過度旺盛:焦慮、焦躁易怒、莫名奇妙的恐慌不安感、莫名緊張緊繃、莫名悲傷、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理解力變差。
  • 副交感神經過度旺盛: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倦怠、疲憊、異常疲勞、憂鬱、全身無力、虛弱。

這裡要注意的是,有許多讀者都是上述症狀並存的,芳喵以前也是上述症狀幾乎都有,並不是我們想像的只有交感神經旺盛或只有副交感神經旺盛。或許另外一種解釋也是說得通的,當我們長時間處於焦慮緊繃狀態,榨乾了我們的體力、元氣之後,哪有不累的道理。

※資料來源:自律神經失調四大陷阱、廣泛性焦慮症 — 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如何擺脫焦慮症-衛生福利部

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的原因很多,如生理時鐘異常、濫用咖啡因、尼古丁、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寧腿症候群、自律神經失調等等,這邊我們要說的當然是跟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的部分。

  • 失眠:難入睡的人多半交感神經過亢,明明該退場而不退場。
  • 淺眠:淺眠的人交感與副交感不協調,兩者互搶表現,睡眠節奏就會跟著亂了套。通常也會有多夢現象。
  • 早醒:淺眠狀態的激烈版,當交感神經搶贏表現機會且太亢進,就有可能提早從淺眠中醒來,而且很難再入睡。

※參考資料:睡眠障礙-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

芳喵以前的睡眠障礙是上述三種通通都有,很難睡,很容易醒,醒了就無法再睡著,還很多夢,睡起來很累,睡著的時間超少,通常只有三四小時,最糟的時候只有一兩個小時。而且這睡眠障礙是從我嬰兒時期就開始了,四十年的睡不好,你們可以想見當我治療後可以好睡的時候,幸福的泡泡簡直要淹沒我小小的家,笑容都快裂到耳根了。

體溫過高、過低、不穩定

一個健康的正常人,每天的體溫在不同時段都會不一樣。日本睡眠學會認證醫師、醫學博士白濱龍太郎表示,「深層體溫大約會在下午6點左右達到高峰,之後漸漸下降」。成人正常體溫範圍:口溫(耳溫)36℃ – 37.4℃。而自律神經失調時的體溫可能會出現異常。

  • 體溫過高:常態性超過37.4℃。交感神經過於興奮,促進一種低效率代謝反應會產熱,以及收縮皮膚血管以保存熱能)。
  • 體溫過低:常態性低於36℃。副交感神經過於興奮,皮膚血管舒張散熱。交感神經活性低落,產熱效能降低。
  • 體溫忽高忽低:一天之中會有多次反覆在正常體溫範圍以外的過高或過低。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在互搶表現。

※參考資料:Vander’s人體生理學-身體功能之機轉 P.504、正常體溫範圍-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睡前3小時做好眠操,自主調節體溫

芳喵從出生體溫就常態性的高,如果不幸發燒,一定會上40℃。SARS事件期間,因為進入每個場所都會量體溫,所以,體溫平常就超過37.4℃的我,走到哪裡都被禁止進入。冬天倒是很討喜,老公會把我當暖爐,夏天就會叫我滾開。所幸治療後體溫正常了。

血糖過高或過低

如果你沒有其他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只有血糖問題,芳喵建議你先去檢查甲狀腺機能和糖尿病檢測。如果兩者檢查都正常,才來考慮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 血糖過高:交感神經過高,抑制胰島素分泌,導致血糖過高
  • 血糖過低:副交感神經過高,刺激胰島素分泌太多,導致血糖過低

※參考資料:Vander’s人體生理學-身體功能之機轉 P.492

芳喵從小就餓不得,一天七餐,睡前那一頓「豐盛的宵夜」更是不可少,不然早上一起床就昏倒,宵夜不豐盛也會一起床就昏倒。一天當中只要餓就會昏倒。所以後來養成隨時都拿一杯含糖飲料的習慣。某次因為照顧家人卻在醫院倒下,被醫院徹底的檢查了一輪,沒有糖尿病,沒有甲狀腺機能亢進,沒有任何醫生想得到的原因,最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自創了一個名稱「高消耗性體質」,我的體溫高、新陳代謝速度太快、血糖低、血壓低,最後他叫我隨身攜帶小包裝葡萄糖,飲食「不可清淡」,要吃得鹹一點。

當年還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概念,所以,我從小看醫生無數,但是沒有醫生知道我的身體怎麼回事。甚至是現在,也很少醫生有「先天性自律神經失調」的概念。所幸,我找到一位醫生懂這概念,並且在治療後,已經沒有這種動不動就昏倒的「高消耗性體質」了,所以,一切都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的禍!

新陳代謝過快或過慢

影響新陳代謝速率的因素有瘦素、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食物生熱效應、肌肉活性等等。這邊我們要講的是跟自律神經有關的部分。

  • 新陳代謝過快:交感神經過高,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新陳代謝加快
  • 新陳代謝過慢:交感神經活性低落,腎上腺素分泌不足,或是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睡眠不足,瘦素濃度降低。

※參考資料:Vander’s人體生理學-身體功能之機轉 P.498、睡眠不足易變胖

前面提過芳喵的新陳代謝過快,加上體溫過高、低血糖,這三項因素造就了從小吃不胖的體質,要瘦很容易,要胖很困難,我妹都說我肚子裡有黑洞,吃的東西都不知道去哪了。我媽更可憐,養出一個非洲難民小孩,被人誤會虐待小孩不給吃。還有朋友不信邪,陪我吃飯兩個月,極盡努力要養胖我,結果兩個月後,全都胖在他身上。

在我第一次給養心診所施養賢醫生看診時,他跟我保證,他一定會讓我胖起來。瘦了40年的我,覺得醫生在說天方夜譚,能讓我不要病得那麼痛苦就很厲害了,還想讓我變胖?結果證實,施醫生真的很懂我的身體是怎麼回事,自律神經失調搞瘦的,自律神經健康就必然會胖,於是我的體重從不到39公斤,直奔60公斤,還好在60公斤就停住了,醫生說,我的身體找到了一個它覺得最適合的體重。

缺乏食慾、食欲旺盛

與食欲有關的因素包括:瘦素、飢餓激素、昇糖素等等,這邊我們要講的是跟自律神經有關的昇糖素、飢餓激素。原本我們都以為兩種相反的症狀應該一邊是交感神經的問題,一邊是副交感神經的問題,然而在食慾這一項,芳喵查到的資料卻是都跟交感神經有關。

  • 沒有食慾:交感神經活化刺激昇糖素分泌,抑制食慾及儲存能量。
  • 食慾太好:交感神經活化,分泌「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以及可體松。可體松會促使胃細胞分泌飢餓激素,讓我們一直覺得很餓。

※參考資料:Vander’s人體生理學-身體功能之機轉 P.500、吃不飽,我的胃是無底洞?-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

所以,我們會沒有食慾還是食慾旺盛,看來是昇糖素和飢餓激素較量的結果。芳喵以前是沒有食慾加上噁心反胃,一點點東西都吃不進去,大約有兩次,每次半年多都處於無法進食的狀態,當然紙片人的情況也就更形嚴重了,因為任何東西進到嘴裡都會反胃,最後只好三餐時間到就灌自己一瓶亞培安素,勉強維持基本生命所需,我還記得那時亞培安素都是一箱一箱買,到後來看到那個罐子也會反胃。所以當我接受治療,可以吃東西的時候,真是熱淚盈眶呀!

起床特別不舒服

正常的自律神經在準備入睡時會從交感神經優勢轉換成副交感神經優勢,當我們睡醒的時候,會從副交感神經優勢轉換成交感神經優勢,但是自律神經失調的時候,睡醒時的切換如果不順利,就會出現很多不舒服的症狀,比如頭暈、心悸、恐慌感襲擊等等。

※參考資料:養心診所施養賢醫生、睡前這樣做3分鐘,讓你不再失眠

芳喵以前還在自律神經失調的時候,剛睡醒一睜眼的瞬間,通常是一天中最恐怖的時刻,有種被火車輾過的感覺,心臟跳動超大力、超快,突然偷襲的恐慌感在剛睡醒毫無防備的時候衝擊最大,還有天旋地轉,視力無法聚焦,胸口的沈重像是被重壓,立刻噁心想吐等等。

想睡的時候不能睡,又擔心好不容易睡著之後,緊接著睡醒要面對的慘況,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難為得很。這種恐懼不是沒體驗過的人能感受的。

暈眩、漂浮感

暈眩、漂浮感、視線像是從相機鏡頭裡看出去,腳步感覺很不踏實,眼前景象整個在晃動、昏昏的、頭重腳輕、感覺腦袋裡好像有東西流過來又流過去等等的形容詞,其實都是在描述醫學上所稱的「眩暈」。

造成「眩暈」的可能原因有:

  1. 多種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的病變
  2. 降血壓的藥物
  3. 耳石脫落
  4. 梅尼爾氏症:耳內淋巴水腫
  5. 中風的前兆:循環不良而引起腦幹或是前庭神經組織的缺血
  6. 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於旺盛,導致耳內血管不正常收縮、血流不足等

※參考資料:頭暈目眩病因多-台大醫院、耳鳴暈眩-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

芳喵在自律神經失調很嚴重的時期,不但臉是藍紫色的,也很難下床,當時為了看醫生,爬也要爬出門,結果因為上述那些暈眩的感覺,太晃了,腳步都走不穩,走路像在太空漫步,好像隨時都會摔倒在地上,嚇壞診所的小護士,趕忙上前攙扶。

頭痛、偏頭痛

國際頭痛學會將頭痛分成十三個大類,最常見的頭痛當屬緊縮型頭痛(tension-type headache) ,其他的頭痛包括偏頭痛(migraine) 、叢發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 及各種因牽扯、發炎、外傷、血管病變、代謝異常、物質服用、顱內疾患、五官或顱神經引起的各種頭痛。

引起頭痛的因素有遺傳、壓力大、月經、服用避孕藥、失眠、抽菸、聞到一些有機溶劑、乳酪、味精、巧克力、紅酒等。

國泰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仁澤簡單地把頭痛分成肌肉性、血管性、神經性及其他原因性。而自律神經與肌肉緊繃放鬆、血管收縮擴張、神經調節都有關聯。我們就來看看自律神經失調如何造成頭痛、偏頭痛。

  1. 交感神經活性過度增加,肌肉就會緊縮,很容易引發頭痛
  2. 交感神經活性過度增加,血管緊縮,造成頭痛
  3. 副交感神經過度增加,血管過度擴張,就容易引發搏動性頭痛,通常會合併眼睛腫、流淚

※參考資料:你是哪一種頭痛、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台北榮民總醫院、治血管性頭痛 先找肇因、惱人的偏頭痛-高雄醫大附設醫院、常失眠、耳鳴、頭痛?6徵兆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頭痛為何治不好-台大醫院

芳喵以前在家裡的醫藥箱裡放了一堆的止痛藥,如果沒有一痛就馬上吃止痛藥,常常會痛到要吐。康復後,很久沒有吃止痛藥了,現在醫藥箱的止痛藥都會放到過期。

眼睛疲勞、張不開、不斷流淚、眼睛乾澀、視力模糊、眼壓升高

等等。其實這些症狀就是乾眼症,乾眼症的原因有先天性無淚腺、年紀老化淚腺功能降低、自體免疫疾病造成淚腺發炎、外傷、感染、自律神經失調、長期點某些眼藥水、服用某些藥物、長期戴隱形眼鏡等等。

跟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的部分是,交感神經活性高時會抑制淚液分泌,副交感神經活性高時會促進淚液分泌。所以乾眼症就是交感神經活性過度活化所導致的。

※參考資料:乾眼症患 女多於男-秀傳醫院、甩乾眼症,先調節自律神經、認識乾眼症-高雄醫大附設醫院

眼睛疲勞、乾澀,這些我都有,只是沒有嚴重到去買人工淚液來拼命點,而我本來就視力很不好,自律神經失調惡化之後,覺得自己都快瞎了,坐在離50吋電視一公尺遠的地方,還得戴眼鏡才看得清楚畫面。眼壓升高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許多讀者也是,看螢幕一兩個小時就覺得眼壓高到眼窩後面會脹痛,緊接著就是頭痛了。所以,自律神經失調時,別盯著螢幕太久。還有失調時,對光線也會很敏感,很怕光,就是所謂的「見光死」。

耳鳴、耳閉塞感、聽力減退、對聲音敏感

耳鳴、耳閉塞感、聽力減退、對聲音敏感的形成原因,跟自律神經有關的部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都與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有關。

  1. 自律神經參與一部分聽覺神經傳導,最主要是內耳作用段。而內耳主要的兩組神經一組調控聽力、一組調控平衡,內耳除了負責將聲音轉換為神經衝動傳到大腦之外,同時也收集感受平衡的改變。當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導致耳內血管不正常收縮、血流不足等時,這兩組神經有可能同時受到影響。
  2. 當我們的大腦感覺緊張、有危險、無法放鬆的時候,自律神經系統當中的交感神經就會控制聽小骨,把耳膜變得緊繃,有利於我們的聽覺更敏銳,好接收周遭的聲音,即便它非常細微。如果自律神經失調,導致交感神經無法和緩,持續的亢奮讓身體處於緊繃狀態,副交感神經無法發揮它讓人放鬆的作用,耳朵將會不停接收到大腦所不需要的訊息,這些雜訊往往就是耳鳴的來源。
  3. 交感神經作用持續處於優勢時,人就會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於是,頸部、肩膀、背部肌肉,甚至包覆頭蓋骨的肌肉也會變僵硬,腦脊髓液的循環會變差。當腦脊髓液像這樣循環停滯,無通道可走時,會從腦部流進內耳(耳朵最裡側的部分),進而引起眩暈或耳鳴等症狀。

※參考資料:常失眠、耳鳴、頭痛?6徵兆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耳鳴該怎麼辦、突發性耳聾-台大醫院、耳朵又「開趴」,真是不得安寧!-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聽力3大殺手:突發性耳聾、耳鳴、眩暈-亞東醫院

芳喵以前的症狀中雖然沒有耳鳴,但是對聲音超級敏感,常常老公躡手躡腳開房門的聲音都能讓我跳起來,非常令人抓狂,那種聲音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根本聽不到,但是對自律神經失調的人來說,活像是用了音響擴大機一樣的效果,當我說跳起來,不是誇飾法,真的在那一瞬間身體會像被突如其來的鞭炮聲嚇到一樣,跳一下。

口乾、喉嚨痛、味覺異常、發癢、異常咳嗽、喉嚨有異物感(喉嚨卡卡)、吞嚥困難

口乾舌燥、喉嚨痛、味覺異常、發癢、異常咳嗽、喉嚨有異物感(喉嚨卡卡),看起來很不相同的症狀,其實都有差不多的原因:

  1. 口乾舌燥、喉嚨痛、喉嚨癢、異常咳嗽: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唾液分泌太少
  2. 味覺異常: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唾液分泌太少,改變味覺或降低味覺
  3. 喉嚨有異物感(喉嚨卡卡)、吞嚥困難: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喉嚨肌肉易緊繃,聲帶就像長期處於痙攣狀態,加上唾液分泌也會減少、變濃稠,因此會感覺像有異物卡在喉嚨。

※參考資料:喉嚨卡卡是怎麼了、「喪失味覺」的你可能有這些問題、身體不適,卻找不到病因嗎?小心是「自律神經失調」-耕莘醫院、喉嚨痛、有痰,醫生卻找不出原因…精神科醫師:有這3大症狀請轉看「身心科」、喉嚨卡卡、老想清喉嚨嗎?

以上這些症狀,芳喵通通有過。先說說味覺異常,有一段時間,我不管吃什麼都覺得是酸的,剛開始還以為食物壞掉,就丟掉了,後來才發現是味覺出了問題,白白丟了很多食物。有的讀者是吃什麼都沒味道,也有人是吃什麼都覺得是苦的。在說到喉嚨卡卡和喉嚨痛,因為芳喵以前很長扁桃腺發炎,所以喉嚨痛和感覺有東西的時候,直覺就是去耳鼻喉科報到,以為又發炎了,結果跑了幾趟都是沒發炎,醫生的態度已經有點懷疑我慮病症了,後來才知道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

肩頸僵硬緊繃痠痛、全身肌肉痠痛、多處神經痛、關節僵硬乏力

肩頸僵硬緊繃痠痛、全身肌肉痠痛、多處神經痛、關節僵硬乏力等症狀,與自律神經失調相關的形成原因大約有三種:

  1. 交感神經太旺盛,無法從緊張狀態轉換為副交感神經主導的休息狀態,身體停留在發炎狀態,無法進行完全修復,就可能造成慢性疼痛。
  2. 交感神經經常處於過度亢奮狀態,這會讓肌肉持續緊繃、收縮,進而造成流向肌肉的血流量降低,並限制了肌肉的養分與氧氣供應。另外,血流量減少、血液循環不良也會讓代謝效率大打折扣,以上種種因素都會影響肌肉正常運作,導致肌肉的疼痛與抽搐。
  3. 交感神經造成肌肉緊繃,可能會壓迫神經及造成神經沾黏,導致神經性疼痛。

※參考資料:談自律神經失調-亞東醫院、肩頸好僵硬-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慢性痛纏身 竟是自律神經失調

芳喵以前是肩頸僵硬緊繃痠痛,這種痠痛,不管去做按摩多少次都不會消失的。偶爾我也會出現莫名其妙的地方痛,比如腹部靠腰的地方、胸部肋骨間。

發麻、發抖、指尖有電流感、眼皮跳不停

手腳發麻、頭麻、顏面神經失調、手抖、指尖有電流感等等,在與自律神經相關的部分,形成原因是交感神經過於亢奮,使血流與神經傳導出現不穩定有關,想想我們平常用的形容詞「氣到發抖」、「嚇到頭皮發麻」等等,「抖」、「麻」都出現在激動的時候,也就是交感神經正在努力作用的時候。

※參考資料:壓力大眼皮跳不停、常常手麻腳麻?當心是7種疾病警訊不可輕忽、甩不掉手麻的感覺時、手抖是怎麼回事、以為得了怪病,竟是自律神經失調-澄清醫院

上述的症狀,芳喵以前通通有,尤其是自律神經失調急性發作的時候,更是明顯,久而久之,這幾個症狀的強烈程度成了預測是不是要急性發作的徵兆。

血壓過高或過低、手腳冰冷、臉部潮紅

這幾個症狀很好解釋,我們從前面的段落中已經了解到「交感神經作用會使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作用會使血管擴張」,血管不正常收縮就會血壓過高,血管不正常擴張就會血壓過低。血管不正常收縮就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導致手腳冰冷,臉部血管擴張就會看起來紅紅的。

※參考資料:自律神經失調竟會導致高血壓、自律神經失調讓臉紅紅

芳喵以前的低血壓是常態性的,從小就是這樣,不論何時測量血壓都低得嚇人,大約都是80多/50多這樣的情況,並不是所謂的「姿勢性低血壓」,不用做任何姿勢改變都是這種數字。因為這樣的低血壓情況,常常一不小心就處於瀕臨休克的狀態,再加上低血糖也是會暈倒的,所以四十多年來,除了嬰兒時期不會走路之外,我在各種場所、各種馬路邊倒地的紀錄不計其數。

所幸治療後,血糖正常、血壓正常,不再隨時擔心會倒地了。有次全家出去逛街,老爸看著我很認真的問「你現在不會再昏倒了吧」,我笑答「不會了」,感覺老爸鬆了一口氣,似乎以後出門不用再緊盯著我的身體狀況怕我昏倒了。手腳冰冷的部分,以前也是有的。

心跳與呼吸症狀

呼吸急促、心悸、心臟無力感、心跳加速、心跳強勁、心律不整。形成原因中與自律神經失調相關的部分是自律神經掌管呼吸及心跳頻率,交感神經負責加快速度,副交感神經負責放慢速度。

※參考資料:談心悸和心律不整-高雄醫大附設醫院、心悸胸悶≠心臟病,自律神經失調最常被漠視、你自律神經失調嗎、喘不過氣 無法呼吸的感覺-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

呼吸困難(一口氣卡在胸腔,要吸,吸不進,要吐,吐不出)、窒息感、不自主深呼吸或嘆氣、胸悶、胸部壓迫感。形成原因中與自律神經失調的部分是交感神經負責放鬆支氣管肌肉,副交感神經負責收縮支氣管肌肉,當副交感神經過於亢奮,就容易導致上述症狀。

※參考資料:Vander’s人體生理學-身體功能之機轉 P.118、用中醫調好自律神經

在芳喵病情比較嚴重的時候,不需要急性發作,上述的症狀就是日常,一天24小時如影隨形,你可能會說「睡覺時總會停吧」,很遺憾,病情嚴重的時候,芳喵一天只有睡到一兩小時,而且還都是半夢半醒的,我老公在旁邊幹嘛我都一清二楚,所以,那些症狀真的沒停過。當然在急性發作的時候,這些症狀的程度會更為嚴重,比如呼吸困難會變成窒息,不是感覺而已,是身體不太能進行呼吸動作,當我倒地的時候,全身上下沒有一處肌肉是歸我管的,張開眼睛或抬個手指都是辦不到的,即使我是意識清醒的。

多汗、不出汗、全身乾燥、全身發癢

多汗、不出汗、全身乾燥、全身發癢,這幾個症狀,其實後三個算是一組的,不出汗、乾燥會引發皮膚癢。這邊仍然是以跟自律神經失調相關的部分來解釋。汗腺分泌主要是由交感神經掌管的,交感神經活性過於旺盛就會多汗、流汗不止,交感神經活性低落,就會不流汗。

※參考資料:Vander’s人體生理學-身體功能之機轉 P.118

不出汗真的是個會讓人全身不舒服的症狀,想想看太陽高照,身上卻不流汗,也就是不散熱也不排毒,會感覺卡得很難過,而且很容易因為不散熱就熱到昏倒。治療後,發現我會流汗了,才驚覺我已經不知道多少年不會流汗,難怪高溫會搞得我容易暈倒,俗稱「熱昏」。所以我認為這是個很容易被忽視的症狀。

而多汗的部分,芳喵的讀者中有些很嚴重的案例,流汗不止的情況太嚴重,導致衣服經常是濕的,即使冬天也是如此,結果冷得要死,甚至有人因為頭髮一直是濕濕的,即使身為女人很珍視秀髮,卻不得不剪成三分頭。

免疫力下降、過敏

造成免疫力下降、過敏的因素很多,我們照舊只講解跟自律神經有關的部分。

  1. 免疫力下降:當交感神經長期活躍,抑制副交感神經,讓淋巴球數量不足,自然會降低身體處裡細小異物的能力,使免疫力變差。
  2. 過敏反應:當副交感神經過於發達,則會不斷促使淋巴球過度增生,反而把對身體無害的物質(特定食物、灰塵、花粉等)通通當作敵人(過敏原),淋巴球會開始釋放抗體,與肥大細胞結合,使肥大細胞變得不穩定,釋放組織胺,引發流鼻水、起疹等過敏反應。

※參考資料:自律神經:免疫力總司令,失調惹上過敏

看中醫的讀者們應該比較常聽到醫生恭喜你「會感冒了」,讀者們常常一頭霧水,因為感冒症狀,比如有痰、流鼻水,這都是免疫系統作戰留下來的痕跡,這代表你的免疫系統有能力作戰。而中醫們常常發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沒有感冒症狀卻在脈象上判斷有感冒,認為這是免疫系統弱到沒有作戰能力,雖然感冒了卻沒有感冒症狀,只是渾身的不舒服。這一點芳喵因為看的是西醫,所以無從求證我自己有沒有這種現象。

過敏反應的部分,芳喵就太有經驗了,吃什麼都過敏,包括香菇、牛肉這種一般人不會過敏的東西,保養品更不用說了,不管專櫃小姐如何保證不會過敏,試擦十分鐘後一定過敏。還有許多不知道遇到什麼就過敏的情況,就是突然就過敏了。通常我的過敏反應是大面積皮膚起疹子以及過敏性氣喘,康復後,這些現象都不見了。

這邊特別提一下氣喘,一般人以為要像連續劇或電影裡面演的那種突然吸不到氣,會窒息死亡的才叫氣喘。那種其實是氣喘的急性發作。而氣喘還有另外一種型態,就是持續性咳嗽,覺得氣管或喉嚨癢,嚴重一點的時候就會咳到快把肺咳出來的感覺,咳到沒有辦法正常呼吸。芳喵有很多年都是這樣咳,咳到要吐,咳到晚上沒有辦法躺著睡覺,只能坐著睡。

胃食道逆流

食道把食物送到接近括約肌的那一剎那,腦幹中負責吞嚥的調控神經中樞,就會自動發出腦波指令,命令副交感神經啟動,使下食道括約肌放寬鬆,緊接著,調控中樞又發出另外一種腦波,指定交感神經啟動,使下食道括約肌緊縮,把門關起來。

胃食道逆流其實是因為腦幹的吞嚥調控中心出了問題,或是因為神經軸索傳導不良,神經傳送素缺乏等原因,使得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無法良好的配合,下食道拓約肌該關不關,胃酸就會逆流。

※參考資料:由胃食道逆流看腦與自律神經之互動

芳喵沒有這項症狀,不過芳喵的讀者在腸胃科治療胃食道逆流都沒什麼效果,當然有可能是在腸胃科治療無效才考慮到是自律神經失調,不代表所有類型的胃食道逆流患者都在腸胃科治療無效。

便秘、腹瀉、消化不良、腸胃蠕動異常、便意感頻繁、腹部疼痛、腹脹、排氣

便秘、腹瀉、消化不良、腸胃蠕動異常、便意感頻繁、腹部疼痛、腹脹,排氣,這些症狀其實統稱為「大腸激躁症」,簡稱「腸躁症」。當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出現一群特徵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病名來稱呼。

交感神經抑制蠕動(便祕)、副交感神經促進蠕動(腹瀉)。當自律神經失調時,有可能都是便秘,有可能都是腹瀉,也有可能便秘、腹瀉輪流來。當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不協調,亂七八糟的時候,以上症狀就會通通一起來。

※參考資料:一會便祕、一會腹瀉,腸胃問題真的煩死人了-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多,對症下藥很重要

芳喵以前的症狀算是混合型的,什麼都來一點,腹部脹痛和便意感頻繁大概是我最有感的,因為持續最久。有位讀者讓我印象很深刻,他的腹瀉、排氣問題已經嚴重到他為了避免旁人異樣眼光,而必須中止學業,甚至是限制工作類型與場所,真心希望他早日康復,這種人生完全變調的情況很讓人鼻酸,也嚴重影響到他的心理狀態。

噁心反胃嘔吐、胃痛、胃潰瘍

  • 交感神經過於亢進:抑制消化液分泌、腸胃蠕動減少,造成反胃、噁心。
  • 副交感神經過於亢進:消化液分泌過多(如胃酸),腸胃蠕動增加,造成胃酸逆流、胃潰瘍(胃灼熱)、胃痛

※參考資料:用中醫調好自律神經

讓芳喵無法進食任何固體食物的就是這惱人的噁心反胃嘔吐,連液體食物也不能有味道,最後只剩下白開水可以喝,前面提到的亞培安素其實也是勉強吞下去的,不然只有白開水,我遲早要死於營養不良。

頻尿、殘尿感、排尿困難、尿意感頻繁

這裡只說明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的部分,其他清潔習慣不好造成感染等等的問題不在討論範圍。

  • 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抑制排尿
  • 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促進排尿

經常性的出現上述症狀,可能會導致膀胱機能受損,導致泌尿道發炎或膀胱發炎,產生殘尿感、尿意感頻繁。

※參考資料:用中醫調好自律神經

芳喵以前曾經常常發生尿道炎和膀胱炎,甚至有好幾個月的腎臟發炎,當時搞不清楚為什麼治不好,後來才知道是自律神經失調。

性功能障礙

這裡當然講的是跟自律神經有關的,不探討其他因素。

  • 交感神經負責陰莖血管收縮,也負責射精動作
  • 副交感神經負責陰莖血管擴大,造成勃起動作。

※參考資料:用中醫調好自律神經

外陰部搔癢、生理期不順

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生殖器官周邊環境產生變化,可能會有分泌物過多、搔癢等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的穩定,可能使月經週期產生紊亂。芳喵曾經有大約一年是沒有月經的,芳喵的許多女性讀者也有這樣的問題,對此非常焦慮,不要擔心,芳喵在自律神經健康之後,月經週期很準時,經血量也很正常,並沒有因為那一年的停經而有後遺症。

※參考資料:用中醫調好自律神經

希望這篇文能讓大家更清楚了解到身上的症狀是怎麼回事,不要再覺得自己得了什麼不知名的怪病,知道症狀怎麼來的,對於自律神經恢復健康後,症狀理應消失的道理,應該更有信心了。目前在一般人印象中,只有不知道歸類於哪種疾病的時候,才稱為「自律神經失調」,但事實上,由於自律神經掌管全身大小器官的機能,因此,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如果在某器官或某部位特別明顯,就會有一個專有的病名。詳情可參考: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的疾病

如果你覺得芳喵的文章和私訊能提供幫助,願意協助網站永續營運造福更多人,以及讓芳喵能有時間在私訊中照顧讀者,歡迎打賞芳喵,打賞芳喵有很多方式,你可以用優惠價購買你需要的東西順便無痛贊助芳喵,或是直接小額贊助芳喵,不管你選擇哪一種方式,芳喵都感謝你^_^
前往打賞芳喵:https://fangcat.com/reward/

我個人臉書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相關資訊,所以請不要加我個人臉書。若是不想漏接最新文章、活動、溫馨提醒或想跟我私訊,你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

  • Line私訊點這裡加入芳喵好友:跟芳喵一對一私訊。
  • Line社群點這裡加入芳喵隨筆:本社群屬於佈告欄,禁止發言,這樣大家才能接收「最新文章」、「讀者康復快報」、「聚會資訊」、「溫馨提醒」等等。
  • 點這裡加入芳喵隨筆臉書粉絲團:請點選追蹤→接收通知→搶先看,這樣你才會看到新訊息唷!可一對一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