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大学 联盟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英語: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ystem, NTU System,簡稱:臺大系統NTUS),是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所國立大學共同組成的大學系統。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台湾 大学 联盟
老校名國立臺灣大學聯盟
创办时间2015年1月7日正式成立聯盟
2016年3月31日教育部核定成為大學系統
学校类型大學系統
校址
台湾 大学 联盟
 
中華民國
國立臺灣大學
校本部: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舊社會科學院校區:
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1號
醫學院校區:
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號
公衛學院校區:
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7號
水源校區:
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竹北校區:
新竹縣竹北市莊敬一路88號
雲林校區:
雲林縣虎尾鎮學府路95號
實驗林管理處暨實驗林場:
南投縣竹山鎮前山路一段12號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校本部:
臺北市大安區基隆路四段43號
竹北校區:
新竹縣竹北市台科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校總區-本部校區: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校總區-圖書館校區: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公館校區:
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四段88號
林口校區:
新北市林口區仁愛路一段2號
系統總部辦公室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集萃樓(101室)1F[1]
電話號碼+886 2 3366-2578
傳真號碼+886 2 3366-4921
網站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官方網站

國內各大學目前已效法歐美等國走向聯盟的概念,大學聯盟系統可以互相合作,讓學生有更彈性、多元的學習空間。三校於2015年1月7日簽約成立聯盟[1],寫下臺灣高教史上的重要一頁,三校在互補性強等優勢下,形成具國際競爭力的頂尖大學系統。

三校學術發展各有專精,彼此專長資源互補:國立臺灣大學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大學之一,在各領域之整體表現首屈一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以培育產業科技實務人才為導向,且管理學院更繼國立政治大學後國內第二間獲得EQUIS、AACSB雙認證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是臺灣第一所師範大學,並以音樂、人文藝術、語言學、教育、運動競技見長。三校結盟整合跨校資源,營造更佳的教學和研究環境,讓學生跨校、跨領域學習。[1][2]

目录

  • 1 資源整合
  • 2 概況
    • 2.1 三校與系統校史
    • 2.2 歷任校長
    • 2.3 校徽
    • 2.4 大學排名
  • 3 參見
  • 4 其它的大學聯盟系統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連結

資源整合编辑

系統內近6萬名師生目前共享圖書館、電腦、網路、商家折扣、交通車等資源,及使用會議場地、運動設施、停車等各項優惠;學生可跨校修課、互相承認學分學程及有限度之輔系,並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更積極推動三校教授共聘或跨校合聘、跨校華語教學資源整合、共同貴重儀器中心、建置產學技轉媒合平台、學術研究成果資訊交流平台等更多資源共享

  • 三校聯合招生[3]
  • 學生可跨校選課、學分互相承認、輔系
  • 合聘教師
  • 合辦跨校之研究所及研究中心
  • 整合三校之行政、教學及研究資源
  • 圖書館、網路、交通車等資源共享

概況编辑

三校與系統校史编辑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22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成立。

1926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改稱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

1928年,臺灣總督府成立臺北帝國大學。

1945年,二次戰後,臺北帝國大學易名國立臺北大學,12月15日,經國民政府行政院院會決議,教育部令國立臺北大學正式定名為國立臺灣大學,臺北高等學校改制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

1946年,臺北高中廢止,政府設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共有教育、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博物等「創校七學系」。

1955年,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名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共設有教育學院、文學院、理學院等「創校三學院」。

1967年,配合高等教育由國家管理的政策,改隸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74年,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成立,使用原農業試驗所的埸地作為校本部。

1997年,教育部核准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升格改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2014年6月10日,倡議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所國立大學共同組成大學系統。

2014年9月起,跨校選修保留固定名額並承認學分、共享圖書館資源等合作項目。[4]

2015年1月7日,簽約成立國立臺灣大學聯盟。

2016年1月16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臨時校務會議通過籌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一事。[5]

2016年3月31日,由教育部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6]。

歷任校長编辑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校長
任次姓名
1 楊泮池
2 管中閔

校徽编辑

聯盟標誌以優雅的學院氛圍為靈感,設計了象徵榮譽的桂冠葉邊飾、團結的圓形徽章,以及象徵希望的飄逸緞帶,並在古典之中融入創新精神,將三本象徵學問的書籍,排成造型俐落、向下紮根的三角形,呈現三校緊密合作、人文與科學、教育與實用的完美均衡。

大學排名编辑

NTU System
機構2021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7]2021 QS世界大學排名[8]2020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9]2021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10]2020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11]2021 QS亞洲大學排名[12]2020 Eduniversal英语EduniversalEQUIS認證 AACSB認證
國立臺灣大學 97 66 201-300 184 21 19 5片棕櫚葉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501-600 267 801-900 807 80 48 3片棕櫚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601-800 331 901-1000 1012 119 61

參見编辑

  • 臺灣大專院校系統與聯盟
  • 國立臺灣大學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其它的大學聯盟系統编辑

  • 臺灣聯合大學系統
  •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
  • 台灣國立大學系統
  •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 國立臺北專業大學聯盟
  • 雲林國立大學聯盟
  • 優久聯盟
  • 泛太平洋大學聯盟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國立臺灣大學聯盟整合資源 臺大臺師大臺科大簽約學生更具競爭力. [2016-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2).
  2. ^ 三校攜手組台大系統 不合併卻同受益. [2016-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3. ^ 台大系統聯盟今掛牌 能跨校選課還辦聯誼. [2016-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3).
  4. ^ 林秀姿. 台大、台師大、台科大 3校組聯盟. 聯合報. 2014-06-10 [2014-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5. ^ 校務會議通過 將合組臺大系統. [2016-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6. ^ 許秩維. 3校組台大聯盟 跨校選課享資源. [2016-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9).
  7. ^ 全球最佳大學. [2020-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8.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7).
  9. ^ ShanghaiRanking Consultancy. [202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10. ^ 2021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usnews.com. [202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11. ^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2020-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12. ^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20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4).

外部連結编辑

  •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