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什麼升息?

▲在美國再升息3碼之下,台灣央行卻仍只升息半碼及調高存款準備率,市場擔心台美利差持續擴大,恐加速外資撤出,新台幣貶值壓力更加沈重。(圖/資料照,記者顏真真攝)

美國聯準會(Fed)再升息3碼,累計今(2022)年已升息12碼,但台灣央行卻仍決定只升息半碼,3次升息2碼,台美利差持續擴大,但央行看起來似乎老神在在,還強調「外資賣股匯出資金與台美利差擴大沒太大關係,甚至無關。」其實,央行升息半碼恐怕也是不得已的選擇,尤其9月出口可能終止連26紅,第3季旺季不旺,加上11月底還九合一大選,若大舉升息,首當其衝的就是房貸戶,在房價已高不可攀,連貸款都這麼沈重,民怨恐不得了,加上外資撤出也非只有台灣,這從非美貨幣齊貶也可看出,也因此,即便有2位理事主張升息1碼,最後央行還是決議升半碼,降低對中小企業及房貸戶的衝擊。

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台灣通膨問題與美國不同,台灣是供給面推升物價上漲,美國除供給面之外,還有需求面影響,導致供需失衡,也使得通膨居高不下,仍在8%以上,也因此,台灣用利率對付通膨不是最佳選擇,其實那是因為台灣通膨確實沒有美國嚴重,美國在無計可施之下,只能大舉升息先把通膨壓下來再說,而台灣通膨相對較溫和,即便現在民眾感受到萬物齊漲,對央行來說,升息壓力就沒有美國那麼大。

此外,美國積極升息,預期至年底前還可能再升息5碼,也讓美元獨強,非美貨幣齊倒,亞洲主要貨幣近來也大幅走貶,韓元也貶破1400兌1美元關卡離岸及在岸人民幣也貶破7字頭,新台幣也貶破31.6元,雖然貨幣貶值不利國內物價,因為購買力會下降,但相對來說,貨幣貶值也有緊縮貨幣的效果,加上對出口導向經濟體如台灣、南韓等也有幫助,就如同楊金龍所說美元太強也不可能逆勢操作,況且其他出口競爭國都在貶,新台幣不跟著貶,也不利經濟表現。

當然,美國今年已升息12碼,即3%,台灣只升息2碼,即0.5%,在台美利差持續擴大,尤其美國年底前可能還會再升息5碼,即1.25%,市場也擔心外資恐加速撤出,但為何央行卻不擔心,甚至認為外資賣股匯出資金與台美利差擴大無關,市場則認為央行給的理由有些牽強,尤其外資若持續賣股撤出,台股大跌,股民不滿也不利年底執政策九合一大選,但在美元獨強下,外資撤資也不只在台灣發生。

因此,央行應該也不想顧此失彼,尤其目前國安基金也已進場,美國再升息3碼,台股也未見大幅重挫的情況,加上財經部會也認為台灣基本面仍好,上市櫃營收獲利佳,台股現金殖利率也仍有吸引力,相信央行也是衡量利弊得失,相較之下,利率大幅調升影響更全面,尤其在高房價之下,民眾咬牙買房背負沈重房貸,若連房貸都要背不起,恐怕引發的民怨更大,加上疫情衝擊,企業尤其中小企業影響更大,不少企業還是靠著政府紓困挺過來,若再升息,恐怕有更多企業會受不了,這應該也是央行為何只升息半碼的重要考量。

雖然央行這次仍只升息半碼,但也再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等於自市場收回游資1200億元,其影響的主要是銀行體系,即鎖住銀行的資金、減少銀行可貸放的資金量,進而會影響銀行的放款意願,也會引導資金不要去做一些不動產投資,亦較不會直接直接影響到銀行的存放款利率,增加貸款戶的還款壓力,緊縮效果也不輸利率調升。

只是,美國聯準會年底可能還有5碼的升息空間,即便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若明、後年台灣通膨率下跌幅度大於央行預估,年底前不排除暫停升息的可能,但台灣真的能挺得住台美利差擴大,進而造成資金大舉出走嗎?恐怕央行到年底前要觀察的是不只是明、後年的通膨,還有外資動向進一步造成金融市場的動盪,也如同楊金龍所說,到時才能評估看看是要再同樣緊縮或停頓一下再來看看,確實都有可能,但可確定的是,在年底前貨幣緊縮政策不會轉向。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連3升!央行再升息半碼 並調高存款準備率1碼
利率非對付通膨最佳選擇 央行總裁提暫停升息條件
外資賣股撤資致台幣貶!楊金龍說原因 稱與台美利差無關

全球中央銀行掀起升息競賽的同時,我國央行升息幅度相較緩和,總經學者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台灣通膨雖居高不下,但與美國相比幅度相對有限,第二,台灣貨幣政策架構是「數量型」而非美國的「價格型」,第三,面對輸入型通膨,新台幣匯率維持在「2」字頭、較主要亞幣相對強勢,成減緩通膨的利器。

一名總經學者表示,相較於美國屬於「價格型」貨幣政策,台灣貨幣政策是以控制貨幣政策數量為基調的「數量型」,實話說調升重貼現率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很少人會真正動用重貼現率去融資。

央行調高貼放利率最大的功效是,央行用來回收市場餘裕資金的定存單利率會跟著調高,而銀行的存放款利率調幅,主要是盯住央行定存單的利率調幅,因此,央行升息,除抑制通膨預期外,還會稍微打到房市,所以利率升太快,首當其衝除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外,還有廣大的購屋族。

若要對抗通膨,除升息外,央行也會同步緊縮市場資金,這也是6月一邊升息半碼、一邊調高存準率、回收逾千億元市場資金的關鍵主因。

總經專家說,「央行過去為什麼不需臨時升息,因為要對抗通膨,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控貨幣數量、緊縮市場資金下手,若有升息必要,每季的例行理監事會議再一次調整即可。」

另外,央行3月以來累計升息1碼半,聯準會則是大幅升息6碼,幅度是台灣的四倍,但新台幣匯率迄今仍守在「2」字頭、暫時未貶破30元大關,比其他的主要亞幣相對強勢,也有助減緩輸入性通膨壓力。

中央銀行今(22)日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調升新台幣存款準備率1碼(0.25個百分點),雖然決議結果符合市場預期,卻也引發輿論質疑升息幅度不夠。央行總裁楊金龍坦言,這次理監事會議決議並非「一致通過」,確實也有少數理事認為應該升息1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楊金龍在記者會上說明,考量我國下半年、明年通膨率將會逐漸回落,加上全球經濟迎來逆風,本次決議升息半碼,搭配升準1碼,足以對於物價、房價有所抑制,未來仍將持續滾動式檢討,並在必要的時候調整,促進金融穩定。

只不過,根據央行7月底公布的6月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有幾位理事對於當時升息半碼的決策表達疑慮,甚至直言台灣的通膨壓力比起實際數據顯示高出許多。記者詢問,這次是否也有理事主張加大升息幅度?

楊金龍坦言,確實有2位理事考量房價、房租問題,認為應該要升息1碼,其他理事則認為升息半碼是適當的,存款準備率調升1碼也獲大家同意,畢竟調升利率將使房貸戶、尤其是第一戶、中小企業首當其衝,在這疫情影響、通膨走高、經濟降溫的時空背景,「不希望他們因為利率調整而受衝擊。」

他也表示,美國通膨率高漲,「砰砰砰一路升息上去」是有他的道理,包括歐元區、英國、新加坡及澳洲也是如此,台灣物價漲幅和日本、中國差不多,他們還是維持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我國物價主要是受供給面影響,「用利率對付通膨,並不是最佳選擇。」

(延伸閱讀:日圓貶太兇,日本政府和央行不忍了!24年來首次干預外匯,日圓匯率直線噴漲)

楊金龍特別說明,外界經常認為台美利差擴大,是導致外資匯出、新台幣貶值的主因,但是根據央行觀察,「事實上,外資流出和台美利差是沒有關係的。」

楊金龍解釋,外資匯入我國資金的運用管道主要是投資台股、台債以及為交割所需的新台幣存款帳戶。 其中,絕大多數資金以投資台股為主,持有台債比重甚微,新台幣存款帳戶餘額相對穩定。

他表示,今年以來,美債殖利率竄升雖使台美利差擴大,外資並無明顯出脫台債或減持新台幣存款現象,但是因為全球股市受美債殖利率攀升及金融市場去槓桿化影響而大幅修正,外資基於全球資產配置及面對基金贖回等資金需求考量,賣超台股實現龐大獲利後並大舉匯出,加上外資在國內匯市交易比重高達7成,導致台北外匯市場美元需求大於供給,這是今年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貶值逾11%的主因。

針對新台幣貶值加劇輸入性通膨風險,楊金龍指出,今年1~8月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較去年同期貶值3.15%,使得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率升為17.70%,增幅為3.85個百分點,估計貢獻CPI年增率0.10~0.19個百分點,影響相對有限。

(延伸閱讀:新台幣狂貶,輸入性通膨風險升溫!學者:央行9月頂多只升半碼,台美利差還會擴大)

楊金龍也說,目前貨幣政策的基調仍是「緊縮」,至於今年底前是否轉向?楊金龍答覆「我想是不會啦」,但在幅度、速度方面還是有斟酌空間。

他表示,央行在接下來的日子如果可以確定2023、2024年的通膨情勢將比當前預測還低,「那為什麼還要緊縮下去?」也就是說,到今年底前還有3個月的時間可以觀察,據此決定是要加速緊縮、緩解緊縮或者稍作休息,在某一個適當的時機停頓下來。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持續緊縮,美國聯準會更展現暴力升息,相較之下,台灣央行作風偏保守。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點出台灣採溫和緊縮政策的4大原因,包括「他的緊縮就是我們的緊縮」,實際上對台灣的經濟、物價與金融也帶來緊縮效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聯準會為了打擊通膨,大展鷹派作風,今年以來累計升息15碼(1碼為0.25個百分點);台灣方面,儘管央行也走向貨幣緊縮,今年3月升息1碼後,6月、9月均升息半碼,升息幅度和歐美相比,溫和許多。

楊金龍受邀出席中研院經濟所舉行的六十週年所慶暨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並就「台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進行演講。

楊金龍表示,今年以來,央行三度調升政策利率,共計0.5個百分點,並二度調升新台幣存款準備率,共計0.5個百分點。

4大因素,台灣升息幅度低於美國

和美、歐等經濟體比較,台灣緊縮貨幣政策程度相對溫和,楊金龍點出4大因素,一是美歐等經濟體積極緊縮貨幣政策,實際上也對台灣的經濟、物價與金融帶來緊縮效應,在此情況下,「他的緊縮就是我們的緊縮」。

第二,國內物價上漲主要受進口原油及糧食成本上揚等供給面因素影響,政府持續以供給面措施因應能源及食物價格波動,對於穩定整體物價有很大幫助。

延伸閱讀:今年GDP再下修!主計總處曝經濟成長率僅剩3.06%,明年更慘保3落空

第三,當前國內通膨衝擊主要來自供給面的成本推動,但央行有必要採行適度緊縮貨幣政策,制約通膨預期,以維持物價穩定;因此,央行採價與量並行方式,調升政策利率及存款準備率,有助抑制國內通膨預期心理。

第四,今年以來,台灣物價漲幅相對美、加、歐及部分亞太地區低,貨幣政策緊縮力道也比較溫和。

至於影響明年國內通膨走勢的因素,楊金龍認為,主要央行貨幣政策、俄烏戰事、供應鏈瓶頸是關鍵,必須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此外,根據國際機構預測,楊金龍表示,明年美、歐、英等先進國家通膨回降,但還是處在高水準,經濟則轉呈微弱成長或小幅衰退,如果未來高通膨持續且失業率升高,將陷入停滯性通膨。

楊金龍進一步表示,明年可能發生停滯性通膨,而在通膨獲控之後,長期可能重返COVID-19疫情前的長期停滯。

責任編輯/郭家宏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