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 狗頭

簡介

斑馬狗頭是一個大型的河魨魚,因有黃色條紋,因斑紋類似斑馬於是稱作斑馬狗頭。它有一個健壯的、滑稽的外表。身上布滿短刺,眼睛往往呈紅色或者橙色。身體通常黃金有色,橫條紋從胸鰭至後背寬尾。

像許多河魨魚一樣,斑馬狗頭的顏色可以隨年齡、性格、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幼年時期往往是斑駁的外表,但隨著他們長大成熟,條紋呈現金黃色,黑暗區域的復蓋變成深紅色。斑馬狗頭也有能力根據其情緒改變顏色,驚嚇時往往顏色灰暗,愉悅時多呈現比較艷麗。

河魨魚有能力“吹球”,當本身如果受到威脅,可以吸入水或者空氣導致迅速膨脹,並且短刺向外突出,用以保護自己,所以斑馬狗頭也被稱為皮球魚。

斑馬狗頭有聰明,好奇的天性,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友好的寵物。但是也可以極具攻擊性。它們將最有可能傷害或殺死其他與之混養的魚類。斑馬狗頭有一把鋒利的喙嘴,將用它來咬碎其它生物及貝類

外殼。他們是一種食肉動物稱為食軟體性,這意味著他們吃各種各樣的底棲生物,如牡蠣、貽貝、扇貝、蛤蜊和磷蝦。在水族館裡他們會喜歡追逐的招潮蟹,鬼蝦和龍蝦。

斑馬生命力旺盛,比較皮實,適合新手飼養。且與人互動性佳,但不宜同種混養,適合單養。

地域分布

斑馬狗頭第一次被發現記載,是卡爾·馮·林奈(C. Linnaeus)在1758年。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查德盆地、尼日、沃爾塔、甘比亞、迦巴和塞內加爾非洲的河流。他們居住在大江大河和開放水域,以及雜草床和植被地區。其他常見的名字如斑馬河魨,尼羅河河豚,波段河豚,拉丁種河豚。

在野外尼羅河河豚被認為是食軟體性。主要消耗底棲生物,如牡蠣、起皺、磷蝦和貽貝。在其自然棲息地這些尼羅河河魨通常在50英尺水深。這很難在人工飼養繁殖,但是有繁殖成功記錄。

[生物] 學名:阿拉伯魨

族群:單獨

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未評估或未列出

飼養

綜合飼養難度難

斑馬狗頭魚並不是一個很難飼養的魚,但前提是你能滿足它們所有的需求。斑馬狗頭是極具攻擊性的魚,通常不能與其它魚類混養。

飼養水體:成年河魨大約是450L

魚缸過濾器:6 - 10次/小時

換水周期:每周30%或者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耐寒性:中級

管理人經驗水平:中級

食物和餵養

斑馬狗頭是一種食肉動物稱為molluscivore。野生環境包括昆蟲、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所以蝸牛、螃蟹、龍蝦和蝦的食物將是不錯的選擇。人工飼養,他們也會吃小魚,有時會訓練吃冷凍乾磷蝦。

幼年期可以一天餵一次或者一天兩次,成年期可降到每周兩到三次。斑馬狗頭有強壯的牙齒在其整個生命都在生長。它們需要提供帶殼活食以難保持他們的牙齒磨損。可接受的食物包括貝類、甲殼類動物和帶殼活食如蝸牛將幫助磨損牙齒。如果牙齒太長,它們將無法吃食,要求養主進行夾牙。

斑馬狗頭餵養的食物需求隨著年齡和生長的變化而變化,小斑馬狗頭可以餵養冰凍紅蟲,小魚,小螺,磷蝦,黑殼蝦等。當斑馬狗頭長至15厘米以上,可以餵養蝦、龍蝦和蟹腿,貽貝和蛤,巨型磷蝦,泥鰍,朱文錦等。

食物類型:肉食性

片狀飼料:不接受

顆粒飼料:不接受

餵食頻率:每天

魚缸注意事項

斑馬狗頭並不是特別快速增長,較小的斑馬狗頭可以暫時養在相對較小的魚缸。但最終你會需要一個最低400L的水族箱以便給它最好的生存環境。而且斑馬狗頭屬於容易跳缸的魚類,所以魚缸必須加缸蓋。斑馬狗頭魚屬於能吃能拉的魚類,所以需要強大的過濾系統以維持良好的水質。

換水頻率:建議每周30%到50%的水(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過濾器:建議每小時6 - 10倍以上

魚缸體積:450L及以上

底砂類型:鼠沙、河沙、礫石

照明需求:溫和,正常照明

溫度: 23.9° C- 27.8° C(75.0 to 82.0° F )

硬度範圍:10 - 12 dGH

鹹水:有時候,雖然它是一種淡水魚,但它可以保存在輕輕微鹹的條件

水流強度:弱

習性

斑馬 狗頭
斑馬狗頭

斑馬狗頭魚極具攻擊性,不能容忍其他魚類,應該單養。在大的魚缸中可以混養游速很快的魚,這樣斑馬狗頭抓不到。只能與自己的物種在一個足夠大的水槽中,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域,很少有交叉路徑。希望每次他們看到彼此爭鬥。可以混養斑馬狗頭但前提是魚缸足夠大,每條斑馬狗頭都有自己

的領地,所以斑馬狗頭與斑馬狗頭混養打架是經常的事。

然而斑馬狗頭是非常友好、風度翩翩的寵物。它們將與它們的主人,有獨特的面部表情交流。大量漁友反應斑馬狗頭有認主行為。

是否有毒:是(野生河魨食用有毒物質致使肉體有毒)

攻擊性:大型攻擊性——掠奪性

混養:游速快的魚類,同種類要求魚缸足夠大

性別分辨

目前沒有確切辦法分辨出性別,但是母魚產卵時它們的肚子圓,而公魚會更顯得苗條。

繁殖

斑馬狗頭目前沒有商業人工繁殖,但有報導稱,已有飼養愛好者成功繁殖。繁殖斑馬狗頭的難點是,它們通常會殺死出現在視線範圍內的對方。在自然界,斑馬狗頭通常在50英尺或更深的水裡交配繁殖。

當母魚到達繁殖期,會與做好準備的公魚交配。雄性河魨會倒掛游泳,並控制住雌性河魨,這樣性器官連線在一起,卵子和精子被釋放了幾次,產生數以千記的卵。

一般卵的孵化期在3至4天,在這段時間中的水位要求比較低,以便幼魚可以浮出水面。一個星期後,斑馬狗頭寶寶開始自由遊動,並需要餵食滴蟲。這些嬰兒需要不斷餵養,以防止飢餓。第二個星期,他們將開始採取鹽水蝦。像它們的父母一樣,小斑馬狗頭的成長非常快,逐漸變得有攻擊性,所以它們比較明智的遠離比它們更具攻擊性的個體。

繁殖難度:難

常見疾病

斑馬狗頭因為沒有魚鱗復蓋,所以更容易患疾病。通常斑馬狗頭生病後會抽搐和摩擦。它們大多數藥物反應良好,通常很快癒合。

斑馬狗頭一般是野生捕獲,可能攜帶內部寄生蟲、蟲應該如果它尚未完成。異溝盤蟲屬感染也是常見的,本病全年均可發生,危害各生長階段的河魨魚,並且常常和纖毛蟲病、車輪蟲病、細菌病並發。甲醛浴可以幫助治療。關於斑馬狗頭魚魚類疾病和疾病的更多信息,可參見其它淡水魚類疾病和治療。

食物

冷凍蝦子、朱文錦、 活蝦、小螺、小魚、泥鰍、冰凍紅蟲等,對生餌接受度高。

個人飼養經驗:與 皇冠狗頭皆為非洲大型 河魨,個性略為粗暴,需具備足夠尺寸的魚缸飼養。非常好養的狗頭之一,不挑食,對於水質適應力極強。初期飼養,可以放一些便宜的燈科魚作為飼料魚。

其他注意事項:台灣繁殖場據說已經能人工繁殖了。與其他淡水 河魨相比,容易長的很大,飼養上需注意擴缸的需要(最好為其加蓋以免跳缸)。

狗頭魚是河豚的一種俗稱,河豚有是魨形目( Tetraodontiformes)的一種俗稱。有淡水也有鹹水的。

目前飼養班馬狗頭才兩個月,對於這個生物有一些觀察,以及我聽到的資訊,做一個整理。

【基本資料】

班馬狗頭原產地位於非洲的查德湖、

斑馬 狗頭

尼日河

斑馬 狗頭

塞內加爾河

斑馬 狗頭

甘比亞河

斑馬 狗頭

最大的體型約可以到50公分

斑馬 狗頭

幼魚大約每個月可以1~2公分成長,小的時候與長大會很大的不同

斑馬 狗頭

但是大於20公分之後,生長的幅度會減少。(不確定是人工飼養因素或是天生如此)

天生愛吃甲殼類的生物,像是貝類、蝦類、蟹類

以下影片是皇冠狗頭的棲息地,與班馬狗頭的類似,生活在大江大湖之中,可知他們不需要太湍急的水流

PH值有人說偏酸,也有人說偏鹼,我個人覺得中性偏一點酸或是偏一點鹼都無妨,狗頭對於水的要求沒有很高(但是也不能太糟糕)

【魚缸】

幼魚所需的水量不多,大概1.5呎的缸可以養約半年,長度若大於15公分,則需要逐步擴缸,大於20公分之後成長的幅度會變慢,不確定是因為人工飼養的環境太小而限制牠的成長,或是天性會變慢。大多數的人會用四呎缸來養(水量約300公升),也有人說至少要用三呎缸養,根據我自身的經驗,一隻魚能夠陪伴超過兩年就算稀有了,所以我一開始是打算用二呎缸養,看看牠能夠陪伴我多久。

隱居漁人有隻養了四年的班馬狗頭是養在四呎裸缸,目測約40公分,老闆說大概第二年就長這麼大了,我個人覺得這還是跟生長環境有相關。若環境小,生長的幅度則慢,環境大,則生長幅度會正常。

無論如何,飼養一隻動物就有好好對待他的打算,無論是對待被當作飼料的黑殼蝦或是朱文錦,都應該讓他有權利好好活著 (然後被吃掉...),更何況是入手當作寵物的魚呢?養了,就要打算養一輩子,

底沙的部份有人用裸缸,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好清理,因為狗頭吃相難看,通常咬了一口之後就不吃了,剩下的魚頭魚尾巴魚內臟都會飄在水中,裸缸可以看快的找到那邊有魚的殘軀快速撈起;我有用黑土養過(因為之前是養水草缸),有人為了讓狗頭好鑽沙,所以買陶瓷砂,我個人覺得狗頭應該對於水質沒有什麼好要求的,所以什麼底砂都行,主要還是看飼養者的方便性或美觀性。

【過濾】

過濾的部份則是看總水量多少去設計,而狗頭的飲食多為肉食,因此餵食活餌則易滋生細菌,因此過濾需強大,若單純餵食飼料,我個人覺得不用太特別強。大多建議為總水量的6~10次的過濾量。

我的狗頭缸為二呎標準缸,水量約45公升,過濾設備為XB-303,為360L/H再接一個3L的森森前置桶,前置桶內一半羊毛絨,一半為陶瓷環(是看手邊有什麼材料就塞什麼,若只有羊毛絨,也可以全塞羊毛絨)。

9/11補充:日前因xb-303壞了,因此升級為MA650,若圓桶所標示的水量是正確的話,我目前過濾量為12次。

狗頭為赤道動物,所以最適溫度應為25度以上,換言之,在台灣的氣候是怕冷不怕熱,冬天則需要加溫設備以保牠的活力。夏天我曾經兩週不在家,水溫大多是32度上下狗頭也是活得好好的。

無論如何,最忌許水溫變盪太大,任何魚都會受不了的。

【水】

狗頭其實對水的要求不很高,但是也不太差。基本上能夠把魚養到不會死的水,就可以養狗頭。所謂不會把魚養死就是硝化系統能夠完全建立,也因為狗頭對於水質的要求不算高(不需要看PH值、KH值),所以我只有買NO2的試劑(大部份的PH3會很快地把分解為NO2,但是NO2不會這麼快地分解成NO3,因此我養水階段只有看NO2的濃度,若是超過0.5ppm我就當作沒有養水成功)

書上說狗頭對於NO2其實很敏感,但是我飼養麒麟狗頭的經瞼是其實狗頭對NO2似乎還好。然而建立一個完整的硝化系統是養魚之必需,因此無論狗頭對NO2敏不敏感都還是得把系統建立起來。

【飼料】

狗頭的飲食是我個人覺得養魚最困難的地方,所以會花比較多時間去解說。

狗頭是一種肉食性的魚,在他的生長環境主要的食物是以甲殼類為主,像是蝦子、蚌類,十分喜歡。

這也是我第一種我知道不吃飼料的魚,在養狗頭之前我一直以為所有魚都是吃飼料的。之前養孔雀魚、小紅豆以及各種50元以內的魚,全部都吃飼料,直到遇到了狗頭這種魚。

狗頭一定會吃的東西有以下兩個:冷凍紅蟲及黑殼蝦,這兩種東西在水族館都可以買得到。冷凍紅蟲餵食需解凍比較麻煩,黑殼蝦較簡單只要放一盆水打氣應該就能活了。

有人會餵食朱文錦,這個部份我個人認為,只有比較大的狗頭才有可能吃比牠嘴巴小的魚,換言之,若朱文錦本身比較大隻,狗頭就不會違反天性去吃比牠還要大的魚。

另外也有人去買冷凍蝦,包括專門賣蝦的廠商(可能是出貨到餐廳),只要把蝦頭跟蝦尾去掉,再冷凍起來就可以吃很久。

餵食活體比較麻煩的地方是在於活餌的保存以及日後需定期驅蟲。活餌的保存例如冷凍紅蟲需要放在冰庫,並不是所有的家人都願意把紅蟲這種東西跟食物冷在一起;或是需要另外一個空間去養黑殼蝦。同時活體吃久了通常會有體內蟲的問題,體內蟲是指各種鞭毛蟲寄生在魚的腸道之中,當魚的活力好的時候,就可以和平共處,但是當魚狀況不好的時候,寄生蟲就會大量繁殖導致於魚的食欲不佳,通常不明原因

我日前有買過釣魚店的赤尾青,一包25元,也是可以吃很久。狗頭對於赤尾青的接受度很高

也因此會有人試著去餵食飼料,或是乾燥蝦,訓練魚從只吃活體變成活體跟飼料都吃,這個過程叫「馴餌」。

馴餌的過程十分艱辛,我個人還沒有成功過,所以根據過來人的心得是:若有馴餌完成的狗頭可以買,請毫不猶豫的買已經馴餌完成的狗頭

之前的網誌我的寫過我用了各種方式去讓我的狗頭吃飼料,前前後後試了兩個月,把狗頭搞到病奄奄,瘦巴巴還是不吃飼料,出國了兩週只請鄰居餵飼料,他雖然不吃飼料但是還是活下來了,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活下來的?

【驅蟲】

餵食活體通常需要定期驅蟲,也有人說狗頭對於體內蟲的忍受力很高,若沒有病徵,就不需要做驅蟲的動作,因為我想用飼料取代活體,所以目前是沒有用到驅蟲的這個程序。

因為驅蟲本身對魚也會有風險在,體內蟲與魚體本身是共生的狀況,當魚的狀況好,自然會與體內蟲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如同我們人體內的腸內細菌一般,無需另外做驅蟲的動作。

也因此沒有必要是不需要驅蟲的

【混養】

很多人會覺得一個魚缸只有一隻魚會很空,但是養狗頭必需要有一個魚缸只有一隻魚的心理準備,不能有蝦、不能有螺,其他比狗頭小的魚都會變成食物。

目前有試過游得很快的魚跟比狗頭還要大的魚都沒有什麼事,若螺太大、太硬通常狗頭也會放棄咬牠們。日前有養過藍寶鸚鵡,比狗頭還要兇,一直咬著狗頭的胸、尾鰭以求保護他們的卵,我猜慈鯛類的魚的地域性就會這麼強。狗頭大部份是可以接受室友的,只是長大到某一天發現室友是嘴巴咬得動的時候,就會把牠們吃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