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神經 失調 飲食

自律 神經 失調 飲食

Getty Images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處在高壓環境下常見的疾病,但自律神經系統失衡其實很難被察覺病因,因為自律神經系統主要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負責管理操控身體的心跳、血壓、脈搏等運作,因此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同時導致多種系統疾病發生,且它們受到的影響並不相同,症狀包括睡眠障礙、心悸、頭暈、頭痛、食慾不振、便秘或腹瀉等。本篇特別採訪營養師李婉萍有關「自律神經失調」該注意的飲食生活習慣有哪些,如果你最近感覺到全身無力,晚上睡眠時間長、白天卻長期沒精神,那你很可能需要參考以下營養師的建議,為飲食生活習慣做調整!

【自律神經失調檢測表】檢視你中了幾項?

症狀說明:

頭:頭暈、偏頭痛。

眼睛:視力模糊或變黑。

耳朵:耳鳴或聽力下降。

喉嚨:發癢、異常咳嗽

四肢:下肢麻木、顫抖、寒戰、麻木和無力(疲勞)。

肌肉和關節神經:肩膀和全身肌肉酸痛、多處神經痛、背部和腰部緊繃疼痛。

呼吸系統:呼吸困難、換氣過度、頭暈、呼吸緊繃、鼻塞不能呼吸、不自主地深呼吸或嘆氣。

心臟: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心臟無力、胸悶、胸悶、心悸。

循環系統:血壓起伏、頭暈、手腳冰涼、面部潮熱、昏昏欲睡、頭暈目眩、甚至昏倒。

消化系統:噁心、嘔吐、胃灼熱、胃痙攣、腹脹、腹痛、便秘或腹瀉、胃腸蠕動異常。

膀胱:頻尿、尿床。

皮膚:多汗、無汗、皮膚乾燥、全身發癢、發熱、發冷。

心理狀態:焦慮、憤怒、莫名的恐慌和煩躁、感到孤獨、莫名的悲傷和記憶退化。

其他:疲勞、虛弱、異常疲倦、體力減退、食慾不振、失眠、淺睡或多夢、白天困倦、性功能障礙、體溫偏低或偏高。

● 如果打勾1 ∼ 2 個代表身體有輕度自律神經失調

● 如果打勾3 ∼ 5 個代表身體有中度自律神經失調

● 如果打勾6 ∼ 13 個代表身體有重度自律神經失調

資料來源參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頭痛:不建議吃巧克力、少喝酒、少吃起司、少吃柑橘類、吃冰不要吃太快

消化系統:如果食慾不振建議少量多餐,容易有噁心嘔吐則少喝湯、乾濕分離飲食有助於腸胃消化,另外以清淡飲食為主,減少刺激胃酸分泌,蛋捲、粽子、蛋黃酥、月餅等都要少吃。

皮膚:有多汗問題建議多喝水,體重每公斤*40c.c.最佳。

暈眩:增加鈉含量攝取。

營養師建議自律神經失調多攝取「鈣、鎂與維生素B6」三種營養素

自律神經失調主要可能是因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失衡,因此如果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建議可以多攝取含「鈣、鎂與維生素B6」食物來幫助穩定緊張情緒。

鈣:牛奶、優格、起司(有頭痛症狀避免)

鎂:各種堅果類、芝麻

維生素B6:雞肉、肉魚(含鎂離子高的魚)、堅果類、豆類(黑豆、黃豆、豆腐皮等)、穀物(小米、蕎麥)。

營養師李婉萍建議如果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建議三餐多選擇自助餐來增加各類食物攝取,營養素越均衡對穩定情緒更有幫助。

「自律神經失調」推薦可以使用「甜橙精油」、「柑橘類精油」或是木質調精油像是「檜木」,透過吸嗅法來穩定情緒,讓心情暫時從龐大壓力抽離、緩衝情緒,或是搓揉柚子皮、橘子皮與檸檬皮,刺激表皮精油分泌,也能達到吸嗅精油的芳療效果。

另外也可以使用薄荷、茶樹精油滴在熱水中後,隔著毛巾嗅吸, 或是使用擴香機(10滴左右)能持續1~2小時,需要特別注意不要使用擴香機過久,容易造成神經疲憊、嗅覺疲乏,還有精油的選擇建議以有正規認證為主。

如果在諮詢醫生後發覺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記得要保持正面態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也推薦可以用運動、冥想等方式轉移,都有幫助穩定情緒的效果喔!

2016-09-12

《早安健康》相信,健康的方式不只是治療疾病,更多的是快樂的心境、好好生活,做得到的健康,才會在每一天產生新力量。我們相信,尊敬大自然、呼應身體的訊息,才能找到正確的療禦方式。

世界上最好的治療,都是不花錢的。睡覺、大笑、動一動、曬太陽。健康,無價!

《早安健康》的英文Everyday Health,睡眠、刷牙、洗臉、抬頭挺胸收小腹、吃在地當令食物,建立在天天的生活裡,才會是隨手就可做到的健康。

認知了自律神經對健康的影響之後,接下來,要進一步認識HPA軸(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軸上每一部門環環相扣,情緒、荷爾蒙與自律神經的關係更是密不可分、相互影響。 

自律 神經 失調 飲食

1.腎上腺在遭遇刺激、壓力時大量分泌壓力荷爾蒙,心跳加速、代謝力提升,短時間內能使人體得以應付外來壓力。但若體內長期壓力荷爾蒙過高,反而會使免疫力下降、下視丘萎、情緒更焦慮、緊張。 

2.荷爾蒙在女性生理期時會陷入短暫混亂,影響下視丘、自律神經失常,連帶使全身產生大大小小的毛病。反過來說,當自律神經失調,荷爾蒙也會變得混亂。 

3.感性腦掌控情緒,並影響下視丘與自律神經。因此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或長期壓抑情緒都可能使自律神經失調。 

4.下視丘掌握睡眠與甦醒,因此負面情緒、壓力會造成失眠;長期失眠則會使自律神經失調。 

5.神經傳遞物質中有兩者與快樂、幹勁的情緒有關,是為血清素、多巴胺,此二者更能保護腦細胞免於老化造成的記憶力傷害,是相當重要的神經傳遞物質。兩者的原料分別是天然胺基酸中的色胺酸、酪胺酸,因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靠天然食物補充。 

自律 神經 失調 飲食

身體擁有充足的好營養素,自律神經就會平衡! 

當一個人想要有所改變時,飲食是最容易調整也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之一。怎麼吃最好?李德初醫師親授的三個要點一定要學起來! 

少吃發炎食物 

李德初提醒,當你感覺心情不好、注意力無法集中、昏昏欲睡,可能要想想是不是今天油炸食品、人工添加物、反式脂肪或高糖、高鹽食物吃得太多了,有些人喝咖啡會心悸、喝牛奶會拉肚子,這些發炎食物就應該少碰為妙。因為這些食品會消耗體內的維生素B群,或造成慢性發炎,使自律神經緊張,身心症狀也就一個個迸發出來了。 

多吃Omega-3 等營養素 

有些時候,自律神經已沒辦法靠個人意志穩定下來,這時候就該借助營養素之力。醫學上已有研究確定,面對同樣的問題時,體內若有充足的Omega-3、維生素B群、色胺酸、葉酸、異黃酮等營養素,壓力、情緒會緩和很多,自律神經也會更為平衡。 

晚餐減量,修復自律神經 

李德初建議,每餐不要吃太飽,七、八分飽即可,晚餐也建議減半,讓自律神經有時間修復。因為在中醫理論中,晚間9~11點是「三焦經」的運作時刻, 而這條經線與自律神經有密切關係, 因此晚餐吃少一些,讓身體系統能充分休息, 就能夠平衡三焦經。 

延伸閱讀:日女醫生1日5餐瘦身法,竟瘦下16公斤

標籤:
  • 自律神經失調
  • 自律神經
  • 下視丘
  • 神經失調
  • 護腦
  • 酪胺酸
  • 三焦經

  • 評分:
  • 1
  • 2
  • 3
  • 4
  • 5
  • (0)

  • 列印
  • 轉寄

自律神經失調 吃這些可穩定情緒

2016-11-20 14:51:56

自我要求完美的人,容易壓力過大的,出現睡不好、心悸、呼吸喘,恐是自律神經失調。br/報系資料照 自我要求完美的人,容易壓力過大的,出現睡不好、心悸、呼吸喘,恐是自律神經失調。
報系資料照

50歲的王小姐是家中長媳,負責家人飲食起居、照顧公婆、孩子課業大小事。她是一個自我要求完美的人,一心想給家人最好的,不僅帶給自己很大壓力,也常操心東、操心西,易與家人有摩擦。她晚上常常睡不好,也常心悸、呼吸喘、血壓高,醫師指出,她的自律神經已出現失調。

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指出,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自律神經系統分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通常在白天活化,活化時會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精神奕奕;副交感神經通常在夜間活化,活化時則會使心跳變慢、較想睡覺。但若夜間給自己太大壓力,也會讓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影響睡眠品質。

林嘉謨表示,臨床上,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是完美主義者,給自己過大壓力、性格焦慮、講話速度快,就連睡眠時也容易想東想西,導致無法好好休息。患者常見40至50歲中年女性,邊工作、邊擔心家庭孩子,壓力大卻沒有好的抒發方式,使身體系統失調。

當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引發全身各種不適症狀,如頭痛、耳鳴、心悸、掉髮、疲累、腹瀉、便秘、消化不良、月經不規律等。除了由心理引起,部分患者是生理因素引發。林嘉謨就碰過一名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長期不得好眠,本來大家都認為他天生急躁,但呼吸問題治好、能睡好覺後,講話速度自然變慢,好像變了一個人。

林嘉謨說,患者若是生理問題,治療或許可以立竿見影,若非生理因素影響自律神經失調,應先檢視自己在工作、家庭或其他團體中的角色定位,找出壓力點與處理方式,平時要有宣洩情緒壓力的管道,聽音樂、看電影、書畫、規律運動、腹式呼吸、內觀冥想等,都是不錯方式。

全穀類、豆類等食物營養素,能幫助穩定情緒。br/圖片/shutterstock全穀類、豆類等食物營養素,能幫助穩定情緒。
圖片/shutterstock

林嘉謨提醒,家人有自律神經失調,易焦躁、睡不好、過度放大身體各種問題,家屬不要給太大的壓力,應幫助找到原因,也可安排家人一起運動、培養規律生活習慣。

營養師李婉萍指出,鈣、鎂能穩定神經與放鬆肌肉,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高麗菜、洋蔥、南瓜、秋葵等補充鈣,但成人一天需要1000毫克的鈣,光靠這些飲食可能攝取不足,建議每天喝500毫升牛奶,鎂則可吃堅果類攝取。血清素與GABA也有助安定神經,合成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的營養素包括全穀類、豆類、鱸魚、香魚、白帶魚等。另外,每天露手腳曬15分鐘太陽、多運動,也能幫助情緒穩定。

可穩定情緒營養素
資料來源/林嘉謨醫師、李婉萍營養師br/整理/羅真可穩定情緒營養素 資料來源/林嘉謨醫師、李婉萍營養師
整理/羅真
自律神經失調 壓力大 焦躁 頭痛 掉髮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自律神經失調吃什麼食物?

自律神經失調主要可能是因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失衡,因此如果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建議可以多攝取含「鈣、鎂與維生素B6」食物來幫助穩定緊張情緒。 維生素B6:雞肉、肉魚(含鎂離子高的魚)、堅果類、豆類(黑豆、黃豆、豆腐皮等)、穀物(小米、蕎麥)。

自律神經失調喝什麼?

咖啡能幫助醒腦,是讓大腦清晰的救世主,一早上班無精打采,許多人都會買杯咖啡提振精神,專注力更集中,能提升工作效率,而咖啡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讓腦內的多巴胺增加,讓人覺得心情愉快,甚至擁有雀躍的心情,可以降低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你可以觀察看看在開會時咖啡其實可以讓團體的對話和互動更加流暢,也就是說,咖啡因能夠改善和 ...

自律神經失調可以吃什麼水果?

感覺到壓力時,體內的維生素C會大量流失,多攝取維生素C(葡萄柚、橘子、檸檬)有助於讓腎上腺皮質固醇分泌,提高抗壓性與身體免疫力,改善與預防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要吃什麼維他命?

維生素B群在人體內可以幫助補充能量、促進神經細胞修復,因此,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自然能攝取到足夠的B群,同時也有助於調整自律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