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的 保存 期限 只有 十 年

從孩子的5歲到15歲,您只有10年的機會。

望著孩子背著背包的小小身影,我知道,我總有一天要面對孩子離開身邊的人生。但我一點也不沮喪,因為,我已經將孩子的每一份笑容、眼淚、體貼和愛意留存起來了, 到那一天,我只要再從心裡拿出來解凍就好—— 絲絲甜蜜的回憶,就是父母度過老年時,所需的全部養分。

很多父母是這樣想的:孩子還小,等我們什麼什麼的時候,再怎樣怎樣。

3歲小嗎?8歲如何?8歲還是太小了,12歲如何?

而機會,常常都是在等待中失去的。

從孩子的5歲到15歲,唯有這黃金的10年,您可以前一秒鐘跟他像好朋友般說話; 後一秒鐘,他卻可以帶著天使般的臉龐依偎在您的懷裡睡著。如此美妙的特別感覺,您只有十年可以享受,一旦錯過,機會將永遠不回頭。

我知道,不是每個爸媽的保存期限都是10年——放心,只會更少,不會更多。然而,父母能陪孩子多少年、到幾歲,都只是一個提醒:我們不是上一代只求溫飽的父母, 我們還要好好享受,養育下一代時,千金也買不到的美好時光。

每段幸福,我都要把握

「我和孩子從小相依為命」,如果以連續劇的語言翻譯就是:媽媽很命苦,必須獨力扶養孩子到長大。可是,我們家有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媽……這麼多人支持著,媽媽卻還是常常有──與孩子相依為命的感覺。

爸爸不顧家嗎?沒有,他是個難得的好爸爸、好先生,孩子和我都非常愛他。只要是放假的日子,爸爸總是全心全意的陪伴著家人。

但是,媽媽還是有著與孩子相依為命的感覺。或許是中國人刻苦耐勞、犧牲奉獻的血液太濃,上班「朝九晚九」成了常態;我雖不喜歡,然而當大家都是這樣工作時,你可以打破成規嗎?即使當初我還在職場時,每天晚上的到家時間,也要七點半了。

工作上才剛大調動的爸爸,兩星期的旅行,他有些為難。

這就是媽媽嫁對人的地方,他不會一開始就直說:「最近忙得不可開交,你們去就好。」而是委婉地說:「走不開這麼久,一星期就好。」

不想「丟下爸爸,獨自去玩耍」的媽媽,於是想出更多方案:去美國好了,用一星期從舊金山玩到洛杉磯,然後爸爸先回去上班,我陪姊姊弟弟繼續玩迪士尼……他說好。

可是媽媽想到十幾年前自己對迪士尼的興奮,再想像孩子臉上會有的驚奇和笑容,那是稍縱即逝的美好時光,媽媽不想爸爸錯過人生最重要的風景啊。

猶豫之際,媽媽隨口問:「那我們這次自己去玩,你下次再去好了。」爸爸馬上說好,答案彷彿早排好隊等著了,只差問題出現而已。這時我也才突然瞭解——說工作壓力也好,說責任感重也罷,在工作與家庭中取得平衡,爸爸也是有掙扎的。

我只是替爸爸惋惜,這份幸福,為何只有我獨享。

「沒關係,我再帶你來。」每每看到什麼好風景,我總是這樣自言自語的說著。

***

當媽媽無法決定要去哪個國家時,現在的父母一定會跟孩子討論──其實,問了也是白問。「去英國好不好?」媽媽問。

「有沒有沙灘?度假一定要有沙灘。」小孩只對沙子和水有興趣。如果還可以加在一起玩,更是「好玩」的最高級。

「沒有,但是哈利波特的J•K•羅琳住那裡。」媽啊,這是什麼度假理由啊?

「好啊,可以看到哈利波特嗎?」媽媽乾脆不回答這樣的問題。

「可是飛機要飛13個小時耶。」這是我一直沒去過歐洲的原因,因為我很怕浪費珍貴的假期在飛機上。而且我一直有著錯誤的知識,以為從台灣飛到歐洲要18個小時,甚至更久。此時我才明白,我誤會歐洲了,從香港飛也差不多是台灣飛到美國加州的時間。但是結婚有了孩子之後,長程的旅行我就沒考慮過了,13個小時,還是超出我的「預算」範圍。

「哦,那我要去,我最喜歡坐飛機了。而且還是半夜一點的飛機,我最愛半夜坐飛機了。」什麼?媽媽辛辛苦苦籌備的假期,原來,你最興奮的是坐飛機,那我乾脆買張機票讓你繞地球三圈,這樣不是更省事?!

其實,孩子說的是旅行前的興奮感覺,那也是假期裡很重要的一環。有沒有聽過?要去度假的一家子,都待在家裡還沒成行呢,就已經吵翻天了,即使最後如願出發,還是很可惜啊。而我們還沒出發,心情就提早兩個禮拜開始度假了:從零食的大採購、打包行李的準備、通知親朋好友的興奮……光是那份期待和幻想的快樂,就是很棒的享受。行前的日子,連小孩都會變得特別乖巧,平常該吵的架會找的碴,全都自動消失,這樣的日子,值不值得父母好好享受呢?

「真的可以帶孩子去自助旅行嗎?」「我也想試試,但要是先生不放心呢?」「我們的積蓄夠旅行嗎?」「我的英文不夠好,也可以去嗎?」「公婆一定會大驚小怪的,怎麼辦?」

各位,請再仔細想想:這到底是別人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還有,這到底是別人的人生,還是自己的人生?我決定要做的事,無人能阻擋,當別人知道阻擋總是無效時,人生就是我的了。

或許,很多父母是這樣想的:現在孩子還小,等我們什麼什麼的時候,我們再怎麼怎麼樣。3歲小嗎?8歲如何?8歲還是太小了,12歲如何?而機會常常都是在等待中失去的。

小孩長大的速度有多快呢?問問孩子已經18歲的父母就知道:他們會說,孩子彷彿昨天還拿著奶瓶哭喊著媽媽呢!

「我們只要一有空,總是以陪伴孩子為第一優先啊。」現在的好爸媽愈來愈多了,也真的值得為他們拍拍手鼓勵鼓勵。家裡附近的小公園、大公園,每個白天和晚上,只要有機會,我幾乎都帶著姊姊和弟弟出去活動兼運動,還需要去旅行嗎?

我要說的是,父母每天規則地陪伴孩子過日子,和一起離開家一段時間的出門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如果要我對自己的記憶庫進行搜索,跳出來的鮮明記憶,往往就是那些旅行的日子:姊姊弟弟第一次去墾丁玩划水道、巴里島游泳池畔吃洋芋片、美國暑假親戚家海灘跳浪……平常一天過一天,對於規律的東西,人們的記憶是很難留存住什麼的。

去哪裡旅行呢?去哪裡根本不是重點。3年前,我們去了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裡的砂卡礑步道,它是硬從山壁間鑿出來的小小通路,另一邊就是斷崖,有些路段與河谷落差達十幾公尺,大片岩壁上的花色和紋路,是歷經了千百萬年大自然的雕刻……它有多美呢?美到值得每年去一回;然而有些路段的步道又落入溪谷,姊姊弟弟曾在裡面捉到的小蝌蚪,比什麼昂貴的玩具都更能讓他們記得一輩子。

如果試著回頭想想自己剛過完的一年,事情可能就更清楚了。如果我希望將自己對孩子的記憶定格,只要想著不同時期的旅行,2歲、3歲、5歲、8歲、10歲……一段段的回憶便能立刻湧上心頭,這就是父母養育子女所得到最大的回報。你也會突然驚覺:孩子,為什麼這麼快,就長大了!

孩子 的 保存 期限 只有 十 年

汪培珽

十六年前自美取得MBA學位歸國,她原本該是事業順遂的新時代女性,卻在進入銀行工作九年後,心甘情願辭職回家帶孩子,進而走出人生的另一條道路。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深覺在親職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於是將親身的教養經驗整理研究,自創「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理論,定期開辦課程,與重視幼兒教育的父母們分享。 

當你願意開始

我一直都這麼愛著孩子、一直都這麼享受著教養孩子的過程,
原來我一直都知道——養育孩子這件事,是有保存期限的。
而且我還要斬釘截鐵地說:這個保存期限,只有十年。

汪培珽

到了英國才發現,英國人似乎很習慣吃冷食當午餐,所以任何超市的三明治貨架上,可供選擇的種類很多,價錢也差距頗大。媽媽總是三心兩意,但選得不亦樂乎,如果買已經夠穿的衣服有罪惡感,至少買填飽肚子的午餐可以慢慢挑吧。

姊姊和弟弟也跟著在附近逛,這天我們三人來到的是英國知名的「瑪莎」連鎖百貨,食物區的商品看起來都是那麼新鮮、豐富,連小孩子都顯得躍躍欲試。但是他們對媽媽挑什麼正餐並無多大意見,反正都脫離不了所謂健康概念中的「無趣」。

我挑著挑著,突然大發慈悲對他們說:「要不要去選一包洋芋片?」他們的眼睛隨之一亮,然後兩個人就一起跑著去挑選心愛的零食了。媽媽平時對食物的把關很嚴格,但度假嘛,就放鬆一下吧。我又繼續選著我的「無聊」三明治,可是好像他們去了很久,「怎麼選包洋芋片要這麼久呢?」我於是開始找起了孩子。

您知道嗎?在超市裡找人,八字要好,不然一排一排的貨架,你往東他剛好往西,可能讓你找上三輩子也找不到人。這天我八字不重,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心裡突然有些急了,正要開始媽媽的胡思亂想時,只見——

好遠好遠的貨架盡頭,姊姊整個人趴在弟弟的背上,兩個人像是在玩手搭肩膀小火車的小孩把戲,我猜因為不是在家裡,他們不敢笑得東倒西歪,但臉上的笑容,燦爛到了極點。超市的燈光很亮,剛好打在兩人臉上,由於距離很遠,媽媽似乎有種看默片的錯覺——我好像看到了二十年後的自己,將姊姊和弟弟小時候的可愛身影,投入無聲的放映機,默默流轉著。

「可愛」是我對孩子唯一的形容詞。雖然這用詞如此通俗,但我覺得沒有其他字眼可以取代。

有些事情,在沒有走上那一步之前,你是無法預知自己內心感受的。這是我第一次,單獨帶著兩個孩子出門旅行,也意外地發現——原來,單獨帶這種半大不小的孩子出門旅行,竟有如此美妙的感受。

去年四月的春假,當我決定要自己帶著兩個看似成熟、卻又愛黏著媽媽的孩子,去英國自助旅行時,心裡只想著:如何安安全全地去,然後平平安安地回來。一個媽媽,兩個孩子,十四天的旅遊——上帝為什麼不早點暗示我呢?從頭到尾,我都沒想到旅行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回事。如果有出書計畫,那照片至少要多拍三倍才夠用啊!

旅行是為了要走更長遠的路。之後孩子回學校上課,媽媽也要開始工作了,再寫寫東西吧,我告訴自己。其實我腦子裡要寫的東西,大概要排到八十歲才寫得完;我還知道,等著我寫的媽媽爸爸們也不少。可是當我要動筆時……

程序是這樣的:每天早上八點,到樓下送完孩子上校車後,我連家門都不入,就提著預先準備好的換洗衣物去游泳。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了。因為只要一回家,大禹可能會想先吃早點,然後看到舒服的沙發和旁邊的小說,就會跟自己說「看一下就好」。然後看著看著,眼睛就會酸、想要睡覺,但大禹知道還不是睡覺時間,就想走到廁所洗把臉,讓自己清醒。但因為先經過了房間的床鋪,「先睡一下再洗臉比較符合邏輯」……如此一來「治水」這件事,就一定會成為歷史的絕響了。

所以,我直接了當就朝游泳池出發。運動完後精神一定很好,但我還是不敢回家,於是就窩在泳池旁邊的小桌子上,開始寫東西,一寫就是三小時、甚至四小時,才會起身。您也許會說,我好用功喲——並沒有,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當你願意「開始」,接下去的都不是問題了。只可惜,很多時候,人們都只是想,卻不肯開始,於是機會常常就擦身而過了。

當時,我的第三本書《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早已完稿交給編輯,預定在兩個月後出版。所以我開始想,下一本書要寫哪個主題呢?結果寫來寫去,滿腦子卻一直出現,我和孩子在英國旅行的總總,揮之不去……要寫成書嗎?不可能吧?兩週的旅遊,我們還只在三個地點停留,哪可能寫成一本書呢!

這本書根本就是個意外。結果,一下筆就一發不可收拾。寫到最後,我怎麼有種感覺:好像我又跟著孩子,再去了英國一次。

唉,我說嘛,什麼事都只差個開頭而已,它適用於人生的任何事情,舉凡:

喜歡他,就去開口跟他說;
想升學,就早起去圖書館苦讀;
想結婚,就去找新婚要住的房子;
想生孩子,就先去懷孕;
想離婚,就先建立自己的謀生能力;
想幫孩子唸故事,就先去把故事書搬回家;
想帶孩子旅遊,就先開始存錢;
想要家庭幸福,就開口跟另一半說我愛你;
想要教養出好的孩子,就花固定的時間在孩子身上……
以下刪除一千項,請自己根據自己的需要類推。

這本書明明寫的是旅遊的過程,甚至順序都是照著一天一天排下去,但是我為什麼不取個《母雞帶著小雞遊英國》的書名呢?(其實我還頂喜歡這個名字呢。)因為這本書的主旨,不在旅遊、也不在風景。我的出發點,從來只擺在一件事情上頭——人。媽媽和孩子,三個人。

一個媽媽,如何將教養融入生活中、如何從小孩身上學到更多的人生樂趣、如何體諒和尊重小孩的想法、如何讓他們知道我有多愛他們……

原來,教養孩子,也可以變成父母人生的美好回憶——這是一位爸爸讀者分享給我的感想。聽起來這麼平凡的旅遊主題,他竟然說:「內容有趣極了。」

昨天爸爸出差不在家,我和姊姊弟弟擠在一張大床上,睡到半夜,我突然被「天外飛來的一腳」踢醒。看看鬧鐘,三點一刻,突然,我的腦袋裡就「叮」的一聲,出現了下面這幾個字——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這不就是我寫這本書,背後真正想傳達的訊息嗎?

我一直都這麼地愛著孩子、一直都這麼地享受著教養孩子的過程,甚至在已屆不惑之年,還動念想再生第三個孩子,原來我一直都知道——養育孩子這件事,是有保存期限的。而且我還要斬釘截鐵地說:這個保存期限,只有十年。不必我多做解釋,想想自己的經驗就知道:誰過了這黃金十年,還心甘情願地將父母的話當聖旨呢?誰過了這十年,還將父母當成天和地,早也要媽媽,晚也要媽媽的呢?

孩子都會「喊媽媽」,這是天經地義。就以一小時喊五次好了,一天十個小時喊五十次;兩週十四天喊七百次;光是這趟旅行,兩個小孩總共喊了我──一千四百次。

你知道那種感覺嗎?如果無法體會,你可以現在當場喊喊看,「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你就可以知道,不用被喊到二十次,世界上最溫柔的人,也要開始抓狂了。

旅途中,有一天,弟弟不知為了什麼好著急,然後媽媽又不理他,他就開始連續——喊媽媽。這天他一口氣喊了五個「媽媽」,當時我真有種被逼到了極限,就要在大庭廣眾下失控發飆的感覺,但是,我突然心念一轉——

這種帶有甜甜童音、沒有媽媽好像活不下去似的呼喊,我到底還有幾年可以聽呢?
我知道,旅遊只是一個概念,只是一個父母活在當下的實現。
我知道,不是每個爸媽的保存期限都是十年——放心,只會更少,不會更多。

但是,父母有幾年、孩子到幾歲,都只是一個提醒。我們不是上一代只求溫飽的父母,我們還要好好享受,養育下一代時,千金也買不到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