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 烘 培 咖啡豆

烘培咖啡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的话你买来咖啡生豆以后甚至可以用平底锅,或者工业电吹风来进行烘焙。这样不过一个是不稳定,一个是累,每次烘出来的都不一样,并且只能非常小量的,适合于自己在家玩,可以去http://CoffeeGeek.com上找到不少DIY的攻略。

现在韩国,台湾也有一些家用小型的烘焙机器,原理和自己拿吹风机来吹是一个道理,加入了滚筒,稍微稳定一下,不过还是自己在家玩的意思居多。唯一推荐的家用咖啡豆烘焙机是美国生产的hottop。http://hottopusa.com/ 也可以满足非常小型的咖啡馆的需要,8000-10000人民币左右。

再大型的就是纯商用的机器了,咖啡烘培机里面好的全世界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在生产,基本都是家族产业,价格也不是一般的贵,主要分直火和热风两种。到底哪种好,就像Canon和Nikon之争一样,其实分不出什么高下。前者以德国的Probat为代表,后者以美国Diedrich为代表,规格主要以一次烘焙重量来区分,1公斤的,2.5公斤的,5公斤的,25公斤的,还有更大的,基本一锅出来20多分钟。Probat的1公斤的弄到国内代理安装完20-30万人民币左右,5公斤的要40多万。

咖啡烘焙技术是个手艺活,这里的变量太多,咖啡生豆的不一样,要达到的口感不一样,温度不一样,时间不一样,大家玩的归根到底就是一个烘焙曲线,这也是各个精品咖啡店和烘焙厂的独门绝技,和各个牛X的火锅店底料是怎样配方是一个道理。现在商用的机器大部分都可以电脑纪录和执行曲线了。烘焙大师在调出了满意的曲线以后,其他操作人员以后就可以方便倒入,即使Roast master被车撞了也能弄出稳定的东西。

烘焙咖啡就是一个折腾!不过折腾过程中也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自家 烘 培 咖啡豆


         咖啡豆是植物性果實,有外果皮、果肉、內果殼、銀皮、果酸與果香,咖啡豆內質味道形成,取決種植地區土壤肥沃、當地日照、降雨量、濕度、溫度等微型氣候條件影響。果實成熟後單採收熟果與生豆後段製程,與之並重。原則上高海拔成熟精緻栽種就是好的咖啡果實。精緻烘培咖啡豆工作,是將咖啡生豆內質味道不破壞的轉移在烘培好的咖啡豆上,烘培咖啡豆的動作無法將被烘培的咖啡豆味道變得更好,最多是接近原本應有的味道表現。一個極短時間裡的溫度劇升或一個過長時間恆溫,不良的烘培機器,不正確烘培知識,皆會破壞被烘培咖啡豆原有的品質。常見沖泡咖啡小知識:咖啡豆烘培度越淺,果酸味越明顯,苦味弱。咖啡豆烘培度越深,苦味越明顯,果酸味弱。咖啡豆磨粉越細,水溫高,苦味強、酸味弱。咖啡豆磨粉越粗,水溫低,苦味弱、酸味強。使用濾紙手沖咖啡,濾紙必須燙過消除異味。使用虹吸煮咖啡,建議使用清水先空煮一次。沖煮咖建議使用純淨能直接生飲的水  。使用家庭式美式咖啡機煮咖啡,咖啡機必需要空煮500cc 熱水預熱與消毒機器管路。使用家庭原豆自動研磨義式咖啡機,泡出來的第二杯才是新放入豆子的味道,第一杯是殘留機器內部的舊粉。使用商業用半自動咖啡機,需依照正確操作Espresso教學標準。

民國89年底與內人在越南結婚後;相親往返期間,時常喝到太太家鄉名產越南滴漏式咖啡。

        那時茶飲風靡全台,咖啡飲品對台灣市場陌生,個人直覺咖啡是一個可以在這裡發揮工作的新行業。
        也因當時台灣許多中小企業外移,工作機會減少,謀求工作不易,促使決定放棄原先所學(電機),開始了自己毫無所知的咖啡行業。       

         決定行業後,即在網路與書籍上大量閱讀有關咖啡文獻,項目包含世界咖啡產地、品種、咖啡風味、咖啡豆進口規則、咖啡烘焙、咖啡沖煮、市面咖啡飲料等相關知識。

       準備就緒;民國92年第一次從越南海運進口1800公斤羅布斯塔種咖啡生豆,在家後院使用糖炒栗子機培炒直到變咖啡色,拿到嘉義夜市租攤位販售,咖啡豆(粉)200公克80元,泡咖啡一杯15元,豆子不香、咖啡難喝,生意不好!這樣賣了一年,深入學習到;不好品種的咖啡豆加上不良的烘焙技術等於不好喝的咖啡。     
  
        隔一年 (93年)將上一年沒賣完咖啡生豆丟棄,重新又在越南高海拔地區購買2000公斤阿拉比卡種咖啡豆回台販售,一樣用糖炒栗子機培炒,久盼生意不見好轉,探究原因是咖啡烘焙方式錯誤,咖啡豆在加熱烘焙時會產生銀皮脫落與煙塵,咖啡烘焙機必須用排風設備將鍋爐內咖啡銀皮與煙塵抽離,銀皮便不會在鍋爐中燃燒;造成咖啡豆濃烈焦味與煙味。

        兩年時間過去,失去...換得經驗,第一次向台中楊家機器買(飛馬牌)咖啡烘焙機,經介紹向台北豐潤咖啡生豆公司與台北守成食材公司購買多個產地國咖啡生豆在家烘焙,續在夜市經營共五年,之後換到店面經營,從開始至今日累積十多個年頭咖啡親身經驗,也認識更多產地咖啡豆,每一階段學習皆是讓買家花合理的費用,得到更優質的好咖啡。

堅果類:

鮮焙腰果60公克35元  鮮焙杏仁果78公克35元

鮮培夏威豆70公克70元  鮮培胡桃58公克40元

要享受新鮮現烘的咖啡豆及咖啡香四溢的美好,沒有什麼比得上自己烘焙咖啡豆更棒!

此外,你也會因此發現到咖啡中許多其他的風味,

也會找出產地、海拔、品種、處理法以及烘焙手法等的差異。

這會幫助你更了解咖啡。

所以開始自家烘焙前,作者在此分享必須準備的物品,

但要記得可能有未在這列出的物品,但有些東西你可能買不到。

這也是為什麼需要五種感官來輔助烘焙手法。

其他的東西,都可以在網路上買到,讓我們開始吧!

自家 烘 培 咖啡豆

這裡有一些選擇,取決於預算以及期望的機器特性。有些人會選擇用爆米花機或甚至用平底鍋,這些較經濟的選擇,但卻無法讓你操控烘焙的變因,也無法觀看烘焙中豆子對熱的反應,當你決定要認真烘豆時,你可以將器具升級。

假如你想找較實用的機器,你會需要一台家用烘焙機,可以讓你控制烘焙時的溫度、時間,以及其他附加功能。

以Behmor 1600Plus為例,這是多數人可負擔得起,一次可烘一磅的機器,可以為特定豆子設定參數也可以覆蓋原廠設定,也有排煙功能。由於這機器是設計給咖啡而非爆米花,它擁有內建自動冷卻系統以及滾筒,確保烘焙均勻程度。

自家 烘 培 咖啡豆

在家烘焙?可以培養新嗜好!來源:Brian Kendall

烘焙需要的就是生豆,但要知道生豆有所區別,當開始在家烘焙,你會注意不同產區、品種、生產履歷、處理法甚至風味描述,但這些都會影響烘焙。

例如,咖啡豆的密度會由很多因素影響,最容易衡量的就是種植海拔。密度較高的豆子有較好的風味,並且因為高密度受熱方式會不同,若使用太低溫烘焙會有焙烤味。然而,若在軟豆(低密度)使用太高溫烘焙則會燒焦。

好處是你可以看生豆中間那條線辨別密度,若越開則豆子越軟,為了比較不同豆子,可以試試看以下DIY所教的:https://goo.gl/Pn1ljD

有些書及網站針對此部分探討,有些在家自烘的人也會寫不同的設定教學,所以可以簡單就找到烘焙教學並操作。

自家 烘 培 咖啡豆

烘豆前要先了解生豆,來源:roastworks.coffee.co

秤對於沖煮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如果沒有秤的人趕快入手吧。可以用來測量生豆與烘焙後的熟豆重量,讓你知道你烘了多少咖啡,並在烘焙時咖啡豆流失多少重量的水份。

自家 烘 培 咖啡豆

秤不只用來協助沖咖啡而已!來源:friedricebanzai

如果烘豆機沒有冷卻托盤,你會需要冷卻托盤,當豆子已經烘焙完成後,其中心溫度仍然持續在高溫的狀態,所以將內部溫度下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越快降溫越好。

有些在家烘豆的人會有冷卻托盤進行降溫程序,但如果你沒有這些東西,買個托盤或濾網吧。他雖然不是一個最佳的器具,但也還算是可以接受的,卻是造成完美咖啡豆的其中一個環節。

自家 烘 培 咖啡豆

將烘焙後的咖啡豆降溫,避免餘熱影響豆子品質。來源 :Mark Headrick

完成降溫動作後,必須將豆子釋放的氣體排除,關於這部分有許多不同說法:作者Sweet Maria建議8-12小時,也有人說2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咖啡豆的保存方式也會影響保存期限長短,將你的咖啡豆保存好,建議使用單向氣閥的豆袋來隔絕光線、濕氣、熱源以及空氣。另一個好選擇是密封罐,可以重複使用,確保罐子的狀況良好,並且能阻絕豆子被光照射,否則你的咖啡豆會很快就變質。

自家 烘 培 咖啡豆

好好的保存可以延長豆子新鮮程度,來源:Jeremy and Farrah

想要讓每次烘出來的咖啡喝起來一致嗎?或是找出為什麼會烘焙出不討喜的風味或瑕疵味,並且如何改變?你必須有一個烘焙紀錄。可以在每次使用相同豆子、相同機器、相同烘焙參數,但有些參數只有記錄下來才可以控制並複製。

自家 烘 培 咖啡豆

紀錄每個環節以便重現烘焙結果,來源:Risteriet Coffee

自家烘焙是個有趣的體驗,這可以翻轉你跟咖啡的關係,甚至會成為你的新事業!所以如果你對烘豆有些興趣,蒐集齊這裡所列的物品,第一次操作時找個朋友之前做過的資料或記錄的程序參考,體驗看看烘豆吧!

自家 烘 培 咖啡豆

1.掛耳採每周現磨現包,極致新鮮

2.方案最低每包掛耳咖啡只要25元

3.定期配送,口味可自由組合

快要完成了!

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 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