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標靶藥有幾種?

癌症從民國71至今,已蟬聯31年國人死因第一位,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腎癌1年新增逾一千名患者,成長速度與國人癌症死因首位的肺癌相當,而腎癌患者9成為腎細胞癌,腎細胞癌患者增加速度快,與飲食風險及食品添加物產生毒性應當有關,且腎細胞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算是不易被發現的疾病。建議少吃高油脂、熱量食物,並改正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以免增加罹癌風險。

腎細胞癌的治療方式有那些?

北醫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醫師表示,早期腎細胞癌的話,目前仍是以手術為主,因為手術治療為第一線,預後及治癒性最高;但如果是不能手術的狀況,也就是晚期或已轉移,則會採取包括:免疫療法、化學治療、標靶藥物,以阻止疾病惡化過快。

戴承正醫師進一步說明,由於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效果不佳,免疫療法成為相較之下成效較好的治療方式,利用增加免疫力來對抗癌細胞,目前的藥物為干擾素及介白素。但一般來說常見的副作用有低血壓、高燒、寒顫、體重減輕及腸道出血等狀況發生;且效果還是非常有限,僅兩成的病患有效,因此目前則是使用標靶藥物做為第一線選擇。

腎癌標靶藥物 副作用較傳統治療小

目前用於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有:蕾莎瓦、舒癌特、特癌適、癌伏妥、抑癌特等,且當中的標靶藥物紓癌特(Sutent)及蕾莎瓦(Nexavar)已納入健保給付,可望為患者節省可觀的醫療費用。

但部分患者在接受第一線標靶藥物會出現抗藥性,此時,醫師通常會轉換使換使用第二線甚至第三線藥品。戴承正醫師說明,口服標靶藥物雖有其方便性,仍需注意有許多副作用,如:手足症候群、傷口恢復較慢、疲勞、噁心等狀況,但相較傳統治療已是副作用較少的治療方式。如果出現嚴重副作用時,會考慮調減藥物劑量,如果於治療週期中病況未惡化,則需持續服用。目前臨床上超過五成病患可獲得改善,因此,患者勿感到灰心,應聽從醫師囑咐積極接受治療。

腎臟細胞癌在晚期轉移時,即使找到有療效的標靶藥物,無症狀的存活期也只有4個月左右,整體的平均存活期也只有16.5個月。不過台北榮總暨陽明大學泌尿外科學系副教授張延驊說,現在新的標靶藥物已經在台灣上市,平均可以延長無症狀存活期到7.4個月,整體的存活期也可以延長到21.4個月。

腎細胞癌

腎細胞癌是腎臟癌中最常出現的類型,是腎小管的細胞產生病變,而腎小管就是負責最終的有毒物質代謝的地方,所以患者通常會必須要切除腫瘤、部分腎臟、甚至全部的腎臟。

不過整體的腎細胞癌隨著2008年第一批標靶藥物在台灣的上市,男性的發生率雖然每年增加,死亡率卻持平,女性的死亡率甚至略微有下降,所以現在要的,就是再多延長一點患者的壽命、保障生活品質,等待新一步療法的產生。

但目前的困境是,腎細胞癌等到出現血尿、腹部腫塊、腰痠背痛等症狀,通常都是已經轉移的時候,而轉移後,因為化療、放療的效果非常差,只能使用廣泛性的標靶藥物或是免疫療法,有限的藥物也讓治療遇到一些困難。

而在2018年11月,Cabozantinib正式成為衛福部核准的腎細胞癌第二線藥物,適用於曾使用抗血管新生療法治療的晚期腎細胞癌病人。張延驊說,這款藥物在臨床實驗上已經證實能降低20%死亡的風險,平均1.91個月就可以看到療效,讓患者可以安心下來。

張延驊舉他經手的患者例子,一名84歲的王伯伯,在8年前因為要開膽囊手術,意外發現腎臟有5x4x3立方公分大小的腫瘤,而且位置長得非常不好,剛好堵在管路的腎門口;不過割除後,還是維持7年都沒有發作,直到後來轉移到骨頭復發,決定使用標靶藥物治療。

「這款藥特別的就是,過去的標靶藥物對骨轉移的效果也不好,但它的效果反而非常好。」張延驊說,現在這款藥物已經進入美國食藥署(FDA)的第一線治療,而在美國、歐洲的泌尿學會治療指引中,也將這款藥物列入標準治療,「臨床上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療效。」

一開始王伯伯並不是使用Cabozantinib,是使用現在健保給付的第一線治療,但是副作用非常嚴重,後來加入臨床試驗使用Cabozantinib,因為已經有先前的經驗,整體的副作用都控制住,而且腫瘤也慢慢變小了,到現在已經服藥5個月,身體狀況也慢慢恢復,體重也增加了。

標靶藥物的作用

不過張延驊也坦言,標靶藥物還是會有副作用,像是拉肚子、疲倦、高血壓,還有手足症候群,也就是手、腳、嘴角附近可能都會有潰爛發炎的問題。「但臨床醫師對副作用的處理都很有經驗,會盡量控制,還不算太難受,因為病人的生活品質也是我們要顧及的。」

而Cabozantinib這款藥物屬於「酪胺酸激脢抑制劑」,會抑制血管內皮的增生,張延驊說,因為腎細胞癌是血流豐富的腫瘤,能抑制血管新生,就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最重要的是,Cabozantinib是多靶點藥物,可以針對多個地方的癌細胞進行攻擊,效果特別好。

但現在Cabozantinib還沒有健保給付,一天一顆藥的劑量,一個月要自費20萬元,所以接下來希望這款藥物可以進入第一線、獲得健保給付,讓更多晚期腎癌患者能得到更長的存活期。而張延驊也說,這款藥物在國外的試驗中,跟免疫治療配合,效果更好,標靶可以達到4~6成的反應率,再用免疫抑制劑延長治療的效期,對患者來說是個福音。

延伸閱讀

5年內你會得腎臟癌嗎?這個東西告訴你!
有15%的腎囊腫是腎細胞癌造成的該怎麼分辨?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出版的94年死因統計及民國92年癌症登記報告,國人罹患腎臟惡性腫瘤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共計628人,其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3%計459人。在所有腎臟惡性腫瘤中,九成為腎細胞癌(腎臟癌)。

        癌症的藥物治療,包括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及免疫治療等。這些藥物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擾癌細胞的分裂與生長,大多數腫瘤都需要新生的血管以供應更多生長的需要,如果能夠抑制血管新生就有可能抑制癌細胞生長,目前各種抗癌的標靶藥物平均可延長患者六個月至一年的壽命。晚期腎細胞癌通常對化學與荷爾蒙療法沒有反應,是非常難治療的疾病,手術切除治療效果亦不佳,會考慮免疫治療,以增強病人體內對腫瘤的免疫反應。

        蕾莎瓦為第一個納入健保給付使用於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作用機制為抑制腫瘤生長、腫瘤血管新生。在一個多國多中心、隨機性晚期腎細胞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中分析顯示無疾病進展存活期的平均中位數為5.5個月。行政院衛生署目前僅核准蕾莎瓦使用於晚期腎細胞癌,其核准之適應症為「晚期腎細胞癌且已接受interferon-alpha或interleukin-2治療失敗,或不適合以上兩種藥物治療之病患。」,故當晚期腎細胞癌病患使用上述兩種免疫藥物治療失敗,或不適合該免疫治療之病患,可由特約醫事機構向健保局申於請經審查核准後使用,對晚期腎細胞癌二線治療的病人提供一線希望。蕾莎瓦為口服藥錠,用法為一次400毫克(200毫克2粒)一日服用兩次,預估每位患者平均療程為23週,每粒1,092元,每位患者的治療藥費約需70萬元,健保局基於保障病患用藥權益,並為減輕病患的家庭經濟壓力,經醫、藥專家會議結論通過給付,所需費用一年約為6仟萬元。

        由於全民健康保險藥價基準規定,納入全民健康保險支付之藥品,須取得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核准通過查驗登記並取得藥品許可證之藥品,且符合藥品許可證所載適應症及保險人訂定之「全民健康保險藥品給付規定」者,才予給付,故目前健保僅給付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其他癌症尚無法納入蕾莎瓦之給付範圍。

針對已擴散的腎癌進行標靶藥物治療

問題回顧

對於已經擴散的腎癌病人,標靶藥物治療與其他標靶藥物治療相比,效果如何?

研究背景

在過去的十年中,標靶療法的藥物治療已經用於已擴散的腎癌,這些藥物專門作用於分子途徑。但是,最近幾年出現了一種具有潛力的新型藥物,稱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可以作用於免疫系統(因此稱為免疫療法)。而當中一些藥物目前被聯合使用。這篇回顧評估了不同的標靶療法,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或這些藥物的不同組合的有效性。

研究特點

我們僅納入了人們曾受標靶藥物或其他標靶藥物治療的研究,且這些研究在2020年6月18日之前的醫學文獻中已有報導。大多數研究檢查了這些藥物對腎癌生長(稱為進展),生存(預期壽命)和嚴重不良效應的影響。

主要結果

我們發現18項研究回答了我們的回顧問題。該試驗受試者包括轉移性癌病人(已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的癌症)或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的晚期癌症病人。我們報告了對醫生和受試者來說最重要的最新比較。

1.Pazopanib 相較於 Sunitinib (同為標靶治療)

與 Sunitinib 相比,Pazopanib 在進展,生存和嚴重不良反應方面幾乎沒有差異。

2.Sunitinib 相較於 Avelumab 和 Axitinib (標靶藥物相對於免疫療法加上標靶藥物)

與 Avelumab 和 Axitinib 相比,Sunitinib 可能導致更多的進展,但可能對死亡和嚴重的不良影響幾乎無異。

3.Sunitinib 相較於 Pembrolizumab 和 Axitinib (標靶藥物相對於免疫療法加標靶藥物)

與 Pembrolizumab 和 Axitinib 相比,Sunitinib 可能導致更多的進展和死亡,但可能會稍微減輕嚴重的不良影響。

4.Sunitinib 與 Nivolumab 和 Ipilimumab(標靶治療相對於免疫治療組合)

與 Nivolumab 和 Ipilimumab 相比,Sunitinib 可能導致更多的進展和嚴重的不良反應。與免疫治療組合相比,Sunitinib 導致更多的死亡。

證據可信度

大多數結果的證據確定性落在低到高的區間,這意味著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然而,對於如何使用這些藥物治療已經擴散的腎癌病人,我們有足夠的數據可以做出明確的結論。

翻譯紀錄: 

翻譯者:何子凡(國立清華大學)
職稱:學生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