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腳水腫怎麼消

周太太今年75歲,身體還算硬朗,除了偶而感冒外,並無特殊慢性病,可是近年來經常出足部水腫現象,前往門診就醫時,她告訴醫師在每日清晨起床時,足部水腫的情形較輕,但一到下午之後,就會逐漸腫脹,到了晚上最嚴重。身體檢查結果下肢正常,心搏和血壓正常,血液生化檢查發現輕度貧血,但肝腎功能結果都在正常範圍內,醫師告知不宜長期服用利尿劑,以免發生併發症,周太太要怎麼辦才能改善?

臨床上老年人經常會出現慢性足部水腫,以英國為例,病患超過10萬人,這些病患分布很廣,但很少會成為唯一的就診原因。許多病患會在不同醫療機構接受不同科別的醫療專業人員治療,而且其中許多住在護理之家。由於慢性足部水腫會影響日常生活,造成身體不適,因此相當令人困擾,久而久之身體和情緒都深受其擾,臨床上許多病患會用利尿劑,但若未針對確切病因進行治療,常會耗費龐大醫療費用而事倍功半,且常會看到求助無門的困境。

引起老年人慢性足部水腫現象的可能原因很多,可為全身疾病和局部疾病,前者包括心衰竭、肝病、腎病、營養不良、甲狀腺機能低下等,須及早求醫並接受治療;局部病況則包括骨盆腫瘤、肢體感染、創傷、骨折、手術、靜脈栓塞,及一些藥物等;鑑別診斷需考量水腫出現時間、單側或雙側、伴隨症狀(如呼吸困難、疼痛、皮膚病況等),以作為診治參考。老年人常會同時罹患多種疾病,服用許多藥物,使他們深受水腫困擾。這些病況常會伴隨出現足部水腫,一旦對症治療,可以同時改善水腫。

周太太並無前述這類病況,但仍然可能會出現足部水腫,從根本生理病理考量上,上了年紀的人,血管壁收縮功能會減退,容易發生滲漏,使組織液積聚,且平時長期久坐缺少運動,肌肉幫浦功能變差,加上足部下垂,都會加重組織液外滲程度,隨著重力作用讓液體集聚於下肢足背或小腿皮膚,只要輕壓一下並維持短時間,就出現皮膚凹陷,長期下來會覺得不適,尤其發現鞋子太緊時會更加重不適感和無力行走等症狀。

慢性足部水腫的處置方式,需針對個別需求來調節。利尿劑藥物可短期改善,但不宜長期使用,防治上注意基本保健;包括從事定期運動、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如久坐、久站;晚上就寢可以墊高足部,以減少水腫,並在下床前穿上彈性襪,維持消腫狀態,飲食上減少鹽分攝取,並施予按摩或推拿,協助淋巴流動,改善下肢循環;此外進行簡易下肢肌肉強化運動、足踝部關節轉動,改善肌肉收縮和血管壁功能,帶動體液回流,減少外滲,這些都有助於改善小腿和足踝部的水腫。但如果長期存在而未見改善,應再審慎評估,例如一些較嚴重病況如下肢靜脈血栓,最好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儘快就診。

(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部主任)

老人腳水腫怎麼消

為何老人和女性易水腫,如何消除

馬偕醫院家醫科主任鄒孟婷說,很多疾病確實都會造成水腫,但大多數人是屬於「生理性水腫」,而且以20~40歲的女性居多,與個人的天生體質有關,只要遇到需要長時間站著或坐著不動、搭乘飛機、或者吃了太多重口味的食物,很容易就會腳踝腫脹,嚴重時,連小腿也會跟著腫大。

若用手指輕輕去按壓水腫的部位,因為細胞中淤積大量水分,而會向下凹陷,不會立刻彈回來,且情況愈嚴重,凹陷回復的時間愈久。

這種水腫多半是暫時性地出現,通常容易出現在下午或晚上,到了隔天早上起床又會好轉,造成早上跟晚上的體重,可能相差1公斤以上。有些女性則是只有生理期間才會發生,甚至乳房也會跟著腫脹,但生理期過後腫脹就消失。

在生活中,有很多老人時常莫名其妙出現腿腳腫大,輕者有些疼痛感,重者穿不進鞋,老年人為什麼會突然發生腳腫的現象?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原火箭軍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長江說,其實,腳腫是老人常見的一種現象,引起腳腫的原因有很多,有些腳腫還與某些疾病有關,老人要認真對待,不可忽視和大意。

老年人腳腫主要有五種:特發性、功能性、營養性、心源性和下腔靜脈性。

1特發性腳腫:多見於老年女性,是因為內分泌、血管、神經等諸多系統失調而導致的水鹽代謝紊亂,表現為輕重不一的全身性水腫,常有緩解和加重交替出現的現象。

2功能性腳腫:也稱良性水腫,雖說不嚴重,但可持續數年,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

3營養性腳腫:由於老人胃口下降、進食少,消化功能減弱引起的。

4心源性腳腫:多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由腳踝開始腫,患有心髒病、心力衰竭、心功能減退的老年人多有這種症狀。還會有心慌、氣喘、憋氣等現象。

5下腔靜脈性腳腫:是下腔靜脈回流不暢導致的,常是一隻腳先腫,可伴有疼痛,有下肢靜脈曲張的人多發。

老人出現了腳腫,若適當休息或鍛煉後,浮腫仍然沒有消退,甚至加重,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和檢查,找出腳腫的真正原因,從而對症治療。具體來說:如果腳腫並伴有劇烈疼痛,應該去骨科就診;如果是臉部也有腫脹,應該去腎內科檢就診;如果伴有心慌、氣喘、憋氣,應該去心內科就診;若其他症狀不明顯,那應該去老年科就診。此外,鈉鹽攝入過多、用藥不當,以及因局部感染,如腳氣病等引發的腳腫,在老年人中也十分常見。

如何消除減輕或避免腳腫現象的發生

1、泡腳消腫。泡腳是消腫的最常見的辦法,每天晚上睡覺前可以用熱水泡腳,促進足部血液循環。讓熱水完全浸泡雙腳,泡15分鐘,在熱水中加點鹽,效果更佳。

國泰醫院腎臟科主任馮祥華說,水溫太高會讓血管擴張,水分更容易從血管中流入細胞。建議不如泡冷水澡或者游泳,冷水可刺激血管收縮,並利用水壓促進下肢的循環。

2抬腿消腫一定要讓腳高於心臟才有用,若能配合移動腳踝,效果更佳。如果日間無法走動或變換姿勢,就要時常轉動腳底板,運動小腿的肌肉,才能減少水分的堆積。因為水腫的時間愈久,水分累積愈多,就要花更長的時間來恢復。

3、食療消腫。減少碳水化合物及動物性脂肪的攝入,應多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低脂肪、低膽固醇,少糖、低鹽的食物。食物要少鹽、少油。水腫時,最重要的是限鹽,鈉有讓水分滯留的效果,在體內累積太多就容易水腫。也可以多吃香蕉、蔬菜等含鉀高的食物,因為鉀離子具有排水功能。

4、運動消腫長時間不動,下肢的循環能力變差,最容易引起水腫,要改善這種情況,最有用的方法就是運動。鄒孟婷解釋,身體的水分是經由血管與淋巴管被帶至全身,當長時間不運動,下肢靜脈的循環速度就會變慢,水分流到腳後,無法順利回流,就會慢慢蓄積在腳下。淋巴管則像一個幫浦,能將進入細胞中的水分吸回血管中,它的運作靠的就是肌肉的收縮。

適度運動鍛煉,如游泳、散步、打太極、跳廣場舞等均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腳部水腫。

5、睡眠消腫。充足的睡眠是消腫的前提,老人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晚上要保證在6小時睡眠時間。睡覺時選擇側臥方法,可有效避免下肢靜脈被壓迫,有利於減少血液回流。

6、休息消腫。要避免久坐久站,經常活動下肢,進行適當休整、按摩,並註意經常上抬兩下肢。如果腿腳已經出現浮腫,不宜走動,平躺休息,找個物件將自己的腿抬高,也可有效加快血液回流,白天應用彈性繃帶或者彈性襪保護浮腫部分。

7、按摩消腫。穿舒適的鞋子和襪子,堅持每天做一些輕鬆、簡單的足部按摩,可以用滾動小球或小棍在腳足來回揉搓,15分鐘,一天做3-4次。 按壓膝蓋後的淋巴結,然後雙手握小腿由下向上推,加強血液回流

以上健康訊息僅供參考

為什麼老人家腳會水腫?

1. 心臟衰竭:常見臨床表現是走路喘、心悸併有雙下肢水腫。 2. 腎臟衰竭:常見臨床表現是臉色蒼白、倦怠併有雙下肢水腫。 3. 末期肝硬化:常見臨床表現是肝硬化、腹脹併有雙下肢水腫。 4. 末期癌症:腫瘤或鼠蹊部淋巴轉移壓迫血管造成下肢水腫

如何去除腳水腫?

將腿稍微遠離牆壁並搖動也很有效。 改善「下肢水腫」2:「腿部按摩」改善淋巴循環! 「按摩是促進整個腿部淋巴流動的最佳方式。 建議可以在你洗完澡後馬上按摩,暖暖的身體會讓按摩的效益更高,也非常推薦搭配身體用的油或乳液。」

腳水腫要吃什麼?

想消除水腫,不妨多有利排水的食物。 如西瓜、冬瓜,或煮綠豆、紅豆、薏仁、茯苓、四神湯來喝,怕胖的人不要加糖,並只喝熬煮出來的湯汁,減少澱粉的攝取,一樣有效果。 也可以多香蕉、蔬菜等含鉀高的食物,因為鉀離子具有排水功能。

老人腳水腫看哪一科?

庭醫學,腎臟都可處理。 對於因水腫就醫的患者,醫師會從問診、聽診,必要時配合血液、尿液檢驗,或加上胸部X光,即可判別病因是屬於局部或全身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