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在农历的哪一天?

端午节是汉字文化圈的传统节日,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送离五瘟神,驱除瘟疫的节日。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这一日投江自尽,后以纪念屈原,有人称其为诗人节(有些地方是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是华人四大节日之一,与新春、中秋等节日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列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2]

端午节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哪一天?

香港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
中文名称
繁体 端午節、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粽子節、龍舟節
简体 端午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粽子节、龙舟节
日文名称
日文汉字 端午、端午の節句、菖蒲の節句
平假名 たんご、たんごのせっく、しょうぶのせっく
罗马字 Tango、Tango no Sekku、Shōbu no Sekku
韩文名称
谚文 단오、수릿날、천중절、중오절、단양、오월절
韩文汉字 端午、수릿날、天中節、重午節、端陽、五月節
文观部式 Dano、Surinnal、Cheonjungjeol、Jungojeol、Danyang、Owoljeol
越南文名称 (?)
国语字 Tết Đoan Ngọ、Tết diệt sâu bọ、Tết Đoan dương、Tết Trùng Ngũ、Tết giết sâu bọ、Tết Trùng Nhĩ、Tết Nửa Năm
汉喃文 節端午、節滅螻蜅、節端陽、節重五、節𢷄螻蜅、節重耳、節𡛤𢆥
琉球语名称
琉球汉字 端午、グングヮチグニチ
琉球国字头 タンウー[1]、グングヮチグニチ
拉丁化 tan'ū、gungwachigunichi
端午节
参与者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列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越南等
类型传统节日
日期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哪一天?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哪一天?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哪一天?

历史编辑

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龙的节日,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

现代端午节常被视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与吴国忠臣伍子胥的节日,但不少习俗在之前即已流传,不少学者如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认为这个习俗可能起源自吴越族[3]。如果从时间和史籍上考证,则首推纪念伍子胥说,最直接的记载是东汉曹娥碑上的记载的当地乡民五月纪念伍子胥的活动:“汉安二年五月,时迎伍君,逆涛而上....”[4],以及据《吴越春秋》第五章<夫差内传>所记述,伍子胥是被夫差赐属镂之剑自杀后,用鸱夷之器(一种革制酒器)裹了躯体投入江中[5],这与粽子的形象特别符合。伍子胥在吴越也被视为涛神。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通常来说都和龙有关(见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也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相传古代中国南方吴越人(今江浙一带)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或装在竹筒中(即现在的粽子),投到江里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名称来源编辑

“端”字即“开端”,“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看,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6]。《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因此也别称端阳节端日节。因五月五日,又称重午重五。民间也俗称三五月节五日节午日节。另外还有夏节天中节午日等名称。也根据习俗称为菖蒲节艾节粽子节

习俗编辑

驱瘟疫、瘟神编辑

五月五日,古时亦称恶月恶日,先秦以来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亦因古人认为疾病是瘟神降临,或是恶鬼邪魔附于人体所致,故人们于这天以不同的方式驱除瘟疫和恶运,人们会在这天贴神符,以避邪驱魔。

在江浙,民众会贴锺馗像,加以祭祀。民间传说,锺馗是唐代一士人,文才武艺均备,却因貌丑,在殿试时被皇帝除名,锺馗一怒之下撞殿阶而死。后锺馗的灵魂受到玉皇大帝的嘉许,成为专门捉拿恶鬼的大神,并且成为人们在岁末时敬拜的镇宅真君。人们想起专门捉鬼的锺馗,于是就在端午节悬挂锺馗图样了,或者也有人贴上正一天师、玄坛真君等图样,都是同为驱魔、除瘟的意义。

在福建,闽东一带祭拜五福王爷,闽南和闽南人移居的台湾则多半祭祀各府王爷千岁,希望王爷千岁能把瘟疫带走。

在四川则会祭拜瘟祖大神,瘟祖大神乃文昌帝君化身,能扫除五瘟疾病。中国西北地区则以苻坚、白起等英雄豪杰作为端午节扫除瘟疫的祭祀对象。

驱五毒编辑

东亚地区有一俗谚:“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7](该地人们自古将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一说为蜘蛛)等称为五毒。)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避害病。每到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吃粽子编辑

粽子是大中华地区、日本关西至北陆地区、越南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亲友之间还互相馈赠。

东汉时期,人们已习惯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期间开始吃独具清香而消暑的粽子了。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后世也象征包粽=包中(谐音),意味著考试金榜题名的好兆头。中国个别地区端午并不吃粽子,而是吃包子等面食,如四川省川北岷江方言岛区域的剑阁、南部、阆中、西充、盐亭等县市[8][9][10][11][12]

龙舟赛编辑

在大中华地区、日本、琉球,端午节会划龙舟。划龙舟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因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因不得重用而投江,民众竞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尸体。其实东亚地区的划龙舟并不限于端午才举行,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早于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如姑苏就以龙舟有迎接潮水之神伍子胥的习俗。古人将船当作送走灾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越快越好,于是便衍生出端午竞渡习俗了。古代参加竞渡的龙舟已很讲究:船身窄而长,还有龙头、龙尾和鳞甲等装饰,船上结七彩,张旗伞。竞渡时锣鼓喧闹、鞭炮齐鸣、万人喝彩,场面极为壮观。可见龙舟竞渡其实也是驱邪的一种行为,其原始宗教的意味浓于悼念忠忱的爱国者。

悬香草(菖蒲、艾草等)编辑

菖蒲是各地端午节皆使用的香草,常与其他植物束成菖蒲束挂起以辟邪驱瘟

世俗要悬天中五瑞以辟邪驱瘟和逢凶化吉。天中五瑞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和龙船花。石榴花的根部可驱虫;蒜头有著浓烈的气味,悬于门外据说亦有驱瘟辟邪之效;通常菖蒲被认为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故有蒲剑斩千邪之说;而艾草则代表百福,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以使身体健康。

也有些地区因应当地出产的植物而有所变化,有些地方是悬挂桃枝、兰花、芙蓉叶等,而台湾就流行榕树枝、香茅、抹草,或将香草煎药、榨汁服用。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也有把香草用作洗澡、洗头、洗脸,例如有的地方以兰草蒸煮于水中沐浴,用以辟邪,称为洗百病,所以端午节亦有“沐兰节”之称。

有些地区会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虎形,称为艾人、艾虎,以僻邪驱瘴。又可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又有佩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13]。

涂雄黄、喝雄黄酒编辑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古人一般在端午节饮用。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在端午涂雄黄在额头书写‘王’字,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古老的《白娘子传》传说,端午节时白娘子(白素贞)不慎喝下雄黄酒,现出白蛇原形吓死许仙的故事。不过依据现代知识,食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所以不建议端午节喝雄黄酒。[14]

佩香囊编辑

传统上女性会精心制作玲珑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内装芳香馥郁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心灵手巧的母亲还会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黄瓜、胖娃娃、小纱灯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样的小玩物,挂在孩子的身上,据说也是为了驱除瘟疫。

缠五彩丝线编辑

有些地区端午节时会把五彩丝线缠在手腕或挂在身上,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在朝鲜半岛古代,大臣还会在丝线上串上由君主所赐的急救药玉枢丹。

立蛋编辑

立蛋,或称竖蛋,是尝试竖立鸡蛋的中国习俗与游戏,有在某些时节比较容易立起的论点。佛山[15]、闽西[16]、台湾[17]是在端午节的午时玩立蛋游戏,近来也在如新加坡等的东南亚国家流行[15]。

斗石编辑

双方阵营互丢石头的竞赛,类似于斗殴,流行于青少年之间。

俗语编辑

关于端午节的俗语有“吃掉端午粽,还有三日冻”、“未食五月粽,寒衣唔入栊”、“未食五月粽,破裘不愿放”, “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等。

各地端午编辑

华人地区编辑

端午节起源与习俗源自江浙一带,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悬艾叶菖蒲等。

中国大陆编辑

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善,也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纪念屈原的意义,但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著。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

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在中国大陆地区也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按规定放假一天。

香港编辑

香港端午节一直为华人所重视,英治时期亦从未间断。一般会进行一些应节的活动,主要是举行龙舟竞渡、使用龙舟进行祭祀仪式、游龙舟水以及吃粽子等,而于每次的龙舟赛前均会举行“放纸龙”仪式。端午节于1947年颁布《公众假期条例》(Holidays Ordinance)时未被列作公众假期,直至于1960年代修订时才加入为公众假期。现时香港不少地方均于端午节当日举办龙舟比赛以及利用龙舟祭祀还神,并会于电视直播部分赛事。

澳门编辑

新加坡编辑

在新加坡,端午佳节作为传统民俗节庆之一,当地仍然按照传统庆祝端午节,除了其他地区常见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外,有些地方还有“洗龙船”的习俗,即让孩子在端午节到河边简单洗浴,据说能保孩子平安长大[18]。

台湾编辑

在台湾,端午佳节作为当地华人传统民俗节庆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佳节假期,也是返乡探亲的敦谊之日。台湾保留大量传统汉人端午礼俗,习俗为吃五子(粽子、豆子、茄子、李子、桃子[19]),驱五毒、饮午时水、沐午时水、午时立蛋(传说能在中午时,立起鸡蛋可以得到好运)与划龙舟竞赛[20]。台湾有端午节应景俗谚曰:“食茄人较会‘肖鸟’趒(tshio thiô),食豆食佮老老老。吃蒲仔予你富、予你盖大房(也有一版是肥阁白)。””,表示端午节要吃菜豆与茄子和瓠瓜[21]。

日本列岛编辑

日本端午节在明治维新之后从农历的五月初五日改为每年阳历5月5日。由于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日本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也是日本的儿童日(男孩节),为国定假日。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鲤鱼旗,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鲤跃龙门”的意思。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这是中国端午节没有的习惯。会食用日本粽和柏饼。

琉球群岛编辑

琉球端午节有划龙舟习俗[22],并会在家里张贴一种叫“矢数”(琉球语:ヤカジ)的纸人形作辟邪之用[23],有女儿的家庭会摆放纸雏箱,即一个载有纸人形的纸箱[24],还会摆放龙舟模形和一些穿著琉装、弹三线、打鼓、跳琉球传统舞蹈的土人形。会食用琉球饽饽(ポーポー,一种黑糖菓子)、琉球煎饼(チンピン)等。

朝鲜半岛编辑

朝鲜半岛的端午除了驱瘟之外,还是一个庆典,是祭天的时候,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各地区都把端午节本土化,并以各自的名字称呼这个庆典,例如:天中节、重午节、端阳、五月节、戌衣日、水濑日等。这些庆典,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人们会在这天吃车轮饼糕、樱桃,喝醍醐汤、举行“端午茶礼”。女子会在这天跳板舞、荡秋千、用菖蒲水洗头,又有进行假面舞剧、韩式摔跤、跆拳比赛等活动[25]。而在江陵,传统上称呼端午节为“水濑日”(수릿날)。韩国在端午日这天在江原道江陵市所举办大规模巫教祭仪、山神祭与等一系列结合巫俗、儒道教地祝祭活动江陵端午祭,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遗风与传统文化,在200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越南编辑

越南端午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1200年左右。对大部份越南人来说,他们对屈原的故事感到陌生。对他们而言,五月初五是“杀虫节”。因为五月初五为季节转换的时候,容易引起疾病,因此就要想办法除掉。在越南传统社会将端午节定义为“杀虫节”,理由和其他国家大同小异,也是因为天气溽热,各种蚊虫逐渐现形,为维护家中大大小小的健康,一定得消灭可能带来疾病的害虫。除了忙著除害虫之外,越南人在这天也会准备好糯米酒和水果祭拜祖先与神明,并遵守各种习俗,如:不可坐在门槛、染手指或脚趾、用莞荽洗澡、打树结果、午时采药、悬艾灸以驱邪等习俗,有些地方还有拜访亲友、喝黑豆汤等习俗。当然,历史流变也渐渐改变了这些习俗与观念,端午节在现代的越南人心中仍占有一席之地,驻胡志明市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也将端午节列入越南传统节日之一[26][27]。

公众假期编辑

台湾、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日本(公历5月5日,称为“儿童之日”)、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把端午节列为公众假期。

文学编辑

诗词编辑

唐•卢肇《竞渡诗》编辑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28]

宋·陆游 《乙卯重五诗》编辑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此诗介绍了端午节插艾蒿、储药、吃粽子等习俗。

宋·李之仪 《南乡子·端午》编辑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申遗风波编辑

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所认定(第三批)[29]。此事发生后,端午祭的本源地中国的一些媒体及团体开始对“以韩国起源的节日的名义在无形文化遗产登录”等进行强烈的反驳。然而,这只是一则在中国大陆媒体中被广为散布的谣言。实际上,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言以及名表中皆找不到“端午的起源在韩国”的主张。另外,也有报道称“韩国在申请江陵端午祭之际,曾说明过‘(端午祭)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入韩国后已经历经了1500多年’。”[30]。其实在代表作宣言的5个月前,中国也出现过“湖北省的江陵端午祭与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共同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声,而韩国学界则以“中国的江陵端午祭与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仅仅名称相同,而实际内容则完全不同”为理由进行反驳[31]。

注解和参考资料编辑

  1. ^ 南山俗語-琉球詞和解-.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2).
  2. ^ 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 m.sohu.com. [2022-01-30] (英语).
  3. ^ 闻一多〈端午节的历史教育〉:“现在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上文所希望的吴越与龙的联系,事实上确乎存在。根据这联系推下去,我想谁都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这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至于将粽子投到水中,本意是给蛟龙享受的,那就不用讲了。总之,端午是个龙的节日,它的起源远在屈原以前——不知道多远呢!”,收入《闻一多文选》。
  4. ^ 曹娥碑碑文. [2019-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5. ^ 苏州地方旧志: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第五. [2019-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5).
  6. ^ 端午的意思,五月端的来由. [2009-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2).
  7. ^ 林惠珍. 端午節五毒動物特展. www.zoo.gov.taipei. 2014-05-30 [2017-05-27] (中文(台湾)).
  8. ^ 影象中的端午节.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9. ^ 南部人的端午节.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10. ^ 端午节新奇习俗:打平伙吃包子1500个.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9).
  11. ^ 西充故乡记忆:养蚕.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12. ^ 盐亭今天这些地方人山人海,因为这里…….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13. ^ 《东京梦华录》卷八“端午”
  14. ^ 卫生福利部. 端午節不喝雄黃酒. 卫生福利部. 2013-06-11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15. ^ 15.0 15.1 佛山端午重拾傳統風俗 萬人比「立蛋」. 北京新浪网. 2013-06-10 [201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中国大陆)).
  16. ^ 郭义山、张龙泉. 《閩西掌故》. 中国: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2. ISBN 9787211038909 (中文(中国大陆)).
  17. ^ 姜义镇. 《台灣民俗與特產》. 台湾: 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2002-06-03. ISBN 957351205X (中文(台湾)).
  18. ^ 新加坡华人端午节习俗. [2014-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0).
  19. ^ 龙珮宁. 端午食茄健康 食豆長壽. 台北: 中央通讯社. 2014-06-01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中文).
  20. ^ 金真. 端午習俗知多少. 《台湾月刊双月电子报》. 台湾省政府. 2007-06-01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0) (中文).
  21. ^ 林芬郁、沈佳姗、蔡蕙频. 《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 台湾: 猫头鹰出版社. 2012-03-09. ISBN 9789862620649 (中文(台湾)).
  22. ^ 刘晓峰-琉球端午节俗初探. Chinesefolklore.org.cn. 2011-10-23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23. ^ ヤカジ. Magazineworld.jp.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4).
  24. ^ その他の人形. Extension.ne.jp.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25. ^ 韩国端午节[失效链接]
  26. ^ 網路追追追/端午節各國風俗大不同 韓國還曾申遺? | NOWnews 今日新聞. Nownews.com.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3).
  27. ^ 存档副本. [2015-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9).
  28. ^ 【唐詩小學堂】 盧肇〈競渡詩〉. [202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29. ^ 一部報道には「この年月に無形文化遺産に登録された」としているものもあるが、これは厳密には誤りである。当時はまだ無形文化遺産保護条約が発効しておらず、江陵端午祭が無形文化遺産の代表一覧表に掲載されたのは2008年。
  30. ^ 中国躍起「端午節の元祖は韓国でなくウチ」―登録申請. 2012-05-27 [201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9) (日语).
  31. ^ 변영주. 단오제 유네스코 등록 중국 딴지 [端午祭 UNESCO 登录 中国 争议]. 국민일보(国民日报). 2005-06-08 [201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7) (韩语).

参见编辑

  • 屈原
  • 伍子胥
  • 粽子
  • 龙舟
  • 龙舟竞渡
  • 菖蒲
  • 艾草
  • 雄黄酒

外部链接编辑

  • 刘晓峰:〈节俗如何结构了特殊的文化空间——从端午节俗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谈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刘晓峰:〈端午节与水神信仰——保存于日本典籍中有关端午节起源的一则重要史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刘晓峰:〈端午节与东亚地域文化整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陈熙远:〈竞渡中的社会与国家──明清节庆文化中的地域认同、民间动员与官方调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