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症候群治療

每每在重大天災或意外發生後,成為媒體報導的題材,因而越來越廣為人知,究竟出現何種徵兆須留意是否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俗諺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試想一人被蛇咬過的經驗,讓他十年來都心有餘悸,甚至看到草繩就出現驚嚇反應,這樣的情況是否符合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來思考:

曝露在真正或具威脅性的死亡、重傷或性暴力

每個人都有壓力,壓力無所不在,一般工作壓力、親子或人際相處的日常生活壓力,其實並不會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因為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明訂診斷前提是曝露在真正或具威脅性的死亡、重傷或性暴力,所以被蛇咬傷若生命受威脅,即可構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第一要件。另外像是地震、颱風等威脅生命安全的天災,或家暴、性侵等人為暴力對待,或車禍、氣爆等意外,甚至搜救人員暴露於身體殘塊,都是可能引發創傷壓力反應的事件。

創傷後壓力反應

既然上述事件可怕到威脅我的人身安全,難道我不能害怕嗎?當然不是,反之遇到危險感到害怕是人類正常的本能反應,所謂本能即是多數人會有的反應,能驅使我們做出行動有利生存,好比像是「狗急跳牆」這種趨吉避凶的行為,此時身體的交感神經活化,有力氣和能量來戰鬥或逃跑(參見圖1左邊)。然而,一旦危險解除重返安全模式,多數人身心狀態會逐漸恢復穩定,此時身體的副交感神經活化,讓人放鬆,減少耗能(參見圖1右邊)。

創傷症候群治療

圖1 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相互拮抗
(原圖取材自The Noun Project,Created by fahmionline, Gan Khoon Lay and Vaibhav Radhakrishnan,並由本文作者修改後使用)

生理上掌管壓力與發炎反應的內分泌系統異常或自律神經系統失調是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原因之一,因此個體接觸創傷事件相關的刺激時,可能出現不成比例之驚嚇或警覺反應,像是看到草繩就倍感驚嚇、別人一舉手或說話大聲就害怕被打;也會有持續的負向情緒或認知,像是驚恐、羞愧或「都是我的錯」、「世界非常危險」等信念,或者與人疏離、活動參與明顯減少。既然這麼可怕,乾脆避開經過可能有蛇的路,或重大車禍復原後不再開車甚至避免搭車,這是經歷創傷事件後常見的逃避反應,個體希望避免創傷事件相關的刺激,但有時卻事與願違,不由自主腦海浮現恐怖畫面或反覆做惡夢,重複經驗創傷事件。

遭遇重大壓力事件之心理調適期因人而異,多數人的壓力反應能在數天到一個月內逐漸減緩,如果上述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且影響生活,需當心是否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面對創傷後壓力反應

遭逢死亡威脅或重傷害等事件,可能讓個體對人性的信任或世界觀遭受挑戰甚至摧毀,像是對人性本善存疑、信念從「世界是安全、穩定的」轉變為「世界非常恐怖、危機四伏」,因困難理解與消化這些情緒經驗,而產生情緒行為改變,妨礙生活或人際。

創傷復原、重拾安全與信任需要時間,支持性環境有助於減緩創傷事件對個體的衝擊,周遭重要他人的理解(而非忽視或指責)、系統提供資源並發揮保護力都非常重要。如果您身邊有人遭遇創傷事件,您可以提供支持與安慰,陪伴對方從事能紓解情緒壓力的活動,讓對方感到安全,接納人生豐富與變動無常兼具。身為當事者,如果創傷後一昧採取逃避方式因應,世界或他人危險的信念可能持續存在,甚至越來越強烈。要想改變現狀,當事者需要具備面對問題的勇氣,在安全的身心狀態下探索與紓解創傷情緒,方有機會賦予創傷新的意義,經歷成長與改變。

假如症狀持續或對生活造成影響,建議求診精神科或尋求心理治療,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必要時接受藥物治療來改善症狀,亦可學習放鬆技巧來緩解壓力反應,心理治療則提供一個安全空間陪伴當事者重整經驗、自創傷中復原。俗話說「若非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若能在挫折與逆境中找尋意義並成長,走過人生低谷,相信這些考驗將成為生命中難能可貴的養分!

中醫知識了解癌症保險知識個人理財內分泌及糖尿科公立醫院百科創業指南呼吸道及肺部資訊報稅攻略女性健康專科醫生小兒健康心臟科資訊新冠肺炎治療方案泌尿科資訊熱門話題營養貼士牙科資訊物理治療男性健康疾病症狀皮膚及性病資訊眼睛健康私家醫院百科租樓置業移民須知精神健康老人健康耳鼻喉資訊職場資訊肝臟健康腎臟健康腦神經及中風專科腸胃健康藥物簡介血液健康親子資訊運動貼士醫療中心/診所指南門診/普通科資訊預防檢查/疫苗風濕資訊骨科資訊

  • 中文
  • EN
  • 立即報價

    精神健康【PTSD】為什麼會患上創傷後遺症?有哪些病徵、治療方法?附快速測試

    當經歷或目睹重大創傷,或多或少都會對心理造成影響,甚至有機會患上創傷後遺症(PTSD)。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上此症?又該如何治療和幫助自己?Bowtie今次請來葉沛霖醫生與大家逐一拆解!

    作者 葉沛霖醫生

    日期 2021-01-07

    更新 2022-10-11

    目錄

    甚麼是PTSD?成因及風險因素常見症狀一分鐘自我測試創傷後遺症會自己好嗎?一定要求醫?治療方案如何調整心態?幫助自己的貼士作者簡介

    目錄

    • 甚麼是PTSD?
    • 成因及風險因素
    • 常見症狀
    • 一分鐘自我測試
    • 創傷後遺症會自己好嗎?一定要求醫?
    • 治療方案
    • 如何調整心態?幫助自己的貼士
    • 作者簡介

    分享

    創傷症候群治療

    甚麼是PTSD?

    創傷後壓力症(PTSD)又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當患者經歷巨大的創傷或災難事件,如天災、嚴重意外、人身安全受威脅、親眼目睹死傷悲劇或親身經歷暴力罪案等之後,產生焦慮不安或情緒困擾,持續超過一個月,並影響日常生活,便需尋求專業協助和支援。大部份患者在治療後,都可得到明顯改善。

    創傷症候群治療

    成因及風險因素

    當一個人經歷過創傷事件後,便有機會患上創傷後壓力症(PTSD)。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 對創傷事件定義為以下一種或多種形式去經歴真正或具威脅性的死亡, 重傷或性暴力,形式包括:

    • 直接經歷
    • 親身目擊這些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
    • 知道這些事件發生在密切的親戚/朋友身上
    • 反覆接觸創傷事件中令人不安的細節 (通常因工作原因, 如搶救者, 查案者等)

    而研究顯示下列情況都會增加患上創傷後壓力症的機會:

    • 女性
    • 於童年曾經受虐
    • 以往有精神疾患
    • 創傷事件發生得非常突然或接近死亡
    • 創傷事件發生後有其他持續的壓力
    • 缺乏家人朋友的支持等因

    常見症狀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PTSD的臨床症狀包括:

    1. 與創傷有關的入侵性症狀,例如不由自主的痛苦回憶、發噩夢、閃回 (仿如重回事發現場、創傷事件重演),或於接觸與創傷事件相關的提示後, 產生情緒困擾或生理反應。
    2. 逃避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記憶、思想、感受或外在的提示 (例如人物, 地點, 活動, 場合等)。例如在交通事故後極力避免駕駛甚至乘搭交通工具,或刻意令自己很忙以避免回想起創傷事件。
    3. 思想或情緒上的負面改變,例如無法記起創傷事件的一些重要情節、對自己或世界出現過度負面的想法或假設、過度責怪自己或他人、出現負面的情緒、難以感受正面的情緒、對事物失去興趣、或感到與他人疏離。
    4. 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警覺性或反應性出現顯著改變,例如易怒、有攻擊性、出現危險或破壞行為、過度警覺 (長期令自己處於戒備狀態)、過度驚嚇反應、難以集中精神, 或難以入睡等。此外, 患者可能出現其他焦慮症狀, 例如肌肉繃緊、腹瀉、心跳加速、頭痛、嘔心等。
    5. 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
    6. 症狀造成明顯的困擾或影響日常生活 (例如工作、社交)
    7. 症狀並非由藥物、物質濫用或其他疾病引起

    一分鐘自我測試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的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設計了5條簡單問題為創傷後壓力症的自我測試:

    1. 你是否曾經目睹或經歷創傷,事後持續1個月或以上,仍然很害怕、無助、情緒低落?
    2. 當別人提及某些人或情景,令你想起創傷事情,感到非常不安?
    3. 你是否經常出現下列情況:煩躁不安、失眠、發噩夢、難以集中精神、容易激動、容易受驚嚇、持續想起及/或夢見該創傷事件、逃避那些可能勾起創傷回憶的人或事物、警覺性過高、覺得與其他人疏離,或難以與別人建立互信關係?
    4. 上述情況是否對你做成明顯困擾?
    5. 上述情況對你的生活,例如學業、工作、社交等,是否做成明顯的負面影響?

    如果以上皆是,建議你作進一步的專業評估。詳細的自我測試及結果分析,可瀏覽香港健康情緒中心網頁。

    延伸閱讀

    • 【抑鬱症可自救?】了解抑鬱症的成因、症狀和治療方法
    • 精神科治療保障有幾緊要?拆解自願醫保亮點!

    創傷後遺症會自己好嗎?一定要求醫?

    如果以上情況持續超過1個月,造成困擾或影響日常生活, 便須尋求專業協助。如果PTSD不去處理, 有機會出現其他精神健康疾患,例如焦慮症、抑鬱症、濫用酒精/藥物,甚至出現自殺念頭。

    治療方案

    醫生會因應病人的臨床情況,包括症狀、嚴重程度、風險因素,及具體成因等度身訂造合適的治療計劃,需要時亦會與臨床心理學家,社工等跨專業協作以提供治療。大致上治療分為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

    1. 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及眼動減敏重組治療,以傾談的方法讓患者在安全的環境下再次面對創傷事件,重新審視創傷事件的內容,並整理相關的思想 (例如過度自責)及情緒,以幫助患者面對及調節恐懼感。
    2. 藥物治療:一些抗抑鬱藥,例如「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 「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及「去甲腎上腺素及特定血清素抗抑鬱藥」等,能調節大腦內血清素,及/或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傳遞物質的水平,從而減輕症狀,但相關藥物需經醫生詳細評估後處方及跟進。

    如何調整心態?幫助自己的貼士

    對於創傷後壓力症(PTSD)的患者而言,親友的支援很重要,可多聆聽患者的感受及提供情緒上的支持。患者亦可透過以下方法調整心態:

    • 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飲食定時、均衡飲食、做適量的帶氧運動,也有助舒緩壓力 
    • 與信任的人傾訴:與家人、朋友、或曾有相似創傷經歴的人傾訴,分享自己的感受或困擾的想法。即使困擾未必一下子過去,但困擾時身邊有人願意聆聽及作出支援對康復也十分重要
    • 靜觀:透過瑜伽或冥想等方式,讓自己專注此時此刻的身心狀態,也有助面對壓力和困擾
    • 維持一些有益身心的興趣及嗜好,有助於調節情緒
    • 理解自己的狀態:明白自己經歴創傷事件後可能會出現困擾,不需批評自己或加以壓抑,明白只要盡早尋求專業協助,大部分患者都會有明顯的改善
    • 正面面對:認真評估危機是否仍然存在,並仔細分辨現在與當時的情景有何不同。如果危機仍然存在,可詳細考慮應對方法,否則可提醒自己已不再身處危機之中

    當然,如果症狀持續並造成困擾,或影響日常生活,便應盡快尋求專業協助。

    作者簡介

    葉沛霖醫生 – 精神科專科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BS(HK)
    • 香港大學醫學研究碩士
      MRes(Med)(HK)
    •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FHKCPsych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精神科)
      FHKAM(Psychiatry)
    • 精神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Psychiatry

    創傷症候群治療

    延伸閱讀

    • 【ADHD】懷疑子女專注力不足?詳細症狀、評估測試和家長貼士
    • 自閉症成因包括遺傳?了解最新治療方法!

    分享

    這篇文章有用嗎?

    2

    0

    作者

    葉沛霖醫生

    以上內容由 葉沛霖醫生 提供。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創傷症候群治療
    創傷症候群治療

    精神健康

    驚恐症病徵有哪些?能根治嗎?怎樣測試是否患上?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 2022-02-24

    創傷症候群治療
    創傷症候群治療

    精神健康

    【抑鬱症】小鳥醫生為你講解症狀、成因及診斷工作

    小鳥醫生 2021-03-22

    創傷症候群治療
    創傷症候群治療

    精神健康

    【焦慮症】一文了解症狀、成因、藥物/心理治療及自我測試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 2022-02-24

    🎄新客戶以「DEC2022」成功投保 Bowtie 自願醫保,首年保費 7 折,仲送 1 個身體檢查!

    立即投保

    其他話題

    Bowtie故事Bowtie產品理念中醫知識了解癌症保險知識個人理財內分泌及糖尿科公司醫保公立醫院百科創業指南呼吸道及肺部資訊報稅攻略女性健康專科醫生小兒健康心臟科資訊新冠肺炎治療方案泌尿科資訊熱門話題營養貼士牙科資訊物理治療男性健康疾病症狀皮膚及性病資訊眼睛健康私家醫院百科租樓置業移民須知老人健康耳鼻喉資訊職場資訊肝臟健康腎臟健康腦神經及中風專科腸胃健康藥物簡介血液健康親子資訊運動貼士醫療中心/診所指南門診/普通科資訊預防檢查/疫苗風濕資訊骨科資訊

    創傷症候群怎麼治療?

    PTSD如何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特殊治療。 PTSD最常使用的藥物是抗憂鬱劑,如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三環抗鬱藥(TCA)。 醫師會考量患者對藥物的反應、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更換或增加其他抗憂鬱劑、助眠劑、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或抗焦慮藥物等輔助藥物。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看什麼科?

    長期:長期需注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簡稱PTSD)的產生,若事件超過一個月,當事人仍因為以下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功能、工作,則可以尋求精神醫師、心理治療師等專業的協助,度過創傷後的調適期。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好嗎?

    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痛苦的,短時間內出現回憶、噩夢、嚴重焦慮、回想起創傷事件…等狀況,其實是人之常情。 但隨著時間經過,與良好的自我照護,多數人最終能夠恢復。 然而如果這些症狀持續惡化,持續了幾個月甚至幾年,並且干擾了日常的工作與社會功能,就很有可能是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群[5]。

    創傷症候群 會自己好嗎?

    這是一種焦慮,通常發生在自己親身經歷過創傷如性侵、暴力,或目睹了可怕的事件如親友意外死亡、車禍、天災等,大多數人在事發當下有強烈的無助、震驚、憤怒、緊張、恐懼甚至內疚等情緒,但多半隨著時間而逐漸消失,如果這些感覺不但沒遞減,反而持續甚至更強烈,且時間超過1個月以上,無法回到事發之前的正常生活,請務必立刻尋求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