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吠陀 理論

前言

  第1章 阿育吠陀的歷史與哲學
[數論派哲學的創世論]
最古老的生命科學
阿育吠陀與人體潛能
阿育吠陀、瑜伽和密法
阿育吠陀與西方思想

  第2章 五大元素與人體
人體小宇宙
感官
[五大元素、感覺器官及其功用]

  第3章 人體體質
[風能、火能和水能在體內的位置]
[三大生命能量的功能]
瞭解三大生命能量
認識個人體質
風能體質
火能體質
水能體質
[人體體質的構成(自然體質)]
心理特質

  第4章 疾病的發展過程
疾病的種類
三大體質的疾病傾向
健康或生病的關鍵--阿格尼
被壓抑的情緒
三大廢物
[尿液檢查]
七大組織
[營養物質的循環和組織的轉化]

  第5章 屬性與人體的關係
[二十種屬性及其作用]
[三大生命能量的屬性、元素]

  第6章 診斷方式
橈動脈脈搏測量
[脈搏檢查圖示]
[脈診圖示]
[脈搏位置圖]
[經脈和五大元素圖示]
[脈搏和器官圖示]
舌診
[舌診圖示]
臉部診斷
[臉部診斷圖示]
唇診
[唇診圖示]
指甲診斷
[指甲診斷圖示]
眼睛診斷
[眼睛診斷圖示]

  第7章 治療方法
情緒釋放
帕奇卡瑪排毒療法
1催吐療法
[催吐療法圖示]
2催瀉療法
[催瀉療法圖示]
3灌腸療法
[灌腸療法圖示]
4鼻腔給藥療法
[鼻腔給藥療法圖示]
5血液淨化療法
緩解療法

  第8章 飲食法則
[三大基本體質的飲食指南]
斷食
維生素

  第9章 六種基本味道
味道、冷熱效應和消化後效應
[味道及其作用]
[拉沙、維爾亞、維帕克的屬性和作用]

  第10章 生活起居原則
養生建議
(1)起居規律
(2)飲食和消化
(3)生理健康
(4)心理健康

  第11章 時間與人體能量
太陽和月亮
[三大生命能量曼陀羅示意圖]
星相
人類年齡結構

  第12章 延長壽命的養生法
瑜伽
[三大體質適合的瑜伽體位法]
[風能、火能、水能紊亂的對治體位法]
呼吸和冥想(調息法)
咒語
冥想
[So-Hum冥想]
按摩

  第13章 阿育吠陀藥理學
廚房即藥房
金屬
寶石、礦石和色彩療法
(1)生辰石
(2)寶石的用途
色彩

  ‧結論

  ‧附錄


食物解方
應急小妙招
食譜

  ‧術語
‧參考書目
‧索引

阿育吠陀(Ayurveda)

阿育吠陀(即Ayurveda),早於5000年前由印度聖人開始流傳至今,被喻為最古老的醫學養生法,依據個人的體質,配合適當的飲食及生活調整,結集成一套完整而又科學化的養生醫學指南。當中提倡的理論經由觀察和實踐集結而成,以口傳方式一代傳一代,最終發展成當今引領印度醫療的完整系統。時至今日,阿育吠陀逐漸廣為人至,世界各地越來越多人學習這套以自然為本的養生法。

阿育吠陀與瑜伽同樣源自印度,而著鮮為人知的是它們其實姊妹科學。阿育吠陀與瑜伽,兩者信奉真正的健康是身(body)、心(mind)、靈(spirit/soul)三者的平衡,其中一方面失衡都會對整體健康構成影響。很多人說「意識影響實相」,這不是絕對答案,卻總是有跡可尋,生活中快樂的人通常活得比較健康且長壽。

阿育吠陀(Ayurveda)是甚麼?

阿育吠陀是印度古老的科學醫療法,著重療癒性、預防性、同時結合飲食及生活習慣,從而達至有效且實用的養生法,亦被稱為長壽科學(the Science of longevity)。阿育吠陀涵蓋多個範疇,當中包括心理學、哲學、及精神性靈修等,認為在廣闊的大宇宙裡,每個人都是一個微宇宙。

阿育吠陀認為身心平衡是健康的基石,並提出一系列的生活指引以助習者以天然的方式達到健康,當中包括日常生活習慣、飲食建議、治癒療法等。阿育吠陀不靠單一「病徵」作為治療的目標,而是從微觀(個人的年齡、體質、狀況、情緒等)和宏觀(天氣、時間等)的層面去評估整體的健康。

和瑜伽一樣,阿育吠陀的理論看似複雜,但一旦領悟了箇中「平衡」的智慧,對整體的健康和生活均有莫大裨益。

梵文阿育吠陀(Ayurveda)的意思

阿育吠陀的梵文是ayurveda,由兩個字詞組成,"AYUR"解作生命,而"VEDA"則解作知識。

顧名思義,人類必須有充份的知識去了解生命才能達致身心平衡。阿育吠陀(Ayurveda)指出人類是具多維度思考,並受到不同情感及直覺驅使的驅殼。縱然你本身並未能察覺到精神所在,但簡單如每天進食的食物及日常生活的方式已經影響著精神水平,而阿育吠陀所做的便是透過這些生活指引助你認知你和生活中一事一物間的連繫。了解阿育吠陀後,你便會知道真正的健康不單單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全面的從生活裡獲著平靜,活在喜悅、快樂和健康之中。

我們將會在稍後的文章陸續分享更多阿育吠陀的智慧。

阿育吠陀(Ayurveda)的簡史

大概於5000多年前,阿育吠陀(Ayurveda)源起於印度河谷地區,透過口傳的方式一代傳一代。首次文字紀錄於古印度的「吠陀文獻」(Vedas) ,亦被稱為「智慧之書」(The books of wisdom)。

「吠陀文獻」(Vedas)被譽人類歷史最古老的文獻,推斷在公元前1700年至1000年間寫成,而當中更記載了超過10,000年前的知識。 「吠陀文獻」(Vedas)有如生命指南,記載了一切須知,從自身癒合,到身心靈與宇宙的結合,各方面都涵蓋在內。時至今天,仍然沒有人能解釋為何這些古老知識具有如此「超前」的智慧,效能令人驚嘆不已。很多人認為,寫「吠陀文獻」(Vedas) 的聖人一定擁有某種超越常人的能力,從而接收到很多來宇宙的訊息,確實耐人尋味。 「吠陀文獻」中的種種智慧,透過口傳、唱誦、經文等,流傳至現在。至於阿育吠陀(Ayurveda),則是「吠陀文獻」的中心系統之一,著重個人的整體健康。阿育吠陀相信,身體是靈魂修練的媒介,真正的健康,必須達到身心靈的平衡。

阿育吠陀對人體的了解,遠遠超越了當時人類的知識水平,鄰近國家亦因此開始參考這套「超前的科學」,並沿著絲綢之路由印度橫誇中國傳至印度尼西亞等地區。大約於公元400年,阿育吠陀的文獻逐漸被翻譯成中文;及後於公元700年,中國學者到訪印度學習阿育吠陀,展開了阿育吠陀對中國醫學發展的影響。阿育吠陀(Ayurveda)由印度四方八面傳播:西至波斯帝國及歐洲;東至埃及;南至索馬里。阿拉伯商旅使用印度的藥理解決醫療問題的方式,漸漸散播至希臘及羅馬帝國,最終成為歐洲醫藥及草本學的基礎。

於公元前500年前出生的佛陀(The Buddha)亦是阿育吠陀的追隨者,他所提倡於的佛學正正是阿育吠陀的其中一種實踐。在一個對人類身體及靈性認知甚少的時代,阿育吠陀解釋了疾病的起因、身心不平衡的症狀、身體的獨特性以及達致心理、情感及精神健康的方法。

可惜,阿育吠陀在英國統治印度的時期被禁止。縱然印度人民不願背棄他們的傳統方式,但仍被强迫使用西方藥物作為治療方式。因此,當時於各個家庭透過食譜暗中延續阿育吠陀,利用不同食材、香料、油、草藥等發展成藥膳,使阿育吠陀(Ayurveda)得以流傳並盛行。印度南部城市喀拉拉邦(Kerala)是阿育吠陀的天堂,孕育出不同的阿育吠陀(Ayurveda)養生中心及教育機構。現時更多人都認為它對身體及心理精神健康比起西方藥物皆更為全面,令阿育吠陀(Ayurveda)再次冒起。

阿育吠陀 理論

此條目可能包含不適用或被曲解的引用資料,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無法被證實。 (2019年10月16日)
請協助校核其中的錯誤以改善這篇條目。詳情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阿育吠陀 理論

替代醫學和偽醫學
阿育吠陀 理論

總覽

  • 替代醫學
  • 替代醫學史
  • 醫學史
  • 庸醫
  • 偽科學
  • 反科學
  • 懷疑論
  • 科學懷疑論
  • 健康自主運動

常見療法和理論

  • 尿療法
  • 蜂毒療法
  • 芳香療法
  • 順勢療法
  • 針灸
  • 結腸清洗
  • 耳燭
  • 整骨療法
  • 戒除自慰療法
  • 人體冷凍技術
  • 病毒派對
  • 奇蹟療法
  • 鹼性飲食
  • 貝茨法
  • 磁療
  • 超心理學
  • 脊骨神經醫學
  • 體液學說
  • 自然醫學
  • 信仰治療
  • 基督科學教會
  • 電磁波醫學
  • 顱相學
  • 科學種族主義
  • 生命力論

陰謀論

  • 反加氟運動
  • 反疫苗運動
    • 疫苗致自閉症說
  • 化學尾跡
  • 轉基因陰謀論
  • 愛滋病重估運動
    • 愛滋病來源陰謀論
  • 2019冠狀病毒病陰謀論

NCCIH分類

  • 對抗療法
  • 替代醫學系統
  • 身心介入
  • 基於生物學的療法
  • 操作治療學
  • 能量療法

傳統醫學

  • 中醫
  • 韓醫
  • 日本漢方
  • 藏醫
  • 蒙醫
  • 阿育吠陀
  • 悉達
  • 尤那尼
  • 非洲
  • 希臘
  • 羅馬
  • 歐洲
  • 信仰療法
  • 薩滿教

阿育吠陀 理論
維基百科中的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詳見醫學聲明

阿育吠陀(梵語:梵語:आयुर्वेद,轉寫:Āyurveda,意為「長生之術」[1])為印度教及佛教的傳統醫學[2],也譯為壽命吠陀阿愈吠陀

在這種治療體系中,人體被認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身體與自然不調和時,人體的各項機能便會受到阻礙,進而導致生病。在阿育吠陀醫療方法中,主要有三種實施方法:藥草療法、推拿療法及瑜珈療法。

壽命吠陀主要包括三位古印度醫學家的著作,即《遮羅迦本集》,《妙聞本集》和《語帥本集》。

阿育吠陀醫學不僅是一門醫學體系,而且代表着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阿育吠陀(Ayurveda)由兩個字組成:Āyur指生命,Veda為知識、科學之意。因此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

概說[編輯]

阿育吠陀的神話是源自於印歐神話中的雙馬童(阿史沃因 Aśvin),即雙胞胎醫生,也是諸神殿的神,名為那瑟滴亞(Nāsatya)及德斯羅(Dasra)。四千年前的雙胞胎醫生的故事已經在土耳其的胡里安語及西泰語以及印度的梵語中失傳了。阿育吠陀與阿達婆吠陀相比較,算是個次要的智慧。這四種吠陀(智慧)是世界上所知用印歐語言所留下來最古老的文件。

經典的阿育吠陀文件,是古印度醫典《揭羅迦本集》,與《阿達婆吠陀》約莫同時期。是在公元前一千年用梵語寫成的,是全面性的醫典。且大多數學者認為,阿育吠陀在西元一百年以前在印歐地區就非常的盛行了。

阿育吠陀在公元6世紀時,隨着佛教的傳布,影響的區域也越來越廣。佛教的和尚將阿育吠陀帶到中國、西藏、韓國、蒙古跟錫蘭,在這些國家的醫學系統裏留下傳奇。

德國人將公元前一千年阿育吠陀的《妙聞集》翻譯成德文,並運用在整形手術中。《妙聞集》中提到了阿育吠陀的八個分支:一般醫學、外科、耳鼻喉科及眼科疾病、毒物學、精神科、兒科、婦科、性學及生育學。

參考文獻[編輯]

參照

  1. ^ Wells, John C. Longman Pronunciation Dictionary. London, England: Pearson Longman. 2009.
  2. ^ Anil Kishore Sinha. Bio-social Issues in Health. : 129 (英語).

來源

  • Chopra, Ananda S. Āyurveda. Selin, Helaine (編). Medicine across cultures: history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in non-western cultures. Kluwer Academic. 2003: 75–83. ISBN 1-4020-1166-0.
  • Dwivedi, Girish; Dwivedi, Shridhar. History of Medicine: Sushruta – the Clinician – Teacher par Excellence (PDF). Indian Journal of Chest Diseases and Allied Sciences (Delhi: Vallabhbhai Patel Chest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Delhi / National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2007, 49: 243–24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10-08). (Republished by National Informatics Centre, Government of India.)
  • Finger, Stanley. Origins of Neuroscience: A History of Explorations into Brain Fun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19-514694-8.
  • Kutumbian, P. Ancient Indian Medicine. Andhra Pradesh, India: Orient Longman. 1999. ISBN 978-81-250-1521-5.
  • Lock, Stephen. The Oxford Illustrated Companion to Medic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19-262950-6.
  • Underwood, E. Ashworth; Rhodes, P. History of Medicin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8. 2008.
  • Wujastyk, D. The Roots of Ayurveda: Selections from Sanskrit Medical Writings. Penguin Books. 2003. ISBN 0-14-044824-1.

延伸閱讀[編輯]

  • Drury, Heber. The Useful plants of India. William H Allen & Co., London. 1873. ISBN 1-4460-2372-9.
  • Dymock, William; et al. Pharmacographia Indica A history of principal drugs of vegetable origin in British India 1. London. 1890.
  • Hoernle, Rudolf August Friedrich. Studies in the Medicine of Ancient India: Part I: Osteology.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07.
  • Patwardhan, Kishore. Pabitra Kumar Roy , 編. Concepts of Human Physiology in Ayurveda (PDF). Sowarigpa and Ayurveda. Samyak Vak Series-14 (Sarnath, Varanasi: Central Institute of Higher Tibetan Studies). 2008: 53–73. ISBN 978-81-87127-76-5.
  • Wise, Thomas T. Commentary on the Hindu System of Medicine. Calcutta: Thacker & Co. 1845.
  • Wujastyk, Dominik. Indian Medicine. Oxford Bibliograph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 October 2015]. doi:10.1093/obo/9780195399318-0035.. A bibliographical survey of the history of Indian medicine.
  • WHO guidelines on safety monitoring of herbal medicines in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Use caution with ayurvedic produc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參見[編輯]

  • 西藏醫學
  • 中醫學
  • 蒙醫學
  • 韓醫學

外部連結[編輯]

從維基百科的姊妹計劃
了解更多有關
Ayurveda」的內容

阿育吠陀 理論
維基詞典上的字詞解釋
阿育吠陀 理論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多媒體資源
阿育吠陀 理論
維基新聞上的新聞
阿育吠陀 理論
維基語錄上的名言
阿育吠陀 理論
維基文庫上的原始文獻
阿育吠陀 理論
維基教科書上的教科書和手冊
阿育吠陀 理論
維基學院上的學習資源
  • 阿育吠陀醫學的概念及原理
  • 開放式目錄計劃中和阿育吠陀相關的內容
  • Ayurveda: Benchmarks for trainings in traditional/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世界衛生組織
  • National Library of Ayurveda Medicine

傳統醫學

東亞

  • 中醫學(漢醫學)
  • 越南東醫學
  • 韓醫學
  • 日本漢方醫學
  • 和方醫學
  • 藏醫學
  • 維醫學
  • 蒙醫學
  • 畲醫學
  • 傣醫學
  • 壯醫學
  • 哈醫學
  • 瑤醫學
  • 苗醫學

阿育吠陀 理論

南亞和東南亞

  • 阿育吠陀
  • 佳木
  • 悉達醫學
  • 斯里蘭卡傳統醫學
  • 泰醫學
    • 泰國草藥
    • 泰式按摩

地中海和西亞

  • 古埃及醫學
  • 古希臘醫學
  • 波斯醫學
  • 拜占庭醫學
  • 民間療法(南歐、阿拉伯地區)
  • 古羅馬醫學
  • 中世紀伊斯蘭世界醫學
  • 尤那尼醫學

非洲

  • 伊波加
  • 慕提
  • 恩甘加
  • 傳統豪薩醫學
  • 傳統非洲醫學
  • 南非傳統醫療師
  • 約魯巴醫學

美洲

  • 阿茲特克醫學
  • 庫蘭德羅
  • 馬雅醫學
  • 醫藥輪
  • 巴西傳統醫學

大洋洲

  • 澳大利亞土著藥典

普遍

  • 替代醫學
  • 民族醫學
  • 替代醫學史
  • 醫療衛生
  • 草藥醫學
  • 體液學說(黏液、黃膽汁、黑膽汁、血液)
  • 藥用植物保存
  • 中世紀西歐醫學
  • 自然醫學
  • 遠古醫學
  • 巫覡宗教
  • 醫療占星術

阿育吠陀 理論
:分類:傳統醫學

藥草和真菌

香草

  • 紫花苜蓿
  • 費拉蘆薈
  • 茴芹
  • 飛揚草
  • 黃耆
  • 大麻
    • 醫用大麻
  • 葛縷子
  • 小豆蔻
  • 西洋甘菊
  • 墨西哥三齒拉瑞阿
  • 葫蘆巴
  • 短舌匹菊
  • 亞麻
  • 銀杏
  • 高麗參
  • 金印草
  • 蜜蜂花
  • 光果甘草
  • 金盞花
  • 藥蜀葵
  • 印度苦楝樹
  • 罌粟
  • 牛至
  • 辣薄荷
  • 松果菊
  • 迷迭香
  • 藥用鼠尾草
  • 八角
  • 冬香薄荷
  • 茶樹油
  • 麝香草
  • 薑黃
  • Umckaloabo
  • 纈草
  • 馬鞭草
  • 白柳
  • Za'atar

菌類

  • 巴西蘑菇
  • 白樺茸
  • Echigoshirayukidake
  • 亮蓋靈芝
  • 灰樹花
  • 裂蹄熱帶孔菌
  • 羊肚菌
  • 香菇

Regional practices

  • 中藥
  • 阿育吠陀
  • Islamic herbology
  • Japanese herbology
  • 韓醫學

相關科目

  • 替代醫學
  • Doctrine of signatures
  • 切爾西藥草園
  • 草藥
  • 草本茶
  • 草藥醫學
  • 順勢療法
  • 藥用植物

規範控制
阿育吠陀 理論

  • LCCN: sh85083119
  • NDL: 01107361
  • NKC: ph228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