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胡 疏 肝 湯 合 一貫 煎

1460 阅读

(1)四逆散为疏肝之基础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即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后世多用作疏肝和胃之通剂,常用于肝胃不和的脘腹疼痛,胁肋胀闷,脉弦等,功可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2)逍遥散主治肝郁脾虚血虚证。三者相因为病,互为因果,但总病机为肝郁,可致脾虚血虚,而脾虚血虚又可加重肝郁。其主证中除两胁作痛外还可见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虚弦者,该方功用为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3)一贯煎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肝肾阴亏,肝失所养则疏泄失常。横逆犯胃,故可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阴虚液耗,津不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肝气不舒,肝脉郁滞,久则结为疝气瘕聚。故在配伍上以滋养肝肾及阴血药为主,疏达肝气之品为辅,共成滋阴疏肝之功。

(4)柴胡疏肝散主治肝气郁滞证。肝喜条达,恶抑郁,如因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疏泄,可致肝气郁结,除胁肋疼痛外,还可见嗳气太息,脘腹胀闷,脉弦或往来寒热。本方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

(5)金铃子散主治肝郁化火证。证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致。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故见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气郁化火可见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之功用为疏肝泄热,行气止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收录仅供学习研究之用。

【製法用量】

水煎溫服。

【功效】

養陰疏肝。

【主治】

肝腎陰虛,肝氣不舒所致的胸脘脅痛,嘔吐酸水,咽乾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或弦虛者。

【方義】

方名一貫煎者,肝腎為乙癸同源、肝藏血、腎藏精可相互滋生,故滋腎與養肝可用同一治法,一並治之。一貫者即以一理貫串于事物之中,即指肝腎陰虧,可用同一法,同一方藥治之,其劑型為煎劑故名一貫煎。本方專為肝腎不足,肝失所養,肝氣鬱結,以致脇肋疼痛之症而設。一般胸脘脅痛,由於肝氣鬱結引起者常以疏肝理氣為主,但理氣藥大多性味香燥,用於肝腎陰虛的體質,每致耗液傷氣,反使病情加劇,應以滋陰為主,適當配以疏肝之品,故本方以生地滋養肝腎為君,輔以沙參、麥冬、杞子,以增強生地滋養之力,當歸養血和肝,再入少量川楝子,既不苦燥傷陰,又能發揮其疏肝理氣的作用,使肝體得養、肝氣條達,則脇肋痛自癒。

【辨證要點】

  1. 脅脘痛。
  2. 口苦咽乾。
  3. 舌紅少津。
  4. 脈細數或虛弦。

【加減】

  1. 口苦咽乾:加黃連、黃芩、天花粉、柴胡。
  2. 大便秘:加瓜蔞仁、火麻仁、郁李仁。
  3. 不眠:加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纈草。
  4. 虛熱多汗:加地骨皮、石斛。
  5. 痰多:加貝母、瓜蔞仁。
  6. 腹痛:合芍藥甘草湯。
  7. 煩熱而渴:加知母、石膏。
  8. 腳弱無力:加牛膝、薏苡仁、木瓜。
  9. 脇肋痛甚:可合柴胡疏肝散。
  10. 黑斑肝斑:可合逍遙散。

【注意禁忌】

  1. 凡情志不遂,肝鬱氣滯之實證,不宜使用本方。
  2. 本方滋膩之藥較多,凡脾胃虛弱有痰飲者不宜。

【現代應用】

本方營養神經、利膽、消炎、止痛。用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貧血、營養不良、肺結核、糖尿病、神經衰弱等症。

【製法用量】

香附5克

白芍5克

柴胡6克

川芎5克

枳殼5克

陳皮6克

甘草2克

【功效】

疏肝理氣、和血止痛。

【主治】

肝鬱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脅疼痛、寒熱往來或噯氣、泛酸或乳房脹痛、舌偏暗、苔薄、脈弦澀。

【方義】

本方為四逆散加陳皮、香附、川芎、而將枳實易枳殼而成的。除具有疏肝健脾之功外,更有行氣活血之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鬱;枳殼、陳皮、香附,行氣散結;芍藥柔肝養血歛陰;川芎乃血中之氣藥、既可活血又可行氣;炙甘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健脾養血,活血止痛之功效。

【辨證要點】

  1. 胸脅脹痛。
  2. 口苦。
  3. 噯氣。
  4. 舌偏暗。
  5. 脈弦澀。

【加減】

  1. 血虛者:加當歸、生地、熟地。
  2. 血瘀甚者:加丹參。
  3. 肝鬱化火:加牡丹皮、梔子。
  4. 心火偏旺:加蓮子心、黃連。
  5. 行經乳房脹痛:加王不留行。
  6. 膽結石者:加鬱金、雞內金、山查、金錢草、大黃。

【現代應用】

慢性肝炎、膽結石、慢性胃炎、乳腺增生、胃、十二指腸潰、肋間神經痛、胃神經官能症、痛經、停經後症候群。

柴 胡 疏 肝 湯 合 一貫 煎
 
柴 胡 疏 肝 湯 合 一貫 煎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36期)
 
柴 胡 疏 肝 湯 合 一貫 煎
  記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藥局 蔡邱轔 藥師
 
柴 胡 疏 肝 湯 合 一貫 煎
  日期:
 
   
 

柴胡疏肝湯」與「柴胡清肝湯」是臨床常見中藥方劑,前者為四逆散枳實,加香附陳皮枳殼川芎而成,主治肝鬱氣滯証1;後者為溫清飲(四物湯黃連解毒湯)加柴胡連翹桔梗牛蒡子天花粉薄荷等散風熱之品,主治肝、膽經之火實熱證。2

柴胡疏肝湯」方源於《證治准繩》引《醫學統旨》,由陳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香附枳殼(麩炒)芍藥各4.5克;炙甘草1.5克等組成,效能為疏肝解鬱,行氣止痛3。主治肝氣鬱滯、肋疼痛,寒熱往來,曖氣太息,脘腹脹滿。中醫理論「肝氣鬱滯證」多由感受邪毒後,情志失調,肝氣鬱結所致,患者常右或兩脹痛,胸悶腹脹,易急躁,時時嘆息。舌質略紅,苔薄白,脈弦4。其中肋脹痛,急躁易怒,舌紅,脈弦,是此證型的辨證要點,「柴胡疏肝湯」為「肝氣鬱滯證」治療的常用方劑4。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對「柴胡疏肝湯」配伍提出精闢解析。柴胡為常用疏肝藥,為主藥;陳皮枳殼香附子,芳香順氣,養健脾胃;川芎芍藥活血化瘀1。諸藥配伍共達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作用,使肝氣條達,血脈通暢,營衛自和,而痛止,寒熱除1。臨床兼有表證者加薄荷葛根菊花,以助解表透邪;若兼胸痛者加丹參鬱金檀香,以活血行氣止痛;若兼口苦、口渴者加白茅根黃芩梔子沙參,以清熱養陰5

柴胡清肝湯」方源於《醫宗金鑒》,由柴胡2.0g;當歸芍藥川芎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桔梗牛蒡子天花粉薄荷甘草各 1.5g所組成,效能為疏肝清熱2。主治肝膽經及三焦之實熱證,症見胸不舒,寒熱往來,口苦,咽乾,咽痛或耳鳴耳痛,皮膚瘙癢,或婦人帶下陰癢,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浮數6。本方係重用柴胡,取其疏肝之功,並領諸藥入肝經;並用四物湯養血以柔肝,其中熟地易生地、取其清熱之功較強;另用黃連解毒湯清熱解毒,治一切火熱之證,並用薄荷連翹牛蒡子桔梗疏風清熱,解毒,利咽;天花粉,清熱化痰,潤腸通便。諸藥合用,共奏清肝解毒,散風除熱之功效6

柴胡清肝湯」為「和血疏肝清肝」的常用方劑,用於皮膚淺黑色、腹部肌肉緊繃、手掌及腳底潮濕等症狀之小兒,亦可當作體質改善藥,與其他處方併用2。臨床兼有肝邪風熱者加羌活、荊芥;若兼化膿性扁桃腺炎者加山豆根射干玄參;若兼惡寒發熱者加桑葉菊花6

參考資料

1. 孫世發。名方配伍分析及應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21-423。
2. 木下繁太郎。中藥小百科。建宏出版社,1995:173-177。
3. 李慶業、楊斌。方劑學圖表解。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47。
4. 周九如。中醫方劑圖典。明天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6:136。
5. 林政宏。一目了然學方劑。旭昇圖書有限公司,2006:90-91。
6. 張次郎、賴秀麗。常用方劑辨證應用。天一藥廠股份有限公司,20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