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到底要不要補習

 高中生是補習如火如荼的階段,即將升大學的關鍵時期,究竟補習和學測、指考的成績關聯為何?是否真的和能否上好大學有關?有學者使用「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針對超過25000位高中升大一學生進行分析,描繪出會補習者的樣貌,也進而研究出補習對升大學的影響:

  1. 誰會去補習?出身背景和補習很有關聯!
    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地位、經濟收入越高者,越會補習;兄弟姊妹人數越多,補習的比例或科數也越低。由此可知,原本家中擁有較多教育或文化資本者,越會投入在補習中,無形中形成階級複製的現象,而兄弟姊妹有可能分散掉家中能分配在補習上的財力。
  2. 補多分?補太多很可能成績反而下降!
    補習科數對於學測總分的影響為先升後降的非直線關係,補習的時間如果太長,會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效果打折扣,甚至成績下降。因此,考量孩子的精力是否能夠充分吸收補習所學,學習的狀況是否能確實因補習帶來一定程度的進步,可以避免補很多卻徒勞。

 根據以上的多篇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發現,補不補習並非孩子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確實考量孩子的身心狀況、課業學習狀況,安排適量的課後學習活動,才是讓孩子學得好、學得快樂的關鍵。

 還記得這篇文章一開始我們說很多家長苦無親子溝通時間,但孩子放學後的時光又總是被補習填滿嗎?若我們能不被「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思維過度綁架,就能在評估是否補習的時候,將「親子是否有時間溝通相處」納入考量,不妨一起試試以下3 個步驟:

文章很長,我可以先告訴大家根據大數據的計算,
不補習會發生什麼事情?
 
成績平均值會比較差,我想這是絕對的。

 
 
 
還記得我在四年前,也就是2013年的時候,用了新聞發佈出來的數據,

寫了一篇文章,也就是:

國中教育會考-讓我告訴你不補習會發生什麼事 (連結請點此)


結果在四年後,在研究教育局提供的大數據時,
也發現了一樣的東西,也就是當時推論的不補習會發生什麼事情,
證明當時的推論也是正確的。




那我們來看看,不補習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

我們把之前的資料,補上不補習的數據,在來進行討論

國中生到底要不要補習
 






那時候教育部提供了左邊的資料,
文宣強調了,補習補越多,不一定是有用的,
但故意忽略的最右邊不補習的資料,因為其實落差更明顯,
也就是故意用他想解釋的數據來給外界看。

很有趣的是,
我四年前就猜出來沒補習的數據大概會長什麼樣子了,
果然四年後真的是這樣,不是準,只是對數字敏感而以。
 
那時候數據文章剛出來的時候,

很多人這樣罵著,
不補習的人,很多本來就是不念書的,或者是有苦衷沒辦法念書的,
這樣下去做推論,根本是為了補習或家教在做推手,
 
我只能對這些老師們搖搖頭,他們沒有想到要幫孩子,
只想到擔心自己的專業受質疑。
 
 
 

我抓了幾年的數據做計算,換算如果用現在會考的模式推論,
沒有補習的人裡面,
光會考C的人數比例平均就占了72.1%以上,這是非常恐怖的數量。
 
 
看到這邊很多人可能覺得補習或家教可能會好一點,
如果以數據顯示的量來看的話,
 
如果你是家長,
我會認真跟你講,補習或家教真的分數會比較高,
家長是可以考慮的。
 
但如果你是學校老師,
我卻是要跟你說,我們應該要怎麼協助這一大群的學生,
很大的問題點在,
這些孩子本身可能本來就不愛念書,
 
所以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對這些孩子加強基礎知識的建立,
你說要他們會莫耳濃度計算可以幹嘛?
可是如果他知道混合檸檬汁,
兩杯加在一起不會變酸,加一倍水可以稀釋一半,
這樣也能達到會考想要測驗的基礎知識內容,

所以我希望這些比較常辦大活動的老師們,
要仔細的想想,不是把課程設計的完整周到,
就是真的幫到孩子,
要幫到孩子,要針對孩子的問題做解決,
而不是學很多個新教法就覺得能拯救教育界,

每個能力階段的孩子能適應學習的內容,
也會有所差異,
學校的班級,其時雖說均值,但其實也有很大的能力落差,
不過就是因為會有班級落差,
所以才要有不同適應孩子的教學調整,
不是一套教學教20年就可以了事的。(現在要30年...)


所以怎麼幫忙這些不補習的孩子,
對學校老師而言,絕對不是叫你們叫孩子去補習,
而是使用比較基礎的知識教育模式去做修正,
我們真正的大考,其實不是為了真的考試去做測驗的,
而是想測驗你個階段的能力值,
所以我覺得老師也要學會著改變,
穩扎穩打的基礎知識學習,
真的能躍進的孩子,他們自己跳的過去,
可是我們更需要幫忙的,是那70%的孩子們的學習。


我覺得以學校老師的立場,
雖然說叫老師們額外的提供時間來訓練孩子這件事情不太好,
因為對很多老師而言,其實都很忙,

所以我都會想,如果很多有能力的老師,
能提供這些平常就已經很忙的老師協助,
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兩邊都會得到幫助。

這也是我這兩年來開始努力的方向。
 
 
 
-------------------


所以整合整篇,
不補習會發生什麼事情?

平均值成績會比較差,我想這是絕對的。

但孩子時間就是這樣一點,
家長們要思考如何對孩子比較好的教育方式,
老師們要思考著怎麼能針對問題的改變教學模式,
而不是無頭蒼蠅的亂鑽,我對目前教育界這現象還挺頭痛的。
 
 
我想,這才是這篇文章,要讓大家思考的問題。




國中生到底要不要補習

國中生到底要不要補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國中生到底要不要補習

米蘭

米蘭老師的生物日記一個致力於改變教育界的教育觀察家。

國中生到底要不要補習

不過,這種家長的目光也會相對較於淺短,也就是說,若是他們的孩子平時成績都不錯,但只要一次段考砸鍋,接下來我們要面對的就是孩子突然的流失,他們通常聽信朋友的口耳相傳,哪間補習班很厲害?孩子同屆的全校第一名在哪補習?

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會想辦法把自己的小孩塞進那裡,即便自己的孩子根本沒有爭第一的命,但他們不管,「我都付那麼多錢在教育我的孩子了,憑什麼還要我在孩子放學後去管他功課?」他們心想。

另一種家長則是相反,但實為少數,他們非常在意孩子的學習和身心狀態,所以會時不時的找老師溝通,雖然這樣會加重老師們的溝通成本,但長期來看是好的,因為這種家長比較在意的是孩子們的學習態度與在學習的路程上遇見的困難,

所以若是孩子不小心考差了,家長們不會因此就怪罪補習班,反而會找老師好好討論一番自己的小孩子最近的上課狀況和情緒問題,而這類的家長,通常會成為補習班堅定的後援,畢竟身為老師,沒有人希望孩子們很無情的被數字綁架,考試沒考好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難題,如果在這時開始怪東怪西,孩子們只會因此學會推卸責任,而學不會對自己負責和在錯誤中學習。

常見的補習誤區

再來我們談談學生們在學習上的盲點,其實這也是多數人對補習班有的錯誤印象和認知。大部分人都認為補習班就是填鴨式教學,說穿了就是丟很多題目讓學生不停的刷題,去增加學生的分數和準確率,可是補習班的功用,真的只有如此嗎?

若是這樣為何坊間的補習班依舊能在少子化的衝擊之下存活呢?據教務部統計,2018年擁有合法立案的補習班總數比二十年前還多將近45倍,到2018年全台總共有17073間補習班(這還不包含未合法立案那些黑數),有需求才會有供給,這除了表示台灣教育改革仍有更大的進步空間之外,更包含的是家長看見了孩子們在國內教育第一現場所得到的遠遠不足,也正因如此才有補習班的立足空間。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378

其實最近幾年越來越常聽見學校老師不好好上課,或是根本沒有教學熱忱等狀況,我知道不能光憑孩子們的一面之詞去評斷一個老師的好壞,但有越來越多的老師確實是因為教育現場遇見了很多「大人的問題」而導致失去熱情,從而變成只會冷冰冰念課文的說書機器。

也因為科技的進步伴隨著許多資訊快速的在學生之間被傳閱,所以孩子們越來越早熟,接觸的資訊也越來越複雜,老師們光要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被侵害都得戰戰兢兢,哪有辦法再去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和上課品質?

畢竟,補習班可以淘汰不受教的學生,但學校不行。他們沒辦法請會搗蛋不認真上課的人退出校園,他們沒辦法在孩子表現出強烈不願學習意願是請他父母過來談論是否讓他離開,甚至發生狀況時自己的長官都只會彎著腰和家長陪不是,轉過身來要他們吞下那些委屈。

這些因素都導致學校老師的教學被影響,這些原罪並非他們所應該承擔,但相對的,補習班就在這樣的狀況之下發揮了相當重要的功能。

國三即將會考,看見的學生盲點

補習班的老師們通常會有更活潑的上課方式,可以接觸到的教材也會比學校老師多更多,我們常常會在網路上尋找適合補充給學生的知識,尤其時英文科,若光看學校的教科書是遠遠不足的,所以時常花心思在補充教材上面是補習班老師即使下了班都在做的事。

另外一點就是,因為補習班通常把成績視做業績,而近年來的家長需要看見的不是短期的成績,而是以升學率為主要的選擇依據,所以我們不僅要教學生讀書,還要教學生怎麼安排讀書計畫,怎麼學習會有效率,甚至是怎麼做各科筆記,而補習班的老師通常也身兼數職,

例如我平日是個英文老師,但只要有學生拿著其他文科的考題來問我,我通常都會幫忙解決,甚至是傳授他們如何做文科筆記,畢竟讀書這件事光靠學校和補習班只能成功一半,剩下的另一半要靠孩子自己去摸索出最適合他們的方式,這樣無論最後他們考上什麼高中、申請什麼大學,都不會因為離開補習班了就失去了讀書的方向和能力。

距離國中會考只剩下兩個禮拜不到的時間,許多學生已經在想會考之後要怎麼放肆的玩,甚至也有人很明白的說要從補習班消失,而這樣的學生通常在進入高中之後就會被震撼教育,第一次段考就會發現自己的成績慘不忍睹。

以往在國中就算再怎麼差都至少會有個七八十分,但上了高中只要一不注意、三四十分是很常有的事,而事實上在某些台北的高中,就算很認真讀也有可能考不到六十分,而遇見這樣的挫折,很多學生就會從此一蹶不振,這時候回頭找補習班,恐怕也得花上相當漫長的時間才能補滿那些洞了!

其實這樣的悲劇可以在一開始就避免,我遇過的孩子之中也有是在確定學校之後就開始讀高中開的書單、買銜接用的參考書,甚至要求補習班加開暑期課程,想要迅速補齊國高中之間的差距,這樣的孩子在國中升高中的暑假也會想要玩樂,但他們更願意把時間花在閱讀英文小說、預習高一數學題目、試寫高中國文素養題等等。

從成績出爐到高中開學中間有近三個月的時間,急於享受玩樂的孩子會天天往外跑,把老師說的話當作耳邊風,甚至認為只是補習班招生的手段,但認清自己未來想要什麼的孩子就會自動自發的學習,他們不是只會待在補習班唸書,去玩、去參加活動也有,只是他們很清楚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也知道補習班對他們來說是學習的輔助,而非在學校之外更深一層的禁錮。

進入補教業才看清的事實

以前我很少長期補習,以為補習班的同學只會抄答案、背考卷,但當我真正踏入這個行業之後我才明白,教育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的清新,若沒有投入一定的資本很少有學生能夠光靠學校就把書念好,『努力讀書就能翻身』已經是上一輩的成功範本,但接下來的世代則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M型化社會,若沒有在課外補足所需,那種有一天會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差距越拉越遠。

當然也有人是不需要透過補習班就能很有規律和效率的學習,但絕大部分學生沒有這樣過人的毅力和堅持,甚至也沒有那樣聰穎的頭腦,而這些都只能靠後天去改善。

補習班也不是多厲害的地方,不是非得進補習班才能把書讀好,只是補習班存在的原因其實是替讓那些想要唸書但找不到方法、想要成績但自制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一個更舒適、更多資源的環境。

對於那些把補習班當做托兒所的家長我只能說真替他們感到惋惜,每個月花不少錢投入,卻鮮少去關心孩子們每天的學習狀況,甚至根本不知道孩子讀幾班、是第幾次段考、想要讀哪樣的學校等等的,但如果你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孩子們的教育不能光靠補習班和學校,就像想要減肥不能只是預繳了三年的健身房費用一樣,你還是得花心思去關心孩子、花時間到健身房重訓,這樣才能發揮這些資金的最大效用。

想讓孩子進入補習班去補足在學校教育體制下的不足是件好事,但我會建議在進入補習班之前先仔細的研究一下該班的教育風格和學習環境,寧願多花點錢把孩子送進小班制的補習班讓老師能更容易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也不要只是盲目跟風將孩子送進知名的大補習班,因為那種商業化的補習班不是不好,只是不適合不會自己念書、安排計畫的孩子,更不適合那些有問題不敢當場發問,在練習中才發現題目寫不出來的學生。

最重要的是,請每隔一段時間就了解孩子們讀書狀況,深入去解析各科的學習問題和討論解決的方式,請不要因為怕麻煩就不去做,或是害怕衝突而逃避,因為你現在逃避的是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機會,而當最後發現事情的嚴重性時,你也會同時發現你和孩子間的溝通渠道早已年久失修、窒礙難行了。

國中國文需要補習嗎?

至於國文科需要補習? 多數老師認為沒有必要,因為補習班可以提供的多是反覆做題和解題,但無法教會學生「思考」;而國文科除了基本題之外,都需要平日多想和多問「為什麼」,並從課文閱讀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思考能力,培養出深思熟慮的習慣,才能戰勝進階題。

會考一定要補習嗎?

四月底,教育部拍板定案,會考成績只分三級。

高中有必要補習嗎?

每個人對補習的感受差異很大,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關秉寅透過「類實驗法」的統計策略發現,相較於從未補習之學生的學習成效[1] 為平均61.5分,學生若只在高中補習、國中未補習,學習成效可增加約9分;若是從國中一直補到高中者則增加約8分。

國中要帶什麼?

藍黑紅原子筆(黑的多準備一點,考試常用,如果平常習慣用0.38之類的記得準備一隻0.5的黑筆,有些考試會用到 像是作文).
非常非常多立可帶 可以直接買一盒的替換帶 ... .
一隻2B鉛筆 ... .
一隻自動鉛筆 ... .
有顏色的原子筆 ... .
便利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