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跳不规律

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相应增高,老年人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为什么老年人易发生心律失常?

解析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

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与青壮年的表现有所不同,通常表现为周身乏力、易疲劳、心悸、情绪不稳,有的甚至表现为行动不便,出现行走困难等,上述表现易被误认为是由于年老所致的生理功能减退的表现,而想不到是由于心脏出现心律失常所致。另外,老年人易发心肺部疾患,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当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时,常伴发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等;反过来,心律失常又会加重上述疾病,使原发病的症状更加明显,从而忽视心律失常的存在,以上都是老年人易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

(1)老龄变化:老龄心肌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变化使心肌的正常生理性质发生改变,产生较高的兴奋性、较慢的传导。如窦房结和结间束及周围区域的弹性和胶原纤维局灶性增厚和脂肪浸润,引起心房性心律失常,如发生于房室结和房室束,以及束支和分支,引起不同部位的传导障碍。

(2)生理变化:老年人常有二氧化碳潴留,可以增加心肌的兴奋性,也可促进心律失常。

(3)心肌疾病:由于窦房结动脉或其发源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房缺血及炎症、纤维化等,导致房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塞和心室扩大,可以导致心室过度牵张,缺氧和钾积蓄,改变动作电位,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心室肌缺血,受损心室肌与正常心肌间的电生理不均匀性,可以诱发折返而引起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肺心病时多源性房性早搏心动过速较多见。在老年性心肌淀粉样变中,心房颤动见于心房内有多量淀粉样物质沉着。老年人二尖瓣环可有退行性变及钙化,病变可涉及到传导系统,引起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

(4)药物作用: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在用药物治疗中比年轻人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由于老年人多窦房功能障碍,在中年人应用无顾虑的药物,可能在老年人引起对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不良作用。

虽然临床检查特别是发现心尖搏动和动脉搏动不规律时,常可证实心律失常的存在。但如果以规则的心搏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将遗漏许多心律失常。老年人的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桡动脉的搏动可能很规则,但检查时发现有异常的心率、心音的强弱不一,异常的颈动脉搏动和血压的改变,均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律失常患者在确诊的时候不要惊慌和紧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会产生不良严重后果,并且不是只要患了心律失常就必须要治疗的。

大家对心律失常必须要有科学的正确的认识。

一,心律失常并不等同于心脏病

心律失常表现为一种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憋闷、气促、手足麻木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部分患者也可无任何不适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中被发现。心律失常的病因相当复杂,常见的有下列5种:①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疾病、风心病等;②各种不良刺激,如情绪激动、疲劳、饮酒、喝浓茶和咖啡等;③药物因素,如使用洋地黄、奎尼丁,及某些抗肿瘤药物等;④严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⑤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心律失常是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但发生心律失常并不一定说明患了心脏病,正常人也可以出现心律失常。

值得一提的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老年人易发生心律失常。不少老人认为自己有心律失常,就是患上了“冠心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冠心病会导致心律失常,但心律失常不全是冠心病导致的。除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肌纤维老化、窦房结功能低下等器质性因素以外,一些非器质性因素,如情绪变化、感染、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也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对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而言,首先应仔细寻找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切忌轻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若必须用药,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严密观察,安全第一,因为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差,易发生不良反应。

二,仅心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心律失常

普通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最常用的方法,但有些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发作,数分钟的普通心电图常难以捕捉到。一般地说,对于有心脏不适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患者,医生一般会建议其做一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目前,国内部分医院还开设了电话心电图监测,通过遥控心电图装置来记录患者日常的心电图变化。

三,部分心律失常患者不需要用药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该怎么治疗,应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来决定。医生一般会综合病史、症状、体检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参考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是否影响到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发展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等情况,来决定治疗策略。

由于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的风险,故使用时应慎重。一般地说,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不影响心脏功能且存在明确不良刺激因素的心律失常,常被视为功能性。此类患者若无明显不适症状,不主张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即使有不适症状,也主张先消除不良刺激因素,解除顾虑,稳定情绪,注意观察,必要时再给予短期药物治疗。而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伴或不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的心律失常,大多为病理性,应高度警惕,并及时、规律用药。

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患者关注。虽然从理论上说,抗心律失常药物确实存在导致原有心律失常恶化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的潜在风险,但患者绝不能因噎废食。一般地说,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四,治疗心律失常,不能只靠药物

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在于维持心脏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泵血功能,减轻或消除不适症状,预防猝死。心律失常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应标本兼治。首先应该力争明确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病因,积极消除不良诱因和治疗基础心脏疾病,此乃“治本”。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治标”性质,虽然可有效缓解症状,但只是心律失常治疗的一部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待心律失常的态度相当重要,切忌过度焦虑,病急乱投医,把治愈的希望寄托在用药上,而忽视了病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和诱因(疲劳等)的防治。在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础上,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安排好工作和休息时间,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心律失常患者在确诊后要及时检查,根据医生的制定要求来合理的用药和治疗,从而有效的防治疾病和身体的康复。

概述

心律失常是指心跳不规律。当协调心跳的电信号不能正常工作时,就会发生心律问题(心律失常)。信号传导出现问题会导致心跳过快(心动过速)、过慢(心动过缓)或不规律。

心律失常的感觉就像心脏在扑动或狂跳,可能是无害的。但是,有些心律失常可能会产生令人烦恼的体征和症状,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但心率变快或变慢有时是正常现象。例如,心率可能会在运动时加快,也可能会在睡眠期间减慢。

心律失常的治疗可能包括通过药物、导管手术、植入设备或外科手术来控制或消除过快、过慢或不规律的心跳。有益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可能引发某些心律失常的心脏损伤。

类型

一般来说,心律失常按心率的速度归类分组。例如:

  • 心动过速是指心跳较快。静息心率大于每分钟 100 次。
  • 心动过缓是指心跳较慢。静息心率小于每分钟 60 次。

心跳加速(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类型包括:

  • 心房颤动(房颤)。心脏信号混乱会导致心率快速、不协调。这种状况可能是暂时的,但有些 A-fib 发作不加治疗就不会消退。A-fib 与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相关。
  • 房扑。房扑类似于 A-fib,但心跳更规律。房扑也与卒中有关。
  •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个宽泛的术语,包括始于心脏下腔(心室)上方的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导致心脏剧烈跳动(心悸)的情况突然发作和突然结束。
  • 心室颤动。当快速混乱的电信号导致心脏下腔(心室)颤动,无法以协调的方式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其他部位时,就会发生这种类型的心律不齐。如果正常心律未在几分钟内恢复,这一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死亡。大多数心室颤动患者都患有基础心脏病或经历过严重的创伤。
  • 室性心动过速。规律的快速心率源于心脏下腔(心室)中错误的电信号。心率加快导致心室无法正常充血。因此,心脏无法向身体泵送足够的血液。对于心脏健康的人来说,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不会造成严重问题。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室性心动过速可能是一种医疗急症,需要立即治疗。

心跳缓慢(心动过缓)

虽然静息心率低于每分钟 60 次即被视为心动过缓,但静息心律低未必表示一定有问题。如果您的身体非常健康,心脏可能仍能够以低于每分钟 60 次的静息心率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处。

如果心率很慢,并且心脏没有泵送充足的血液,您可能患有某种类型的心动过缓。心动过缓包括以下类型: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负责调节心率。如果窦房结未正确工作,心率可能在过慢(心动过缓)和过快(心动过速)之间交替变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能由窦房结附近的瘢痕形成引起,该瘢痕会减缓、中断或阻滞脉冲的传导。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最常见于老年人。
  • 传导阻滞。心脏电通路被阻塞可能会导致负责触发心跳的信号减慢或停止。有些阻滞可能不会引起任何体征或症状,而其他阻滞可能导致停搏或心动过缓。

早搏

早搏是指心跳每次多跳一次,有时会与正常心跳交替出现。早搏可能来自心脏上腔(房性早搏)或下腔(室性早搏)。

早搏时您可能会感觉心跳少跳了一次。通常不用担心早搏,这很少意味着您有更严重的疾病。不过,早搏可能触发更长久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在心脏病患者中。偶尔,持续数年的频发早搏可能导致心脏虚弱。

早搏可能会在休息时出现。有时,压力、剧烈运动或者咖啡因或尼古丁等兴奋剂会导致早搏。

症状

心律失常可能不会引起任何体征或症状。医生可能在因其他健康原因检查您的身体时,注意到心律不齐。

一般情况下,心律失常的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

  • 胸腔内感觉扑动
  • 心跳加快(心动过速)
  • 心跳变慢(心动过缓)
  • 胸部疼痛
  • 气短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

  • 焦虑
  • 疲劳
  • 头重脚轻或头晕
  • 出汗
  • 昏厥(晕厥)或接近昏厥

何时就诊

如果您感觉心跳过快或过慢或者漏跳,请约诊就医。如果您出现气短、虚弱、头晕、头重脚轻、昏厥或几乎晕厥,以及胸部疼痛或不适,请立即就医。

一种名为心室颤动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压急剧下降。这可能在几秒内导致昏倒,并且呼吸和脉搏很快就会停止。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请遵循以下步骤:

  • 拨打 911 或您所在地区的急救电话。
  • 如果附近没有人接受过心肺复苏(CPR)培训,请进行纯按压式 CPR。以每分钟 100 到 120 次的按压速度用力快速按压患者胸部中央,直至护理人员到达。不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 如果您或周围有人知道如何实施 CPR,请开始实施 CPR。在进行电击(除颤)之前,CPR 可以帮助维持流向器官的血液。
  • 如果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请他人取来该装置,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AED 是一种便携式除颤装置,可提供电击以重启心跳。AED 的使用操作无需培训。AED 说明书将告知您如何操作。它被设定为仅允许在必要时产生电击。

病因

要了解心律不齐的原因,了解心脏通常如何工作可能会所帮助。

心脏是如何跳动的?

心脏由四个心腔组成 — 两个上心腔(心房)和两个下心腔(心室)。

心律通常由右上腔室(心房)中的天然起搏器(窦房结)控制。每一次心跳通常都由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启动。这些电信号穿过心房,使心脏肌肉挤压(收缩)并将血液泵入心室。

然后,信号到达被称为 AV 结的细胞簇,并在此处放慢速度。这种轻微的延迟使心室得以充满血液。当电信号到达心室时,心室收缩,并将血液泵送到肺或其余身体部位。

对于健康的心脏,这一心脏信号传导过程通常是平稳的,产生每分钟 60 到 100 次的正常静息心率。

其他可能导致不规则心跳(心律失常)的因素包括:

  • 当前心脏病发作或既往心脏病发作导致的瘢痕形成
  • 心脏动脉阻塞(冠状动脉疾病)
  • 心脏结构改变,比如由心肌病所致
  • 糖尿病
  • 高血压
  • COVID-19 感染
  • 甲状腺过度活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睡眠呼吸暂停
  • 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某些药物,包括非处方感冒药和过敏药
  • 饮酒或摄入咖啡因过量
  • 药物滥用
  • 遗传学
  • 抽烟
  • 压力或焦虑

风险因素

可能增加患心律失常风险的因素包括:

  • 冠状动脉疾病、其他心脏问题和既往心脏手术。心脏动脉狭窄、心脏病发作、心脏瓣膜异常、既往心脏手术、心力衰竭、心肌病和其他心脏损伤是导致几乎任何类型心律失常的风险因素。
  • 高血压。这会增加您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左下心室(左心室)壁变得僵硬并增厚,从而改变电信号通过心脏的方式。
  •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心脏病可能会影响心律。
  •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可能会增加患心律不齐的风险。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这种疾病会导致睡眠期间出现呼吸暂停,可能会引起心跳缓慢(心动过缓)和心律不齐(包括房颤)。
  • 电解质失衡。电解质(血液中的物质,如钾、钠、钙和镁)有助于触发和传导心脏中的电脉冲。电解质失衡(例如,电解质含量过低或过高)可能会干扰心脏信号传导,并导致心律不齐。
  • 某些药物与补充剂。一些处方药和某些在无处方情况下购买的咳嗽和感冒药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
  • 过度饮酒。过度饮酒可能会影响心脏的电脉冲,并增加发生房颤的几率。
  • 咖啡因、尼古丁或非法药物使用。咖啡因、尼古丁和其他兴奋剂可能会导致心跳加快,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非法药物(如安非他明和可卡因)可能会对心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或心室颤动引发的猝死。

并发症

并发症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一般来说,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可能包括卒中、猝死和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与血凝块风险增加有关。凝血块如果松动脱落,可能从心脏移动到大脑,导致卒中。血液稀释剂可以降低与心房颤动及其他心律失常相关的卒中风险。医生将决定血液稀释药物是否适合您。

如果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症状,控制心率的方法也许能改善心脏功能。

预防

降低患心脏病风险的生活方式改变可能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有益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 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
  • 坚持体力活动
  • 保持健康体重
  • 不抽烟
  • 限制或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 减少压力,因为强烈的压力和愤怒可能导致心律问题
  • 遵医嘱用药,并告知医生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

在 Mayo Clinic 治疗

April 30, 2022

  1. Kusumoto FM, et al. 2018 ACC/AHA/HRS guideline o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bradycardia and cardiac conduction dela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8; doi: 10.1016/j.jacc.2018.10.044.
  2. Arrhythmia.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topics/arrhythmia. Accessed Aug. 4, 2021.
  3. How the heart works.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topics/how-heart-works. Accessed Aug. 4, 2021.
  4. Panchal AR, et al. 2018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focused update on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use of antiarrhythmic drugs during and immediately after cardiac arrest. Circulation. 2018; 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613.
  5. Overview of arrhythmias.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Version. 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cardiovascular-disorders/arrhythmias-and-conduction-disorders/overview-of-arrhythmias. Accessed Aug. 4, 2021.
  6. Zipes DP,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 with a cardiac arrhythmia. In: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From Cell to Bedside. 7th ed.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2018.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Aug. 4, 2021.
  7. Bonow RO, et al., eds. Diagnosis of cardiac arrhythmias. In: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11th ed. Philadelphia, Pa.: Saunders Elsevier; 2019.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Aug. 4, 2021.
  8. Cronin EM, et al. 2019 HRS/EHRA/APHRS/LAHRS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atheter ablation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2019;21:1143.
  9. Ferri F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Ferri's Clinical Advisor 2019.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2019.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Aug. 4, 2021.
  10. Lévy S, et al. Arrhythmia management for the primary care clinician.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Aug. 4, 2021.
  11. Atrial fibrillation.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topics/atrial-fibrillation. Accessed Aug. 4, 2021.
  12. Long B, et al.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COVID-19.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0; doi:10.1016/j.ajem.2020.04.048.
  13. Braswell-Pickering EA. Allscripts EPSi. Mayo Clinic. June 29, 2021.
  14. Asirvatham SJ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Rochester, Minn. July 27, 2019.
  15. Long QT syndrom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topics/long-qt-syndrome. Accessed Aug. 4, 2021.
  16. Lee R. Surgical ablation to prevent recurrent atrial fibrillation.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Aug. 4, 2021.
  17. Bashir MU, et al. Modulation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through mind and body practices as a treatment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Review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019; doi:10.31083/j.rcm.2019.03.517.
  18. Noseworthy PA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Sept. 17, 2021.
  19. Tisdale JE, et al. Drug-induced arrhythmia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0; 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905.

相关

Associated Procedures

Mayo Clinic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