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神經痛舒緩

俗話說「皮蛇長滿一圈就會死」,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雖然並不會真的死掉,但皰疹神經痛卻是讓人痛不欲生。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顯示,帶狀皰疹的好發族群在 60 歲以上,而其中會有 10% 的人會發展成「皰疹後神經痛」,也就是指皮膚皰疹消失後,傷口部位還是會有持續性的疼痛,不但身體持續不舒服,也會影響生活品質。

目前針對這種持續性的神經痛,可以使用阻斷神經傳導訊號的相關藥物,像是三環抗憂鬱藥、抗癲癇藥,如果這兩種藥物都無效,可能就會需要使用到鴉片類的藥物,或是在脊髓內注射類固醇來進行直接止痛。

帶狀皰疹神經痛舒緩
帶狀皰疹的好發族群在 60 歲以上,而其中會有 10% 的人會發展成「皰疹後神經痛」。

不過每一種藥物都可能有副作用,也並非每個人都有很好的效果,奇美醫院麻醉部暨疼痛科主治醫師廖書緯說,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好,還可以配合「營養療程」以及「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來幫助改善疼痛。

疼痛科醫師用「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解決

廖書緯說,所謂「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是介入性疼痛治療的一種技術,藉由高頻的電刺激產生的電磁場,誘發神經調控,達到疼痛緩解的目的;在執行的時候,醫師會利用解剖的知識,加上影像輔助導引,把電刺激針帶到造成疼痛的目標神經旁,藉此完成刺激。

而這種介入性疼痛治療方式有著低風險、低侵入性、副作用少、治療時間短的優點,不需全身麻醉也沒有傷口,適合高齡病人施行。廖書緯說,像是會有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患者通常年齡都超過 60 歲,接受這個治療就比較安全。

不過除了配合這種治療,也會需要有營養的調整,日常生活習慣的改善,也能幫助增加效果。廖書緯說,有時候病人做完治療,疼痛會獲得緩解,但如果沒有配合其他的習慣調整,也可能很快就恢復疼痛。

「皰疹後神經痛是一種慢性的狀態,需要持續的關心關注,有些治療可以幫助改善,但定期回診追蹤,才能知道身體的狀態。」廖書緯說。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帶狀皰疹反覆發作、痛得要命!缺乏維生素 D 可能是關鍵
以為是感冒、出現蚊子叮的包,這些普通症狀竟然是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帶狀皰疹」跟「唇皰疹」不一樣!從症狀、治療一表看懂差異

  1. 台視樂活
  2. 健康生活

「皮蛇」好了還很痛是怎麼了?

文/王淺淺

帶狀皰疹神經痛舒緩

帶狀皰疹神經痛舒緩

免疫力變差皮膚疾病就容易上身

時序入秋,天氣越來越不穩定,尤其免疫力一旦變差,皮膚疾病就容易上身,帶狀皰疹就是其中之一,所幸這個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並不如一般想像的那麼難治療。不過,今年78歲的王伯伯發病的時候,嚇了好大一跳,不但痛到影響正常作息,脖子上還起了許多的水泡,去皮膚科就醫才知道是罹患了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就是老一輩說的「皮蛇」,由於王伯伯有聽過,如果讓脖子皮膚上的這些水泡繞成一圈,恐怕會致命的民間傳說,嚇得他趕緊去找民俗療法專家來幫他斬皮蛇。果然在完成斬皮蛇的儀式之後,帶狀皰疹的水泡慢慢消失了,但痛苦的是,疼痛還是沒有改善,尤其到了夜晚,會痛到睡不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後遺神經痛影響生活品質
為何王伯伯脖子上的帶狀皰疹明明已經消失了,疼痛卻還是沒有好轉,痛不欲生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分析,不是皮膚症狀好了,就代表帶狀皰疹已經完全康復,這也是帶狀皰疹在治療上最麻煩的地方。王伯伯這種情況叫做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根據醫師多年來的觀察,恐怕有高達7、8成的患者,即使帶狀皰疹的皮膚症狀已經恢復,但患部卻仍然感到疼痛。

由於帶狀皰疹的病毒特性就是噬食神經,所以,會造成神經受損發炎,並導致起疹子、水泡等的皮膚症狀,然而當免疫系統發動攻勢戰勝了病毒之後,或許水泡的皮膚症狀已經消失,但是神經受損的部分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修復,因此,才會出現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情況。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時間,有的人可能會持續痛個1、2週,也有人痛到1個月以上的時間。疼痛的強度還算在人體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但是,長期下來也是相當惱人,嚴重影響心情與生活品質,所幸一般是會康復的,潘企岳至今還沒有聽過有人會因此痛一輩子的情況。

不典型帶狀皰疹患者較易神經痛
帶狀皰疹主要是受到濾過性病毒引起的一種感染症,與引起幼童水痘的病毒是同一種,一旦感染過這種病毒,它就會長期潛伏在身體的神經細胞裡伺機而動,包括脊髓神經、三叉神經節、膝狀神經結等,只要當哪一天宿主的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會沿著神經跑出來到處作怪,一般就是在皮膚上出現簇集型的水泡,沿著一邊的神經以帶狀形態分布,並且會出現抽痛感。

不過,臨床上也不是所有的患者一開始就會出疹子,讓人容易明確判斷是罹患了帶狀皰疹,有些患者發病初期並沒有先發疹,而是先出現疼痛的感受,當疼痛感出現在背部,就可能誤診為背痛,疼痛感來自腹部的話,也有可能誤認為是腎結石或闌尾炎等其他毛病。因此,比較不典型的帶狀皰疹患者,容易因此延誤用藥治療的黃金時機,增加了出現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機率。

哪些人是高危險群?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好發的對象是年紀大的老人家,因為年長者的神經系統比年輕人的神經系統較為老化,遇到損傷的時候,復原的速度當然就會比較慢。

另外一個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好發族群,則是當發生帶狀皰疹的時候,皮膚症狀所出現的水泡範圍很大的患者,就容易出現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主要是因為水泡面積長得越廣,代表濾過性病毒侵犯的神經系統越多,所造成的神經發炎區域就可能比較大,因為要等到每一處神經發炎的部位全部恢復健康,當然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就成了容易受到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困擾的族群。

藥物治療加速神經修復
潘企岳表示,一般在治療上就是給止痛藥或是神經痛藥物,止痛藥強度要達到中強度以上,才止得住患者的疼痛感;至於神經痛相關的藥物,則是希望幫助疼痛根源的神經發炎、加速修復的時間,就能減輕患者的不適感,也有醫師會開維生素B₁₂的保健食品,因為維生素B₁₂具有加速神經修復的作用。

有的醫師甚至會開立抗抑鬱、抗痙攣的藥物,不是患者有憂鬱症或癲癇的情況,而是這一類的藥物通常是作用在中樞神經上面,就可藉此阻斷因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所產生的疼痛感受。只是對於這些治療帶狀皰疹所使用到的藥物,並不是每一種都有健保全額給付,通常健保有給付的部位是三叉神經第一對分支、生殖排泄系統附近部位的帶狀皰疹。

多休息、睡好睡,不讓神經痛上身
想要對抗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醫師給患者最大的建議就是要多休息,因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情緒及睡眠,導致患者沒有充足的睡眠,當然就不會有好脾氣。根據醫師門診觀察指出,帶狀皰疹遺留下的神經痛,會造成患者的血壓升高,因此,如果沒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恐怕容易引發心臟病、腦中風等病,更容易造成猝死,尤其是年紀大一點的患者來說更要注意。

心情不好又加上睡不飽,免疫系統也不會有良好的戰鬥力,由於影響帶狀皰疹發作的關鍵就是免疫力的情況,因此,患者一定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一旦免疫力上升,身體就有能力壓下病毒,修復受損的神經。所以,除了充足的睡眠與好心情,包括規律的運動習慣與均衡飲食,都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門,至於在飲食方面,潘企岳認為沒有任何禁忌,什麼都可以吃,但最好還是盡量避免吃刺激性、辛辣食物。

推薦影音:

更多影音 »  樂活影音


 

工作繁忙、加班、睡眠不足,小心「皮蛇」上身!雖然帶狀皰疹病毒不足以致命,不過它的症狀與後遺症卻常讓患者痛苦不堪。想要防範病毒侵襲,必須從了解帶狀皰疹開始。

▍ 帶狀皰疹是什麼?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英文稱作 herpes zoster 或 shingles,是一種病毒性疾病,和水痘一樣都是由水痘帶狀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所造成。 第一次感染水痘帶狀病毒時,所引起的病症稱為水痘,但水痘復原之後,病毒並不會跟著消失,而是終身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節裡面。 這些病毒可能因年齡增長、罹患疾病、免疫力降低時而活化,首先在感覺神經節上搞破壞,造成身體的疼痛,然後順著感覺神經到皮膚表面,造成紅疹及水泡。 若家中有長輩感染帶狀皰疹,病毒也可能傳染給未長過水痘的孩童。

▍ 病程如何發展?有什麼症狀?

 

帶狀皰疹發病前幾天,身體單側會先有皮膚疼痛、刺癢、痠麻、灼熱的初期症狀,也可能出現疲倦、頭痛前兆。

 

接著,在皮膚疼痛的部位會長出群聚的紅疹,且在1-2天內變成充滿淋巴液的水泡,約莫3天以後會化膿,7-10天左右會漸漸乾掉、結痂、脫落。

 

整個病程通常在2-4週內就會痊癒,最後留下疤痕及色素沉澱。

 

帶狀皰疹神經痛舒緩

▍ 帶狀皰疹通常長在哪裡?

 

病毒會沿著感覺神經活動,以三叉神經與第31對脊神經為主。三叉神經主管臉部,所以帶狀皰疹可能出現在眼睛、耳朵周圍的位置;若病毒活絡於第31對脊神經,帶狀皰疹就可能長在背部、腰間。

 

此外,帶狀皰疹也常出現在胸部、頸部的位置。

 


▍當皮蛇長滿身體一圈時,就會死亡?

 

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說法。受到神經節分布的影響,帶狀皰疹通常只會長在身體的半邊,除非患者本身的免疫力真的極差,才可能長滿一圈。

 

一旦帶狀皰疹範圍擴大,代表患者的免疫情況不佳,此時就容易受到外界的病菌感染,甚至引發其他疾病而威脅生命,而帶狀皰疹本身是不會致命的。

 


▍ 危險!帶狀皰疹可能找上你

 

一般來說,帶狀皰疹好發於免疫力低下者,如50歲以上族群、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兒時曾感染水痘者、慢性病患者及孕婦等,都可能是帶狀皰疹病毒侵襲的目標。

帶狀皰疹神經痛舒緩

▍ 帶狀皰疹可怕的後遺症

 

感染帶狀皰疹是一件相當棘手的事,發病時不但疼痛難耐,若處理不當更可能引發嚴重的後遺症。

 


▍ 皰疹後神經痛

 

帶狀皰疹讓人困擾的地方是,可能出現間歇性或持續性的神經抽痛,這種後遺症較容易發生在年齡越大、抵抗力越差的患者身上。

 


▍ 併發細菌性感染

 

如果水泡破掉時沒有妥善處理,就可能引發細菌感染,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眼部併發症

 

若帶狀皰疹長在眼睛周圍,侵犯到三叉神經的第一分支時,病毒可能影響眼部而造成結膜炎、角膜炎等,嚴重時更可能失明,患者須盡快就醫,盡早服用抗病毒藥物。

 


▍ 耳部併發症

 

當帶狀皰疹出現在單側外耳道或耳膜時,可能導致顏面神經失調、聽力受損、平衡感變差等情況。

 

除此之外,病毒更可能侵犯骨盆腔神經,影響排尿及排便的功能,所以及早就醫才是明智的選擇。

 


▍ 面對帶狀皰疹,有哪些生活對策?

 

帶狀皰疹患者在居家照護上相當重要,除了妥善處理傷口,在日常生活與飲食上也不能輕忽,按時塗抹藥膏、掌握以下九點原則,能幫助你更快恢復健康。

 
  • 洗澡可用溫水沖洗,小心勿弄破水泡
     
  • 不可泡澡
     
  • 若水泡已破裂,不可碰到水
     
  • 平常用紗布蓋住傷口,避免衣物摩擦
     
  • 避免刺激性、辛辣食物
     
  • 攝取均衡營養
     
  • 作息正常、充足睡眠
     
  • 避免壓力累積
     
  • 適量補充維他命B群,可幫助修復神經發炎
     
 

▍ 帶狀皰疹水泡該如何處理?

 

除此之外,在處理水泡傷口時,仍有一些細節需要特別注意,才能防止細菌感染。

 
  • 勿自行塗抹成藥
     
  • 遵照醫師指示塗抹藥膏
     
  • 盡量不要把水泡弄破,並保持患部清潔,可用消毒紗布覆蓋減少摩擦
     
  • 塗抹新藥前,可用乾淨棉片搭配生理食鹽水濕敷,去除舊藥膏後再塗新藥
     

水泡破時,按醫師指示塗抹藥膏並覆蓋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睡覺時可戴手套,避免不自覺抓破皮膚

帶狀皰疹神經痛舒緩

 


▍ 治療帶狀皰疹有哪些方法?

 

許多人會有疑問,帶狀皰疹看哪一科?其實家醫科、皮膚科都可以尋求第一線的治療,像是抗病毒藥物、外用藥膏、止痛藥等等。若症狀無法改善,再經由醫師評估病情,決定是否轉介到神經內科。

 

▍ 外用藥物

 

藥膏

 

使用抗生素藥膏可避免感染,並遵照醫師的指示換藥。切勿塗抹偏方、草藥,否則可能延誤病情、加重惡化。

 

辣椒素軟膏

 

對於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患者,局部使用辣椒素軟膏在短期內有不錯的抑制效果,一天最多使用四次,或遵照醫師指示使用。

 

因辣椒素對皮膚本身容易產生刺激,因此可能出現紅腫、灼熱等不適感,當副作用無法忍受時,可與醫師討論改用其他藥膏。

   

▍ 口服藥物

   

抗病毒藥物

 

在疹子出現後的三天內,盡快服用抗病毒特效藥物,可抑制疼痛、降低疼痛、縮短病程,也可降低皰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

 

三環抗憂鬱藥

 

此類藥物可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原則上從低劑量開始,逐步增加藥量。常見副作用有嗜睡、鎮靜及頭暈。

 

抗癲癇藥

 

可用於皰疹後神經痛之治療,使用原則從低劑量開始,逐步增加藥量。常見副作用包含暈眩、嗜睡、周邊水腫、便祕等。

 

▍ 帶狀皰疹疫苗

 

帶狀皰疹的發生主要還是跟年齡有關,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帶狀皰疹發作時,使用抗病毒藥物雖然可以縮短病程、紓解疼痛,但是卻無法有效降低皰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

 

想要防範帶狀皰疹及降低神經痛的發生,疫苗是不錯的選擇。目前衛福部已經核可帶狀皰疹疫苗上市,原則上以50-79歲的成年人為施打對象,疾管署建議年滿50歲的民眾就可自費施打疫苗,價格約為新台幣6000元左右。

 

唯有少部分特殊情況或疾病、癌症需求,可由健保給付,可由醫師評估是否符合公費標準。

 


▍ 哪些人不適合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帶狀皰疹疫苗屬於活毒疫苗,是以減弱毒性的水痘病毒製成,藉此刺激細胞免疫,壓制病毒的活性。

 

若有以下情況,就暫時不適合施打疫苗:
 

  • 發燒中 
  •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血癌、淋巴癌、愛滋病、癌症化療中的患者
  • 正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
  • 有懷孕計畫或孕婦
  • 正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者
 

施打疫苗的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和頭痛,通常1-2天內就會恢復,並無重大副作用,無須過度擔心。

 

帶狀皰疹與免疫功能息息相關,尤其是年齡超過50歲或免疫功能較弱者。雖然帶狀皰疹短時間的復發率並不高,但是防範病毒侵襲,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充足睡眠,經常運動強身體魄,也可由醫師評估施打疫苗,如此才能降低病毒帶來的危害。

 

參考資料:

 

衛福部彰化醫院全民健康基金會藥學雜誌

 

本文經政昇處方宅配藥局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痛如火燒的「皮蛇」-「帶狀疱疹」預防與保健方法
 

2. 免疫力變差,小心「皮蛇」上身!


帶狀皰疹神經痛舒緩

關於iHealth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
 
對您來說,看病、領藥就像逛街一樣方便,但對許多慢性病患而言,每次出門如同跋山涉水。

  預約送藥、分享文章,甚至簡單一句「你知道不用出門就能領藥嗎?」都能改善台灣醫療資源不平等的問題。您不必花任何一毛錢,就能幫助醫療資源傳遞得更遠。

  官方網站:

http://www.ihealth.com.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HealthPharmacy
 
iHealth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的其他文章:

 
  • 控制高血壓有撇步,利用「得舒飲食」六方法
     
  • 小口罩,大學問:你不知道的口罩兩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