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開除濕機睡覺

台灣幾乎全年濕度都在70%以上,尤其到了冬天,濕濕冷冷的天氣更是讓人寒到骨子裡去,因此在許多人的家中,除濕機變成了標準配備。不過,在使用除濕機的時候,對於正確的使用方法你了解多少?是不是也犯了幾項常見錯誤呢?

一、晚上睡覺能使用除濕機嗎?

冷氣開除濕機睡覺

耕莘醫院家醫科醫師俞恩說,目前雖無醫學根據,但他建議,若不是在非開除濕機的必要下,他認為還是不要開著睡覺,因為每個人體質各不相同,有過敏體質的人盡量不要,尤其在密閉環境下,若過於乾燥,人體容易產生不適,也容易造成皮膚癢。

醫師也說,關鍵在於除溼機的設定值,對人體最無害的數值介於50%~60%之間。另外,也提醒民眾盡量在已完成除濕及環境溫、濕度都固定時,再回到室內比較好。而且基於安全考量,長時間離開使用場所或睡眠時,應該關閉電源,並將插頭拔離電源插座。

二、除濕機該放在哪裡?

冷氣開除濕機睡覺

因為怕除濕機擋到出入的動線,很多人會習慣把除濕機放在較靠牆邊的地方,但其實除濕機有一定的循環原理,所以應該放在較空曠的地方,不能靠牆,一旦靠牆造成循環不夠,除濕效果就大打折扣。

而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公布的除濕機使用須知也曾提到「除濕機使用時,應與牆壁、家俱及窗簾保持適當距離,以避免通風不良造成機體散熱不易。」
 

三、開除濕機的同時,需要放一杯水嗎?

冷氣開除濕機睡覺

網路上有許多網友建議,開除濕機時應該放一杯水在旁邊,才不會讓人體流失太多水分。耕莘醫院家醫科醫師俞恩表示,人體有自我調節機能,裝一杯水在旁邊的作用其實沒有必要,但適時的補充水分是必要的。

另外,開冷氣時裝一杯水反而更重要,因為的確可以維持環境濕度。

另外,標準檢驗局也建議大家,除濕機不可在密閉的衣櫥或更衣間使用,且除濕機運轉時,不可直接將衣物覆蓋在機器上方,以免釀成火災。同時,除濕機的濾網也應該定期清洗或更換,才能避免因灰塵附著而降低除濕效果。

延伸閱讀
房價必將改寫?全因「它」供小於求
高房價+少子化=沒未來? 專家:因為這種人很缺德

※本文獲好房網授權轉載,原文:除溼機不能亂用!3大迷思原來我們都錯了

台灣幾乎全年濕度都在70%以上,在許多人的家中,除濕機變成了標準配備。不過,在使用除濕機的時候,對於正確的使用方法你了解多少?是不是也犯了幾項常見錯誤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晚上睡覺能使用除濕機嗎?

耕莘醫院家醫科醫師俞恩說,目前雖無醫學根據,但他建議,若不是在非開除濕機的必要下,他認為還是不要開著睡覺,因為每個人體質各不相同,有過敏體質的人盡量不要,尤其在密閉環境下,若過於乾燥,人體容易產生不適,也容易造成皮膚癢。醫師也說,關鍵在於除溼機的設定值,對人體最無害的數值介於50%~60%之間。另外,也提醒民眾盡量在已完成除濕及環境溫、濕度都固定時,再回到室內比較好。而且基於安全考量,長時間離開使用場所或睡眠時,應該關閉電源,並將插頭拔離電源插座。

二、除濕機該放在哪裡?

因為怕除濕機擋到出入的動線,很多人會習慣把除濕機放在較靠牆邊的地方,但其實除濕機有一定的循環原理,所以應該放在較空曠的地方,不能靠牆,一旦靠牆造成循環不夠,除濕效果就大打折扣。而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公布的除濕機使用須知也曾提到「除濕機使用時,應與牆壁、家俱及窗簾保持適當距離,以避免通風不良造成機體散熱不易。」

三、開除濕機的同時,需要放一杯水嗎?

網路上有許多網友建議,開除濕機時應該放一杯水在旁邊,才不會讓人體流失太多水分。耕莘醫院家醫科醫師俞恩表示,人體有自我調節機能,裝一杯水在旁邊的作用其實沒有必要,但適時的補充水分是必要的。另外,開冷氣時裝一杯水反而更重要,因為的確可以維持環境濕度。 另外,標準檢驗局也建議大家,除濕機不可在密閉的衣櫥或更衣間使用,且除濕機運轉時,不可直接將衣物覆蓋在機器上方,以免釀成火災。同時,除濕機的濾網也應該定期清洗或更換,才能避免因灰塵附著而降低除濕效果。

文/戴鈺純
本文經授權轉自好房網(除溼機不能亂用!3大迷思原來我們都錯了)
責任編輯/潘渝霈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冷氣開除濕又冷又省電」,這是真的嗎?

冷氣開除濕機睡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冷氣功能和除濕功能的目的性不同,且使用相同的機器所以耗電量不相上下,夏天若是想用除濕取代開冷氣,並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謠言這樣說:最近天氣越來越熱,晚上睡覺吹電風扇根本不夠力,半夜醒來總是滿身汗,但冷氣若是給它開下去,又擔心下個月看到帳單嚇得冒冷汗;聽人家說,如果冷氣開「除濕模式」,不僅房間溫度涼爽、濕度宜人,用電量還比一般使用冷氣模式還省電,涼了身體還可以省荷包,不知道是真是假?

這似是而非的理論乍看之下好像很有道理,就連我們也有稍微心動一下,考慮是否要來親身體驗看看,但諮詢專業水電師傅之後,發現這一切都是想省錢省電的人們自己腦補太多啊!畢竟冷氣功能和除濕功能的目的性不同,且使用相同的機器所以耗電量不相上下,夏天若是想用除濕取代開冷氣,並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尊重冷氣機的專業!

為了破解這次的迷思,再次請到來自台中的專業水電師傅黃師傅為各位解惑。黃師傅認為,冷氣機的冷氣功能和除濕功能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冷氣功能可以讓室溫下降,除濕功能主打調節濕度,不能調節室內溫度;所以夏天若是只開除濕,很有可能陷入感受不到涼快,但機器卻不斷運轉耗電的窘境。

所以夏天想要在家涼涼又爽爽的,黃師傅還是建議各位,尊重冷氣機的專業,乖乖使用一般的冷氣模式就好,畢竟冷氣機的除濕模式真的沒有比冷氣模式省電,除濕效果不僅輸一般除溼機,耗電量也比一般除溼機還要大,總歸一句話,要尊重不同機器的專業啊。

不過應該還是有人會覺得:「開冷氣用除濕功能真的有比較涼啊!」Well…這是有原因的,在《跟著鄭大師玩科學》裡的文章「冷氣開除溼模式就跟冰箱一樣超涼」就有提到,當空氣中濕度降低時,人體的散熱就會比較順利,像台灣夏天就是濕度高就容易覺得天氣特別熱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濕度降低當然會覺得涼爽一些。但也不是濕度越低越好越涼,一般人體最適宜的濕度介於50%至60%之間,如果濕度低於40%,空氣過於乾燥,呼吸道可是會不蘇胡喔!

什麼是「冷房除濕」和「不降溫除濕」?

除了濕度降低感覺好像會涼一點,還有一個原因是你家冷氣機的除濕功能屬於「冷房除濕」,根據大金空調的功能詞典解釋,冷房除濕是利用冷氣運轉一邊降溫一邊除濕。這功能雖然可以降溫又除濕,但主要目的還是除濕,維持溫度的能力稍嫌弱,所以沒有辦法一邊除濕,一邊將室溫維持在最適當的溫度,只會越來越冷,而冷氣機在沒有溫度限制前提下不斷運轉,當然就和省電扯不上邊了。

如果只想除濕不要降溫的話,那就買除溼機就好了啊!其實市面上也有可以「不降溫除濕」的冷氣機,可以設定除濕過程中要維持在怎麼樣的溫度,當然如果想要除濕又省錢,一般除溼機的耗電量絕對是比冷氣機來的少。關於這類型的冷氣機運作原理,推薦大家可以參考《跟著鄭大師玩科學》的 「冷氣開除濕模式就跟冰箱一樣超涼?」這篇文章,有相當深入的解說。

所以大家在添購冷氣機或是除溼機以前,不但要認真了解兩者的功能性,還要加上自身的使用習慣與需求,才可以選擇到最OK又不會讓荷包每個月失血的冷氣夥伴或除濕夥伴;另外,還要提醒大家一個省電小幫手,那就是「電風扇」啊!它算是省電又好用的第一把交椅吧?各位說是不是?

本文獲蘭姆酒吐司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林佳賢


猜你喜歡

Tags:

面對人生五大課題,如何超越自我?用體能訓練的心態為自己展開超越之路

冷氣開除濕機睡覺

Photo Credit:中國人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45秒精彩翻滾,來自19年的苦練,翻滾男孩李智凱,因著奧運銀牌,成為台灣人心中的鞍馬王子。這19年間,除了教練、防護員,他還有一位重要神隊友—妻子,他在求婚貼文裡這麼感謝她:「不論是遇到挫折、失敗與失落,或者訓練受傷伴我走出谷底,她是我努力不懈奮鬥的動力來源。」我們的人生不在奧運場上,而是在人生GYM裡,不妨師法鞍馬王子,把「對的人」留在身邊,一起練生命裡的五大課題。

關關難過關關過,我們需要學習如何鍛鍊自我、更自信面對困難。就像李智凱的幽默態度:「遇到瓶頸算什麼?你還有瓶身跟瓶蓋要過,才能度過這個難關。」鍛鍊自我的過程中不可能永遠順利,但我們可以持續努力!以下列舉生命五大課題中常見的問題情境與自我訓練方法,陪伴大家在人生GYM中的訓練更順利:

工作課題:接受挑戰是最好的自我訓練,彼此陪練成果大於單打獨鬥

工作難題千奇百怪,也許你已經在一間不錯的公司,卻對自己日復一日的工作內容感到茫然?又或者面臨重重的考驗,付出全力卻達不到夠好的表現?工作,如同運動訓練,心態是關鍵決勝點,「即使可能失敗,也要用盡全力」世界球后戴資穎教我們選擇接受挑戰,以對得起自己的工作態度,對自己負責。

當你遇到人生好難、吃苦當吃補時,不妨試著對著鏡子擺出超人姿勢,提醒自己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以「做就對了」的良好工作態度持續努力。因為即使當下不受肯定,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為自己的未來找到更好的舞台,為超越自己做前置準備;擁有神隊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起努力的夥伴,互相陪練、交流成長,絕對會比單打獨鬥更能達成理想目標。

人際關係課題:基本訓練是「尊重」,進階訓練是「找到對的夥伴」

在與人相處上,我們常因過於在乎,而把對方看得太重,甚至期待對方以同等態度回應,一旦期待落空,心中的不平衡感就會出現,甚至產生自我否定與懷疑,這樣的心態很容易讓關係變質,走向怨懟,甚至破局收場。

與人相處首先訓練「尊重」。要尊重自己、知道自己值得被愛,而不是只有無止境的付出才能得到對方的愛;再來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不強加自己的喜好與期待在別人身上,保持讓彼此舒服的空間,才是平衡關係的第一步。

此外,就像職業運動選手需要優秀的陪練員,請花些時間為自己尋找一起陪練人生的好夥伴。美國知名企業家Jim Rohn曾提出「五人平均值」理論,意思是你的人生樣貌,會是你最親近的五個人的平均,他們的性格、生活習慣多多少少潛移默化著你的人生。請訓練自己將對的人留在身邊、不對的人早日放下,互相帶領彼此進步。

家庭課題:培養同理心,創造空間,陪伴彼此一生

家人關係像一支球隊,當每位成員在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彼此付出時,才能讓家庭的能量發揮到最大。但若強加期待於家人,忘卻同理心,則會適得其反,就像父母常向子女要求:「你應該要努力成為頂尖」,卻對子女的優點視而不見;子女則常覺得「爸媽都不了解我」,卻忽略他們也在學習如何當父母。

和諧的家庭關係,來自培養「同理心」,請試著放下期待、好好聆聽、避免情緒勒索。當你放下期待時,不滿的情緒會消失,聆聽才有機會發生,這也是為彼此創造空間,找到對彼此都好的相處模式。家人是一輩子的連結,不是一輩子的壓力,就用空間來保護最親密的家人吧,讓彼此擁有生活的餘裕。

心理健康課題:練習接住負面情緒、珍惜陪伴能量

運動不可能只有勝利,更多的是面臨失敗的時刻,人生也是。當不如意發生時,隨之而來的負面情緒會讓人失去希望和前進的動力,如何面對它?除了不閃躲的勇氣,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接納」。

產生負面情緒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就連球后小戴都承認:「我也不是無時無刻都滿滿的正能量,但正面的想法確實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在正能量被負面情緒打擊之時,請先允許自己接住情緒,不自責、不批判、沒有好壞對錯。

再來,為自己做點深呼吸,爭取機會讓正能量反彈向上。同時,擁有健康的支持系統也是必要的,請好好珍惜身邊的陪伴關係,它能幫助你走得更遠。

身體健康課題:找到好的人生夥伴一起前行,堅持訓練計畫

嘗試各種訓練的你,自然不會忽略生理健康訓練,「好好過生活」這簡單的五個字,需要有計劃地落實。每日進行體能訓練、攝取均衡營養、充足睡眠,我們自然能擁有健康多一點。同時別忘了More Fun Together,為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帶領我們看見更好的自己。

不論你現在面臨哪一種人生練習題,請相信自己不是孤單地面對訓練,因為在人生GYM的這條路上,你會遇見好夥伴,彼此分享正能量,也有中國人壽提供完整保障、全力守護,讓你沒有後顧之憂地專注訓練、超越自我朝夢想勇敢前行。


猜你喜歡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