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栓塞症狀

當腳痛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是筋膜炎、拉傷或是肌肉痠痛,但卻很容易忽略可能是來自血管的疾病。不管是動脈造成的栓塞,還是靜脈造成的栓塞,都有可能會造成的嚴重疾病,所以千萬不要一拖再拖、等到變成大病才來看醫生,可能就要截肢、甚至死亡了。

從靜脈曲張變成靜脈栓塞

靜脈栓塞大部分是由靜脈曲張「緩慢的」變成,原因是靜脈血流長期不流動,慢慢的血液就凝結起來,在下肢變成血栓,就像是卡了一塊「人血糕」在靜脈血管裡。

而這個「人血糕」堆久了,當我們撞到下肢、或是心血來潮去運動、練習抬腿,有可能因為突然的外力,被後面的血流推往肺靜脈,造成肺栓塞;而肺部沒辦法把氧氣送到血管中、再送到心臟輸往全身,就會造成喘、缺氧、呼吸困難、走路無力等正中,最嚴重可能會死亡。

下肢靜脈栓塞的症狀

  • 下肢冰冷、疼痛、發黑。
  • 下肢水腫。
  • 皮膚潰瀾、脫毛、變薄、發炎。

但是提到靜脈曲張,許多人腦中多半都會先浮現「小腿爬蛇」的畫面,事實上很多的靜脈曲張並不會有爬蛇,而會是下肢整個水腫、浮腫,所以曲張的靜脈反而顯得不明顯,只覺得自己好像變胖了。但這種胖是「虛胖」,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張嘉修說,如果按下去,皮膚不會回彈,就屬於水腫,應該要小心自己是不是有靜脈曲張的問題。

張嘉修也提到,靜脈曲張比較容易發生在女性、久坐不動、有惡性腫瘤、懷孕、服用口服避孕藥或是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身上;一方面是體內凝血因子比較多,而又容易因為少運動、少喝水,導致血液更濃稠,下肢血液循環更不好,建議久坐的人一定要多喝水、每隔一段時間起來動一動,有必要的話也可以穿彈性襪。

下肢靜脈栓塞症狀

動脈栓塞又俗稱腳中風

至於動脈栓塞就完全不同,多半是動脈粥狀硬化造成,斑塊是因為老化或是脂肪黏著在血管內而形成、造成血管的狹窄,而血栓就是來自血管內斑塊的脫落,可以想成是山上掉下了一坨爛泥巴擋住了高速公路。

張嘉修說,大概有8成的動脈栓塞的斑塊來自心臟的動脈,所以除了清爛泥,還要追溯源頭,因為它可能代表心臟的疾病。如果心臟出現斑塊,比如主動脈剝離,形成的血栓第一關就會遇到頸動脈,如果塞住就腦中風,如果幸運沒有塞住,就會繼續流下去,所以下肢動脈栓塞又稱「腳中風」。

一般來說,如果心臟有掉落的斑塊,有8成都會造成腦中風,接下來可能會有心肌梗塞、下肢動脈血栓、腎臟或腸道栓塞的問題,所以下肢栓塞放著不處理,這些問題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爆發。

下肢動脈栓塞的症狀

  • 有類似足底筋膜炎的酸痛感
  • 間歇性跛行,走路會走走停停,腳無法出力。
  • 皮膚變薄、脫毛、潰爛。
  • 下肢冰冷、疼痛

張嘉修說,通常動脈栓塞的症狀會比靜脈栓塞來得快,靜脈栓塞可能疼痛跟不舒服可以持續一段時間,但動脈栓塞只要放著不管,肌肉組織很快就壞死,必須要面臨截肢;至於等到中風或心肌梗塞才送來,大家都知道後遺症很多,不如儘早處理。

容易有動脈栓塞的人,多半是男性跟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甚至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抽菸或是過重的人。雖然動脈、靜脈的栓塞成因不同、好發族群也不同,但張嘉修說,基本上2個都要多運動、多喝水、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控制三高等,而且感覺腳痛、走路不穩、無法出力,或是有水腫、冰冷的情況,都最好馬上去看醫生。

 現代人難脫離久坐的工作與生活型態,也因而使得靜脈栓塞病例成長為5年前的4倍。根據醫學報告指出,99%的靜脈栓塞無明顯表徵,常被輕忽,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如何做醫學健康促進,遠離靜脈栓塞,專家給你建議。

靜脈血栓是怎麼形成的呢?

 靜脈是血管的一種,負責運送血液流回心臟。當靜脈瓣膜發生問題,靜脈內的血液就不易回流,而形成靜脈曲張,最常見於小腿上,這些腫脹靜脈屬於表淺靜脈;而深部靜脈則是匯集表淺靜脈的血液流回心臟,當血管變形或血液黏稠度增加或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都容易產生血栓,形成靜脈栓塞。

靜脈栓塞的健康危害

 輕微的靜脈栓塞不一定會有疼腫現象,但會出現靜脈曲張,體內的靜脈血管逐漸受破壞,且伴隨著靜脈曲張及腿部水腫,進而影響腿部血液回流,造成循環上的問題。靜脈栓塞不但會造成整個肢體腫脹、疼痛(最常見於下肢),嚴重者血塊隨著血液流動循環至肺部,造成肺栓塞等致命危險,嚴重肺栓塞能在幾分鐘內要人命。

靜脈栓塞的症狀

 典型的深部靜脈栓塞症狀是單側下肢腫脹(也有兩側下肢靜脈栓塞),如果繼續走動,則腳掌及小腿可能腫脹的更厲害,進一步會有疼痛感,並有溫熱及觸痛感。病患會有出現胸痛、胸悶、咯血,以及突然眩暈、跌倒、心慌、出汗等症狀。醫師提醒,如果有下肢腫脹且突然發生氣促、胸痛、呼吸困難、心跳過速的現象,應及早就醫診斷,儘快給予適當處置。

靜脈栓塞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需加以區別

 由於許多疾病,例如心臟衰竭、蜂窩組織發炎、痛風、挫傷、淋巴管阻塞、瘀血腫塊及骨盆腔腫瘤壓迫血液回流都會引起下肢腫大,因此除了從症狀診斷外,可以進一步做高解析超音波來診斷深部靜脈栓塞。

什麼樣的人是靜脈栓塞的高危險群

 長期坐臥的病人、孕婦、胖子,或是年紀大、有心血管疾病或表淺靜脈曲張、有凝血問題的人都是高危險群。而現代社會型態下,不愛動的人,整天坐著辦公、看電視,及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上網、打遊戲的人也是好發族群。此外,長時間搭乘運輸工具,也可能造成腿部血栓,即所謂「經濟艙症候群」。

(圖文:家天使編輯團隊)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靜脈的血液回流不良產生患肢腫脹等症狀,常見於下肢 ,但偶而也會發生在上肢, 剛開始時症狀並不明顯,之後因栓塞加劇而出現患肢腫脹、疼痛及發熱等症狀,嚴重時會引起動脈血液循環受阻,使患肢缺血壞死,若再不及時處理甚至可能會導致截肢。

靜脈栓塞的原因

栓塞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血流緩慢、血管壁損傷、血液疾病等。易發生族群為各種原因須臥床的病人( 如中風 、手術後等… ),另外年齡的增加、肥胖,使用口服避孕藥,有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血液疾病、外傷等等 ,還有一類的人要特別注意,就是有罹患靜脈屈張的病人,由於血管已經有變形、受損,因此也有機會進一步引發靜脈栓塞。

靜脈栓塞臨床表徵

常見的症狀包含疼痛感、水腫、腿圍變大、小腿腹壓痛等,在急性期可能併發蜂窩組織炎;慢性期造成病變處色素沉著、潰瘍、發紅疼痛、皮下組織發炎、淋巴管、肌肉發炎、傷口不易癒合。

根據統計,栓塞約有80%的機率發生在膝蓋到小腿的膝膕靜脈與腓靜脈,並且一般而言會以單側發生,比較少同時兩物肢體發生,因此若是在照顧高風險的病人時,發現單側小腿出現紅腫、腫脹的狀況,就要特別小心。

靜脈栓塞發生時如何處置?

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盡快尋求醫療的協助,因為若是栓塞過久,有可能會導致組織壞死。治療包括臥床休息、患肢抬高,使用抗凝血劑或血栓溶解劑。另外也可以使用醫療級彈性襪作為輔助。大部分經過治療之後症狀都可得到改善,除非有緊急併發症產生,如患肢缺血壞死及肺栓塞,否則並不建議開刀治療,另外治療後仍需要長期追蹤治療,或是長期服用藥物以預防再發。

  3、如未得到及时的诊治,血栓不能清除,后期会出现反复肢体疼痛、肿胀、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这一比例可高达50%,其中少部分患者最终出现久治不愈的静脉性溃疡,形成"老烂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种现象被称为"血栓后综合征"。

下肢靜脈栓塞症狀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哪些因素?哪些人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血流滞缓 、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易患人群包括:老年(80岁人群的发病率是30岁人群的50余倍)、孕妇和产妇、肥胖、瘫痪、恶性肿瘤、久坐不动、创伤、既往深静脉血栓病史、制动、长途坐车或坐飞机、术中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人群。

  为什么说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沉默的杀手?

  深静脉血栓发病隐匿,且静脉内的新鲜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肺动脉血管,引发致命性肺栓塞,导致患者突然猝死,事发前没有任何征兆!"长期上网猝死","打一晚上麻将突发疾病送医院"类似这样的新闻,往往是静脉血栓惹的祸。据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深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仅次于癌症、冠心病,位居第三;在欧洲,每年有60万人死于深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故而深静脉血栓被称为沉默的隐形杀手。但遗憾的是,在我国公众知晓率却很低,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下肢靜脈栓塞症狀

  为什么出现腿部肿胀不能乱揉?

  患者出现腿肿、疼痛的第一反应就是揉,这对于血栓高危人群来说,是极端危险的行为。当血栓粘在血管壁上堵住血管时,只会引起腿肿和疼痛。但血栓通过挤压、揉搓就可能发生脱落,并随血流漂移到心脏,堵住重要的肺内血管,引起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

  如果不幸发生了深静脉血栓,该如何治疗?

  尽早就医、及时治疗是关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后果是急性肺栓塞、猝死,尤其是血栓在形成的1-2周内极易脱落,肺栓塞发生率可高达30%;同时及时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管腔完全再通率,减少瓣膜黏连、瓣膜功能不全及血栓复发的发生率,阻止病程进入慢性期,出现血栓后综合症。

隨著暑假的接近,旅遊的旺季又將來到,相信已經有不少人正在計畫出國旅遊。出國旅遊常需要長途飛行,值得注意且每年都有不少人因長途飛行而發生經濟艙症候群。 經濟艙症候群指的是,長途飛行時久坐不動,造成下肢靜脈血栓。臨床上,絕大部份的「靜脈栓塞」病症是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其主要的病灶是在下肢以及骨盆內的靜脈;上肢靜脈則較為罕見。 基本上,靜脈栓塞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靜脈本身血流較為緩慢阻滯,而在某些情況之下,如手術後不能自行翻動身體、慢性病患長期臥床、半坐臥位(如經濟艙症候群)以及膝下墊枕等等,均可導致下肢深部靜脈血流緩慢而產生血栓。 不同部位的靜脈栓塞有不同的臨床症狀及表徵。下肢淺表靜脈栓塞一般是不具有全身症狀,而僅呈現局部疼痛、紅腫以及壓痛;一旦「靜脈炎」現象緩解消失後,其發生血栓的靜脈病灶則會衍生纖維化,而在皮膚的觸覺上則會觸摸到索狀樣的硬條,長時間後病變靜脈周圍皮膚出現色素沉著的現象。但是如發生在深部靜脈,由於靜脈血栓與靜脈壁僅是輕微的粘連,而易剝落而循著血液循環流入肺部,並導致所謂的「肺栓塞」的急症,嚴重者甚至有死亡之虞。 若為小腿深部靜脈栓塞,少數個案則有低度高燒的現象;有時小腿深部靜脈栓塞則會呈現下腿腓腸肌疼痛、腫脹、壓痛以及牽拉痛的症狀,甚致衍生踝關節處水腫以及「靜脈曲張」的併發症。絕大數的髂股靜脈栓塞是繼發於小腿深部靜脈血栓的形成,但也有原發於髂股靜脈或髂靜脈,其主要是出現在生產後婦女、骨盆骨折、骨盆腔手術的罹患者身上;通常此病症出現較為急性,此時應及早就醫,以免衍生更嚴重的併發症。 預防靜脈栓塞,在某些罹患慢性疾病而需長期臥床的中老年人,應多鼓勵其多下床活動或依賴旁人協助接受下肢按摩的物理治療。接受開刀手術患者則應避免其在小腿下墊高枕頭,以免影響小腿深部靜脈的回流;此時應鼓勵病者經常活動腳趾,並多作深呼吸以及咳嗽動作。 在臨床上,急性深部靜脈栓塞罹患者,需臥床休息一至兩個星期,使血栓能緊黏著靜脈內膜,也要避免用力排便,以預防血栓剝落而導致「肺栓塞」。安置患肢高於心臟,而在下床活動時,則需穿上彈性襪或彈性繃帶,以便能壓迫淺表靜脈,以促進靜脈回流,同時減少下肢水腫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