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 把 太太 當 帽子 的 人 心得

出自KMU Wiki

讀書會成果報告:「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讀後心得


夏允中 975018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這本書中介紹了二十四個異於常人的腦神經病患,如果我們從世俗的角度來看,他們都似乎是不正常,或不被社會接受的,例如書中介紹低智商的病患,她的智障可能讓她在社會中無法生存,但她充滿了愛心與對世界萬物關心與同在;事實上他們比一般人真誠與實在,科學上他們也提供讓我們瞭解大腦如何運作,這正是人類美的一面。


黃思捷 97007006

我是一個喜歡音樂的人,所以我覺得皮博士很厲害,縱使腦的視覺有問題,還可以把內環境與音樂變成有關係;這是不是人們平常說的,當一部份退化或不受利用時,另一部分就會變得更有用之類的。書中提到,他會把沒有生命的物體看成是「臉」;還有把右腳當成是鞋子,只能描述形狀卻不知道是甚麼,如手套跟玫瑰花;但是,我真的覺得太誇張了,居然把自己太太的頭當成是帽子,但這不是很有趣嘛。雖然這並不是一件好事-視覺有問題,但也因為這樣音樂變成了他更重要的一部份。 只依賴特徵或聲音可以分清楚是甚麼東西跟甚麼東西,可是用眼卻分不出來。我在想皮博士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


李緒智 97007050

在錯把孩子當太太的人一書中,我看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關於智能障礙或是智能不足者的地方讓我印象深刻,我了解到所謂的智能障礙,事實上他們只是少了一些一般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的能力,作者提到這就是所謂最原始的境界-天真單純。另外我們也需要花更多的精神去注意到他們在有優點的地方的表現,而不只是把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加諸在他們身上!


趙彥如 97007051

皮博士,在腦中長瘤後,竟會錯把太太當帽子,他失去了視覺的判斷力,造成他視覺迷失,一直生活在抽象的世界中。人的頭腦,很神奇,可以不斷地織出各種人生變化,但有時候會因為某種原因,將原本可能潛藏一輩子的能力增強或消弱。 這本書收了24個腦部受傷患者的故事,作者也記錄了在醫療過程中,患者許多讓人無法想像的生命變化。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發現,腦中蘊藏了很多神秘的構造,正等待我們去發掘。

在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作者提到,這位皮教授那時只能靠特徵去分辨眼前的東西了,更令人費解的是:教授都把眼前的物體當成「它」去辨別,因為他失去了對「人」的概念,除非他靠特徵而想起某人,而且他也會有見樹不見林的狀況,所以當他看著一個物體時,他會一個小部分一個小部分仔細看,而不會和一般人一樣,看到整體的物體。


楊翔仁 97007058

派克博士對於自己與孩子相處的經驗,提出這些畫作可能的重要特質。其中包括負面的特點,例如衍生與刻板印象,以及正面的。例如對於延遲表現的特別寬容,以及對事物的詮釋是經由感受(而非構思);所以作品中特別顯出一種無邪的靈感。他們對旁人的反應毫不在乎,這會讓這樣的孩子不易受訓練。這一類的孩子不一定對於別人的教導或關心沒有反應,雖然可能要很特別的形式才能打動他們。


王詩婷 97007063

作者運用靈活的文筆,將一個個病人的症狀化為一篇篇生動的故事,雖然提到了許多專有名詞卻不會令人感到生硬,反而令人想認真的了解並閱讀下去,他提到了許多特別的病人,他們的情況令人瞠目結舌,有腦部皮質受損導致只能抽象思考、認不出人臉但卻渾然不覺的音樂家,還有令人快樂一整年、無時無刻皆興高采烈的”愛神病”,種種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故事就發生在薩克斯醫生遇見的病人身上,這些病都是因為大腦或神經出了問題,這些病人雖然都有病纏身,但他們讓我很佩服的是他們還是成就了”偉大的健康”---仍然生命力旺盛、快樂的過著日子。


郭晏芝 97007066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是本有趣但發人深省的書,作者透過描述那些右腦受傷的人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來批判現在醫界太過把疾病量化及數據化,使醫學變成死板板的東西,一點都不親近人,且相當忽略病患本身。藉由這本書,我們可以去了解那些因右腦受損或缺陷而失去某些能力的人,如何過他的生活,可能是出乎你我想像的生活方式,還可藉由這些人發現,人的身體多麼奧妙,當身體的失去某些能力,人體用什麼方式去補償這些能力使個體存活下去,這些補償方法可能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卻相當有用。我覺得不管是一般人還是醫生,都適合來看看這本書。


錯 把 太太 當 帽子 的 人 心得

這本書以介紹許多神經缺陷造成特殊現象的個案為主,但不同於以往同題材的書,
薩克斯醫生不單只是敘述病因及病況,作者更重視的是整體的狀況、發展、及個案本身。
書中分成四個大單元,分別是不足、過度、神遊、心智簡單者的世界。
第一章不足,介紹的是功能失常的個案,
包括視覺辨識不能、喪失記憶、本體感覺、肢體感覺、
或方向概念、失語症、及音調辨識不能等。
第二章過度,主要強調的是杜雷特症及高沙可夫症。
第三章神遊,是一些有俗稱「幻覺」或是記憶重現的個案。
第四章心智簡單者的世界介紹了對表演及文學敏感的麗貝嘉、記憶力和音樂能力表現卓越的馬丁、
日曆計算者且擁有龐大資料性記憶力的雙胞胎,還有素描能力出色的荷西。
這些個案都是現實社會中所認為的「智障」,但他們卻在另一方面有讓人驚艷的表現。
在這一章中,作者並不是強調他們的「缺陷」,而是他們擁有的「能力」。
在他們的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具體的」、「直接的」、「充滿象徵意義的」,
因此他們的世界變的色彩強烈。他們是不具有抽象的概念的,
但也因為如此,這個社會認為他們次人一等,
因為一個人擁有抽象及分類的觀念似乎才等於是正常人。
但往往因為他們缺少的這個部分,上天給了他們具體、記憶力、藝術創造力等天分。

麗貝嘉是他人眼中的「低能兒」,他無法算數,沒有空間感,無法認字,甚至無法把鑰匙插入鑰匙孔中。
但是他對故事及詩詞卻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可以毫不費力的理解一些艱澀詩詞中的象徵。
對麗貝嘉來說,具像、象徵、及表達感情的詩句是他與這個世界溝通的方式。
他的笨拙、手腳不靈光的模樣,有了音樂也完全改觀,變的協調、流暢。
在表演劇場裡,麗貝嘉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馬丁在嬰兒時期即染上腦膜炎,造成他智能不足、癲癇、及半邊的癱瘓。
縱使不會讀譜,馬丁對音樂有神奇的記憶力。
他記得所有看過的歌劇內容,包括每個歌唱家扮演過的角色、演員的服裝、台詞、舞台的場景等。
他也記得六千頁的葛洛夫字典所有的內容。
只要聽過的音樂,他就永生難忘。
在投入音樂時,馬丁才能找到自我。
馬丁也記得所有的公車、火車路線,
只要給他一張地圖,他能馬上存入腦中,並且回答得正確無誤。

約翰和麥可是一對雙胞胎,他們被診斷為自閉、嚴重智障,但他們對數字卻有一種神秘的力量。
他們可以馬上告訴你某一個日期會是星期幾,也可以告訴你八萬年間所有的復活節日期,
甚至他們可以告訴你他們經歷過的每一天的天氣和當天發生的事,
但是他們完全沒有計算能力,簡單的加、減法他們算不正確,甚至不了解乘除的意義。
他們像是龐大的資料庫,而他們儲存及搜尋記憶的方式竟然是視覺,他們可以看到所以他們腦內資料庫的圖案。
而且他們對質數有特別的敏感度及喜愛,雙胞胎平常最喜歡彼此交換六位數八位數甚至二十位數的質數。
對他們來說,數字是他們之間溝通的方式。

荷西在八歲時突然高燒不止,此後出現腦部損傷及自閉的狀況。
他失去說話及聽語的能力,被保留下來的是他繪畫的能力。
關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繪畫是他與這個世界溝通的方式。

因為薩克斯醫生專長是神經學,所以本書是以神經學的觀點出發。
以前一直認為心理學的就是精神那一方面的理論,上了大學才稍微了解心理學中,神經科學佔了很大的部分。
這本書讓我對心理學有了基本的概念,而且內容是有趣及有情感的,
而不是像一般研究那樣的枯燥乏味,且不帶感情。
一開始的「不足」讓我開了眼界,人類的神經和精神是如此的奧秘,
在其受損時,產生的病症是如此的多變且難預測。
而受損時,其餘器官的補償作用也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有些病症讓人實在難以想像,為什麼皮博士可以看到某個物品或某張臉的特徵卻無法辨識,實在很難理解;
又為什麼音調辨識不能的人明明聽的到他人的話,卻聽不出來他的語調?
把自己的肢體當作外來物也是一件很詭異的事情。
當你的神經系統出了問題,似乎不像是其他病一樣,你會感覺到痛或失去器官,
而是出現種種往往自己也無法接受、甚至無法理解或察覺的狀況。

在這本書裡,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個案的關心及投入,並不是制式化的診斷及治療。
把個案當成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病人。
「患者與醫生是平等互惠的,站在同一地位,
從彼此身上學習,也互相幫助,藉此對疾病獲得新的了解和治療之道。」
尤其是在第四章心智簡單者的世界中,我看到了職能治療師的信念。
發堀個案還擁有的能力,用這些能力讓個案恢復自行生活,甚至工作、社區參與等,這遠比不斷強調其缺陷還重要。
重建個案的自信及成就感,在治療及復健過程中應該更有效。
「我們太過關心缺陷學,太少用心於敘事學,這對個案一點幫助也沒有。
我開始思索,這樣的方法是錯的,因為我們所做的,只是讓他們滿眼見到自己能力的有限。
在他們這一生中,這類的事已經夠多了,而且常常已經到達殘忍的地步了。」
這句話讓我感受很深,我想這才是治療或復健的正確觀念吧,而不是把病人放在像是生產線般制式的治療過程中。
每個病人的狀況不盡相同,病況不同、背景不同,醫生或是治療師就應該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根據個案的狀況及能力,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才能讓個案的痊癒或復健改善情況更快更好。

在書裡許多的個案中,我發現藝術,
像是音樂、繪畫、園藝、戲劇、舞蹈等能力或是感受往往會被保留在個案腦中,
記憶重現也常常以音樂的方式出現。
視覺辨識不能的皮博士和智障的馬丁,
一個是只剩抽象概念,一個是只有具體象徵,
完全相反的兩種症狀,在音樂上的表現卻都依舊出色;
記憶喪失的吉米,記不起任何一件事,
卻能持續照顧療養院的花草,也似乎不會忘記從病房走到花園的路;
手腳不靈光的麗貝嘉,隨著音樂起舞卻又如此優雅,最後在表演舞台上找到另一個天空;
高燒奪去了荷西的智力,卻沒有奪走他的繪畫及素描天份,可以專注又快速的描繪出他所看見的圖片或事物。
所以我想藝術是一種很好的治療媒介,可以使人平靜、從中感覺到滿足及成就感。
「音樂的組織力量,當系統性的組織方法失效時,這卻是個有效之道(而且做起來很快樂!)。」
「戲劇中有角色的力量,可以幫助整個人格的組織,甚至持續下去,還能改變一個人的人格。
能夠去表演、扮演,進一步成為角色本身,似乎是人類生命中的天賦,無關智商高低、不同。」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動,是面對一個人、一件事情時,
試著從別的方面來解讀,也許你會看到不同的景象,
麗貝嘉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
我的普心讀書報告
這本書真的很好看

點我看books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