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英文 年金 改革 懶 人 包

年金改革爭議問題不斷,早在民國47年制訂「特別優惠利息待遇」,優惠利率保障下限18%。軍公教退撫基金與勞保的潛藏負債就有18兆,若持續施行,將拖著臺灣準備破產,「年金改革」儼然已成了迫在眉睫的世代議題。到底什麼是年金改革?又為何會牽扯到「信賴保護原則」、「公平正義原則」與「世代正義」?

一對陳姓夫婦,兩夫妻退休後專注投資,由於兩人都是國中老師退休,每月可支領14萬左右的退休金。但他們一對子女,都在私人企業上班,每天都很努力上班,但大兒子薪水是31K,女兒則是月薪28K,兩個年輕人月薪是59K,父母親領退休金卻領140K。這一對兒女每天都努力加班,但領到的錢卻不到退休父母親的一半,這是老世代吃掉新世代活生生的案例。

「臺灣會不會變成下一個希臘?」年金改革推動以前,不少支持與反對的聲浪相互對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論述,便是年金改革再不推動,臺灣將面臨嚴重的破產問題,屆時臺灣「希臘化」的可能則相去不遠。

蔡 英文 年金 改革 懶 人 包

(圖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年金改革起源介紹

民國47年,國防部與財政部發布《陸海空軍退伍除役官兵優惠儲蓄存款辦法》,開啟了「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的制度。簡單來說,即是中華民國政府為了優待軍公教人員,將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保險養老給付存在臺灣銀行內,即可享有特別優惠利息待遇。

若依照既有制度,臺灣未來將會產生18兆元的潛藏負債,將一步步拖垮臺灣財政。前考試院院長關中曾大聲疾呼地表示「支持年金改革」,認為「如果不改革,最多5年,臺灣就會變成希臘」。

蔡 英文 年金 改革 懶 人 包

(圖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年金改革年表

  • 民國 47 年:頒布《陸海空軍退伍除役官兵優惠儲蓄存款辦法》軍公教人員享有特別優惠利息待遇。
  • 民國 72 年 12 月:軍公教人員優惠利率下限提高為18%,退休金月俸則是可以擁有「18%」的優存。(然而這項制度的設置,則是在軍公教人數較少、市場利率較高的年代。)
  • 民國 84 年:李登輝總統宣布,自民國84年後才成為公、教人員不適用18%政策,但民國83年(含)之前已就職者不追討。
  • 民國 95 年:陳水扁總統宣布,降低所得替代率並減少18%優存幅度,公教人員領取每月退休金(月退)者每月減少1~2萬元不等,但改革的速度卻趕不上國家財政缺口的劣況。
  • 民國 105 年:蔡英文總統當選後兌現其政見,成立了「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處理軍公教、勞工及一般國民的退休金(普通國民稱「年金」)。
  • 民國 107 年 7 月 1 日:正式立法通過,確定修改「取消18%優惠」、「降低所得替代率」、「提高退休年齡」、「改變退休金計算基準」,目的則是為了阻止軍公教退撫基金制度破產。

年金改革爭議有哪些?

年金改革爭議中,最大問題莫過於所得替代率的訂定。尤其是外界對於「所得替代率」一詞的解釋定義分歧。一方認為所得替代率之訂定,要以能維持平民水準生活需求做為標準,但依據中華民國考試院文官制度與專技考試詞彙定義,所得替代率的訂定必須「維持一定之比例,並且以退休人員每月收入是否能維持退休前一定生活水準為關鍵」。

蔡 英文 年金 改革 懶 人 包

(圖片來源:行政院)

軍公教人員反對年金改革

軍公教人員多不能接受「退休年齡增長」、「退休金減少」的處境,認為政府背棄當初的諾言,推翻先前的退休金算法。同時,影響層面遍及已退休、即將退休的軍公教人員,恐怕有違反行政法的「不溯及既往」,此法立意在維持人民生活的安定性與穩定性,並也藉此規範政府不得任意侵犯人民之權益,因此也是軍公教人員據理力爭的一點。

軍公教人員也認為,政府違反了「信賴保護原則」,是因為法規突然改變,造成人民權益受到影響。因此,以國民黨為首的38位立法委員,以超過現有立委總額3分之1的門檻,行使年金釋憲案。民國108年8月23日,大法官釋憲指出:唯有軍公教人員不得轉任私校屬於違憲,其餘條文皆是合憲。

  • 「信賴保護原則」合憲:則是因為法律很可能因為時代而變得不合時宜,得擁有「更高的公共利益」才得以變動,而此次的年金改革要避免的就是年金制度破產,避免背棄了所有按時繳年金的人民。
  • 「不溯及既往」合憲:其實是軍公教人員與臺灣銀行是以「一年期」、「兩年期」來簽約,這項年改法案適用的是新法施行之後的「繼續給付」的月退所得,由於並不會追討先前已發出去的退休金,因此年金改革影響的是施行後的情況,因此與「不溯及既往」無關。

年金改革十大重點

蔡 英文 年金 改革 懶 人 包

(圖片來源: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1. 改革目標:確保年金不會在一個世代就被用盡,促進永續經營,不讓臺灣成為下一個「希臘」。

2. 終結優惠:18%存款優惠走入歷史,實現公平與正義。

3. 國際接軌:調降公教所得替代率,逐年1%調降。

4. 延長投保:將投保(提撥)薪資採計時間縮減基金收支落差,確保收支平衡。

5. 人口老化:延後請領年齡,因應人口老化問題。

6. 提高費用:逐年提高費率上限,漸進調整費率。

7. 永續經營:政府財政挹注,強化基金財務狀況。

8. 年金年資:設計可攜帶制度,跨職就業有保障。

9. 基金管理:專業化、透明化,提升投資效率。

10. 改革黨職:廢除不合理制度,將制度回歸正軌。

年金改革試算|如何試算退休金?

蔡 英文 年金 改革 懶 人 包

(圖片來源: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為了協助軍公教人員能計算自己的退休金,銓敘部於官網推出公務人員年金改革試算器,退休公務人員可上線試算改革後領取月退金情況。並強調,試算結果僅供參考,實際數據與計算方式仍要以最後確定方案為準。且非所有退休人員都適用此套系統,目前試算僅服務以「改革方案實施前已退休生效」且「支領月退休金」人員適用;兼領月退休金人員及支領一次退休金人員並不適用喔~

年金改革後會破產嗎?

蔡 英文 年金 改革 懶 人 包

根據最新版本的退撫基金精算,2018年7月軍公教年金改革新制上路後首份精算報告,也是軍公教年改後的首次檢驗。這份委由擎天駒管理顧問公司所進行的退撫基金精算報告,以每年報酬率達到4%的假設下,「公務人員」退撫基金首度出現入不敷出的年度。確實可從改革前的2019年延後到2026年,至於基金累積餘額用盡,也就是所謂「破產」的年度,改革後則從原先的2031年,延後到2041年宣告破產。

「教育人員」在同樣的假設基礎下,退撫基金破產年限從改革前的2030年延後至2040年。而改革效果最明顯的是「軍職人員」,在本次精算中,只要退撫基金每年有3%以上報酬率,未來50年都沒有破產疑慮。

基於公平正義原則與世代正義,年金改革是勢在必行。當人口結構改變,各職業別年金都將面臨收支失衡的情況。若現在不伸張正義,修改年金制度,將會導致未來年輕人負擔過大。只有財務穩健、制度永續,並符合公平合理與保障弱勢,才能世代互助、包容差異。想知道更多有關年金改革的資訊?就快去訂閱今周刊吧!

台灣年金改革:為何要改?下一步為何?

2017年4月20日

蔡 英文 年金 改革 懶 人 包

圖像來源,CNA

圖像加註文字,

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動員軍公教團體,18日發動「夜宿圍城」行動,抗議民眾舉起「反污名」手牌表達訴求。

台灣立法院周三(4月19日)審查年金改革法案,反對改革者兩天前就集結立法院前抗議,政府出動兩千警力應對。BBC中文網帶您看台灣社會高度關注的年金改革到底改什麼?有什麼爭議。

年金改革是台灣總統蔡英文競選的重點政見之一, 自從上任之後開始積極推動。2016年下半年,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開20場會議,2017年1月22日召開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後,年金改革議題的下一步就是立法院審查。

反對年金改革的退伍軍人、退休公務員、教師等團體多次發起遊行,抗議政府改變退休金政策,多年來繳納的基金、未來應享有的權益以至於人生規劃都受到影響。立法院原訂周三審查法案,警方在立法院前部署兩千警力及蛇籠拒馬,防止衝突發生。在經過一個早上的協商,民進黨、國民黨兩大黨同意4月26、27日舉行2場公聽會,公聽會前不逐條審查。

台灣總統蔡英文周三就年金改革向社會喊話,稱將法辦違法抗議行為,不會讓暴力拖延改革腳步。這是蔡英文上任後,第一次在總統府新聞中心發表談話。

蔡英文表示,現在是年金改革的「最後關頭」,她以總統的身分向軍公教道謝,感謝他們的體諒,換取了年金改革的空間,也讓年輕的軍公教人員看到未來的希望。蔡英文稱年金改革是「給下一代一個機會」,「年金改革不是針對誰,也不是為了污名化誰。年金改革就像懸崖勒馬,當務之急,就是把年金從破產邊緣拉回來。」

為什麼要改革?

圖像來源,CNA

圖像加註文字,

反年金改革人士19日在立法院入口集結,高喊口號阻擋委員進入。

隨著世界上一些國家開始出現破產、退休金赤字問題,台灣的退休金儲備狀況也越來越引發關注。

根據統計,軍人、公立學校教師、公務人員、勞工這四大基金都已入不敷出,未來15年內將陸續面臨破產危機。六十萬軍公教人員、九百萬勞工的權益都將受到影響,因此社會上一直存在年金改革的呼聲。

前總統馬英九在任內已推動年金改革。2012年馬英九說過:「年金改革,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但因為軍公教族群是國民黨的傳統票源,也是年金改革後受衝擊最大的族群,因此馬政府執政時期內的年金改革腳步遲滯,被批評是「空轉」。

蔡英文在2015年底的政見發表會上說過:「如果今天我們還不認真處理年金的問題,無論是軍公教退撫基金還是勞保年金,都可能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走向破產。」

2016年6月,行政院年金改革辦公室成立,目標是統籌各部會,在一年內形成共識,推動年金改革,年金改革的目標是促進社會團結、合理分擔保費讓勞方資方政府方三贏、年金永續經營。

年金改革怎麼改?

年金改革辦公室提出的方案是「多繳、少領、延後退」。提高薪資中提撥出來做為保費的費率,以增加財源。降低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以減少支出,並將可請領退休金的年齡往後延。

以往軍公教人員退休優惠存款的利率18%,將以2年為一期,分三階段從9%、6%、3%逐步調降。

為什麼招致反對?

圖像來源,CNA

圖像加註文字,

總統蔡英文19日在總統府對社會大眾喊話說,絶對不能放任以暴力拖延改革的腳步。

2017年1月,台灣世代智庫公布民調,顯示有超過六成民眾支持在今年完成年金改革(64.9%),反對者不到3成(29%)。79.3%的受訪民眾支持「取消軍公教18%優存利率」,74.4%則贊成「漸進取消軍公教18%優存」。

公教與勞工的退休金制度不同,公教人員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在8成以上,勞工的替代率約5成2,職業別間差距頗大。

退休軍公教為了年金改革多次上街抗議,認為政府不該違背承諾。軍公教不滿所得替代率將逐年自8成降至7成,認為退休金是當初政府給的承諾,如今卻帶頭違約,也擔心會影響晚年生活的經濟狀態。

也有從修法後制度仍不完善的角度反對年金改革者,認為提高費率、延遲退休時間只是"權宜之計",改革之後繳納更多保費的年輕世代只是填補年金空洞,未來老年的退休金仍沒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