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irin副作用

2017-06-02 ganzhu 华医网

Aspirin副作用

阿司匹林在一般治疗剂量时,不良反应较少;大剂量(如抗风湿治疗)或长期服用时,则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在一般治疗剂量时,不良反应较少;大剂量(如抗风湿治疗)或长期服用时,则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中,阿司匹林是较易出现过敏反应的一种。该药的抗原性很强,即使是小剂量,对少数过敏质者也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黏膜充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和哮喘等,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其中以哮喘最多见,约占2/3,30~50岁的中年人较易发生,女性多于男性,有鼻息肉的患者更易发生。这种哮喘近年来称为阿司匹林哮喘,一般在服药后20分钟。即可出现症状,患者大汗淋漓、端坐呼吸、口唇青紫、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可持续1~24小时,重者可因窒息而死亡。

2、胃肠道反应

口服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直接剌激作用。引起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厌食、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便秘。大剂量时可引起糜烂性胃炎、溃疡及出血和潜血。据报道,每日服用4~6g阿司匹林,约着70%服药者每日出血3~10ml。对于健康人,大量出血可能发生于偶服阿司匹林的第1、2天内。此外,阿司匹林还可引起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狭窄。

3、肝损害(阿司匹林肝炎)

少数患者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后引起肝损害,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肝大、肝细胞坏死等。通常在服药后2~3周发生,多见于阿司匹林治疗风湿病和全身性红斑狼疮的青少年肝损害一般为可逆性,停药后可恢复,转氨酶多在停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

4、肾损害(镇痛药性肾炎

长期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及肾乳头坏死,尿中可出现蛋白、上皮细胞、管型,重者可见肾小管坏死和肾功能不全。据称复方阿司匹林更易引起肾损害。阿司匹林引起的肾损害通常是可逆的,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5、水杨酸反应

此系慢性水杨酸盐中毒,多见于风湿病的治疗。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视觉和听觉减退、嗳气、恶心、呕吐、精神紊乱、呼吸加快、酸碱平衡障碍、皮疹和出血等。

6、血液系统的毒性

阿司匹林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各种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可出现全身瘙痒、鼻出血、牙踉出血或全身紫癫,但其发生率不高。①出血时间延长:口服阿司匹林0.6g,出血时间即可显着延长,可持续4~7天。大剂量(每日6g)也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可服用维生素K防治。②缺铁性贫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因胃肠潜血损失可引起缺铁性贫血,通常剂量的发生率约为1%,大剂量治疗风湿病时,其发生率可达10%~15%,女性多于男性。③巨幼细胞贫血: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致体内叶酸缺乏,而引起巨幼细胞贫血。④溶血性贫血:阿司匹林可能属于能引起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患者溶血性贫血的药物,它能加剧变异性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患者的溶血。

7、心血管系统损害

大剂量阿司匹林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偶可引起心力衰竭。

8、肺损害

阿司匹林偶可引起急性肺水肿,患者在用药数分钟至数日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或咯泡沫痰等。肺细胞检查可见弥漫性肺泡出血和水肿。

9、瑞氏综合征

又称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或脑病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为一种小儿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它通常发生在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脊髓灰质炎、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恢复期,常以乏力、呕吐、严重精神和意识障碍为典型症状。线粒体急性损伤在该病发病机制中起主导作用。长期或频繁服用阿司匹林,全身器官特别是脑和肝的线粒体急性损害,并可抑制干扰素的形成,加强病毒及毒素因子对酶系统的毒性作用,导致毒性代谢产物积聚,改变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而致病。由于阿司匹林能诱发瑞氏综合征,故在流感或疑为流感流行期间,以及水症患儿和对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应慎用。

10、对血糖的影响

阿司匹林能升高血浆膜岛素水平,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也能使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产生低血糖,但高剂量时可使肝脏和肌肉的糖原减少,偶可引起高血糖及糖尿。

11、延缓创伤的愈合

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能抑制胶原酶和引起氨基酸尿,故可延缓正常创伤的愈合。

12、水杨酸毒性

耳毒性耳鸣、耳聋和眩晕是水杨酸中毒的典型症状,然而一般剂量的阿司匹林也能影响耳听觉神经,而使听力减退(主要对声音频率较高的部分),其发生率在每日口服阿司匹林0.9~1.2g者为4.5%。每日口服1.2g以上者为15%,引起的听力减退,一般是可逆的,停药后即可恢复。

13、眼损害

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可引起变应性结膜炎、结膜下出血、眼压升高、眼球震颤、视网膜水肿、自内障、视力障碍,并能诱发复发性前房积血。

14、味觉改变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味觉改变或丧失。

15、致畸作用

妊娠3个月的孕妇服用中剂量及大剂量阿司匹林可致胎儿多处畸形。临产期妇女服用阿司匹林,可致新生儿头部血肿,大脑出血、溶血性贫血、黄疸、紫癜、便血、血小板功能异常、死胎难产。妊娠后期超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能造成肾缺陷、骨髓异常、心脏畸形、唇裂、膊裂、尿道下裂、独眼等,偶也有引起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甚至死亡,这可能与妊娠期药物吸收率高有关。水杨酸可抑制母体雌激素的排出,故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使产程延长或拖期。由于新生儿肝内药物代谢酶缺乏,故临产期孕妇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时,易造成新生儿水杨酸中毒。

16、急性中毒

在长期服用或误服大量阿司匹林,可出现急性中毒,此时血药浓度可达40~800μg/ml以上。其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痛、大量出汗、血管扩张、脱水、心动过速及换气过度等、严重者还可引起精神错乱、谵妄、发狂、高热、惊厥、肺水肿高脑水肿、酸碱平衡失调、虚脱、昏迷而危及生命。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口服大量碳酸氢钠及静滴5%葡萄糖生理盐水,这样既能纠正酸血症,又能加速水杨酸盐从尿中排出。如无明显的过度换气(深大呼吸),可输入碳酸氢钠(0.2g/kg),但须注意防业过量而引起碱中毒。高热时用冷水或酒精擦身,注意使用维生素K以防止出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阿司匹林最早作为止痛药广泛应用在临床,后来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现在更多被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但是,目前阿司匹林的应用存在明显的误区,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该用的不用,不该用乱用的现象,可谓乱象丛生。阿司匹林既是救命药,但也有很多副作用,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因此,乱用阿司匹林有害无益。

哪些人需要用?

做过造影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做过支架和心脏搭桥手术已经确诊心血管病的人,如果没有禁忌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

有一种误区是认为45岁以上的人服用阿司匹林就能预防心脏病。事实上,研究发现,没有心血管病的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00人每年仅能减少五个心肌梗死,但增加三个严重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净获益不明显。

不同国家和地区指南的建议也不一致。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建议,无论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只要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2009年美国预防工作组则建议,预防心血管病获益超过出血风险即可服用阿司匹林,如以下情形:(1)男性45~59岁组10年冠心病风险≥4%、60~69岁组10年冠心病风险≥9%以及70~79岁组10年冠心病风险≥12%时,阿司匹林降低心肌梗死的价值将超过胃肠道出血的风险;(2)女性55~59岁组10年脑卒中风险≥3%,60~69岁组10年脑卒中风险≥8%以及70~79岁组10年脑卒中风险≥11%时,阿司匹林降低脑卒中的价值将超过出血的风险。无心血管病的80岁以上的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我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专家共识建议以下情况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

(1)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③糖尿病。

(2)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以下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②吸烟;③高血压;④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⑤白蛋白尿;⑥血脂异常者。

(3)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①血脂紊乱;②吸烟;③肥胖;④>50岁;⑤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阿司匹林在治病同时也可导致出血等严重副作用,有严格的用药指征,需要根据风险与获益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一些情况下不宜服用

网上流传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所有怀疑心脏病发作的人都需要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救命。阿司匹林真有这么神奇吗?诚然,心肌梗死发作时,阿司匹林可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延缓疾病发展有一定作用。对心肌梗死实施急救时,服用阿司匹林可使死亡率下降20%~30%。欧洲的胸痛指南中建议,怀疑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应立即呼叫急救,同时服用阿司匹林。

但非专业人士对心脏病缺乏鉴别知识,消化道疾病或主动脉夹层的情况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有害,建议怀疑心脏病发作时首先呼叫急救,在急救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药。急救时,剂量不能太小,应达到300毫克,嚼碎服用更利于吸收迅速并尽快发挥药效。

同时要注意阿司匹林的禁忌证。如果有阿司匹林过敏史、阿司匹林哮喘、正在发作的胃肠道出血和需要治疗的消化性溃疡,以及在过去六周内有颅内出血等情况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促进白三烯等细胞毒性物质释放,损伤胃黏膜,也可损伤肠黏膜屏障。阿司匹林吸收入血后会抑制环氧化酶,从而使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导致胃肠道受损伤和刺激,严重时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消化性溃疡或出血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和饮酒、服用非甾体止痛药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多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联合应用螺内酯或抗抑郁药物的人服用阿司匹林更容易出现胃肠道损伤和出血,应多留心,一旦发现进行性贫血或者大便发黑应及早就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好每三个月到医院查一次大便潜血。

注意服用方式和剂量

对于阿司匹林服用时间是否影响疗效,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两个问题比较集中。

一是早上服用还是晚上服用的问题。有人根据夜里2时到上午10时之间血小板更活跃,也是心血管病高发时段,认为晚上吃阿司匹林更有效。也有研究发现,早晨服用夜间血中前列环素水平更高对预防夜间心血管病发作更有效,提出应早晨服药。其实,在哪个时间段服药并不重要,只要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就能获得持续的血小板抑制效果。目前专家们的共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续性的,早晚没有多大区别,关键是坚持。所有符合服用阿司匹林适应证的患者,服用期间没有胃肠道出血、哮喘发作等副作用,只要能耐受,都需要需要长期服用。

但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发挥抗血栓作用也会导致出血。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时,会增加止血难度,外科医生往往会要求停用阿司匹林。但做过支架的患者,停用阿司匹林会增加支架血栓的危险,一旦发生血栓往往是致命的。所以,在停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时,一定要征求心内科医生的意见。

问题二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应该空腹还是餐后服药。以前的阿司匹林到达胃内后在酸性胃液作用下崩解,可引起胃肠道刺激甚至胃黏膜损伤出血,而餐后服用可以减少此类副作用。

目前肠溶阿司匹林外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保护它顺利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在饭中或饭后服,阿司匹林会与食物中碱性物质混合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释放的阿司匹林药物会产生胃肠道副作用。空腹服用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顺利到达吸收部位小肠,建议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空腹服用。但是前提条件是要选用肠包衣好的肠溶阿司匹林片。

最后要注意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是75~150毫克/天。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有人担心副作用大,只吃阿司匹林肠溶片(25毫克/片)一片或两片,这样不能达到治疗和预防效果。而服用超过150毫克并不能增加疗效,只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目前,进口的阿司匹林每片100毫克,一天一片就够了;国产25毫克阿司匹林一天3片或4片,一次服下。

目前有不少关于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食道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等的发病率。但是,考虑到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净获益究竟如何尚缺乏有效评价。也就是说阿司匹林预防癌症证据是不足的,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指南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预防癌症。

阿司匹林的作用是什么?

阿司匹林是乙酰化的水杨酸盐(乙酰水杨酸),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 这类药物能缓解炎症的症状和体征,药理作用较多,包括镇痛、退热及抗血小板。 1899年,拜耳药物染料公司首次推出了阿司匹林

Aspirin 100是什么药?

阿司匹林 [1](英語:Aspirin),也稱乙醯柳酸、乙醯水楊酸(英語:acetylsalicylic acid,簡稱:ASA),一種水楊酸類藥物,通常用作止痛劑、解熱(英語:antipyretic)和消炎,亦能用於治療某些特定的發炎性疾病,例如川崎氏病、心包炎,以及風溼熱等等。

Aspirin 什么时候吃最好?

如在饭中或饭后服,阿司匹林会与食物中碱性物质混合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释放的阿司匹林药物会产生胃肠道副作用。 空腹服用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顺利到达吸收部位小肠,建议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