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治疗

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仅限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某一器官。主要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重症肌无力、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贫血伴慢性萎缩性胃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寻常天疱疮、类天疱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等,其中常见者将分别于各系统疾病中叙述。

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广泛沉积于血管壁等原因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称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习惯上又称之为胶原病或结缔组织病,这是由于免疫损伤导致血管壁及间质的纤维素样坏死性炎症及随后产生多器官的胶原纤维增生所致。事实上无论从超微结构及生化代谢看,胶原纤维大多并无原发性改变,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以下几种:

(1)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病多见于育龄女性,可以囊括所有结缔组织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多器官系统受累,可有发热、面部红斑、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等,可累及肾脏、血液系统、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

(2)类风湿关节炎好发生于中老年女性,是全身性疾病,病变主要侵及关节。关节症状一般反复发作,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关节破坏日益严重,最后导致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和畸形。除关节外,皮肤类风湿结节、动脉炎、心包炎、巩膜炎、淋巴结炎、肝脾肿大、神经病变等也不少见。

(3)系统性血管炎包括一系列以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致血管壁受损为特征的病变。比较常见的是结节性多动脉炎。本病患者多为男性。病变主要侵及中等动脉和肌肉内的小动脉,导致管腔狭窄。肾和心是最常受侵犯的器官。病变也可侵犯消化道、周围神经、皮肤、肺、脑、肝、脾、睾丸等。初期症状常为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和受侵器官的症状。

(4)硬皮病以皮肤纤维组织的过度增生为特征,好发于女性。由于皮肤增厚变硬,所以外表紧绷而呈蜡样光泽,患者面容呆板,缺乏表情。硬皮病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局限型,皮损只限于皮肤;另一种为系统型,可有关节、胃肠、肾、心血管系、肺等病变。关节活动障碍和吞咽困难是常见症状。血清内可查到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5)天疱疮一类以皮肤表层大疱性病变为特征的皮肤病。从患者血液中可查到抗皮肤抗原的自身抗体。天疱疮有不同类型,有的病变有自限性,可以自行缓解;有的合并内脏病变,可迅速致命。

(6)皮肌炎一类以皮肤受累和肌无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由于肌肉萎缩,患者感极度无力。另一特征是常伴随恶性病变,特别在老年患者。

(7)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疾病的交叉症状。血中有高滴度的抗核抗体和抗U1RNP抗体,而Sm抗体阴性,多数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良好,本病有发展为系统性硬皮病的趋势。

(8)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含有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这些抗体有的可凝集红细胞,有的可与补体共同溶解红细胞。根据自身抗体作用的适宜温度,这类抗体可分两大类:热抗体、冷抗体,所谓的热抗体表现为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37℃,患者贫血的程度不一,轻的临床症状不明显,重的可伴黄疸和急性失血症状。

(9)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甲状腺自身免疫病属限局性自身免疫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原发性黏液性水肿(也可测得抗甲状腺抗体,但滴度较低。最终导致甲状腺萎缩,可能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发展的最终阶段)、甲状腺机能亢进(临床表现是甲状腺肿、震颤、突眼和基础代谢率增高)。

(10)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女性。主要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表现为浅溃疡。病情反复发作,致肠壁结缔组织增生。

一般以对症治疗及控制病情进展为主。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应注意个体化的原则,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2022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教授栗占国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王军课题组合作,论证了扁桃体菌群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者认为,当扁桃体抗菌肽不足时,可引发免疫反应紊乱。因此,如果补充足够的扁桃体抗菌肽,将有可能避免免疫反应的发生,这有望为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提供新路径。 [1] 

从上面的粗略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那几个标红的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贫血,1型糖尿病,重症肌无力,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等。诚然,这些疾病被分类,被整合,相同类型的疾病其用药也有类似,但终究会有一个先后顺序,如同未知世界的探索,总会有哥伦布发现的第一块美洲大陆。

1950年,意大利医生Waldenstrom首次报道了一例年轻女性患者,有黄疸和闭经表现,血中γ-球蛋白水平显著增高,并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由此这种特殊的肝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病例报道增多,医生们发现这种肝炎好发于女性,且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性,类似红斑狼疮,因此1956年将其命名为“狼疮样肝炎”。

随着研究深入,学者们发现这种肝炎与红斑狼疮不论临床表现还是自身抗体谱,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于是在1992年,又更名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直到1999年,第一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才得以问世,最新的诊疗指南是在2015由欧洲肝病学会发布的。

在医学并非很发达的过去,一丁点的新发现都是无数病人的福音,哪怕仅仅是一个现象的归类都会有定心丸的作用,我们来看看对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世界范围内近百年来的发现吧:

  • 1901年德国人贝林发明血清疗法(主动免疫治疗)
  • 1905年德国人科赫因研究结核病成名,创立简明的科赫原则,奠定了病原生物学的基础。
  • 1908年德国人保罗·埃利希和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最先提出抗体免疫的原理与1984年杰尼的免疫理论呼应;俄国人发现吞噬细胞。
  • 1913年法国人查尔斯·罗伯特·里歇注意到过敏现象
  • 1919年比利时人朱尔斯·博尔德特发现血液中的补体,没有补体抗体不能发挥溶菌作用
  • 1930年美国人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为安全输血创造的基础,也是抑制免疫的基础
  • 1945年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恩斯特·鲍里斯·钱恩和霍华德·弗洛里发现了细菌之间的免疫机制:抗生素(青霉素)后来被广泛应用,包括抗肿瘤。
  • 1951年南非人马科斯·泰勒研制黄热病毒疫苗
  • 1952年美国人希尔曼·亚伯拉罕·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
  • 1957年瑞士人达尼埃尔·博韦发现抗过敏药物
  • 1960年澳大利亚人弗兰克·麦克弗兰·伯内特和彼得·布赖恩·梅达沃研究免疫耐受(抑制免疫和抗癌免疫基础)
  • 1972年美国人杰拉德·M·埃德尔曼和罗德尼·罗伯特·波特研究发现抗体结构
  • 1977年一个柔弱的美国女子罗莎琳·耶洛开发了一种微量物质检测技术
  • 1980年美国人,一个从事科学的富商,曾任哈佛癌症研究所掌门,发现了MHC/HLA
  • 1984年现代免疫学之父丹麦裔美国人杰尼提出抗体产生学说,比他诺贝尔奖更传奇的是他青年时代的爱情及为爱情的独身主义。德国人和丹麦人联合开发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 1990年美国人约瑟夫·E·默里和唐纳·托马斯发现控制移植免疫的办法。
  • 1996年澳大利亚人和瑞士人彼得·C·杜赫提和罗夫·M·辛克纳吉合作发现MHC在T细胞抗感染效应中的作用。
  • 2011年美国人布鲁斯·巴特勒和朱尔斯·霍夫曼发现树突状细胞及TLR。
  • 2016年日本人大隅良典发现细胞自噬:一种和包括癌症在内诸多疾病有关的现象。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国内发展

以上罗列出的研究进展是全球范围内对于免疫类疾病的认知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大多数是得了诺贝尔奖或者真真切切的落实到研究到生产病情为数以百万计的病人们带来福音的,但终究离我们太远。

在国内,有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这种疾病是因何而起,这时候,一些简短的信息甚至都能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目前,国内市场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皮质激素类、环氧化酶抑制剂等。近年,生物制剂类如三生国健的恩利仿制药益赛普,其它进口药物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戈利木单抗、英夫利单抗等也在国内陆续上市。
  • 银屑病
  • 从国内银屑病的药物临床研发状况来看,除了礼来、诺华、辉瑞、艾伯维等公司国外已上市的生物制剂正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外,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也开始陆续进入临床:恒瑞SHR-1314注射液于2016年7月4日宣布收到CFDA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它是恒瑞医药自主开发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以IL-17A为靶点,能特异结合IL-17A从而抑制GRO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达到阻断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目前正在开展临床Ⅰ期研究。Hemay005片是一种磷酸二酯酶(PDE-4)抑制剂,由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开发,2013年6月进入CDE审评中心,为特殊审批品种,目前也在临床Ⅰ期研究中。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根据已报道的临床表现和疾病严重程度,狼疮很可能非单一疾病,而是涉及多个疾病的多种遗传途径。SLE药物开发难度大,失败率高。目前全球市场治疗药物除了批准用药,大部分属超说明书用药,国内市场治疗药物包括辉瑞口服小分子药物托法替尼、白细胞介素类,还有激素类泼尼松等,而国内的医药目前也都是在临床1期状态,具体资料可参考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研发进展这篇文章,文中有详细论述。

尽管国内的相关研究近些年来也取得了相关的进展,且研发出了多数化学创新药,然而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开发难度较大,疾病的诊断面临很多挑战,对疾病本身及与其他相关疾病的区分等生物学基础知识匮乏,对药物的治疗及临床试验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对疾病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对治疗药物靶标的识别难度加大,药物临床试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测试中药理学终点的确定十分困难。

同时国内的医疗资源并不平均,所以多一些医药医学知识科普,借助大众媒体传播,才可以让更多的人在选择方面更加的明智和放心。

关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你需要知道的

很多人看到文章后会说,为什么没有中医相关的治疗案例呢,其实中医的治疗案例和书籍论述也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辅助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方子,与其将希望寄托在辅助治疗身上,不如改善我们的日常饮食作息,并且谨遵医嘱的好:

参考

  1. Wang L, Wang F-S, Gershwin ME. Human autoimmune diseases: a comprehensive update. J Intern Med. 2015;278(4):369-95. doi: 10.1111/joim.12395

  2. Notkins AL, Lernmark A. Autoimmune type 1 diabetes: resolved and unresolved issues. J Clin Invest. 2001;108(9):1247-1252. doi: 10.1172/JCI14257

  3. Firestein GS, McInnes IB. Immuno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mmunity. 2017;46(2):183-196. doi: 10.1016/j.immuni.2017.02.006

  4. Wei C, Jenks S, Sanz I. Polychromatic flow cytometry in evaluating rheumatic disease patients. Arthritis Res Ther. 2015;17(1):46. doi: 10.1186/s13075-015-0561-1

  5. Zhao S, Mysler E, Moots RJ. Etanercept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mmunotherapy. 2018;10(6):433-445. doi: 10.2217/imt-2017-0155

  6. Nagafuchi Y, Shoda H, Fujio K. Immune profiling and precision medicin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ells. 2019;8(2):140. doi: 10.3390/cells8020140

  7. Benedek G, Meza-Romero R, Bourdette D, Vandenbark AA. The use of flow cytometry to assess a novel drug efficacy in multiple sclerosis. Metab Brain Dis. 2015;30(4):877-884. doi: 10.1007/s11011-014-9634-0

  8. Villarrubia N, Rodríguez-Martín E, Alari-Pahissa E, et al. Multi-centre validation of a flow cytometry method to identify optimal responders to interferon-beta in multiple sclerosis. Clin Chim Acta. 2019;488:135-142. doi: 10.1016/j.cca.2018.11.008

  9. Barra ME. Experience with long-term rituximab use in a multiple sclerosis clinic. Mult Scler J Exp Transl Clin. 2016;2:2055217316672100. doi: 10.1177/2055217316672100

  10. Du FH, Mills EA, Mao-Draayer Y. Next-generation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disease treatment. Autoimmunity Highlights. 2017;8:12.
      doi: 10.1007/s13317-017-0100-y

  11. Gatti A, Buccisano F, Scupoli M, Brando B. The ISCCA flow protocol for the monitoring of anti-CD20 therapies in autoimmune disorders. Cytometry. 2020. 1-12. doi: 10.1002/cyto.b.21930

  12. Cabral-Marques O, Schimke LF, de Oliveira EB, Jr, et al. Flow cytometry contribu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immunopat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with    immune dysregulation. Frontiers in Immunol. 2019;10:2742. doi: 10.3389/fimmu.2019.0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