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 啟 白 三寶 棄 捨 世間 諸 餘 方便者

2008/11/30初版;2020/04/18修訂(重編版面;移除超連結;增訂藏文採泰式分散對齊,此段無ཏྲེ་ཧོར།四家注)

論之本文——p.11306

第四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者。

p.11306

tib. p.15301

།བྱ་བ་གང་བྱེད་པ་དང་དགོས་པ་ཅི་ཡོད་པ་ན། དཀོན་མཆོག་གསུམ་ལ་མཆོད་ནས་གསོལ་བ་འདེབས་ཤིང་འཇིག་རྟེན་པའི་ཐབས་གཞན་སྤོང་བ་ནི།

tib. p.15303

消文紀錄——

第四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第四類(共學學處)是說不論做什麼事,或者有什麼希求。

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者:都應當供養三寶,祈求三寶,捨棄世間的各種方法。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宗大師闡釋第四類共學學處,教誡行者不論做任何事情,或者祈求任何事情,都應當先供養三寶,然後向三寶殷重祈求,捨棄皈依前的種種世間作法。

前一則 下一則

日常師父廣論第一輪開示:隨念悲故與供養啟白三寶

科判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歸依

「壬四」:既歸依已所學次第

「癸」:教授中出

「子」:共學

「丑」:隨念悲故

「丑」:供養啟白三寶

    原文第113頁第04行開始至113頁第08行止:

    錄音檔位置:48B

師父開示文字稿字體顏色標註說明

1. 綠色字體部份為師父契合廣論原文意旨之白話解說

2. 紅色與黑色字體部份為師父精妙之修行體驗足以補充說明廣論原文,且足供修習廣論之人引為教誡並精勤思惟以獲得定解者。紅色部份尤為最精要之開示

第三隨念悲故,亦應安立於諸眾生於是道理者。謂由悲愍,隨能安立諸餘有情令受歸依。】

這個供養,下面隨念悲故,這個是前面告訴我們勝教的差別在悲心的有無,那麼既然現在我們了解這究竟走的路子是最完整、最上的,當然這個我們一開頭的時候也是要走這個路,所以一開始也應該了解,所以學諸佛菩薩的悲。那麼由於這樣的原因,那麼我們不但自己要能夠解脫,還要使一切眾生也得到這個好處,所以也使一切眾生都得到歸依。所以由念悲故,因為推己及人,發展大慈悲心是屬於一切有情也找到正式歸依之處解決苦惱,這個是第三。關於這個悲那一點是大乘佛法的重心,而本論最主要的引導的就是導向這一條路,等到前面的基礎加行、共下、共中學會了,最後進入上士的時候,一開頭是特別詳細說明,那麼所以詳細的內容到那個時候我們再來研究。下面:

第四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者。】

是說我們歸依了三寶以後,那麼在這種狀態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有什麼需要,都應該供養三寶、應該稟告三寶、祈求三寶的加持,還有呢祈求三寶的指示該怎麼做?等等一切都以三寶為主依靠,這個才真正歸依,而不再採用世間其他的種種方法。

【謂隨作為何種所作,隨見何等緊要重事,應依三寶及興隨順三寶供養,於一切種,不應依止不順三寶邪道等儀,一切時中應當至心歸憑三寶。】

這個興字可能是與字,這個地方我不能肯定。那麼是說不管你做什麼事情,有何等重要的事情,不管事無大小一切都依止三寶,依三寶所指示我們的原則以及隨順三寶、供養三寶,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再依止不隨順三寶的。那麼為什麼我們要依止三寶、歸投三寶、隨順三寶呢?我們始終記牢一個原則,是說世間這麼的苦、這麼的無常,那麼為了要脫苦所以要找到可以依靠之處,在這種情況之下然後你以理智觀察抉擇的結果,發現唯一可以歸投依靠的三寶,當然既然找到了你哪有不依照它的道理?這個很清楚很明白。不只剛開始在這個正確的認識上面以及習慣上面還沒有完全轉得過來之前,這個道理我們應該了解,了解了以後所以做一切事情一定是依照著三寶的指示來做,這一點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否則的話你儘管歸依了三寶,還是照著自己老辦法去做的話,等於沒有歸依!關於這個詳細的內容將來我們學習下面,尤其是講業,等我們了解了業的行相以後,那麼回過頭來再看這個道理的話就會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說為什麼我們處處地方要照著這個三寶的道理去做,同時你也會了解,這個戒的真正殊勝。它不是說給我們禁戒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反過來你不願意的,它偏偏叫你這個要做、那個要做,而真正的真相是一切迷糊不知道而受苦,現在既然找到了幫助我們解決我們苦惱的地方,它指示我們這個不要做,正式防止我們造惡因感苦果。同樣的我們不想做的它叫我們要去做,它正是告訴我們趕快種樂因將來可以得到樂果,這個道理就會很清楚、很明白。那麼在剛開始還沒有學的完全,知見沒有建立起來之前,當歸依的時候這個大原則先把握住,所以說我們歸依了以後,隨便做什麼事情,一定依靠著三寶的指示。

平常在我們受歸依的時候,這個歸依師父、法師常常有一個開示,這段開示裡邊有一個很好的比喻。說有一個人犯了罪,然後呢跑到一個地方去,譬如說從那個地方犯了罪逃到這裡來,求這個地方或者是什麼這個地方的國家或者什麼來躲,說這個地方的人說好,我可以幫忙你,但是你要老老實實在我這個地方,既然到我這裡來照著我的規矩做,還有呢不要違反這裡的規矩。如果說你能夠照著它去做,然後你在這個區域以內,這個區域的一切自然會保護你,對不對?這個很清楚、很明白,一旦你違犯了,這個地方也不允許你,然後呢離開那個地方,正好那個地方等著你就把你抓去,這個世出世間情況都是這樣的。所以在這一點上面告訴我們說我們歸依了以後,在任何情況一切時處自然而然以三寶為至心歸憑之處,而不再歸依其他跟三寶不順的。這個話我們要進一層的了解,它上面告訴我們說,好像乃至於大自在天等,我們在這文字上面隨便一聽,往往疏忽了這個內容,這個內容是指什麼?換句話說我們真正的示道、指示我們的大師,那時候是佛,大自在天都不是,何況是比它等而下之的鬼神!那個鬼神有很多神通都不是,何況世間那些有財有勢的那些人。不過既然我們在世間,當然世間的法則要遵守,就是絕對要遵守的,佛法一定不會與這個世間的法則違背的,但是在普通我們一般習性上面、概念上面這種見解一定要把世間的這種量質拿掉,而以佛、法、僧這個基本概念作為我們一切行持的準則,這個是這一點特別告訴我們的地方。至於說下面所有本論上面說的那些道理都無非是把這個原則的內涵,一一為什麼明明白白的、更深一層的告訴我們。所以眼前我們只是靠我們的信心,然後呢有了這個信心,你認真的學下去,這個理路越來越清楚,到那時候你那個信心越來越清淨,自然而然你會做的越來越圓滿,所以我們要努力好好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