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掉 的 錢 都會 自己流 回來

前言:擁有多少錢,最幸福?

  Chapter 1 存錢難有保障,花錯錢更會買貧窮
  購物紓壓,讓消費變「浪費」
  「儲蓄」帶來保障,真的嗎?
  捨不得用錢?「金錢螺旋」讓你越花錢越多
  【專欄】「雙曲貼現」,讓人深陷誘惑的惡因

  Chapter 2 「心流體驗」,啟動「金錢螺旋」的金鑰
  「興趣」連動「收入」,打開「金錢螺旋」第一步
  賺錢王牌如何找?「心流九問」有答案
  「討厭卻得做」,絕不會帶來成功
  設立小目標,「即時回饋」讓你樂在其中
  【專欄】「自我補償」心理,令人難擋購物慾

  Chapter 3 興趣變身吐鈔機,掌握五大致富時機
  活用「六度分隔理論」,機會來敲門
  出外靠朋友,「互惠原理」幫你經營人心
  「誰認得你」比「你認識誰」更重要
  「強連帶」可靠,「弱連帶」更具優勢
  四大聯想訓練,打造「致富直覺力」
  【專欄】錢為何不夠花?「物慾測驗」有答案

  Chapter 4 「七原則」不踩禁忌,錢花在刀口上
  收入「再投資」,花掉的錢加倍流回來
  買「經驗」,比買喜歡更重要
  就算賠上老本,也該冒險投資?
  不懂「價值判斷」,最易陷入「價格迷惑」
  【專欄】金錢「換位思考」,避免無謂浪費
  付出不吃虧,「犒賞系統」讓你更快樂
  團隊「互補」,比「志同道合」更重要
  「帕雷托法則」讓投資成效最大化
  強化「第二專長」,打造「個人品牌」
  【專欄】一個問題,看你能否成為有錢人?

  後記:啟動「金錢螺旋」,用錢越多更有錢

前言:擁有多少錢,最幸福?

  Chapter 1 存錢難有保障,花錯錢更會買貧窮
  購物紓壓,讓消費變「浪費」
  「儲蓄」帶來保障,真的嗎?
  捨不得用錢?「金錢螺旋」讓你越花錢越多
  【專欄】「雙曲貼現」,讓人深陷誘惑的惡因

  Chapter 2 「心流體驗」,啟動「金錢螺旋」的金鑰
  「興趣」連動「收入」,打開「金錢螺旋」第一步
  賺錢王牌如何找?「心流九問」有答案
  「討厭卻得做」,絕不會帶來成功
  設立小目標,「即時回饋」讓你樂在其中
  【專欄】「自我補償」心理,令人難擋購物慾

  Chapter 3 興趣變身吐鈔機,掌握五大致富時機
  活用「六度分隔理論」,機會來敲門
  出外靠朋友,「互惠原理」幫你經營人心
  「誰認得你」比「你認識誰」更重要
  「強連帶」可靠,「弱連帶」更具優勢
  四大聯想訓練,打造「致富直覺力」
  【專欄】錢為何不夠花?「物慾測驗」有答案

  Chapter 4 「七原則」不踩禁忌,錢花在刀口上
  收入「再投資」,花掉的錢加倍流回來
  買「經驗」,比買喜歡更重要
  就算賠上老本,也該冒險投資?
  不懂「價值判斷」,最易陷入「價格迷惑」
  【專欄】金錢「換位思考」,避免無謂浪費
  付出不吃虧,「犒賞系統」讓你更快樂
  團隊「互補」,比「志同道合」更重要
  「帕雷托法則」讓投資成效最大化
  強化「第二專長」,打造「個人品牌」
  【專欄】一個問題,看你能否成為有錢人?

  後記:啟動「金錢螺旋」,用錢越多更有錢

你該用錢買「價值」,而非「價格」!

股神巴菲特的致富秘密,權威讀心師完全揭露

「興趣」連動「收入」,啟動「金錢螺旋」

四大聯想訓練,打造「致富直覺力」

讓花掉的錢連本帶利流回來

Amazon4.5星好評

辛苦賺到錢,卻越花越貧窮,以下錯誤理財觀念也害了你?

(X)想買的課程太貴,省下來自學更划算

(X)發薪日揮霍一筆慰勞自己,才有動力繼續賺

(X)錢全部存起來,累積久了自然會變有錢

(X)只要錢夠用,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 ? 存錢難有保障,花錯錢更會買貧窮

根據統計,八成上班族不滿意自己的收入。隨著物質需求攀升、「低薪世代」來臨,越來越多人苦喊「錢不夠用」,千方百計地追逐金錢,卻總不得滿足。

然而你知道嗎?省吃儉用、拚命存錢無法帶來「財富」;為賺大錢、賠上老本更是不智之舉……。如果不懂將錢花在刀口上,「節儉」只是「吝嗇」;「消費」更會變成「浪費」,不但買不到幸福,你還會越用錢越貧窮。

★ 9項「心流體驗」啟動「金錢螺旋」,錢花掉也會自己流回來

其實想要「有錢」並不難!只要跟著日本權威讀心師「Mentalist DaiGo」打破用錢迷思,找到「金錢」與「幸福」的平衡;並利用9項「心流體驗」開啟「金錢螺旋」,就能讓錢自然跟著你、而且越滾越大!

透過專業致富心理學,Mentalist DaiGo要揭開全球首富巴菲特的核心秘密,引導你找到潛藏在自己身上的「致富王牌」——只要有技巧地培養、運用這項專屬能力和興趣,你將逐漸脫離「追著錢跑」的生活,同時獲得自信、快樂,以及超乎想像的財富。

◆ 活用「心流體驗」,開啟「金錢螺旋」有訣竅——

?「討厭卻得做」的事,絕不會帶來成功

?賺錢王牌如何找?「心流九問」有答案

?設立小目標,「即時回饋」讓你樂在其中

?活用「六度分隔理論」,機會來敲門

???? ?

★ 用錢7原則x5時機,「致富直覺力」讓興趣變身吐鈔機

找到「致富王牌」後,Mentalist DaiGo更要獨家傳授親身實踐的「用錢7原則」X「致富5時機」。教你精準避開消費禁忌,把錢用在刀口上,讓花費變成價值翻倍的「致富投資」。

此外,還有鍛鍊「致富直覺力」的四大聯想訓練,以及有效利用「弱連結」的人脈建立訣竅,幫你打造無可取代的「個人品牌」。只要靠著這套全球首富的致富秘訣,把「興趣」進一步連動「收入」,完成「金錢螺旋」你也能打造個人「吐鈔機」,花掉多少錢都會自己流回來!

花 掉 的 錢 都會 自己流 回來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是一本講述人生觀、金錢觀的書,作者是一位名叫DaiGo的日本讀心師。


因為小時候受長輩的影響加上天生生性節儉,以前的我跟年輕的巴菲特一樣能省則省、甚至是過度節省。但後來漸漸學到,把錢花在不必要的東西上是浪費,但如果是好的投資卻不願花錢也是很愚蠢的行為。

幾年前到美國參加波克夏股東會時我曾遇到一位厲害的投資前輩,他認為想賺錢要先花錢,他一年花超過百萬在買研究報告和送禮上,而他的確也因為花了這些錢受益良多。

一般人可能沒辦法像這位前輩花上百萬在這些東西上,不過對自己投資或人生其他方面有幫助的錢還是要捨得花。比如一本投資好書就幾百塊台幣、或者一個好課程幾千到幾萬塊,卻可能能讓你趨吉避凶,受用一輩子,絕對好過什麼都不懂直接在股市中付出慘重的學費。

這本書就是在教讀者如何好好地花錢。


儲蓄真的有保障嗎

亞洲文化比起歐美更注重儲蓄的觀念,但儲蓄真的能夠帶來保障嗎? 其實儲蓄當然能提供保障,但前提是這筆儲蓄是有計畫性的,而非盲目地存入銀行中。 理財不是一味地看著銀行的存款增加,而是有效率地利用金錢來完成財務目標。那如何使用金錢才是有效率呢?

作者提到比起存錢,追求財富的成長,我們更應該存下努力,也就是投資自己,追求個人自我的成長。 對年輕人而言尤為重要,一個人的價值,來自於自身經驗、體驗、學習,投資自己就會是最好的價值投資。

啟動你的金錢螺旋

金錢螺旋就是這本書想要表達的概念,「藉由投資自己來創造財富」。 作者提到一個金錢螺旋的概念(圖一),也就是我們應該利用金錢重複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除了增加對該領域的了解與技術力,進一步與工作連結,打造無法取代的職場競爭力。

但是推動起金錢螺旋的過程是漫長的,人性的短視會使金錢螺旋減速甚至停止運轉,因為我們認為時間或空間上距離我們較近的事物有更高的價值,這就是行為經濟學所稱的「雙曲貼現」。 減肥之所以困難是因為「當下」我們認為眼前的蛋糕會比三個月後那個健康的體態還具價值。這是因為不確定性所導致,不明白未來的成果會不會讓人滿意,但當下的感受是絕對且直觀的。學會為未來設想是轉動金錢螺旋前需要培養的習慣。

花 掉 的 錢 都會 自己流 回來
( 圖一 ) 金錢螺旋

讓心流幫助你,加速金錢螺旋

前面提到了要推動金錢螺旋的第一步:將金錢投入在自身興趣上。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幫助讀者從目前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Q : 如果你每個月都能平白得到一筆與當今工作一樣多的收入,你還願意工作嗎?

如果答案為是,代表你能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你已經找到了願意投入任何代價的事情,金錢螺旋得以啟動了。 如果答案不太肯定,且剛從事這工作不久,可以多花點時間與心思去體會箇中樂趣。

找到樂趣所在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與心流有關。心流指的是,「在人們從事某件事時,因為全神貫注,而得到精神集中的狀態」。 追求工作上的心流體驗,能夠讓我們的學習與執行更有效率。 8個幫助你構成心流的要素 :

  1. 明確的目的
  2. 集中的資源投入(時間與錢)
  3. 自我意識下降
  4. 時間感消失
  5. 即時的回饋(成就感、成長等)
  6. 合適的難易度
  7. 有能夠掌控全局的感覺
  8. 找到活動本身的價值

對於了解自己興趣所在的人來講,進入心流是相對簡單的,而體驗過心流的感覺,也能讓你喜歡上你所在進行的事,「當你累積越多在心流狀態做某件事的經驗,你就會更加喜歡最那件事」,因為你能將自己的能力盡情地揮灑在這件事上,便能親身體驗自我成長所帶來的喜悅。

讓人際關係幫助你尋找機會

金錢螺旋的第二步,讓興趣結合工作,如何發現這些機會呢? 作者應用六度間隔理論,努力擴大自己的人脈,讓機會自己來敲門。

第一個重點是「宣傳與奉獻」

目的是為了讓身邊的人都知道關於你的事情,讓機會自己上門。 藉由宣傳我們擅長的領域,保持著亂槍打鳥、多嘗試的精神,一定會遇到願意瞭解你的人。 自我宣傳時,可以事先準備好依據用一句言簡意賅的話,向別人介紹自己。 不僅宣傳自己,我們也隨時準備好奉獻自身專長,提供別人協助。

第二個重點是「Give & Give」

在心理學研究上發現,當我們接收到他人的幫助時,會出現我一定得加倍奉還的想法,這個現象稱之「互惠原理」。

我們在Give(給予)時,可以利用互惠原理,例如在送禮時貼上一張手寫便利貼,表達你的關心或感謝。 互惠原則不是建立在你給予的物品的價位,而是你在給予時,要給對方的那個東西, 這裡其實是建立人際關係的一個關鍵,可以簡單的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應用,如果今天你給了加班的同事一個提神飲料,是滿足了它生理需求(疲累),額外加上一個寫著 加油! 的紙條,會進而滿足到他的社會需求。在表達感謝或送禮時,我們可以去應用這些技巧,進而增加對方對你的好感。

第三個重點是「弱連帶」

弱連帶指的是那些你互動頻率比較不頻繁的朋友,但也因為這樣他們與你並不在同個生活圈中,所以善用弱連帶會為你提供不一樣的協助與機會。 藉由自我宣傳,並表達願意提供服務的訊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執行,勢必能讓弱連帶數量增加。 我們也可以利用再連結,重拾弱連帶的關係,做法很簡單,只要記下對方的臉、名字、特徵、興趣等,日後可表達關心。

第四個重點「當個給予者」

一位頂層給予者專注在把全體的餅做大,擴大整體利益,讓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給予者與索取者不同,他們將自己的課題,變成與夥伴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是個能夠群策群力的領導。頂層給予者有一個特質那就是 — 識人功力 — 他們能夠發現人的可能性。他們一視同仁地對待強連帶與弱連帶的關係,並且擅長找出對方的潛能,願意以給予者的身分幫助其他給予者,不吝嗇地給予資源,也相信能從其他給予者身上得到回饋,因為他們的目標是把餅做大,共享收穫。

成功的人是優秀的給予者,給予者喜歡的是被人信賴與付出奉獻,與貪婪權勢利己主義的索取者不同。

以上幾個重點,都應該重複且自然地運用在人際關係中,謹記被多少人認識遠比認識多少人還要重要。人是社交的動物,善用這些技巧,勢必能廣結善緣,讓自己發現更多機會。

開始投資於生活之中

這本書最重要的兩個概念其實就是投資自己、投資他人,這兩個概念都是創造價值的過程 。金錢作為一個媒介,參與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

投資自己,增進個人能力的價值,讓金錢加速成長,幫助我們早日達成財務目標。

投資他人,因為給予者期待發揮別人的潛能,所以願意給予幫助,使社會得以存續。這是文明前進的動力,如果社會上充斥著索取者,那對於任何有助於改善文明的夢想家會是多大的不幸。

希望讀者們看完這篇心得,能夠開始應用這些知識,掌握自己的人生。

文章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