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漿菌一定會發燒嗎?

黴漿菌一定會發燒嗎?
 黴漿菌肺炎
黴漿菌一定會發燒嗎?
 
黴漿菌肺炎以唾液飛沫和鼻腔分泌物經由親密接觸傳染,感染後沒有免疫保護能力,之後還可能發生重覆感染。

黴漿菌是一種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而且是目前發現最小並且能自行繁殖的病原體,可以引起咽炎、支氣管炎及肺炎。最好發的年齡是5-15歲,但5歲以下的幼兒仍然可以見到發生感染的情形。在台灣地區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報告,但以夏秋兩季較多,約每四到八年會發生大流行。此病的潛伏期約10-14天;傳染方式是以唾液飛沫及鼻腔分泌物經由親密接觸所形成的,因此學校、托兒所及家庭中是最容易被傳染的地點。黴漿菌肺炎感染後並沒有免疫保護能力,之後還可以發生重覆感染。

黴漿菌肺炎的臨床症狀

黴漿菌肺炎感染可以從毫無症狀,到上呼吸道感染、咽炎、肺炎甚至全身其他器官的感染。病童剛開始會感覺到全身疲倦無力、頭痛、咽喉痛及輕微發燒,接著2-4天會出現乾咳,年齡越小的病童症狀越輕微,反而是年齡較大的學齡兒童或是青少年,症狀反而較明顯且嚴重;接著病童可能會有陣發性的咳嗽甚至有痰。除此之外,還可以引起其他的併發症如中耳炎、頸部淋巴腺炎、扁桃腺炎,甚至可以引起身體重要器官如中樞神經、心臟、肝臟、腸胃道、血液、肌肉及關節病變。另外有一些病人也會出現全身性皮疹,或多形性紅;斑有些氣喘的病童,可以因為黴漿菌感染而使氣喘發作症狀變的更嚴重。

什麼情況下需至醫院求診?

1.當病童有下列情形,需至急診室求診:

連續高燒、神智不清、呼吸困難、肌體麻痺。

2.當病童有下列情形,則需至門診求診:

咳嗽合併發燒胸痛、不明原因關節或肌肉疼痛、不明原因皮疹時。

治療

黴漿菌肺炎,目前仍然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可使用紅黴素治療10-14天,治療後可以減輕病童的症狀及減緩病情,但卻無法改變傳染的能力,因此病童在治療中或治療後仍具有傳染力。另外病童在疾病過程中,會有疲倦、頭痛現象,因此要多休息,並補充適度的營養;如有較高的發燒時,也可以使用退燒藥及多補充水分。但病人最好避免使用冰枕或冰毯控制體溫,因為有時身體在對抗黴漿菌時的抗體在低溫下會引起紅血球凝集及溶血,使病童發生嚴重貧血。整個發病過程,尤其是咳嗽,可以持續數週之久。

黴漿菌肺炎的傳染情形

黴漿菌肺炎的傳染力極強,主要是由唾液飛沫進行傳染,只要與病人有親密接觸,就有60%-90%的感染機率;尤其是在家庭中、學校裡、或是幼稚園、托兒所內,若是有黴漿菌肺炎的病人,就有極大的機會傳染給其他人。傳染其可以由出現症狀前的3-8天質到治療後的14個星期,因為傳染其非常的長,因此要預防被傳染是非常困難的事。

什麼情況下可以恢復正常的團體生活?

只要急性期過後,沒有發燒、症狀減輕、病童體力恢復後,就可以回到團體生活。

家長應注意的其他事項:

1.因為黴漿菌傳染力極強,在團體或家庭中,如有病例發生,就應避免與病人有較親密的接觸,以減少感染的機會。

2.目前並無有效的疫苗接種可以預防黴漿菌的感染。

3.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並無法避免被感染的機會;如果團體中或家庭中有人被證實感染黴漿菌肺炎,其他成員一旦發生典型黴漿菌肺炎的症狀,則應主動告知醫生曾接觸過黴漿菌肺炎的病人,這樣醫生便會考慮給與抗生素。

小傑最近老是會乾咳,但他覺得只是空氣太髒,並沒有多加理會,沒想到咳了一個月後,他突然發起高燒來,去看了醫生才知道自己是感染了傳染力超高的黴漿菌,而且已經轉變成肺炎。

黴漿菌早期症狀輕微,容易誤診

肺炎是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3位的,流感、細菌感染、支氣管炎都可能併發肺炎,而且病程進行快,可能剛確診肺炎就轉入加護病房跟死神搏鬥了。

而黴漿菌感染,正是轉成肺炎的一大主因。這種細菌傳染力強,早期又沒有特別突出的症狀,再加上飛沫傳染的途徑,讓黴漿菌的傳染率達到90%,基本上班上只要有一個同學得到、又沒有第一時間請假,就會引發連鎖反應;而家人就更不用說,很多都是一人得、全家得。

黴漿菌一開始感染幾乎沒有症狀,潛伏期更長達14天,這時就已經帶有傳染力,後來會出現乾咳,直到頭痛、疲倦無力、喉嚨痛、輕微發燒,所以很容易被誤診成一般的感冒;而且年齡越小,症狀越輕微,但傳染力可以持續到治療後無症狀的2個星期,也難怪會成為流行病。

黴漿菌「得了還可以再得」

雖然黴漿菌跟感冒不同,咳嗽以乾咳為主,而且發燒程度比較輕微,但也跟感冒一樣,是可以一得再得的,而且多元的併發症,也讓黴漿菌造成的病勢很猛烈。

由於黴漿菌是細菌,所以併發症以身體各部位的細菌感染為主,像是中耳炎、頸部淋巴腺炎、扁桃腺炎、支氣管炎、肺炎;如果免疫力較差,或是細菌跑往遠端部位,甚至可以引起中樞神經、心臟、肝臟、腸胃道、血液、肌肉及關節的發炎跟病變。

目前黴漿菌的治療還是以抗生素為主,醫師可能會先試一般的抗生素,如果無效,就能確定是黴漿菌。針對黴漿菌的抗生素一般要吃到2星期左右,症狀解除之後不代表好了,要在完全沒有症狀之後、又過2~3星期以上,才能確定沒有傳染力,而且也不能擅自停藥,免得細菌潛伏在體內,以為自己好了,結果又爆發。

怎麼樣的症狀要及早就醫?

黴漿菌的咳嗽一般是乾咳,如果咳嗽超過1週,而且合併胸痛、全身疲勞,甚至有輕微發燒,一定要就醫診斷;如果是小朋友症狀不明顯,則可以用有沒有不明原因關節、肌肉疼痛來判斷,而抗體在對付細菌的時候,會引起體溫下降,如果有發冷、發熱的情形,也要注意就醫治療。

因為沒有任何的疫苗能預防黴漿菌,也無法早期預測自己的咳嗽是不是黴漿菌,所以千萬記得咳嗽時要掩住口鼻,並勤洗手,如果公共環境有人在咳嗽,還是戴上口罩保護自己,才能預防傳染。

延伸閱讀

氣溫多變 十大死因第三名肺炎竄高

支氣管擴張症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告訴你判斷的5大症狀

支氣管炎一直醫不好,可能是得了支氣管擴張症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黴漿菌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
林泰嶽


ㄧ、前言
  黴漿菌肺炎是由黴漿菌感染所致,黴漿菌不是黴菌,是一種沒有細胞壁的微生物。黴漿菌肺炎一年四季都可見到,每年春夏交替以及秋天,病例數會顯著增加,一般侵犯的年紀多為三歲以上的孩童以及年輕成年人,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病例數較少,但一歲以下的嬰兒也可以見到。統計上,一歲以內的寶寶,已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受過其感染而產生抗體,五歲時,已有三分之二的幼兒有抗體,成人則幾乎全部都有抗體。每年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兒童會受到感染,尤其以學齡孩童最多。黴漿菌抗體沒有終生保護效果,所以會再次感染。因為兒童2至5歲時常已擁有抗黴漿菌之抗體,而疾病之出現大多是5至15歲時,故肺炎黴漿菌之制病作用,很可能是使早先已受感染之宿主引起免疫反應。肺炎黴漿菌再感染頻率相當高,亦常可引起第二次肺炎。發病時會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因此,家長發現孩子有類似症狀,且久久不癒,應儘早就醫檢查。黴漿菌的傳染是經由飛沫傳染,需要人對人的傳染,一般需要長時間與近距離的接觸才容易受到感染,它的潛伏期可長達2~3週。因此,臨床上,常見全家或學校同一班級內輪流感染達數月之久,黴漿菌肺炎才告終了。

二、特性
  Mycoplasma Pneumonia為黴漿菌科(Mycoplasmataceae);屬名為黴漿菌屬(Mycoplasma),早期發現於氣管內的上皮,懷疑可能是引起肺炎的一種病原菌,故稱之為類胸膜肺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ia- like organisms)(PPLOs)。屬名裡,myco來自於myces,也就fungus(真菌)的意思﹔plasma來自於plassein,也就是mold(黴)。其命名原因來自於此屬的菌因缺少細胞壁,可以伸出如菌絲般的觸手(組成由類似高等生物肌動蛋白的細胞骨骼纖維,能幫助移動)。
  此屬的菌具有以下之特徵:最小之生殖單位可以通過一般的濾菌器,大小有如大型的病毒;可於培養基上培養,因為如此小的菌常會缺乏完整的生理特性,必須藉由寄生在細胞上以獲得完整的生存要素。生長可被特殊之抗體抑制。缺乏細胞壁,可伸出如觸手的構造。完全抵抗盤尼西林(penicillin),因為此抗生素作用在細胞壁上。對細胞膜具有親合力,指此菌通常會聚在一起。種名為pneumoniae,因為此菌會引起非細菌性肺炎(nonbacterial pneumonia),亦稱為非典型肺炎,故如此命名。可由動物、人的黏膜及組織中分離出,其主要的生存環境在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口腔。也屬於人體中的正常菌叢。
  Mycoplasma pneumoniae的細胞非常小,其最小的繁殖單位為125~330nm,有著細菌當中最小的遺傳因子。直徑僅0.1~0.6 μm,大小有如大的病毒,可以通過普通的濾菌器(0.4 μm)。形成的菌落大小約比1 mm直徑還小,有著重要的菌落特徵,就是會形成煎蛋形態的菌落(fried egg)。Mycoplasma pneumoniae因為缺少細胞壁,所以它對外在的滲透壓十分敏感,也不易維持穩定。為此,Mycoplasma pneumoniae發展出一種有別於一般細菌的細胞膜,其膜穿插固醇(sterols),形成三層膜,這樣形式的膜,較一般雙層膜具韌性。這類菌缺少細胞壁而能存活下來,主要是因為它生長在一滲透壓穩定的環境裡-就是它寄生在動物細胞裡。因為它缺少了細胞壁,故對penicillin類的抗生素具有抗性(penicillin抗生素主要作用在細胞壁,以達成殺菌的功效)。
  在溫度方面,M. pneumoniae可生長的範圍在30℃~39℃,最理想之生長溫度為36℃~38℃。生長通常在有氧的環境中較好,不過也可以生存在低氧或無氧的環境中。至於生長時所需要之營養成分既多也複雜,使其培養較為困難,其中較為特殊的是在其生長中,需要固醇來合成細胞膜。適合生長的pH值大約在7.0~7.4左右。對紅黴素(erythromycin)高度敏感。在蒸鎦水、生理食鹽水及表面活性劑內,較其他菌不易生存。
  在培養時,通常會加入盤尼西林(penicillin),和濃度1:10000以下之醋酸鉈,由於其他菌種對於此具有比較高之敏感度,故可用於分離出我們要的菌。培養時所需之培養基相當複雜,最廣用的為基礎培養基(Basal  media),每公升中含10gm蛋白凍,500gm牛心粉,5gm食鹽,14gm瓊脂。在每一培養基內再加200ml的馬血清及100ml的25﹪酵母菌抽取液,調成PH7.6~8.0,培養時為需氧性或微需氧性(95﹪N2+5﹪CO2)。培養時我們是以厭氧培養,其目的是為了使耗氧的菌無法生存,而分離出此菌。菌在培養基上所形成之菌落形狀為煎蛋狀,且深入培養基內。此菌生長的速度並不快,一般最快需要七天才能發現菌的生長,通常需要半個月。

三、流行病學
1.世界性、無季節性、感染率高、藉由飛沫傳染和鼻腔分泌物經由親密接觸傳染。
2.主要感染的年齡層在5~15歲之間,尤其在團體中更容易感染。
3.潛伏期約1~3星期不等。

四、臨床症狀
  臨床上,最初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全身無力等的症狀,二到五天以後咳嗽跟著來,剛開始大多沒什麼痰,後來才出現白色黏痰或帶有血絲的膿痰,可以持續到三、四周,有時甚至引起肺積水。其他同時會出現的症狀還有寒顫、咽喉炎、耳痛、嘔吐、腹痛、結膜炎、皮膚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兒童比大人更容易會發高燒。但是一般流鼻水現象並不常見,在乳幼兒感染時比較容易看見到。
  肺炎黴漿菌的感染,最常見的是「肺炎」,表現以「非典型肺炎」方式與典型細菌型肺炎高燒、咳嗽不盡相同。約四分之三肺炎黴漿菌肺炎的患兒呼吸音在聽診時會有異常,另有少部分病兒,雖然聽診是正常的,但胸部x光卻異常。胸部X光的變化並沒有一定的表現,且有時候和臨床症狀不相吻合。
  黴漿菌性肺炎的特色是病童出現頓音型咳嗽,較一般感冒咳嗽聲來得重,持續時間長達一個月,年紀小的孩子多以肺炎表現,20%會出現肺積水的現象,大一點的孩子則以黴菌性氣管炎表現,不斷喘咳、或有或無發燒。極少數病例會因黴漿菌跑至腦部或心臟,造成無菌性腦炎、腦膜炎或心肌發炎。
  目前我們仍然沿用非典型肺炎的名稱來描述不是細菌感染所引起的肺炎,一般人以為非典型肺炎就是黴漿菌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 的同義詞,這是不正確的。非典型肺炎與典型細菌性肺炎 (例如肺炎雙球菌) 最大的不同在於病患沒有毒性病容(toxic sign),特別是呼吸不會有呼吸急促 (tachypnea)、喂嘆音(grunting)、鼻翼搧動(nasal flaring)的現象。黴漿菌肺炎是非典型肺炎最重要的原因,其他的病原還包括了肺炎披衣菌、鸚鵡熱披衣菌、退伍軍人病菌與各種病毒。

典型肺炎 pneumonia 非典型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比較圖)

五、臨床診斷
  目前,在台灣之醫院微生物檢驗室並無提供Mycoplasma診斷之服務,臨床上醫師僅要求操作cold agglutinin之血清學試驗。血清學測試是黴漿菌感染最重要的診斷,早期最常用補體固定試驗,測定時間較久。現在利用血清中的冷凝集素抗體效價,只要4小時就可以完成檢查,且敏感度高達95.6%。其測定原理為利用感染M.pneumoniae 的患者血清中通常會出現冷凝集素抗體(≧40X),約感染7天後開始出現冷凝集抗體;於病發後第三到第四周,抗體效價達到最高值,來做診斷。

六、治療
  黴漿菌對一般肺炎常用的第一線抗生素,如安比西林或頭芽孢子素是沒有效的,黴漿菌肺炎的治療,可使用紅黴素或四環黴素10到14天,大部分的病人在治療後症狀會很快的改善。但四環黴素可能會傷害到正在發育中的骨骼與牙齒,所以八歲以下的兒童並不適用。
  大約有20%的病患使用紅黴素,會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的副作用。有些病人這些副作用會強烈到無法忍受。新一類的紅黴素抗生素,如日舒等,腸胃副作用就減少很多,而且其組織中的半衰期特別長,一天只需要口服一次,一個療程3到5天即可,是一個很好的替代藥物。另外紅黴素和一些藥物如氣喘病患使用的嘌呤類藥物,以及抗癲癇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使用時要特別小心。目前尚無疫苗。

七、結論
  雖然黴漿菌肺炎比較容易發生在學齡前幼兒身上,但老年人免疫力降時,也會有機會感染。肺炎是造成中老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若是長期咳嗽又突然發燒,應該趕緊到醫院診察,透過發燒篩檢站作進一步檢查,例如:胸部X-光檢查、抽血檢驗等,以確定是否為黴漿菌感染所造成的肺炎,並作緊急治療處置,使疾病傷害降到最低。
  大多數黴漿菌感染的病例預後良好。少數病例會因黴漿菌感染引起無菌性腦炎、腦膜炎、脊髓炎、溶血、關節炎或心肌發炎。而這些併發症只需好好治療,大多也可以恢復正常,不過仍有極少數病例會因侵犯腦部而留下永久的後遺症。
  黴漿菌肺炎病患排菌時間可長達三、四個月之久,經常會造成學校、家庭及社區內的群體感染。目前並沒有疫苗,感染之後也沒有終生免疫。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咳嗽、發燒久久不癒,應盡早就醫檢查、徹底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常洗手、帶口罩、流行期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仍是預防黴漿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八、參考資料
1.醫用微生物學 丁明哲編著 合記圖書出版社發行 P.419-420
2.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 蔡文城編著 九州圖書文物有限公司 P.1017-1024
3.黴漿菌性肺炎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 唐偉峰、陳伯彥

4.Mycoplasma pneumoniae 東吳大學 邱奕懋

為什麼會得黴漿菌?

黴漿菌是介於病毒和細菌間的極微小病原體,可自行繁殖,傳染力強,很容易群聚感染,通常家庭、學校或社區中,有一個人被感染,接著其他人就容易被擴散,廖嘉宏表示,「黴漿菌是社區裡相當常見的病原,藉由飛沫互相傳染。」

黴漿菌幾天會好?

目前黴漿菌的治療還是以抗生素為主,醫師可能先試一般的抗生素,如果無效,就能確定是黴漿菌。 針對黴漿菌的抗生素一般要吃到2星期左右,症狀解除之後不代表了,要在完全沒有症狀之後、又過2~3星期以上,才能確定沒有傳染力,而且也不能擅自停藥,免得細菌潛伏在體內,以為自己了,結果又爆發。

黴漿菌感染會自己好嗎?

再說一次:黴漿菌就算不治療,大部分自行痊癒,只是病程拖延很久,難免影響生活品質,其中只有極少數演變為重症。

一直咳嗽什麼箘?

感冒一直咳,多半可以發現黴漿 這個發現明確告訴我,黴漿怕強欺弱,專門欺負弱小和忽視他的人,尤其是反覆咳嗽且久治難癒的病人,在血液中幾乎都有滿滿黴漿感染的狀況,而在臨床上無論輕重病例、是否伴有其他二次細菌感染、使用什麼治療方法,只要能夠同時成功消滅黴漿,病人的咳嗽症狀必大有改善。